在第三屆進博會上,觀眾正在觀看西門子交通全自動無人駕駛地鐵車輛解決方案的動態模型。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建泉/攝
在第三屆進博會現場,芬蘭駐華大使肅海嵐參觀AAVI雅威展臺。
「前兩屆進博會,我們是在芬蘭國家館和幾個品牌一起參展。這屆進博會,我們帶來了全系列的產品並單獨在裝備技術展區參展,展區面積超過100平方米。」在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以下簡稱「進博會」)現場,空氣淨化解決方案提供商芬蘭AAVI雅威市場營銷總監兼總裁助理方世文的行程要按分鐘來計算。
在為期6天的參展時間裡,AAVI雅威展臺吸引了芬蘭駐華大使肅海嵐、芬蘭駐滬總領館總領事何朗明、中工國際總經理王宇航等人的到訪。
「我們還連續接待了來自江蘇、四川、河北等地的政府機關和代表團,談合作、聊創新。」幾天下來,方世文越聊越興奮,「機會越來越多,市場越來越大。」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年初,這家芬蘭企業積極投入到了中國戰「疫」的進程中。通過聯合捐贈等方式,AAVI雅威向武漢雷神山醫院、金銀潭醫院等一線抗疫醫院緊急馳援了空氣消毒淨化產品,並保障設備的正常運行。
同時,在本屆進博會上,為了紀念中芬建交70周年,AAVI雅威還在進博會技術裝備展區全球首發了中芬定製款「LEAF 70 Plus」空氣消毒淨化機。據悉,這是中芬兩國研發團隊歷時6年,通力協作的成果。
「非常震撼,非常意外,特別驕傲。」方世文這樣形容自己此次參加進博會的感受。在他看來,在全球疫情尚屬「至暗時刻」的當下,進博會的召開給世界作出表率,而中國經濟率先企穩,也給眾多的外資企業帶來了發展機會。
「全球各國企業積極參展,有的不遠萬裡,歷經多次輾轉;有的克服疫情影響,即使隔離多日,也要前來赴約。」中國國際進口博覽局副局長孔福安說, 「這充分說明世界各國企業充分認可進博會的重要平臺作用,充分看好中國市場的巨大潛力。」
「這一切都得益於中國的對外開放」
據悉,本屆進博會總展覽面積近36萬平方米,比上屆擴大近3萬平方米。其中,六大展區、四大專區各具亮點,展示新產品、新技術、新服務411項,世界500強及行業龍頭企業連續參展比例近80%。
在進博會現場,熱火朝天的景象四處可見。在食品及農產品展區,泰國熱帶水果、韓國火雞面、西班牙火腿等美食讓人流連忘返,而在技術裝備展區的節能環保專區,「無水再生紙系統」等環保黑科技則提前劇透了綠色未來。
在展覽面積約3萬平方米的進博會汽車展區,世界前七大汽車巨頭悉數登場。以新能源、智能網聯技術為亮點的30件新產品、新技術描繪了未來出行的新願景。
據了解,大眾汽車集團攜旗下大眾汽車、奧迪和保時捷3個品牌8款純電動車型亮相,並重申了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承諾。而豐田則帶來了威爾法雙擎、雷凌雙擎E+、雷克薩斯UX300e及FCEV柯斯達等車型,全方位展示了其新能源車型布局。
「帶著長長的『購物單』來,推著滿滿的『購物車』走!」,除了產品、技術的展示,多項合作協議的籤署也印證著中國市場給全球貿易投資帶來的機遇。
以汽車行業為例,進博會上,一汽-大眾與大眾汽車集團籤署了合作備忘錄,向大眾汽車集團以及奧迪汽車股份公司購買進口CKD零件、奧迪進口整車等。這不僅推動了中德兩國汽車貿易往來,也是中德兩國在「一帶一路」倡議下互聯互通、優勢互補的重要成果。
福特汽車與長安福特共同籤署了2021年進口價值8.14億美元的汽車零部件採購協議,福特連續多年成為向中國出口金額最高的美資跨國車企。
「中國在確保防疫安全前提下如期舉辦這一全球貿易盛會,體現了中國同世界分享市場機遇、推動世界經濟復甦的真誠願望。」在頻頻斬獲大單的背後,進博會上傳來的中國聲音收穫了參會者的熱烈反響。
「對於大眾集團來說,2020年是具有歷史意義的一年,我們籤署了3個具有重要意義的合作協議,這一切都得益於中國的對外開放。」連續3屆參展的大眾汽車集團(中國)CEO馮思翰為中國點讚。
福特汽車中國戰略副總裁芮仁康表示,第三屆進博會如期舉辦,標誌著中國在經歷疫情考驗之後,以走在世界前列的速度實現經濟復甦。
「這不僅是中國成功抗疫的成果,也進一步表明中國以進博會這一優質的國際平臺堅持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的決心。」芮仁康說。
在進博會期間舉辦的中國汽車產業發展論壇上,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汽車行業分會會長、中國國際商會汽車行業商會會長王俠直言,中國於2018年取消了專用車、新能源汽車的外資股比限制,今年又取消了商用車外資股比限制。
「到2022年取消乘用車外資股比和合資企業家數的限制後,中國汽車行業就實現了完全對外開放,跨國車企在中國也就有了更多的戰略選擇。」王俠說。
在王俠看來,中國提出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絕不意味著對外開放地位的下降」。
「相反,我國進出口、利用外資、對外投資的規模將會持續擴大,因為中國要發展,離不開國際優質資源的支撐。」王俠直言。
有分析認為,多項重磅協議落地背後,展現出跨國車企繼續深耕中國市場的決心。而進博會傳遞出的「中國堅定不移全面擴大開放」的承諾,也為全球市場提振了信心。
在進博會現場,被譽為「翻臺率」最高的「籤約廳」一直人聲鼎沸。小到食品、農產品、消費品,大到工程機械,一個個籤約項目的落地讓參展商的「獲得感」成色更足。
「第三屆進博會是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我國舉辦的一場規模最大、參展國別最多、線上線下結合的國際經貿盛會。」中國國際進口博覽局副局長孫成海表示,進博會展示了我國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成就。
「通過推動展品變商品、展商變投資商,四大平臺作用凸顯,溢出效應不斷放大,傳遞出堅定擴大開放、共享中國大市場的積極信號,為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加快形成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提供了有力支撐。」孫成海如是說。
「首次參展後再籤三年,我們對中國經濟充滿信心」
除了連續3年參展的企業外,今年的進博會上也迎來了不少新面孔,來自法國的企業米其林便是其中之一。
今年是米其林首次參加進博會。在短短6天的展會中,米其林中國區總裁、執行長偉書傑對進博會有了新認識,「進博會是展示中國進一步改革開放的窗口,對像米其林這樣的公司而言,它也是與中國建立更緊密的聯繫、更好規劃未來的絕佳平臺。」
事實上,米其林對中國並不陌生。30多年前,米其林就進入中國市場,並從此紮根。偉書傑透露,米其林目睹了中國對新能源汽車的扶持、對共享出行的倡導等,這些無不顯示著中國市場的高質量發展,也與米其林的可持續出行理念不謀而合。
本屆進博會上,米其林帶來了智能自修複方案、UPTIS免充氣防刺扎輪胎系統等創新產品和智能化裝置。「我們這次帶來了更新的技術,也將為中國客戶提供更高質量的產品。未來,米其林還將計劃在中國擴產。」
「進博會對疫情下的經濟復甦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幾乎無法想像在這個國家現在和未來將有多少發展機會,毋庸置疑,我們將繼續深耕中國。」偉書傑如是說。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屆進博會還未閉幕時,米其林就已籤約參展未來3屆進博會。「我堅信,進博會將為更多企業和投資者打開機遇大門,提供更大發展空間。」偉書傑說。
剛剛閉幕的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中國「十四五」時期發展作出全面規劃。未來,已經被視為全球經濟發展引擎的中國,顯然還將為世界帶來更多的機遇。
據了解,近百家跨國企業已經提前「鎖定」第四屆進博會展位,除了米其林外,韓國現代、日本資生堂等幾十家企業甚至直接提前鎖定未來3年進博會的展位。
「中國市場有不少創新已經『領全球風氣之先』。比如,在化妝品的銷售方面,中國就產生了許多基於數位技術的新銷售方式。」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資生堂全球CEO魚谷雅彥表示,希望中國市場持續反哺全球其他市場,並形成「互相促進」的良性循環,「這樣就能促進全球經濟實現更大發展」。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程鴻鶴 來源:中國青年報
來源:中國青年報·出行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