徠卡和蔡司哪個技術好?

2020-12-23 匯聚魔杖

徠卡和蔡司之所以有名,並單單因為這兩家公司已經超過百年的歷史,在於他們的光學產品擁有很好的光學品質,並且不斷地在光學技術上取得突破。

1846年30歲的Carl Zeiss在德國的Jena鎮成立一個精密光學儀器加工廠(蔡司的前身),並於1847年生產第一臺顯微鏡。1866年起,在恩斯特·阿貝和奧託·肖特的協助下逐漸在顯微鏡領域有了很大的發展,並開始生產光學玻璃。1888年蔡司開始涉足攝影業。

蔡司在二戰期間蔡司一直為德軍生產光學產品(代號BLC,防止敵方探明生產廠家的位置),包括陸軍和海軍的望遠鏡、測距儀以及射擊瞄準具,還有空軍使用的轟炸瞄準具。舉世聞名的T鍍膜成為了德軍重要的科技機密,因為鏡片不會因為反光而暴露位置。在戰爭結束前蔡司的技術被盟軍盯上,生產、研發的人才分別被英美和蘇聯接收,分拆為卡爾·蔡司股份公司(Carl Zeiss AG)和卡爾·蔡司·耶拿人民企業(VEB Carl Zeiss Jena),直到1990年兩德統一後才重新合併,成為了今天我們看到的蔡司。

1849年23歲的數學家Carl kellner在德國Wetzlar鎮設立光學研究所,主要生產顯微鏡和相機鏡頭,這個研究所就是徠卡的前身。1865年機械工程師Ernst Leitz成為該研究所的主要合伙人,並在1869年取得經營權,更名為Leitz公司。

1913年Leitz研發部主任Oskar Barnack打造出傳奇性的Ur。Ur是徠卡相機的原型機,使用電影攝影機的35mm底片,但將格式改為電影格式的兩倍長,成為24x36mm,Ur成為世界第一臺135格式的相機,縱橫比也隨之從4:3變為3:2。

1954年徠卡發布M3,它跨時代的設計影響了往後50年裡大部分相機的製造,包括:首款量產插刀接環鏡頭系統、首創上片撥杆、首創觀景窗自動視差補償與自動框線切換,並且首開相機左右2:3的設計風氣,M3的出現全面性的改變了後世相機設計的走向,M3的許多重要特徵依然留存到今天的相機設計上。徠卡(Leica)源自Leitz和Camera,如今徠卡不再局限於相機。

如果僅僅把徠卡和蔡司放在一起做比較顯得形單影隻,和他們同一隊列的還有Nikon、Pentax、Minolta、Canon等。比如在1970年代,日本單眼相機不僅比徠卡和蔡司在價格上更有優勢,在性能參數上也技高一籌,搶走了很多屬於徠卡和蔡司的市場份額。

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影響

現在數位相機產品分為了日產和德產兩大陣營。日產相機包括松下合作的可攜式數位相機Digilux、D/V/V-Lunx系列;德產相機包括傳統的M系列、APS-C畫幅無反可換鏡頭TL系列、全畫幅無反SL系列等等。在經濟全球化的鏡頭,不管是徠卡、蔡司還是其他,所有的零部件不再僅限於一個國家製造,二十來自世界各地。

那徠卡和蔡司兩者的技術來做比較有點矛和盾相比較的意味,他們各有各的優勢、也各有各的短處,僅僅只能拿出各自的產品來做比較。徠卡和蔡司給時代所帶來的巨變和影像是不可磨滅的。他們本身也變成了斑駁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不管他們能不能再堅持100年。

相關焦點

  • 一加徠卡被曝戀情,vivo牽手蔡司,2020真是大玩影像的一年!
    外國科技博主@Teme爆料稱,一加疑似正在和徠卡進行合作,為即將到來的一加9系列提升手機攝影能力。要知道蔡司也是歷史悠久的德國光學大廠,論資歷、論技術並不比徠卡差,並且不僅是手機鏡頭、相機鏡頭這些消費級的產品,就連商用、軍工領域也有蔡司的身影,因此vivo與蔡司的合作想必會帶來不少實質性的提升,比如說快要發布的X60系列就會用上與蔡司合作開發的光學鏡頭,目測還會有蔡司優化的算法,在畫質與色彩上都會有明顯進步。
  • 傳統球面大寶劍對抗徠卡非球面黑魔法:CONTAX G上的蔡司鏡頭
    這種技術不僅僅是想像力的產物,也需要時間的積澱,所以相機史,光學史上搞出第一的公司,大部分都死翹翹了。徠卡和蔡司都屬於核心技術特別強的公司,特別是在光學造詣上真的很厲害。可惜的是歷史幾乎沒有給這兩家公司同場競技的舞臺,特別是在光學技術上。90年代,徠卡公司出了一系列非球面鏡頭,其猶如外星球一般的能力讓人震驚。
  • 華為拍照有徠卡,vivo合作蔡司發力影像,還剩下哈蘇哪家會用上?
    徠卡的相機調教方向一直是讓照片好看,討喜眼球,所以華為拍照風格一直被吐槽照片太過鮮豔,可能和徠卡有關,但是這裡要說一句,事實上我們看到那些優秀的攝影作品大都不是原色,許多還需要專門後期調色達到想要的效果,畢竟攝影也是一門高深的藝術。
  • 華為有徠卡認證,vivo直接上蔡司鏡頭,手機攝影要變天了
    蔡司和徠卡誰更厲害?
  • vivo牽手蔡司、華為抱緊徠卡,手機公司還將娶回哪家光學大廠?
    智東西(公眾號:zhidxcom)作者 | 雲鵬編輯 | 漠影智東西12月18日消息,vivo近日舉辦了全球影像戰略發布會,vivo和蔡司雙方高管對於今後的合作和戰略規划進行了解讀▲倪旭東vivo有著對用戶理解的廣度,而蔡司有著對光學認知的深度,vivo後續將和蔡司共同研發手機鏡頭。蔡司中國總裁Maximilian Foerest在現場說道,今年正好是蔡司成立125周年,蔡司和vivo有一個共同的理念,就是「消費者導向」。
  • 華為有徠卡,vivo有蔡司,OPPO有索尼,就差小米了
    就差小米了啊,華為有徠卡,vivo有蔡司,OPPO有索尼,大家覺得安卓機哪家拍照更強?最近Reno5 Pro+又和索尼聯手「搞事情「了,搭載與索尼聯合研發的旗艦傳感器IMX766,這款IMX766屬大底超感光傳感器,擁有1/1.5英寸感光面積,有效像素達到了5000萬,無疑讓OPPO Reno5 Pro+在暗光環境下的捕光能力將大幅提升,帶來畫面亮度更高、畫質更清晰的夜景成像效果。
  • 徠卡也不和華為合作了?外媒爆料一加9系列將會和徠卡合作
    今年我們看到了很多廠商都被迫不和華為合作,之前的三星,索尼等廠商都被迫的無法和華為合作,在申請之後,華為這邊才慢慢的得到解禁。但是華為最缺的處理器和晶片這一環節,依舊沒有得到解禁,所以華為現在依舊很難。全球市場依舊在下滑,而且全球市場包括國內,國內華為這邊也缺少晶片,然後沒有貨,導致華為這邊在國內的市場依舊下滑。
  • 蔡司光學鏡頭加持新機,vivo與蔡司成為全球影像戰略夥伴
    近日,vivo正式宣布與蔡司成為全球影像戰略夥伴。此消息一出立馬在業內引起了巨大轟動,因為人們都知道這意味著什麼——vivo作為國內知名手機品牌,影像實力在近年來突飛猛進,已處於第一流的水平,而蔡司作為光學領域的老牌廠商,擁有強大的光學和鏡頭製造技術,在行業內一直都是成像品質的保證。
  • vivo 與蔡司「藍上加藍」,開拓手機影像新思維
    緊接著,蔡司甚至偷偷派出考察小組,來到vivo智能化製造工廠進行突擊考察,高要求且高質量標準的流水線讓蔡司的相關人員心服口服。vivo自我的高標準成為此次合作實現的重要因素,加之vivo方對於技術研發的渴望和誠懇的態度,讓vivo&蔡司牽手合作成為了現實。
  • vivo與蔡司聯合研發光學鏡頭,諾基亞的經典將被傳承下去
    你們有沒有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手機品牌似乎鍾愛跨界合作,尤其是喜歡和汽車品牌合作。比如iQOO和寶馬、一加和邁凱倫、華為和保時捷、OPPO和蘭博尼基,以及摩託羅拉和法拉利。難道把手機品牌和汽車品牌聯名定製,真能帶來效益嗎?答案是:能。
  • 挑戰華為的徠卡鏡頭 來看看vivo X60 Pro的蔡司鏡頭樣片
    作為重磅亮點,X60 Pro搭載了全新蔡司光學鏡頭以及第二代微雲臺,讓vivo X60 Pro在影像方面的造詣再進化。  前不久,vivo和在專業光學領域有著雄厚實力的蔡司如今已經達成了合作,雙方最新的合作研發成果也應用在了vivo X60 Pro上。vivo X60 Pro的後置相機模組中配備了全新的蔡司光學鏡頭,讓用戶拍攝的照片能夠呈現出獨特的蔡司成像風。
  • 小米和諾基亞達成結盟,小米手機將獲得卡爾蔡司鏡頭認證
    ,主打拍照的OPPO和vivo,以及華為的P系列手機,都是針對拍照而出的手機。其中華為的手機都打上了徠卡認證鏡頭的標籤Mate 10 系列華為因為徠卡的認證鏡頭標籤已經獲得非常多的榮譽,包括起素質在DXO上的排行都闖入智慧型手機攝影領域的前三。而手機和鏡頭合作的公司並不只有華為一家,曾經早在諾基亞鼎盛時期就有過與卡爾蔡司的合作,並且當時處於無人能敵的境地,至今依舊有不少網友對卡爾蔡司認證的諾基亞機器表示讚揚。
  • 超越光年的記錄,見證「地球升起」,蔡司鏡頭功不可沒
    而當時太空人比爾·安德斯在拍攝時所使用的是「哈蘇Hasselblad 500EL中畫幅底片機」,再搭配「蔡司Sonnar 250mm f/5.6原廠鏡頭」,從而才記錄下了這一美妙的太空時刻。(圖源網絡、侵刪)特別是其中的蔡司鏡頭,相信大部分人都非常熟悉,其作為影像領域內的佼佼者,一直都被應用於各大高端相機等尖端領域。
  • 青少年近視眼鏡哪個牌子好?青少年近視防控蔡司在行動!
    那麼,青少年近視眼鏡哪個牌子好?擁有優質光學性能和領先科學技術的蔡司,無疑是青少年近視眼鏡品牌中的佼佼者。可見電子產品使用和學業壓力,是導致青少年近視的主因。對於缺少自律,而且很難對課業說「不」的青少年來說,家長、學校以及社會視光工作者才是近視防控工作的主力軍。在青少年近視防控「積極預防、有效管理、精準矯治」的每個環節,都需要社會各方的引導和管理。只有大家都具備了決心,青少年近視防控才有希望。
  • vivo攜手蔡司重塑手機影像新格局
    vivo高級副總裁、首席營銷官倪旭東(左)蔡司全球消費者光學事業部總負責人史密茨Joerg Schmitz(右)在當天的vivo蔡司全球影像戰略合作發布會上,vivo宣布將和蔡司合作建立「vivo蔡司聯合影像實驗室」,致力於移動影像技術的創新研究,共同推動移動影像的發展。
  • 實用:蔡司鏡片跟依視路鏡片哪個好?
    蔡司的歷史頗有傳奇色彩,1846年由Carl Zeiss創立,歷經兩次世界大戰,與德國一起被迫一分為二,隨著柏林圍牆的拆除在1991年正式合併。重組之後的蔡司變得更加強大,現已成為全球光學領域的執牛耳者。蔡司在光學世界的探索上涉獵頗廣,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拍攝的照片用的便是蔡司鏡頭,數十位諾貝爾得獎者均使用蔡司儀器進行研發,還覆蓋醫療器械、半導體生產技術等多項業務領域。
  • 徠卡鏡頭的「銳」是什麼銳?
    曲線越高,畫質越好;曲線越平穩,說明從邊緣到中心的成像差距越小我意指的「好鏡頭」是什麼?人們常說「徠卡味」,通常就是說,雖然細節很豐富,但卻沒有極端銳利,而是略帶一絲柔軟: 柔中帶銳,細節豐富。當然跟前期的設計和工藝有關,這是「技術」,也是徠卡製造鏡頭的「理念」。
  • 蔡司+雲臺+三摺疊!OPPO和vivo發布的新機太強了!
    ,中核和小核分別為2.6GHz和2.0GHz。此外,vivo X60系列還將搭載第二代微雲臺技術,該技術相比傳統OIS光學防抖,可實現多個方向的防抖矯正,將更好的保留畫面完整性,同時支持微雲臺黑光夜視2.0功能。有關vivo的微雲臺技術,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參考下面兩篇文章:vivo X50 Pro評測:一不小心就領先了一個時代!
  • 蔡司鏡頭下的「地球升起」畫面,很美
    蔡司鏡頭與徠卡相機在影像領域造詣極高眾所周知,能夠在外太空被太空人認可並進行拍攝的影像設備,實力肯定不容小覷。而航天員比爾·安德斯使用的蔡司鏡頭,是卡爾·蔡司股份公司生產的產品。卡爾·蔡司股份公司位於德國耶拿,其是一家製造光學系統、工業測量儀器和醫療設備的德國企業。
  • vivo牽手蔡司背後:手機影像正在突破邊界和重塑未來想像力
    從記錄航天探月到拍攝奧斯卡經典影片,從諾獎科學家和無數醫生的顯微鏡,到開創晶片光刻技術,175年間,蔡司在光學領域的創新和技術,見證了無數個人類歷史上的重要時刻。而在攝影愛好者心中,蔡司更是高山仰止般的存在,索尼、哈蘇、祿來等許多著名專業相機品牌都會選擇蔡司為他們提供專業光學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