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60年《畫皮》到《美人皮》,聊齋宇宙60年的影視劇改編之路

2020-12-25 雪夜我獨行filmer

作為我國知名度最高的古典神話小說,《西遊記》《封神演義》《聊齋志異》佔據著極為崇高的地位,也成了影視劇改編的主要源泉。

這其中,圍繞《西遊記》改編的影視劇作品最為豐富,歷史最久。從1927年我國的《盤絲洞》到1941年版的《鐵扇公主》,從1961年的動畫片《大鬧天宮》到1985年動畫片《金猴降妖》和1986年央視版的《西遊記》,從1995版《大話西遊》到近幾年大熱的《西遊記之大聖歸來》《天真派:西遊記》。在我國百年的影視劇歷史變遷上,西遊記在不同年代留下了數不盡的經典作品,甚至見證了中國影視劇的成長與變革。

相比之下,圍繞《封神演義》小說改編的影視劇作品要少很多,而且時間跨度也要少很多,從1979年的動畫片《哪吒鬧海》,到1990年的《封神榜》,再到2003年動畫片《哪吒傳奇》,圍繞封神改編的作品成功者並不多。不過在去年動畫片《哪吒之魔童降世》破天荒獲得50億票房助推國漫之光的同時,伴隨的封神宇宙也不斷延展開來,魔幻史詩電影《封神三部曲》以及動畫片《姜子牙》《哪吒2》也將成為未來幾年「封神宇宙」的重要作品。

與以上兩部更能呈現魔幻史詩的影視劇改編不同,展現人鬼狐仙故事的《聊齋志異》,雖然視野要小了一些,但這一古典名著通過鬼和狐的故事來傳達對人類自身的反思,反而更能引起普通大眾對自我世界的思考與情感的共鳴。

也正是這些故事的通俗性以及取材紮根於民間,圍繞聊齋改編的優秀影視作品也同樣數不勝數,時間上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紀20年代。而產生轟動影響知名度較高的從上世紀60年代的《畫皮》《倩女幽魂》便已開始,之後70年代由胡金銓執導的揚名國際的獲獎影片《俠女》,80年代的動畫短片《嶗山道士》《蛐蛐》,電視劇《聊齋》,電影《精變》新版《倩女幽魂》,各種類型題材的百花齊放,90年代的《古墓荒齋》《畫皮之陰陽法王》同樣產生不俗的反響,新千年後的電影《畫皮》系列、《新倩女幽魂》等等,聊齋的影視化之路從未中斷

實際上,即便是紛紛在票房上獲得20億以上的《捉妖記》系列,兩部電影也與《聊齋志異》這部小說有著一定程度的關聯,這兩部電影在「妖怪」的設計上,靈感上就直接來源於《宅妖》。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梳理一下「聊齋宇宙」的影視作品,並借最新上映的《美人皮》來打通幾個不同時期的重要標誌性作品的共同點,以此探討其改編之路。

60年代恐怖元素成賣點,商業賣座為最大訴求

在上世紀60年代,《聊齋志異》改編電影中最知名的兩部分別為《倩女幽魂》《畫皮》,這兩部作品也成為後來不斷翻拍的雛形。

《倩女幽魂》上映於1960年,由李翰祥執導,影片取材於《聊齋志異》的《聶小倩》,也是最早講述寧採臣、聶小倩以及燕赤霞等人故事的影片。在主題上,這部電影的愛情元素很少,更多探討的是忠臣義士,像男主反清復明的抱負以及救助弱女子已經遠大於男女主角的愛情;在恐怖元素上,影片也只有零星的片段,並且恐怖也只靠化妝和聲音;鬥法上接近於早期的京劇打鬥,少了後來殭屍鬼片的緊張刺激,與後來1987年的《倩女幽魂》相比,在故事性和商業元素要少了很多,只是給後者提供了不少的創意。

《畫皮》上映於1966年,由演員鮑方執導、黃布衣編劇,影片中的恐怖元素在當時引起很大的轟動。尤其是原本化作美女形象的「厲鬼」現出原形後,找書生索命,這一橋段無論是化妝造型,還是特效運用,即便如今看來也並不過時。

不過值得稱道的是這部電影的主創人員,並不滿足於營造一個單純的恐怖氛圍,而是通過驚悚懸疑的包裝下來講述一個引人深思的故事,並借用影片的講述者來傳達。諸如影片的主人公書生屢考不中,聽不進家人的建議刻苦讀書,而是選擇投機取巧,拜神求佛,聽信算命先生,最終遇到畫著人皮的女鬼,並將其接回家深閨藏嬌,引來一場災難,這種人物即便在如今也有不少。

此外,在敘事上,影片選擇了插敘的方式,影片的開頭是蒲松齡的朋友前來拜訪並向他講述影片的故事。而到片尾,影片又回到蒲松齡和朋友,對故事的主題進行了拔高升華。

值得稱道的是,影片的主創也闡述了蒲松齡對於社會、對於人以及鬼神的觀點,一個最為直接的旁證是蒲松齡在門上的對聯「禍福皆自取,神鬼本無憑」,蒲松齡雖然在《聊齋志異》裡寫了很多鬼神的故事,但他本身並不相信世上有鬼神,他更相信這一切皆是人自己所為。因此,蒲松齡看似寫的是鬼神,實際上他寫的還是人。

整體而言,上世紀60年代的《畫皮》和《倩女幽魂》這兩部作品影響很大,也成了後來改編《聊齋志異》最多的章節,比如胡金銓導演的《畫皮之陰陽法王》仍然以《畫皮》的故事為原型,也使用了「畫皮」的元素,而到了陳嘉上和烏爾善執導的《畫皮》系列,影片主創則將「畫皮」的元素升級為更有看點的「換臉」。

而即便是最新根據《連城》改編的電影《美人皮》,影片依舊加入了換臉元素的橋段。在原著中,雖然蒲松齡小說主要講述的是喬生和連城的愛情故事,賓娘只是輔助角色,並沒有「畫皮」的元素;但在影視化後,喬生、連城、賓娘三人的戲份不僅同等重要,換臉也成了影片的一大看點,並成了敘事中重要的推動情節。

70年代武俠風,《俠女》揚名國際電影節

在邵氏武俠電影《大醉俠》《獨臂刀》的帶動下,新武俠電影在上世紀60年代正式拉開序幕,並經歷了三十多年的輝煌發展。作為新武俠電影的兩面大旗,一生都在拍攝武俠動作電影的胡金銓和張徹扮演了主要的作用。

在《大醉俠》獲得極大成功後,胡金銓並未能繼續留在邵氏拍片,而是在來到臺灣執導下了人生中最重要的《龍門客棧》《俠女》等武俠經典。這其中,獲得坎城最高綜合技術大獎的電影《俠女》便是根據《聊齋志異》中的短篇小說《俠女》改編。

具有傳奇色彩的原著《俠女》因報仇等情節,鬼狐的地方可忽略不計,題材類型上更接近於武俠,這也為電影提供了很好的改編基礎。作為武俠大師的胡金銓也加入了大量的竹林打鬥等動作戲、計謀、佛家文化讓這部電影成為武俠電影中遙不可及的一座高山。

80年代百花齊放,動畫片與真人版各自成就一代經典

進入80年代,聊齋宇宙的多個題材類型影視劇在內地和香港兩地開花,紛紛取得很高的藝術商業成就。

在內地,由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引領的國產動畫片,依舊代表著中國乃至東方動漫的最高成就。轟動一時的《嶗山道士》《蛐蛐》這兩部木偶動畫均根據《聊齋志異》的相關篇章改編,在豆瓣評分紛紛達到8.6的高分,口碑驚人。

前者講述書生執迷於求仙術,夢中學成歸來用來偷盜反遭仙術失效;後者講述討好皇帝獻出的蟋蟀竟是自己兒子的化身。兩部動畫極具諷刺意味。

在真人影視劇上,1983年上映的由魏慧麗和徐少華主演的電影《精變》也同樣引起了不小的轟動。有意思的是這兩位主演還是86版央視版《西遊記》中高翠蘭和唐僧的扮演者。

實際上,《精變》的故事對於觀眾並不陌生,狐狸被好心人救下,化身為人前去報恩,然而面對冰冷的人心卻飽受屈辱,最終也只得含恨離去。

影片中,狐仙的善與人心的惡、狐仙無數次的化解救命恩人的危機以及人的貪婪與善忘,形成了對比,在留下眾多唏噓的同時也令人深思人類自身的品行。

1988年,作為無數70後和80後童年陰影的電視劇《聊齋》播出,這部劇對於音響和化妝的運用,讓這部電視劇帶著濃厚的恐怖色彩,受到極大的反響。與此同時,其中的人鬼神狐的故事也引起觀眾的極大認同。時至如今,片頭的音響和音樂《說聊齋》也跟隨該劇成為經典。

當然,這部電視劇也將《聊齋志異》裡大部分經典篇章進行改編,包括《鬼宅》《嬰寧》《西湖主》等50個故事,不過遺憾的是諸如《畫皮》《聶小倩》等經典篇章一直未能實現改編。

香港方面,由徐克監製,張國榮、王祖賢以及午馬等主演的《倩女幽魂》成為經典,這也是《倩女幽魂》所有版本中最為經典的一版。在首部獲得極大成功後,這部電影也在隨後幾年推出了兩部續集,不過相對而言,最為經典的仍是第一部。

90年代至今:聊齋宇宙影視劇層出,魅力不減

從上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圍繞聊齋宇宙改編的影視劇佳作不斷,題材和類型多樣。從90年代之後,聊齋宇宙的作品仍然眾多,也同樣產生了不少佳作。

1991年,由第三代大導演謝鐵驪執導的《古墓荒齋》上映,隨後1993年,武俠電影大師胡金銓電影生涯的最後一部電影《畫皮之陰陽法王》上映。

進入新千年,在中國電影商業化的潮流下,由陳嘉上導演的《畫皮》於2008年上映,最終以2.3億的票房位列該年度票房第三,陳坤、趙薇、周迅的鐵三角組合也為4年後的再次重組打下基礎。

2012年,《畫皮2》上映,影片以7億的票房位列該年度第四的同時,也讓國內的電影人看到這一題材巨大的商業價值。

在《畫皮》系列拿下高票房的同時,圍繞《聊齋志異》改編的其它影視作品也有不錯的反響。90年代徐克的動畫電影《小倩》,TVB打造的兩部電視劇《聊齋》,以及內地打造的2000年播出的《人鬼情緣》均深入人心。

作者:雪夜我獨行filmer

聲明:如需轉載請聯繫作者;若未經作者同意,私自轉載到其它平臺擅自使用原創功能的,一經發現,作者將對其投訴並追究其相應責任。

相關焦點

  • 從《畫皮》到《美人皮》,聊齋宇宙60年的影視劇改編之路
    從1927年我國的《盤絲洞》到1941年版的《鐵扇公主》,從1961年的動畫片《大鬧天宮》到1985年動畫片《金猴降妖》和1986年央視版的《西遊記》,從1995版《大話西遊》到近幾年大熱的《西遊記之大聖歸來》《天真派:西遊記》。在我國百年的影視劇歷史變遷上,西遊記在不同年代留下了數不盡的經典作品,甚至見證了中國影視劇的成長與變革。
  • 從《畫皮》到《美人皮》,聊齋宇宙60年的影視劇改編之路
    在我國百年的影視劇歷史變遷上,西遊記在不同年代留下了數不盡的經典作品,甚至見證了中國影視劇的成長與變革。相比之下,圍繞《封神演義》小說改編的影視劇作品要少很多,而且時間跨度也要少很多,從1979年的動畫片《哪吒鬧海》,到1990年的《封神榜》,再到2003年動畫片《哪吒傳奇》,圍繞封神改編的作品成功者並不多。
  • 周迅趙薇之後再無《畫皮》?《美人皮》這部聊齋改編電影不服
    畫皮》等早期口碑作品,以及《美人皮》等新生代網絡大電影,和大家一起探討問題的答案!聊齋的魔幻世界,是一面人性的放大鏡在聊齋相關的影視劇中,我們總能看到被無限放大的人性。改編自《聊齋志異·畫皮》的電影《畫皮》中,九霄美狐小唯愛上了有婦之夫王生,陷害王生之妻佩蓉,企圖取而代之。
  • 同是聊齋志異,《美人皮》與《畫皮》有什麼不同?
    從漢魏六朝到當代小說史,蒲松齡的《聊齋志異》是志怪小說濃墨重彩的一筆。從八十年代到現代電影史,聊齋志異系列被翻拍成經典故事不計其數,成為茶餘飯後最驚奇的談資。你看過哪些聊齋翻拍劇?追溯上世紀八十年代,謝鐵驪時代就拿下《連瑣》《聶小倩》《嬌娜》《畫皮》四個故事融為一體的續集聊齋電影h徐克時代的《倩女幽魂》成為寧採臣與聶小倩眾多翻拍的熱門,就連趙薇周迅撐起的《畫皮》也成2008年熱門。翻拍劇有很多,經典不在少數,眾人懷念的翻拍好劇仍舊是老版聊齋故事。為何時代越發展越難以創造新意?
  • 聊齋IP解讀  由《美人皮》看聊齋題材影視劇價值取向
    近日,由韓棟、張予曦、王藝曈等主演的懸疑奇幻電影《聊齋美人皮筆者認為,根據原著改編的各類影視劇作品,其主題在原著揭露封建統治、反抗封建禮教、追求忠貞愛情的基礎上,結合當今社會,進行了演繹和升華,彰顯出超越束縛、敢於追求的愛情觀,體現著正必勝邪、鐵肩擔道義的正義觀,詮釋著人妖和解,彼此安好的共存觀。
  • 電影《美人皮》再將妖鬼戲推上螢屏,改編狂魔《聊齋志異》何時休
    ,嬰寧、宦娘、花姑子呢,還有今年7月王思聰的前女友張予曦飾演的網絡大電影《美人皮》中的連城,她們都是被經常改編搬上螢屏的美女子。圖| 2020年張予曦版《美人皮》電影其實在《美人皮》之前,聶小倩同樣被搬上今年的螢屏上
  • 電影《美人皮》:打通聊齋宇宙多部經典作品,貓妖和人類相愛相殺
    近兩年,圍繞《聊齋志異》改編的影視劇略有降溫。不過仍延續著強大的生命力,其中的特點在最新的改編作品《美人皮》體現得最為全面。首先,喬公子和連城互生好感,連城欽慕喬公子的才華,喬公子為其獻肉作為藥引子治病,連城父親嫌貧攀富,這些情節也基本符合原著故事。
  • 改編自《聊齋志異》,媲美換臉神劇,《美人皮》到底「美」在哪?
    改編自《聊齋志異·連城》,在網絡平臺登場。它的豆瓣評分不高,只有5.6分。但它,卻值得觀眾一刷。在以往改編的《聊齋》系列影視劇、電影中,離不開「人仙妖鬼」四個形象的設定認知。但《美人皮》卻一反常態,只有「人」和「妖」的設定。
  • 聊齋改編之《美人皮》:貓妖入世尋真愛,大徹大悟作嫁衣
    蒲松齡先生的《聊齋志異》改編成影視劇,大多偏離了原著。如著名的《倩女幽魂》、《畫皮》……再到如今正在平臺上映的《美人皮》。《美人皮》改編自《聊齋志異》其中一個章節《連城》,是以名叫「連城」的美貌女子為名。其實多年前就有過一部影視劇拍了連城的故事,主角是范文芳和瞿穎。一個瓜子臉一個國字臉,兩姐妹是相愛相殺鬥得你死我活。
  • 奇幻電影《美人皮》:以貌取人還是知己之愛?聊齋經典故事改編
    張國榮和王祖賢飾演的《倩女幽魂》已成絕響,很難超越,而《畫皮》也是改編過多個版本,評價不一。今天邏叔要說的這個,也是一個根據《聊齋》系列改編的電影——《美人皮》。《美人皮》取自《聊齋志異》中的《連城》一章,說的是窮書生喬生才華出眾,一表人才,這就被城裡史舉人的女兒連城給相中了。可是喬生只是一個窮書生,史舉人嫌他窮啊,結果就把連城許給了一個鹽商的兒子王化成,王化成家裡特別有錢,那是當地的巨賈,他只在意連城的容貌,實際上是被美色所吸引。
  • 聊齋新劇《美人皮》,除了倩女幽魂,還有5部精彩劇
    從眾人熟知的《畫皮》到奉為經典的《倩女幽魂》,《聊齋》用它獨特的魅力徵服了無數的觀眾,令人在影視中體會著《聊齋》表達的愛恨情仇。聊齋志異之連城,電影美人皮《聊齋》雖然題材比較古老,但是從來沒來沒有過時。
  • 聊齋新出《美人皮》,除了倩女幽魂,還有5部精彩劇
    從眾人熟知的《畫皮》到奉為經典的《倩女幽魂》,《聊齋》用它獨特的魅力徵服了無數的觀眾,令人在影視中體會著《聊齋》表達的愛恨情仇。聊齋志異之連城,電影美人皮《聊齋》雖然題材比較古老,但是從來沒來沒有過時。在最近放映的影視作品中,光是聊齋題材的電影就有兩部。一部是元華、徐少強出演的《倩女幽魂:人間情》,另外一部就是張予曦主演的《美人皮》。
  • 聊齋電影《美人皮》和《畫皮》給出不同回答
    最近刷完了《美人皮》,讓人不自覺想到多年前也是聊齋IP改編的電影《畫皮》。同樣是妖愛上人,同樣是妖藉助一張好看的皮囊誘惑人,同樣也是妖為了真愛捨棄千年修行,但兩者探尋的愛情是不一樣的。相比《畫皮》,《美人皮》探尋的是更理想主義的愛情。
  • 從《美人皮》說起,淺談聊齋故事經久不衰的魅力
    說到聊齋,簡直是小時候的噩夢。我到現在還記得電視的主題曲,「你也說聊齋,我也說聊齋,喜怒哀樂一起那個都到心頭來,鬼也不是那鬼,怪也不是那怪,牛鬼蛇神它倒比正人君子更可愛……」那還是1988年播出的聊齋電視劇,兒時的記憶有點模糊,但記得裡面有很多驚悚的鏡頭:人身獸臉的怪物,所到之處,牆都倒塌了。
  • 列《畫皮》改編影視劇,你看過幾部?
    蒲松齡的《聊齋志異》說盡了人事鬼事妖事仙事,龐大故事題材的先天優勢使得《聊齋志異》改編影視劇更加得豐富和容易,特別是《嬰寧》、《畫壁》、《聶小倩
  • 那麼多聊齋改編影視作品,為什麼我唯獨推薦這部美人皮?
    說到聊齋改編的影視作品,一般必備兩個元素:妖和書生。在以前,聊齋志異電視劇也曾大行其道,收視率節節高升,以致於陸續推出了三部同名電視連續劇,很多小夥伴的童年都是靠這三部電視劇度過的。而根據小說聊齋志異改編的電影就有《胭脂》、《馬介甫》、《三生》、《倩女幽魂》、《人鬼戀》、《湖山盟》、《狐諧》、《嬰寧》、《花姑》、《畫皮》、《扇中人》、《翩翩》、《陸判》、《連瑣》、《伍秋月》、《勞山道士》、《美人首》、《狐鬼嬉春》、《鬼叫春》、《畫中仙》、《靈狐》、《蓮香》、《書痴》等。
  • 《畫皮》兩部影片融合的《美人皮》,人與妖終究是殊途
    蒲松齡的《聊齋志異》一直懸疑影視改編的熱點IP,無論是《倩女幽魂》,還是《畫皮》都取得了不錯的收視效果。7月17日上映的《美人皮》是由《聊齋志異》中的《連城篇》改編。但是真正看了之後會發現,這不就是由趙薇、周迅和陳坤主演的兩部《畫皮》的翻版嗎?
  • 從《倩女幽魂》更新迭代,到《美人皮》接盤畫皮,圈錢何時能停息
    我想,古時的蒲松齡怎麼也沒想到,他的《聊齋志異》能在這個時代大放異彩,他只不過是參差幾筆,就被如今的影視人們幹出了這麼多故事,不得不說,為了劇本,電影編劇們也是煞費苦心。雖然聊齋IP作品很多,但大多也是石沉大海。而其中被翻拍最多且最經典的故事有兩個,一個是《倩女幽魂》,一個是《畫皮》系列。
  • 誰說聊齋電影俗套,《美人皮》「真香」!
    早在60年代起,聊齋電影已然引起了巨大的反響。1960年,邵氏導演李翰祥以短篇《聶小倩》為藍本,拍出了驚世駭俗的《倩女幽魂》。直至80年代,《倩女幽魂》的重構致使鬼神電影的泛濫,更賦予了《聊齋》浪漫壯麗的特質。到了21世紀之後,聊齋電影更以全新的樣態出現在大眾面前,愛情觀的翻新則賦予了聊齋電影更多的內涵。
  • 改自聊齋的《美人皮》,是搶閨蜜老公的故事?綠茶味的友誼古就有
    文/袋袋鼠蒲松齡所著的《聊齋志異》可以說是中國古典文學中的一座高峰,這位落第書生窮極一生,筆下縱橫著各路精靈鬼怪,為讀者帶來自唐傳奇之後又一場酣暢淋漓的冒險,也為現代的影視劇從業者們提供了無數創作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