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一期奇葩說,居然把我看得哽咽了。
這期的話題本來是個很娛樂甚至有點無釐頭的話題,畢竟80、90後的觀眾,父母大概率是50、60後,很少會有人瘋狂追星。
這個話題的本質是,我們如何看待「媽媽」這個群體可不可以有自我追求。蔡康永的一段話說出了「母親」這個角色承擔的重任。
這個世界上絕大部分的身份和頭銜都可以被丟棄和恢復自由,唯獨「媽媽」這個頭銜是永遠的。
我們對媽媽這個群體有太多的默認標準,很多追求自我的行為甚至被認為是出格的,犧牲式付出才是偉大。
誰會記得,在有孩子之前我們也是那個內心只有自己還有幻想的女孩呢?我們依然想偶爾做回自己,哪怕是片刻。
比起外界的道德綁架,長期的社會標準,已經讓我們變得敏感,遇到自我追求和「媽媽標準」有衝突的時候,會先退讓自我。
這番話,是看奇葩說這麼多季以來,我唯一落淚的一次。
我為母親這個身份自豪、幸福,可夜深人靜的時候又何嘗不會想起那個曾經的女孩呢?
當媽以後,我曾有一度很叛逆,原因很簡單,就是所有人都理所當然地默認我是養育教育孩子的全部負責人,說三個最近的小故事。
小樹之前的公立幼兒園要求只能一位家長入群,因為那陣子我真的工作很忙,就把爸爸拉進了群。
結果,任何通知如果要再次確認都會給我電話;任何回復晚了老師還是第一時間打我電話;大事小事還是聯繫我。
實在沒忍住,我就和老師溝通,爸爸在群裡,有什麼事情您看您聯繫他可以嗎,我們達成了分工的。
老師先是表示理解,但接著說「我還是認為母親更適合作為主要負責人,因為媽媽更細心,孩子也更需要媽媽。」
老師也許說的沒錯,但卻讓我感受到些許道德綁架,我也想孩子工作都照顧到,但真的那段時間有難處,卻莫名被貼上「不合格媽媽」的標籤。
這個月小樹轉去國際幼兒園的時候,我「故意」把第一聯繫人寫了爸爸和他的聯繫方式,確實一開始各種郵件都是抄送給我倆。
但前幾天接到了老師的電話,和我說起小樹飲食的問題,第一聯繫人還是變成了我.
這個社會就是默認媽媽是孩子的第一負責人和主要負責人。別說社會了,就算家裡人過來人,都覺得當媽的必須對孩子負起全部責任,任何付出都是應該的。
元旦去深圳看我媽,臨走時我媽語重心長地和我說:「我告訴你,事業再成功,賺錢再多,都沒有教育好孩子重要,孩子不成才你後悔一輩子。」
這句話又突然擊中了我的「叛逆」,和我媽發牢騷:「除了工作,我所有的時間都給孩子家庭了,今年忙的連體檢都沒抽出時間!你們還把所有壓力都給我。「
我媽看我委屈,安慰了我幾句,但核心觀點還是當媽的,你就是孩子第一負責人,所有的個人追求都沒有孩子教育重要。
不得不說我媽的這些話,雖然我不服,但我聽進去了,成了我的又一個「緊箍咒」。
拋開一時的叛逆情緒,其實內心知道我也離不開孩子,甚至我更離不開孩子。
比起孩子需要我,我更需要孩子,他們帶給我的幸福感讓我心甘情願放棄一切。
上周五,公司有個員工發燒,各種傳言說是她間接接觸了新冠的密接者,嚇得我趕緊給家裡打電話帶孩子們去測核酸,我也打算不回家獨自隔離了。好在最後確定了是虛驚一場,信息錯誤了,這位員工也只是普通感冒發燒。
但當時同事說,從來沒見過我如此慌亂緊張。。。
我說,我不怕自己得,就怕孩子們被感染,那種怕是比自己出事要怕一百倍的怕。
什麼是成年?18歲不是,工作也不是,結婚也不是,有了孩子才是成年。
因為在那之前,我們的心裡只有自己;有了孩子之後,我們的心裡有了比自己重要一百倍的人。
當媽,才是每個女孩真正的成年禮。
媽媽這個身份,真的不是因為感情的日積月累才有的,而是從生命在肚子裡開始的那一刻就有了。
我很少會和朋友提起一件事,就是我剛懷上圖圖沒多久的時候,有一次遇上了車禍,而且我居然沒系安全帶(大家一定要引以為戒!)。
可是,我本能地用一個手捂住肚子,一隻手撐住了前面,結果是我的左手大拇指骨折,現在兩個手指彎曲程度都不同。
雖然那時候孩子對我來說,還未曾見面,但我知道一切危險媽媽都會擋在你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