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這些,並非是我對故宮有多了解,而是從這位叫閻崇年的老人身上學到的。
十幾年前,他頭一回上電視講課,就憑一己之力,讓《百家講壇》從一個連續三年無人問津的節目,一夜爆紅,打破歷史類節目的收視率紀錄。
作為「百家講壇」的「第一壇好酒」,古稀之年的閻崇年,一舉成名。
他是提出「大故宮」概念的第一人,連續主講三季《大故宮》,口碑爆棚。也因為閻崇年的出現,才有了後來劉心武、於丹、易中天的大紅大紫。易中天曾這樣評價他:「閻崇年是『百家講壇』推出的「當頭炮」,我只是『過河卒』。」於丹說:閻崇年老師害苦了我媽,她老人家本來天天要午睡,自從播了他的節目,她再也不肯睡午覺了。
他講到明清兩朝的28任「第一任皇后」,或早逝、或無過被廢、或年輕寡居、或死於非命,從皇后做到太皇太后的,只有兩人。想要長壽,心太骯髒了不行,若是心眼很窄,也早就被氣死了。從後宮的大數據之中,閻崇年洞察到了為人處世的準則,乃至養生、長壽的準則。這是從《後宮·甄嬛傳》等「宮鬥劇」中所得不到的。似乎,除了他,沒人能把故宮背後的歷史說得像故事一般引人入勝,通俗易懂,又顛覆你的想像。也因為如此,閻崇年的著作《大故宮》出版不到一年,就賣出100多萬冊,連盜版書都一時脫銷。大眾不知道的是,閻崇年自從1949年起, 已經進出故宮超過1000次了。那時的故宮還沒有修繕,宮殿裡黑乎乎的,地面也坑坑窪窪,雜草叢生,頭頂上還時不時傳來烏鴉的鳴叫。但對於一個從小在山東蓬萊海邊長大的孩子而言,龐大的宮殿樓宇,庭院深深,一磚一瓦都寫滿了前朝的故事,沒有比這更新奇和震撼的了。越是接近故宮,他越發熱愛歷史。而這顆種子,在他往後人生的歲月長河裡,也不斷地抽芽長葉、開花結果。
▲編輯郎世溟陪同閻崇年進故宮調研
到了大學,他乾脆把明清史研究作為自己的終生目標,師從白壽彝先生。那時,閻崇年每天去故宮讀檔案,因為保存明清兩朝大量檔案的中國歷史第一檔案館就在故宮內——他每天過去看檔案,帶個窩頭,喝著白開水,就當午飯了。最後,連故宮的看門人都認識他了,看到閻崇年過去,大老遠就跑過去迎他。為了對內閣大學士有一個感性的了解,他親到張英、張廷玉這對父子宰相的家鄉考察。像蒲松齡那樣蹲在地頭和當地人聊天,跟宰相父子的後代座談。他發現張家六代連著出進士,其家風正是讀書、積善,而這個認知也影響了他的一生。據閻崇年的夫人回憶,有一年的大年三十,還把《大故宮》的責編叫到家裡來跟人家討論,人家出版社那時候早放假了。自首次去故宮後的70多年時間裡, 他進出故宮超過1000次。這裡曾經是明清兩代的政治心臟,承載著王朝國運與帝王家事的命脈,距今整整600年了。某次去故宮開會,聽到導遊催著遊客,「趕緊下一間了,哪有時間細看啊?故宮九千九百九十九間半呢!」「不跟傳統文化聯繫起來的話,那故宮就是黃琉璃瓦蓋的一堆房地產。」不懂故宮的歷史,錯過曾經行走在這個帝國權力中心的各色人物,就等於錯過了故宮背後人性90%的精彩,實在太可惜。閻崇年說:「我覺得故宮的價值是中華五千年文化凝聚的一座聖殿。我盡心了,也盡力了。」你可能會說,我只是一個普通人,讀的時候不會有閻崇年那樣的洞察。那麼,讀歷史還有什麼用呢?於你而言,可以跟著閻崇年先生對一位又一位人物的分析,來一步步鍛鍊自己的思辨能力。這種思辨能力,不僅在處事能力上對當代人有幫助,在學業上,似乎也有著不小的助力。一位朋友曾說過,自己出身三線小城,一直想去大城市裡闖蕩。他從小就喜歡聽閻崇年的《大故宮》,從中不斷培養自己的文史修養和處世心法,後來,他成為了北京某知名媒體的主編,年僅24歲。再見到他時,他的言談舉止間都有著不符合同齡人的深度和銳利。就像從閻崇年先生那裡學到的一樣,在讀歷史的過程中,他把自己代入其中,會想他處在這些歷史人物的位置時,他會做何決定?在比較自己與古人選擇的不同時,他就此讀懂了歷史,也把自己真正融入了故宮那600年之中。講《清十二帝疑案》期間,閻崇年收到一封信,一位家長說他小學二年級的兒子平時特別鬧,但每次看到閻崇年的節目,就安靜了。兒子還拿個小本做筆記,包括清朝十二個皇帝的名字、年號、生卒年月,一一背下來。家長來信感謝閻先生,說孩子現在對學習感興趣了,上課也不再鬧了,連老師也感到奇怪。有太多人,因為他的《大故宮》,對歷史萌發了最初的興趣。在閻崇年看來,有故事,沒道理,不夠深刻;講道理,沒有故事,未必好聽;能入耳,未必入心;既入耳,又入心,才是他的標準。也正因為此,從十幾歲的娃娃,到前年剛過世的106歲的周有光先生,再到兩院院士吳良鏞先生,都是他的忠實聽眾。2012年,在《百家講壇》主講「大故宮」之後,閻崇年似乎有些淡出公眾視野了。「我將用100講的篇幅,在大約一年的時間裡,和大家一起,說故宮,逛故宮,探秘故宮,欣賞故宮,了解一下六百年來走進故宮的那些人。」故宮揭露的人性真相,20歲、30歲之前不懂可能是運氣所限,但45歲前一定得懂。如果你了解了故宮600年風雲史後,你可以從一個王朝的成敗經驗中,看到對自己人生的某些借鑑意義,我們的目的就達到了。喜馬拉雅聯合閻崇年為故宮和你精心準備了一份生日大禮——花費一年時間,精心打磨研發,推出100期音頻課程——《閻崇年:大故宮600年風雲史》。但我要說,看透發生在這片黃瓦紅牆之地發生的是是非非,那麼你也就洞穿了人性,看清楚了未來。199元
【點擊下方按鈕,特惠加入課程】
☟ ☟ ☟
他師出名門,是國內明清史、故宮史領域的一流學者,鑽研清史60多年。他上電視:憑一己之力挽回《百家講壇》3年慘澹收視,創造了收視率和口碑雙高,影響了兩代人。現在85歲的閻崇年老師的音頻節目,在喜馬拉雅獨家上線。這是他的首檔音頻節目,也可能是封山之作。不論是老觀眾,還是第一次想系統了解故宮歷史的新聽眾,它都將給你全新的內容體驗。在過去一年裡,閻崇年每天4點起床,閉門謝客,專心創作,將100期文稿從構思到定稿增刪8次,專程飛到上海錄製2000多分鐘,終於打磨完成了這部全新誠意之作。你想知道的人性真相、歷史風雲、後宮爭豔...他都一一講給你聽:《如懿傳》和《延禧攻略》,誰更接近真實的乾隆後宮?他將用85歲長者親身體悟,用溫情和充滿誠意的態度,幫你還原大故宮600年風雲史,讓你從歷史中提升格局,從思考中開闊眼界。故宮現存1862690件藏品,每一件都是精品,也是國寶。宣德爐、甜白釉、掐絲琺瑯、雞缸杯、雍正年窯、琺瑯佛塔……故宮收藏的藝術品代表了明清兩代藝術的最高成就。閻崇年不但講歷史,他還會手把手教你細品故宮的十餘種藝術品。讓你和孩子不光是湊熱鬧,還能看門道,擁有高人一等的審美情趣。首先,閻先生力圖做到「自己講得明白,觀眾聽得明白」,從青少年到中老年,這門課適合全年齡段的每一位普通人。其次,不同於以往閻崇年任何一次講故宮,它以時間為線索,將明清600多年歷史從頭細細捋來,從歷史、文物、建築、藝術等多個角度全面品讀。以故宮為視角,從明清歷史看世界歷史,以小見大,既有歷史細節的溫度,又有國際視野的關懷。如果你已經錯過了故宮的上一個600年,那麼它的下一個600年,請別再帶著遺憾離開。聽閻崇年講《大故宮600年風雲史》,讀懂真正的故宮!【點擊下方按鈕,特惠加入課程】
☟ ☟ ☟
*本節目為付費訂閱專欄,199元/全集,訂閱成功後,即可收聽更新的全部內容。- 購買須知 -
▲ 本課程為音頻教程,購買後即可永久在「麵包小課」公眾號收聽,不能在喜馬拉雅App內收聽。
▲ 本課程為虛擬內容服務,購買成功後概不退款,請您理解。
▲ 本課程由喜馬拉雅提供,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嚴禁翻錄成任何形式,嚴禁在任何第三方平臺傳播,違者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在購買過程中,如果您有任何問題,可以在微信搜索微信號【mianbaolive1】來隨時諮詢問題,客服小夥伴會為您貼心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