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趙雷在《歌手》上的一首《成都》,民謠又小火了一把。每一首民謠紅起來,就如同年少時的暗戀被發現了一樣。這種滋味,只能暗自體會。
節目播出後的那幾天看見網絡上也有人說我們民謠粉,說我們頂著民謠的情懷自認為比別人高雅但骨子裡還不也就一俗人。還有的說我們自私,竟然不樂意自己喜歡的歌紅起來。我想我們從來沒有覺得我們因為喜歡民謠所以在音樂品味上就高人一等。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聽的歌,只是恰好我們喜歡的是民謠,這種在我看來是在唱情懷的歌。但是我必須要說我們還是有品味的。
其實這很好理解,就如同你喜歡周杰倫,所以和你一樣喜歡周杰倫的人你也會說「嗯,有品味。」再說到自私這個問題,我不想否認,至少我是這樣,我也希望我喜歡的民謠歌手能過得好一點,我喜歡的民謠也能讓更多人喜歡,因為它值得被喜歡。可是,我又害怕,當一件東西變得太大眾的時候也許它就失去了原本吸引我們小眾眼光的特質。如果這是自私,我不會否認,我是自私的,特別是對於自己特別熱愛的東西。
我想很多人其實對民謠都有誤解,就像對我們民謠粉也有誤解一樣。我們其實不想搞特殊,只是在現在的音樂市場上,民謠沒有太大的立足之地,它是一種小眾的音樂。它的受眾也只有一小部分人,對,就是我們。可是每個音樂人都有自己的喜好,自己的堅持。有些民謠歌手因為日子過不下去慢慢地不唱民謠了,而有的仍在堅持。我很感謝那些還在堅持的民謠歌手,因為他們,讓我感受到音樂和心靈真的可以相通,讓我在迷茫孤獨的日子裡能有所慰藉。
就像有些搖滾,爵士,流行音樂給過你慰藉一樣,但讓我感到溫暖的是民謠。我也能理解那些放棄了民謠或者說暫時放棄了民謠的歌手,畢竟人只有好好生活才能再談理想。也許未來的某一天我們又看見一些新的但也許是在堅持放棄中掙扎了許久的民謠人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中,帶著他的木吉他,低吟淺唱著他的故事。
我並不是一個專業的音樂愛好者,我只是萬千個喜歡聽民謠的普通人之一。雖然我從未覺得我讀懂過民謠,但卻還是單純地喜歡著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