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臨高美食文化專場推介會在海口舉行
展示美食文化魅力 拓展消費新熱點
12月18日,2020第五屆海南美食文化節之臨高美食文化專場推介會在海口市萬豪酒店舉行。
烤乳豬
鹽炒乳鴿
海鮮湯
炒鮮奶
鹽焗花螺
「臨高小吃,非常地道有特色,真美味!」12月18日上午,在2020臨高美食文化專場推介會美食展示與品鑑區,來自山東的遊客陳清品嘗了臨高海鮮、糯米糕、韭菜餅等特色美食後連連稱讚。
為更好地弘揚臨高美食文化,刺激美食購物和消費,做大美食產業,當日,臨高縣商務局舉辦2020臨高美食文化專場推介會,以「魚米之鄉,食尚臨高」為主題,向來自全國各地的經銷商和市民遊客推介臨高特色美食及農產品,並以美食品鑑的形式讓現場的嘉賓深入了解臨高美食文化,展示其特有魅力。
這場臨高美食文化專場推介會是2020第五屆海南美食文化節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特色美食吸引市民遊客品嘗
12月18日8時30分許,臨高開始對各種名菜和小吃進行展示推薦。不少客商和市民遊客來現場參觀,興趣高漲。
「臨高烤乳豬、鹽焗花螺、海鮮湯、黃金大蝦、鹽炒乳鴿……」在2020臨高美食文化專場推介會美食展示與品鑑區,海口市民趙帥拿著手機對著擺盤精美的美食拍起照來。
「這烤乳豬,吃起來就是皮脆肉嫩,特別香。」拍照留存後,他開始品嘗已切好的烤乳豬。他說,相比之前吃過的廣式烤乳豬以及湖南、廣西等地乳豬,臨高烤乳豬味道最地道,其精華之處就是脆皮,烤後就算不立即食用而是放置一段時間,也不會影響乳豬脆皮口感。
臨高乳豬是臨高本地特有豬種的小豬,出生60天左右便可出欄。在臨高,當地人對烤乳豬的製作十分講究,烤制過程中,每一味調料的多少拿捏,每個部位烤制時間的長短把握,都追求「完美」。經過4個或5個小時的烤制,烤出來的乳豬全身焦黃、油光可鑑,散發著濃鬱香氣。
據了解,臨高烤乳豬於2013年入選由原海南省旅遊發展委員會與香港《文匯報》聯合舉辦的首屆「香港人最喜歡的海南旅遊產品」之一。
為了將最新鮮的本地美食展現給市民遊客,臨高縣商務局組織工作人員從凌晨就開始準備。除了展示區的美食外,工作人員還在現場製作臨高粉、韭菜餅等特色小吃,讓客商及市民遊客品嘗地道美食。「現場製作,能保證食物的口感以及鮮美度,讓大家對臨高美食有更加深刻的印象、更多地關注臨高。」臨高縣商務局對外貿易投資促進室主任顧春雨說。
「韭菜餅外酥裡嫩,特別是蘸上米醋而食,簡直就是『人間美味』。吃起來,這韭菜餅還是兒時的味道。」臨高臨城哩哩漁娘品牌體驗館負責人符力曼說,作為臨高嘉賓,今天她來參加2020冬交會,被臨高的美食文化推介會所吸引。「來臨高的話,韭菜餅是不得不品嘗的美食。」她說,在臨高的大街小巷,能看到不少當地人在馬路邊架在火爐上的油鍋,食客圍坐在油鍋旁,品嘗最新出鍋的韭菜餅,這成了臨高特有的街邊美味。
接近中午時分,筆者在現場看到,臨高美食展示與品鑑區的美食已全部被「搶空」。新出鍋的10多碗臨高粉和2大盤韭菜餅、糯米糕等也已清盤。
原生態食材讓臨高美食獨特誘人
「我們的多文空心菜,主要生長在天然的泉水中,由於生長環境特殊,它與其他空心菜不同,其杆長葉少,生放3天至4天仍保持鮮綠。而且多文空心菜具有很高的食療作用,對人體消化不良、腸胃乾燥、高血壓等有很好的療效,被海南省政府評為綠色無公害食品。清炒後食用,味道鮮嫩可口,獨具一格。」在推介會上,臨高工作人員向到場的客商及市民遊客這樣介紹臨高的特有美食。
據了解,2017年1月10日,原國家農業部正式批准對「多文空心菜」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好的食材是食物鮮美的基礎。臨高地處海南島西北部,氣候條件優越,地勢平坦,土地肥沃,物產豐富,素有「魚米之鄉」的美譽,具有得天獨厚的農業生產條件,是農作物的天然溫室。全縣盛產糧食、冬季瓜菜、海產品、熱帶水果等,是全省著名的乳豬生產基地、冬季瓜菜生產基地、優質米生產基地、水稻制種基地和亞洲最大深海網箱養殖基地,被評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國家級優勢雜交水稻制種基地縣」。
同時,臨高還是漁業大縣,漁港眾多,深海網箱養殖作為臨高特色優勢產業,成為廣大百姓的「海上銀行」,目前,該縣海水養殖2085.67公頃,其中,深海網箱養殖年產量3萬噸,產值9億元。這為臨高美食——土窯海鮮提供了豐富的優質原材料。
據介紹,臨高土窯海鮮採用古法烹製而成,用錫紙包住海鮮後放入土窯中烤制,還帶有泥土的清香,讓海鮮更鮮美,保留了海鮮的原味。
有了好食材,還要有好的製作工藝。臨高米粉是臨高十分著名的小吃之一,也是臨高男女老少最喜愛的街頭小吃之一。與海南粉或海南其他地方的米粉不同,臨高米粉爽口不油膩,並且非常注重配料,口感非常好。「除了米粉由純手工製作而成外,還需加上特製的配料。一碗臨高米粉最多可配上10多種佐料,有小牛肉乾、豬肉片、酸菜、花生等。」顧春雨說。
聞名遐邇的臨高乳豬,風味獨特的臨高土窯海鮮、別具一格的多文空心菜以及臨高傳統小食韭菜餅、臨高粉、豬血腸等美食因原生態的食材和好的製作工藝,成為人們爭相追捧的臨高美味。
多舉措打造臨高美食文化品牌
近年來,為了更好地打造臨高美食文化品牌,不斷提高臨高美食的知名度和美譽度,臨高縣委、縣政府多舉措進行宣傳推廣,多次舉辦各種美食展銷會、美食文化推介會等,多次組織人員到省外推介臨高,投資建設臨高烤乳豬一條街,打造文瀾夜市美食一條街,在農貿市場設置臨高美食小吃區域等。
「已多次參加海南美食文化節,組織開展臨高美食文化推介會。希望通過推介活動,在社會各界與臨高之間架起友誼的橋梁,建立聯繫的紐帶,搭建合作的平臺。期待大家走進臨高、了解臨高,尋求商機,投資興業,共創美好未來。」臨高縣商務局局長王儒說。
臨高縣政府有關負責人表示,「吃」是旅遊業六大要素「吃、住、行、遊、購、娛」之首。近年來,伴隨著臨高旅遊業的發展,如何儘快開發具有濃鬱地方特色的臨高美食,打造獨具特點和風格的飲食文化是必須面對的課題。「舉辦本次活動將對臨高美食餐飲的發展和獨特美食文化的弘揚起到積極推動作用。」
民以食為天,一個地方的美食,是當地的歷史、旅遊、文化、商業、產業等各個領域的縮影。「通過本次美食文化推介活動,讓我對臨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有機會就會去臨高多走走看看,品嘗正宗的臨高美食。」來自澄邁的蔡小霞說。
據悉,臨高是海南西部唯一集紅色經典與現代濱海旅遊為一體的旅遊度假勝地。其地理位置及區位優勢明顯,乘坐高鐵從海口到臨高半小時、從三亞到臨高只需2小時。臨高還有海南省現存較完整、規模最大、歷史最久的臨高文廟,有亞洲最大、數量最多的牌坊群,有集觀海、趕海、品海和體驗耕海文化於一體的樂豪鄉村遊等。此外,該縣人文資源有「世界少有、中國一絕」的臨高人偶戲、旋律優美的漁家女「哩哩美」漁歌對唱,是「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中華詩詞之鄉」「中國曲藝之鄉」。
臨高特色美食
臨高烤乳豬
在魚米之鄉的臨高,當地人對乳豬的品質有著倔強的追求與執著,猶如雕刻一件藝術品一樣嚴格。原料必須產自臨高。臨高乳豬是海南省特有的一款優良地方豬種,是烤乳豬的最佳原材料之一。
臨高乳豬以皮脆、肉細、骨酥、味香而聞名,不管是烤、燜、炒、蒸都十分可口,但是以燒烤最佳。烤一隻乳豬約四五個小時,烤出來的乳豬全身焦黃、散發著濃鬱香味。夾一塊入口,脆響的「咔哧」聲,吃下後仍留滿口餘香,令人回味無窮。是臨高本地早餐和喜宴必需的一道菜。
土窯海鮮
臨高土窯海鮮榮登海南美食大榜,土窯所使用的土,均為臨高新盈鎮富硒土,這種土相較於其他土壤,溫度更高,適合製成土窯。土塊壘砌成的一個個小窯被炭火燒到一定的高溫後,便砸成粉碎,再將已用錫紙包裹好的螃蟹、海蝦、竹筒飯等原始食材填埋在土裡,大約30分鐘土窯海鮮便可以「出鍋」了。
臨高縣是海洋大縣,漁港眾多,海洋漁業資源豐富,盛產馬鮫魚、墨魚、魷魚、對蝦、螃蟹等600多種,這為土窯海鮮提供了豐富的優質原材料。
多文空心菜
又稱總統菜,主要生長在天然泉水中,種植面積僅30多畝,由於它生長在這種特殊的環境中,同其他空心菜完全不一樣,其杆長葉少,生放3天—4天仍保持鮮綠,炒吃味道鮮嫩可口,獨具一格。
它最主要的特色是吃起來脆、嫩、滑、纖維少,明火炒後不變色,味清香,口感好。它葉子較小,看到的都是整齊的嫩莖,外觀非常秀美,一看就與眾不同,讓人喜愛,吃過它的人無不驚嘆,多年來一直在賓館酒家銷售。
臨高韭菜餅
提起臨高美食,如果你只知道海鮮和乳豬,那你還算不上一個地道的吃貨。在臨高,吃貨們津津樂道的還有一道特色小吃——韭菜餅,那從油鍋中撈起的色如翡翠的韭菜餅,還沒等你咬上一口,香味已在大街小巷四溢。約三五好友圍爐吃上一碟,聊聊生活點滴,那真是生活中的一大樂事。
有餅如玉,外酥裡嫩,可就醋而食,當地人稱之為「拔亂」,有蝦餅之意,世人皆稱其「韭菜餅」,有翡翠玉餅之美稱。然而臨高的韭菜餅卻有其獨特之處,將韭菜的辛辣味與海蝦的鮮味融合,做出了地道的海鮮味。
臨高粉
海口有海南粉獨佔鰲頭,文昌有抱羅粉力壓群芳,陵水有酸粉一枝獨秀……而在臨高,最受歡迎的米粉,當屬臨高粉莫屬。
和韭菜餅一樣,臨高粉也是最受臨高人歡迎的街頭小吃之一。和海南其他米粉不同,臨高粉非常注重配料,一碗米粉最多可配上10多種佐料,小牛肉乾、豬肉片、酸菜、花生、豬腸片、蝦仁、辣椒、醋等等,食客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添減配料,以達到最佳口感。
豬血腸
豬血腸是臨高粉的「黃金搭檔」。過去的臨高人常常很早就要出海打漁或務工,能量消耗極大。酷愛吃粉的臨高人,一碗臨高粉下肚,用不了多久就消化完了。而那時人們並不富裕,太貴的食材哪能天天吃,就有聰明的廚師變著花樣做出廉價的美味,其中就包括豬血腸。
將豬血調味,灌進豬腸裡,紮緊豬腸兩頭,扎孔排氣後在水裡煮、在鍋上蒸,做成了豬血腸。幹體力活的人吃下去,既有飽腹感,又能長時間為勞作提供能量。臨高人以豬血腸配臨高粉的吃法,就這麼延續了下來。
(本版撰文/玟珺 劉彬宇 本版圖片/袁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