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風破浪的姐姐》在經歷六輪舞臺公演後,終於在一片爭議聲中落下了帷幕。儘管被認為高開低走,依然不可否認在今夏諸多季播類綜藝中,姐姐的影響力依然一騎絕塵。說起高開低走的原因,有些觀眾認為節目一開始的立意新穎,但到了最後還是沒能擺脫傳統選女團的模式,新意不足。也有抱著吃瓜和看戲心態看節目的觀眾覺得節目安排了太多的公演和排練,姐姐們因為練舞練得太辛苦,都沒有多餘的精力去「搞事情」了,想看她們「撕起來」,結果並沒看到。
不過從成團夜臺前幕後發生的一些事情來看,部分觀眾喜聞樂見的「撕」的部分有可能在成團後反倒開始了。成團發言中,第一個被公布獲得成團席位的黃齡快人快語地表達了希望和自己組的6位姐姐成團。而最後「C位成團」的寧靜也毫不客氣地表達了對自己組員的惋惜,甚至說出了「我第一但並不很想成團」的話,兩組成員各自抱團的既視感已十分明顯。結合她們站在成團位上的表情和動作,可以看出孟佳因為王霏霏未能一起成團而難過哭泣,李斯丹妮在仰頭看天,其他幾位或面無表情,或禮貌性笑笑,好像各懷心事。
而到了成團直播結束後的後臺採訪環節,率先到達現場的寧靜對她的成團發言進行了解釋,她表示成團名單裡另外一隊的幾位成員之前沒合作過,對於自己算是熟悉的生人,需要適應的時間。而隨後其他成員到場後令人大跌眼鏡的事情發生了,決賽中同組的萬茜、李斯丹妮、張雨綺、黃齡都穿了統一的粉色上衣,7人的站位也是決賽同一組的站在一起,寧靜團以寧靜為中心,李斯丹妮團以萬茜和李斯丹妮為中心,她們並未按照成團的名次進行站位,再結合著裝來看,仍然像是兩個團體,而非一個團。
在採訪過程中,寧靜玩笑著向記者表示:「知道我為什麼慫了吧?她們都穿一樣的。」儘管張雨綺等也以開玩笑的口氣進行了回應,表示這是李斯丹妮的潮牌,穿出來只是為了幫她宣傳,但場面仍顯得有些尷尬。在結束採訪後,有人拍到孟佳與萬茜有說有笑,寧靜一個人低著頭走在最後,鬱可唯回身去關心她的畫面,似乎姐姐們的關係確實有些微妙。如果保持著這樣的態勢,或許姐姐們後續的團綜真的會如某些看熱鬧不嫌事大的觀眾所期待的那樣出現各種碰撞,真變成「花少2」的升級版也說不定。
結合成團夜臺前幕後的表現,有些觀眾對寧靜一如既往地想說什麼說什麼的表達方式表示讚賞,也有些觀眾認為她說的話過於誇張,有些失了分寸,像是在故意搞事情。其實一路看下來,寧靜的快人快語從未缺席,如果說這是種人設,那這人設也是被貫徹得有始有終。有些人認為寧靜的人緣很好,大家都寵著她,也有人覺得多數姐姐對她敬而遠之,其實她並不合群,從姐姐們在多輪公演中合作過的人數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根據統計,姐姐們六輪團體表演(決賽的三首曲目算第六輪)中,寧靜全勤參與了六輪,卻只和10位姐姐進行了合作。同樣是參與了六輪表演,萬茜合作了13位姐姐,李斯丹妮合作了12位,張雨綺合作了16位,鬱可唯合作了12位,黃齡合作了12位。參與了五輪表演的孟佳合作了16位姐姐。所以在最終成團的7人中,寧靜合作過的姐姐人數最少。
有的人覺得寧靜姐姐只是比較長情,所以每次選人時傾向於與合作過的姐姐再次合作,所以合作的總人數少一些。譬如從二公開始,鬱可唯連續五輪都和寧靜在一起;從三公開始,王霏霏四輪都和寧靜在一起;鄭希怡也是二公合作後,到了五公一有機會就重新合作。但也有人認為寧靜只是不合群,比如第五輪公演作為隊長的寧靜在選人時,也曾向未合作過的人氣姐姐拋出過橄欖枝,但都未邀請成功。而且在節目開始時寧靜也表達過不太想成團,比起團隊合作她更想獨唱,說明她還是不合群。
其實認真看下來,寧靜姐姐在節目中對於做女團這件事的態度有發生變化,雖然她的個性依然很明顯,但在團體表演這件事上她也很認真很努力在融入。而且合作的人少部分原因是因為第一輪公演時選擇了三人團,合作的人數自然比五人團、七人團的要少,而且到了比賽後半程,傾向於和老隊員繼續合作的不止她一人,為了更快磨合取得好成績,這也無可厚非。並不能以此為依據判斷她是否合群,至於長情和念舊,大家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吧。
吃瓜群眾的看戲心態大多數人的個性中都存在,但因為賽制的原因,第四輪公演後兩個團分立的格局延續了太久,一時之間適應不過來也並非不可理解,誰也不能保證她們在後期的團綜中可能能逐漸融合打成一片,但也不能斷言她們的關係真的會帶來新的衝突。其實從節目一開始的女性獨立議題,到最後還是給大家留下了愛搞小團體的印象,這樣的情況或多或少讓人感到不太對頭,但也許只是因為姐姐們的表達方式比較直接,她們或許在磨合期後能相處得很好呢,且走著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