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蘼迷貓)陳奕迅的新專輯《C’mon in~》在這個滿是談情說愛的華語流行樂壇裡是一個比較「奇怪」的存在,整張專輯裡的傳統抒情歌曲只有三首,而跟愛情有關係的歌曲不過區區四首,其中有兩首女主角還沒正臉出現。在不戀愛就會死的華語流行樂壇,陳奕迅的做法就像是拍了一部中國院線青春片,結果主角既沒親嘴又沒墮胎,簡直是為愛走鋼索,反套路又反高潮惹。
當然,可以把情歌唱得你肝腸寸斷的Eason似乎一直也不屑跟樂壇那些泛泛之輩們同流合汙,陳奕迅的粵語歌向來是嬉笑怒罵、包羅萬象,尤其是跟黃偉文珠聯璧合的作品完全可以當作是華語樂壇的浮世繪,作為歌迷們的「最佳損友」,這真的一點也不「浮誇」。
但相比Eason那些格高意遠、左右逢源的粵語作品,他近年的國語專輯卻相形見絀,尤其是在《黑白灰》大獲成功之後,雖然Eason一直試圖想盡各種辦法在國語專輯的成品質量上攀上更高的山峰,但出來的效果卻始終都差那麼一口氣。在市場需求和個人追求之間反覆權衡的結果,就是做出了上張大賣13000張人格分裂的《Rice & Shine》。當然,並不是說他這幾年的國語專輯不好,恰恰相反,陳奕迅近年的國語專輯跟當年那些同輩男歌手們的新碟比,往往都是技高一籌,是當之無愧的品質保證。但在他同期的粵語專輯《The Key》《Stranger Under My Skin》《Time Flies》面前,什麼《?》和《上五樓的快活》只能用渺小來形容。
在上一次跟火星電臺來了個異次元的另類電子擁吻後,這一次的新碟《C’mon in~》依然維持了Eason不安分的慣例,專輯中電子元素、Jazz元素甚至Funk音樂比比皆是,他已經過了用旋律來取悅聽眾的階段,而是更在意自己內心真正的風格喜好。比如兩首主打歌《放》和《海膽》裡電子音軌的arrangement就明顯致敬了她偶像麥當娜的經典之作《Ray of Light》,憑陳奕迅的資源請不來製作人給他做一首當紅爆款的EDM嗎?他不想隨波逐流罷了。但相比《放》精緻的編排以及悅耳的hook,《海膽》則有一點難以下咽,尤其是副歌違和的和聲和平庸的旋律,讓這首歌的聽感完全不像是一首主打歌,更像是filler。
另一首值得表揚的快歌是《床上的黑洞》,這首歌曲打底的funk質感bassline和穿插的horn都非常根源,在追求復古的同時又沒有捨棄旋律的流暢。《傅科擺》則是典型的C. Y. Kong出品,他標誌性嘈雜古怪的工業電子音效在王菲的《開到荼靡》和張國榮的《陪你倒數》等作品中大家已經很熟悉了,這一次的《傅科擺》算是中規中矩,畢竟在他寫給Eason的歌曲中有《浮誇》這樣的珠玉在前,想超越並不簡單。
幾首抒情歌裡面,標準弦樂和鋼琴伴奏的《誰來剪月光》當之無愧的主打歌,也是專輯中唯一有可能走紅的作品。但擼主偏愛的卻是藍奕邦貢獻的《零下幾分鐘》,這首冷色調的ballad在幽幽的saxphone陪伴下,非常完美的渲染出那種異國街頭寒冷悽涼的落寞氛圍,是整張專輯的慢歌格調擔當。當然,就像擼主開始說到的,《C’mon in~》的整體旋律性還是偏弱,專輯裡有兩首歌的曲子確實也不及格,被專輯封面五線譜騙進來的聽眾們可能要失望了。
但對於擼主來說,這張專輯真正吸引我的地方是陳奕迅在填詞方面跟慣用的香港班底來了次舍離斷,沒有黃偉文和林夕的陳奕迅,這個著實是史上頭一遭。取而代之的是葛大為和易家揚這樣的臺灣製造,什麼,葛大為是誰不知道?蕭亞軒後期的喊場爆款《瀟灑小姐》聽過沒,左邊的朋友,右邊的朋友,後面的朋友,讓我聽見你們的聲音!!!
雖然黃金陣容老班底全部缺席,但Eason跟新合作夥伴們擦出的火花卻依然耀眼,他依然是那個胸懷天下、心系蒼生的陳醫生。開場曲《放》,Eason慫恿著人們放開束縛,放下包袱,放開形象,跳出約束的框框,追求不一樣的生活,追求真實的自我,這不失也可以看作他做這張專輯的態度。《海膽》中,Eason把眼神聚焦在都市的大齡單身男青年,形容他們外在尖銳,怨天尤人,內心卻又像海膽一樣柔軟,「抱酒瓶哭整晚,早就抵消不了深夜的孤寂」。《床上的黑洞》雖然標題很邪惡(已被淋淋鎖定嚕),但其實是一場神遊外太空的賴床春夢,「每一天,七點鐘,都想打碎鬧鐘」,絕逼是每一個上班族的心聲。
《右上角》猶如英劇《黑洞》一樣,盤點著當今信息化時代人們過分依賴社交軟體的種種軼事,揭示了時代病態的網絡社交現象,深刻的諷刺了人性內在的虛偽與虛榮心。C. Y. Kong譜曲的《傅科擺》則凸顯出葛大為在這類題材作品填詞水準上距黃偉文和林夕的差距,對比《浮誇》《黑澤明》等歌曲,《傅科擺》雖然有個很好的標題意向,將人生比作傅科擺——高低擺蕩,不能停下;但對主題的探討則比較白話,姿態大於深度。結尾曲《披風》則是陳奕迅老師的「中國夢」作品(擼主泥垢了),雖然我們沒有披風,不是超人也不會飛,但我們有夢想就會有奇蹟,靴靴!
即便是關於愛情的幾首作品,Eason也擺脫了小情小愛的低級趣味,除了《收心操》老夫老妻兩看相不厭,浪子回頭頓悟平平淡淡才是真,上演夫妻雙雙把家還的好男人戲碼外,其他幾首歌都多少有些落寞和失意。《誰來剪月光》讓人不禁聯想到《當時的月亮》,月光好比舊時光,剪不斷理還亂,月光那端,伊人如夢。《之外》則是跳脫出愛情之外後的無限感慨,「這詭異的愛 愛 愛,太多預言會修改,太多結局不能猜」。
幾首歌中表現最好的依然是《零下幾分鐘》,易家揚寥寥幾筆對紐約街景的描寫,反而非常到位的襯託出失戀後主人公內心的寂寥與麻木,如冬天的寒冷,降至冰點,「零下幾分鐘,把時光暫停了/對於我這遊客,只等於寂寞/數不清的記憶咆哮著」。
整體來講,《C’mon in~》在陳奕迅的作品庫中的確算不上一等上品,但他的價值在於不打安全牌的Eason進一步弱化了旋律在他歌曲中的地位,更可貴的是他依然保持著對這個時代與這個社會敏銳的觀察,而這種格局與責任感恰恰是市面上大部分流行歌手嚴重缺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