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智慧財產權證券化終於實現零的突破。12月25日,蘇州工業園區第1期智慧財產權資產支持專項計劃正式公開發行,這也是江蘇首單智慧財產權證券化產品。記者採訪了解到,智慧財產權證券化有望很快在江蘇多處落地,繼智慧財產權質押融資、智慧財產權保險等之後,將為企業進一步拓寬智慧財產權融資渠道,更充分體現智慧財產權價值。
知本變資本再添新渠道
「智慧財產權證券化是證券化融資工具在智慧財產權領域的應用。」華智眾創(北京)投資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馬天旗介紹說,智慧財產權具有資產專用性但缺乏流動性,智慧財產權證券化就是通過證券化操作將之轉換為具有流動性、可交易的金融資產,從而在資本市場上快速融資。
蘇州工業園區智慧財產權資產支持專項計劃於11月26日獲得上交所批覆,由蘇州融華租賃有限公司作為發起人,蘇州元禾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為增信方,儲架規模為10億元,信用評級AAA,共10期,每期產品最長可至3年。第1期發行金額達4500萬元,票面利率為3.95%,涉及8家生物醫藥企業的67項專利。
「這次突破性創新解決了我們這樣的企業債權融資最核心的問題。」江蘇為真生物醫藥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彭安麗已在融資道路上努力了十年,她告訴記者,為真是原研創新企業,「有點錢就全投入研發」,所以公司的資產主要是無形資產,目前有100多項發明專利,但幾乎沒什麼固定資產,這也讓公司之前直接被擋在債權融資門外。因此,今年6月,得知蘇州工業園區要啟動智慧財產權證券化,為真當即決定積極參與。此次公司有2項發明專利被納入資產包,融資額為500萬元。
「相比於智慧財產權質押貸款,智慧財產權證券化融資規模大、額度高、成本低、融資期限更長。」 蘇州工業園區管理委員會科技和信息化局智慧財產權處處長吳芸芸介紹說。蘇州元禾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財務管理部總經理郭平告訴記者,支持創新產業發展是國有企業的責任,元禾控股依託自身AAA主體信用,為該智慧財產權證券化提供增信,同時通過旗下子公司融華租賃對入池企業提供了優惠利率。另外,蘇州工業園區又為本項目參與企業提供了最大幅度的政策支持,為智慧財產權融資營造了良好的氛圍。
高質量專利集中「亮肌肉」
「智慧財產權證券化不僅盤活了我們的無形資產,降低了融資成本,還增強了企業信用,讓我們提前在資本市場上亮了相。」艾信智慧醫療科技發展(蘇州)有限公司科技項目高級專員王勤說。此次參與項目的企業都有上市的目標,能夠有機會在資本市場提前亮相,無疑是吸引他們的一個重要因素。
第1期產品聚焦蘇州工業園區生物醫藥和醫療器械產業,涉及的67項高質量專利主要分布於「高端仿製藥及複雜製劑開發」「心血管疾病精準診斷與治療」「植入類醫療器械產品」等領域。「園區擁有超過1600家生物醫藥企業,截至目前累計發明專利申請量超過5000件。」吳芸芸表示,選擇醫療健康產業,正是因為其已累積了較好的智慧財產權基礎。
「我們共同花了將近兩個月才完成資產包的篩選。」北京中金浩資產評估有限責任公司江浙滬區域總監潘開豪告訴記者,底層資產包的篩選對專利質量的要求非常嚴格,除了必須產權明晰,不能存在產權糾紛,具有技術特殊點外,還得是企業在生產產品時實際使用的核心專利,並且具有一定升值空間。同時考慮到證券化產品期限,對專利剩餘保護年限也進行了明確限定。「我們努力篩選出不同企業的核心專利,希望這批專利在打包形成專利池後可以互補實現增值。」
蘇州茵絡醫療器械有限公司自2013年創立起就開始進行智慧財產權布局,2017年完成智慧財產權貫標。此次該公司納入資產包的23項專利雖然都是實用新型,但含金量一點兒也不低。「這款外周血管支架系統獲得過2016年產品設計紅點獎。」該公司商務經理馬銳舉著一款產品說。目前國內使用的外周血管支架全部是進口產品,蘇州茵絡自主研發的外周血管器械已可以和進口產品相媲美,正處於臨床試驗階段,預計兩年後將上市。
潘開豪表示,這種亮相也為企業在智慧財產權交易、保護等方面提供了價值依據。
金融創新未來更可期
早在2015年3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若干意見》就提出,「推動修訂相關法律法規,探索開展智慧財產權證券化業務。」2016年2月,江蘇省知識產權局局長會議也明確提出,「發展智慧財產權價值評估、交易經紀、保險、信託等服務新業態,探索智慧財產權證券化交易模式。」但智慧財產權證券化要落地顯然並不容易。截至目前,全國已成功發行的案例仍屈指可數。「我們做產品一般只要一兩個月,這次花了四五個月的工夫,一路披荊斬棘。」 蘇州融華租賃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馬鈺瑜對記者說。
目前,國內智慧財產權證券化探索主要有二次許可模式、智慧財產權質押模式、供應鏈模式、融資租賃模式等幾種模式。江蘇首單採取的是二次許可模式。該模式的最大優勢在於不改變智慧財產權的權屬,確保企業的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
為了讓這次探索具有可複製性,蘇州工業園區確立了「政府引導為主、企業自主參與、產品市場化運作」原則,按此構建底層專利池,採用專利兩次許可模式,並藉助了國資主體強信用的優勢。「從質押融資、保險到雙創債、證券化,我們已初步形成了貫穿企業發展全生命周期的智慧財產權全鏈條金融支持方式,不僅有助於實現創新成果的資本化,也為金融資本植入了強大的創新基因。」吳芸芸表示,下一步,蘇州工業園區將繼續立足產業發揮,探索可複製推廣的智慧財產權證券化新模式,為高質量發展增添新動能。
蘇州波影醫療技術有限公司此次有4項發明專利進入資產包,融資額達700萬元。該公司市場總監劉麗表示,希望智慧財產權證券化能在不斷探索中逐步優化,實現更大突破,最大化發揮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價值。該公司在美國也擁有專利,這些專利能否進行證券化面臨更大的挑戰。
記者了解到,南京江北新區、建鄴區和蘇州新區等地也在積極籌備探索智慧財產權證券化,2021年將有更多企業從中獲益。
江蘇經濟報記者 杜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