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中國近代史。
今天坐觀君(ID:china_2049)把目光轉到民國時期的黑幫。很多朋友都知道,民國時期上海有所謂「三大亨」。哪三個?赫赫有名的黃金榮、杜月笙和張嘯林。看一下三大亨的基本情況:
黃金榮(1868—1953),祖籍浙江餘姚,生於江蘇蘇州。
杜月笙(1888-1951),原名月生,後改名鏞,號月笙,出生於江蘇川沙(今屬上海市浦東新區)高橋南杜家宅。
張嘯林(1877-1940),浙江慈谿人,原名小林,後更名為寅。
都是江浙人哈。雖然同列「三大亨」,但相比之下,張嘯林似乎沒有黃金榮、杜月笙那麼如雷貫耳。今天,坐觀君就先給大家分享一下黃、杜兩亨的故事。張嘯林的故事,以後如有好文,定當奉送。
整合自:公眾號「談資有營養」(ID:tanzifeed)
作者:C70
黃金榮:蔣介石都曾在他面前下跪
1
黃金榮同志可能至死都不知道:他曾經錯過了一個什麼樣的機會。
這位上世紀初在上海叱吒風雲將近半個世紀的梟雄,深知自己雖然看上去是一條無人敢惹的地頭蛇,但在真正的權貴面前,青雲直上或家破人亡,都只是分分鐘決定的小事。
向最大最強的政治勢力靠攏,一向是黑社會賴以生存的關鍵。清末民初政局動蕩,上海的實際統治者像俄羅斯輪盤一樣地轉。黃金榮的應對方式就是大面積撒網,寧可薄收也要廣種。寧可錯看巴結一千,絕不任性得罪一個。這一點,他的門生杜月笙比他做得更加徹底。
1910年,黃金榮通過陳其美結識了孫中山,他敏感地意識到此人大有可為。不但著意接納,更提供3000銀元的贊助。
不到一年時間,武昌起義爆發,孫中山在眾望所歸之下由海外歸國,入住上海寶昌路408號。一眼望去赤膽忠心、親率部下站崗放哨的,正是黃金榮。
黃金榮愉快地看著孫中山登上了中國民國第一任臨時大總統的寶座,表面平靜內心狂喜:這一筆生意,千值萬值。
只不過他那時還不知道:就算攀上了國父,也並不是他一生中最濃墨重彩的一筆投資。
2
1922年,上海商界巨子虞洽卿找到黃金榮,說我有個小老弟最近遇上點難處,想請你幫個忙。
1920年,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開業,中國的第一代股民開始操盤。一個浙江小夥子,從日本留學歸來後投身炒股事業,結果兩年下來不但賠得血本無歸、還被一堆債主們逼得走投無路。萬般無奈之下求助同鄉虞洽卿,虞洽卿讓他拜黃金榮為師,以求過關。
在當事人那裡是姓名攸關的大事,在黃金榮那裡不過是雞毛蒜皮的小事,他一口答應下來。第二天,虞洽卿把人帶到,向坐在太師椅上的黃金榮正式磕頭行禮,遞上一張大紅門生帖子,上寫「黃老夫子臺前,受業門生蔣志清」。
黃金榮把債主們召集到一起,輕描淡寫地說:「志清現在是我的門生了。他的債,我來替他還如何?」債主們個個雞啄米一般地點頭。黃金榮不僅直接把蔣志清解放了,還送他兩百大洋作路費,看他自己前往廣東求生存謀發展去了。
這事過了也就過了,類似的事也不知幹過多少,黃老闆哪會把這樣的舉手之勞放在心上。
直到五年後蔣志清返回上海,他才知道這一次舉手之勞有多麼性命攸關:當初那個落魄到塵埃深處的蔣志清,現下叫做蔣介石,任黃埔軍校校長、北伐革命軍總司令。
黃金榮要給風光歸來的蔣介石送上一份見面禮,手下有的主張送匾,有的主張直接送錢,而杜月笙則建議:公開地送什麼,都不如悄悄地送面子。
於是黃金榮把當年蔣介石遞的門生帖子找出來,託虞洽卿私下轉交。不久蔣介石親自登門拜訪,口口聲聲黃老夫子,禮敬有加。黃金榮知道:這一寶壓得實至名歸了。
二十年後,黃金榮八十大壽,國民政府主席蔣介石親臨拜壽,坊間傳言甚至還奉上了雙膝下跪的大禮。不管是真是假,黃金榮都明白:這是他一生獲益最大的一筆投資。
3
雖然時時警醒自己要向權力靠攏,可人難免有出錯的時候,黃金榮也吃過大虧。
收蔣介石入門的前一年,黃金榮的「共舞臺」上有一位他看上眼而捧紅的名角:露蘭春。露蘭春本是黃金榮門徒的養女,因為年輕漂亮又唱得一口好戲,讓年過五十的黃金榮神魂顛倒,不管再忙都每天都來臺下捧場喝彩。
這天露蘭春唱戲不慎走板,引得臺下一名年輕人高聲喝倒彩。黃金榮大怒,派手下過去召他過來。年輕人不從,暴脾氣的手下當場就先兩耳光,再把他推到黃金榮面前。
黃金榮一看就知道惹事了:那不是普通的學生或毛頭小子,而是與張學良、袁克文、張孝若並稱民國四公子的盧筱嘉,浙江督軍盧永祥的獨身愛子。自小在上海長大,黑白兩道無人敢惹的人物。
當面賠禮?黃金榮下不來這個臺,只能裝作不認識地說一句:「好了,放他走路。」
老子正手握整個上海生殺大權的盧筱嘉,當然咽不下這口氣。很快黃金榮就被荷槍實彈的士兵帶走,被關在地牢裡羞辱毆打。後來還是杜月笙找人求情,以巨額賠償再加公司乾股,才把黃金榮救了出來。
匪不與兵鬥,這是自古以來的真理。經此一事,黃金榮內心難免意興闌珊,只是對於露蘭春卻越發地迷戀,非要娶露蘭春不可。
露蘭春小黃金榮30歲,本來就不情願,於是提出兩個條件:一、八抬大轎明媒正娶進門,只做正妻不作小妾;二、 獨掌黃家財政大權。
人人都覺得黃金榮不可能同意。但中年人的執念就像著了火的老房子,燒起來是無可挽回的。黃金榮寧可背上強佔民女的罵名、寧可與幫他一手打造起家業的髮妻林桂生離婚,也非要露蘭春不可。久經人世的林桂生離開時放出狠話:你們不會有好結果。
1923年,趁黃金榮前往山東處理震驚中外的臨城大劫案之時,露蘭春將黃家的金銀細軟一卷而空,與姓薛的年輕人私奔。
這事給黃金榮以巨大打擊,他開始沉溺於鴉片與賭博。兩年後他正式從法租界巡捕房退休,家事統統交給兒媳李志清,外事全部交給杜月笙。
4
黃金榮有了蔣介石這樣的靠山,此後二十年過得悠哉遊哉。1937年日本人打進上海,他既放不下臉去主動靠向日本人繼續當狗,又不願像杜月笙那樣逃往重慶,就只有裝病一條路可以走。
日本人找他出來做事,他大劑量注射一種叫「冬眠靈」(氯丙嗪)的藥,大熱天也可以穿一身厚棉衣給日本人看:我是真病,心有餘力不足,太君放過我吧。日本人也就沒怎麼難為他。
轉眼到了1949年,81歲的黃金榮既沒有跟蔣介石去臺灣,也沒有像杜月笙一樣去香港。一是因為他的財產大多都是帶不走的不動產;二是他知道自己也沒幾年好活了,不想離開上海死在外地。
即便有思想準備,但當全副武裝的解放軍戰士到達黃公館時,黃金榮還是嚇得尿了褲子。不管是真的一時情急心虛,還是故作膽怯以謀韜晦,一生在上海灘稱王稱霸的黃老闆,終於也迎來了一洩如注的時刻。
軍管會問他最近有什麼不軌行為,黃金榮照實交待:跟兒媳不軌,生了個名義上是孫子的兒子。軍管會秉承上級指示,也沒怎麼難為他。
兩年後,聲勢浩大的鎮壓反革命運動在全國範圍內開展起來,雪片一樣的控訴信和檢舉信寄到上海市政府,要求堅決鎮壓罪大惡極的流氓頭子黃金榮。上海市政府召見黃金榮,告訴他既往政策不變,但必須寫一份悔過書公開登報向人民認罪。
老江湖黃金榮心裡雪亮:自己活著比死了有用。
1951年5月20日,上海《文匯報》發表了《黃金榮自白書》:「對於政府的一切政策法令,我一定切實遵行。」同時為了表示痛改前非的決心,黃金榮開始在上海大世界門前掃地。照片登報之後,中外震驚。
黃金榮一邊揮動掃帚,一邊難免情不自禁地回顧起過去的風光來:就算如今僅保得項上人頭,他總是比一般人花過更多更無度的錢、見過更大更寬廣的世面、睡過更多更漂亮的女人。人世盛衰不過如此,他還是值。
每當他回想起三十年前,那個低眉順目的年輕人蔣志清被帶來自己面前時,心裡總是忍不住得意:無論如何,這個國家的最高元首曾向我雙膝下跪。
黃金榮同志就這樣沉浸在以往的榮光中,走向人生的最後兩年。這也好,他可能至死都不知道自己曾經錯過了什麼樣的機會。
1921年7月30日,星期六。在黃金榮的核心地盤法租界,他的手下、得力幹將程子卿闖進了貝勒路樹德裡3號的一棟房屋,發現有12名來自全國不同省份的人正在這裡聚集。正是因為黃金榮主管的法租界巡捕房的介入,會議後來移到了嘉興南湖的遊船上進行。
黃金榮錯過的,就是像結識孫中山一樣、結識那群人裡一個28歲湖南人的機會。用阿甘他媽的話來說就是:「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根本不知道自己會錯過什麼樣的味道。」
所以這世界才有趣。
接下來坐觀君(ID:china_2049)再給大家分享杜月笙的故事。
他小黃金榮整整20歲,何以能與黃並列「三大亨」?杜月笙十四歲時,拜青幫陳世昌為老頭子。由陳世昌等人的關係,杜月笙進入時為青幫上海龍頭的黃金榮公館。杜月笙得到黃金榮的信任,負責經營法租界的賭場「公興俱樂部」。
算不算知遇之恩?詳細故事,請繼續往下看。
杜月笙:有本事,沒脾氣
杜月笙說:「頭等人,有本事,沒脾氣;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氣;末等人,沒本事,大脾氣。」
1
1888年農曆七月十五,杜月笙出生於上海。他三歲喪母、五歲喪父,家境貧寒,僅僅上過5個月的學。
十四歲到上海水果行當學徒,跟大多數赤腳進城的鄉下少年一樣,他眼界狹窄、易沾惡習。因為好賭成狂,竟挪用水果店的貨款,輸得精光之後不辭而別。
但水果店老闆王國生卻原諒了他,並在他饑寒交迫走投無路時又把他接回店裡。從小見慣了各色勢利眼的杜月笙,發現在惡惡相報的社會常態之外,還有另一種為人處世的方式。大多數人慣有的對人對事的方式,未必是最好的選擇。
這很可能是他一生「會做人」的由來。
2
杜月笙初到黃金榮府上,黃金榮對他並沒有什麼印象:不過一個恭順的低級門徒而已。這樣的人,在黃府要多少有多少。
一個毛賊卻改變了杜月笙的一生。一名門徒趁黃金榮外出,拐走了一麻袋煙土,執行家法的打手們全都不在,上下束手無策。
杜月笙向老闆娘林桂生請纓去追回這批煙土。他腦筋清楚:拐走煙土的人不敢去黃金榮的地盤法租界,入夜後也進不了上海城,他只能去英租界。很快,他憑藉林桂生臨時給他的一把槍,單槍匹馬把煙土追了回來。
這讓林桂生對其刮目相看。她帶杜月笙去賭場,贏回兩千多大洋,全給了他作為獎賞。
在當時的上海,兩千大洋足以買一棟豪宅。林桂生要看看:一個窮小子在突然之間手握巨款時會怎麼處理。如果是買房置地,那可靠但不可大用;如果是花天酒地吃喝嫖賭,那就既不可靠也不可用。
杜月笙用這筆錢還清了早年的欠債,其餘的大都散給了從前一起混街頭的朋友。林桂生因此知道杜月笙不貪財善交友,才堪大用。因此一力舉薦其進入了黃金榮勢力的核心圈。
3
黃金榮送給杜月笙的第一份產業,是坐落於法租界的公興俱樂部,一家賭場。在臨近的英租界內,有另一家黑道人物嚴老九經營的賭場,每天門庭若市,給公興的經營造成很大壓力。
杜月笙的一個門生精於賭技,對此頗為不忿,擅自闖到嚴老九那裡去找茬踢館。嚴老九暴怒之下,揚言關門停業。說是停業,其實就是要火拼。
如果是古惑仔裡的洪興,陳浩南和山雞肯定已經殺得血流成河了。但杜月笙卻帶上大筆現金,以及唾面自乾的笑臉,親自上門給嚴老九道歉。不但把一場劍拔弩張的血雨腥風輕易化於無形,還把嚴老九變成了自己的朋友而非對頭。
黃金榮對此給了他四個字的評價:絕頂聰明。
4
但杜月笙也不是撂不來狠話的主。人在江湖飄,既要讓人愛你,也得讓人怕你。
1923年,北洋政府總統黎元洪因權鬥失敗被迫下臺,到上海黃金榮家暫避。負責安保工作的,正是杜月笙。他親率屬下日夜巡邏,將安保工作做得無可挑剔。
為表示感謝,黎元洪的秘書長饒漢祥送杜月笙一副楹聯:「春申門下三千客,小杜城南五尺天。」把杜月笙同戰國時的春申君相提並論,杜月笙在上海的榮耀一時無兩。
8年後,張學良因「九一八事變」中的「不抵抗命令」備受各方責難,躲到上海避風頭,也是由杜月笙提供住處及保護。當時著名殺手王亞樵揚言,要張學良小心自己的腦袋。杜月笙對此不惜撕破臉皮,對王亞樵撂下狠話:敢動我的客人,我一定會將你和你的手下全部趕盡殺絕。
5
但杜月笙極少以如此猙獰的形象示人。他雖然出身黑道,但舉止儒雅、言辭謙和,不管對上對下都以誠相待、禮敬有加。
北伐成功後,吳開先擔任國民黨上海黨部負責人。杜月笙多次託人請他吃飯,但吳看不起杜的出身,屢屢拒絕,乃至答應後無故爽約。即便如此,杜月笙依然三天兩頭請他,終於有一次,吳開先決定去會會這位上海灘有名的杜先生。
吳開先如約出現在杜宅大門時,杜家總管萬墨林正在畢恭畢敬地等候;進得大門來,又有杜的法律顧問、上海名律師秦聯奎在畢恭畢敬地迎候;進得內廳,杜月笙一身長衫,滿面春風地出來迎接。開口第一句話就是:
「老早想約吳先生過來坐坐,因為我這裡一天到晚人來人往不得空隙,所以拖到今天,還望海涵。」
言辭誠摯,絕無譏刺,似乎多次邀約遭吳拒絕的事情從未發生過。心裡含愧的吳開先一時不知如何應對, 只好含混地說:「豈敢豈敢。」
這一頓飯吃完,吳開先和杜月笙由此成為生死之交。
杜月笙會交朋友,當時的名流如章士釗、黃炎培、虞洽卿、蔣廷黻、梅蘭芳都是他的座上客。
6
杜月笙一生都在努力洗白自己的江湖氣。他知道想擺脫黑社會的形象,僅憑外表儒雅是不夠的,內心也必須改變。
他沒有上過學,識字水平雖然可以勉強看報,但完全理解還是有困難。他便設專職讀報秘書,每天聽報,不懂之處詳加追問直到弄懂為止。
他不懂歷史,就聽評書。從春秋起,經秦、漢、唐、宋、元、明、清,把兩千年的歷史聽了個遍,從中找經驗、常識和啟示。
有一次,他應邀出席一個上海名流的聚會,座中高冠峨服、霓裳豔影。杜月笙仔細觀察,那些出身世家、地位優渥的名流,沒有一個人戴他手上那種閃閃發亮的大鑽戒。
杜月笙立時自慚形穢,在桌下不動聲色地把戒指取下,緊緊握在掌中。回家後,直接扔進了保險箱。並從此日日長衫、風紀嚴謹。
如今的江湖人物,再難有杜月笙這樣的悟性了。
7
在當時的上海灘,只要跟杜月笙有來往,就沒人敢說從沒接受過他的錢物饋贈。而且杜月笙贈以錢物時,絕不讓第三者在場,充分顧及了受贈人的面子。
他知道自己的錢來路備受詬病,因此做起善事來幾乎是不遺餘力。他給家鄉修了23座石橋,修的醫院和學校全免費。抗戰前浦東二百餘戶貧困人家,每月都在杜府支領生活費。上海如果有人去世無錢裝殮,杜家也會施送棺材壽衣。光從1935到1937年,杜月笙就捐款150萬元。
他賺得多,但花得也多。1932年杜月笙徹底退出暴利的煙賭兩行之後,收入銳減。來錢的渠道變窄了,花錢的渠道卻沒有變窄,這曾經一度讓杜月笙急得跳腳。
杜月笙深受貧寒之苦,是以發跡之後仍然自奉簡約不尚奢靡。他在吃的方面毫不講究,山珍海味可以吃,一碗鹹泡飯也能吃得津津有味。衣著方面就是常年一襲長衫而已。
到杜月笙病危時,他燒掉了所有朋友欠錢的借條,其中一張就是數十根大金條。生前揮金如土的杜月笙,臨終前只有十萬美金,而且要分給4房太太和4兒3女。所以一向清高如孟小冬也會忍不住當場脫口而出:「這麼一點錢,怎麼活?」
8
改朝換代之際,杜月笙沒有像黃金榮一樣留在上海,他去了香港。1951年即因氣喘去世,臨終遺言是:
「好!好!大家有希望!」
杜月笙的門生董浩雲,其子董建華後來任香港首任特首。
另一門生徐大統,從上海一直追隨其到香港,後來其女範徐麗泰任香港立法會主席。
杜月笙的最後一個門生吳紹麟,其子吳光正任香港貿易發展局主席兼九龍倉集團主席。
如今香港政商大腕的父輩們,多出自杜月笙門下。
9
後人歸納杜月笙的成就,原因有四:
1 天賦智能極高。
2 魄力雄渾,格局開闊。
3 虛懷若谷,對人從無驕矜之態。名聲越大,態度越謙。
4 目光如炬,知人善任。
杜月笙曾經對朋友說過:「看看我們今朝的排場,像煞鯉魚跳過龍門,身價百倍了。但是你要曉得,我跳龍門比你難得多。你好比是條鯉魚,修滿500年道行就可以跳,我是河濱裡的一條泥鰍,先要修1000年才能化身為鯉,再修500年才有跳龍門的資格。因此之故,我無論做任何事情,都是只可成功,不許失敗的。譬如說我們兩個同時垮下來,你不過還你鯉魚之身,我呢,卻又要變回一條泥鰍了。」
死後蓋棺定論,臺灣《傳記文學》發行人劉紹唐這樣評價杜月笙:「名聞天下,對民國政治有影響,有貢獻,但究屬黑社會人物起家,借煙賭發跡,受其惠者甚多,受其害者也並非沒有。可以說有譽有毀,有恩有怨。」
他起自寒微,自成名起做人做事不敢有絲毫懈怠,始終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修橋鋪路的好事做過不少,殺人放火的壞事也脫不了干係。很多人都瞧不起他,然而他們都遠遠不如杜月笙這樣的人中之龍。
杜月笙終其一生,做到的不過是六個字而已:
有本事,沒脾氣。
坐觀君(ID:china_2049):故事講完了。民間時期的故事真的太多了。側面也說明,中國近代這段歷史真的太風雲變幻了。還有很多的故事,坐觀君會儘量去分享。稍安勿躁。想看?那就長按下面二維碼,關注坐觀君吧。
還想了解坐觀君?點「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