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物獵人戰鬥核心設計分析

2021-02-14 Yrden的遊戲分析
介紹

怪物獵人這一IP已經存在了將近20年,是一系列由CAPCOM公司研發的動作角色扮演遊戲。怪物獵人獨特而可玩性極高的玩法,使其長期擁有大量的忠實粉絲。而且由於其設計的巧妙獨到,市面上至今依然沒有任何一款可以與之競爭的同類型遊戲。本文將剖析怪物獵人的核心,將其設計的獨到之處,以及其設計者思路展現出來。在開始詳細介紹怪物獵人設計之前,這裡會先簡單介紹一下怪物獵人的世界觀和與這個世界觀掛鈎的玩法。

【怪物獵人封面圖】

怪物獵人的世界是一個人與各種各樣巨大的龍共存的遊戲,遊戲世界非常類似於恐龍生存的侏羅紀白堊紀的那個時期。在遊戲中,玩家將要扮演獵人,使用各式各樣的武器,與其他獵人同伴一起討伐威脅人類生存的巨大怪物。怪物獵人的玩法就是,扮演一個獵人,討伐一個怪獸,然後用這個怪獸的素材做很好的裝備,再討伐更強的怪物,然後做出更強的裝備,以此循環往復。

這個玩法設計放到今天來看其實就是最簡單的RPG升級養成,不能說這個玩法設計不好,而是說這個設計太「普通」了,普通到甚至可以用簡陋和爛大街來形容。效仿這個玩法設計的遊戲也數不勝數,但是都難以達到怪物獵人的高度。其原因,是怪物獵人有著大量精巧而且成熟的戰鬥系統設計。怪物獵人的戰鬥系統設計不是一兩個設計巧妙,而是大量的巧妙設計又融合在了一起,形成了一個龐大但是卻又不會讓新玩家生畏的系統。本文將會剖析這個系統,將其獨到巧妙之處展現給讀者們。

部位和弱點

怪物獵人裡的龍,會有不同的部位區分,有頭部,身體軀幹,翅膀,腿,和尾巴等等。攻擊不同的部位的傷害會有所不同,一般來說,頭部是怪物的弱點。這是一個在射擊遊戲中非常常見的設定,射擊遊戲裡都會有爆頭傷害特別高的設定,很多射擊遊戲也會給手部,軀幹,腿部不同的受傷害係數,從而鼓勵玩家去瞄準頭部打出更高傷害。

【射擊遊戲爆頭】

攻擊不同的身體部位有不同的傷害,一個敵人身上存在一個弱點部位,這樣的設計已經被驗證為是非常有效且有趣的。這個設計使得玩家不僅僅要去「打中敵人」,還要去想辦法進一步「攻擊弱點」來提升自己的傷害。弱點設計給予了玩家更低的上手門檻和更高的成長空間,新手可以先從「打中敵人」做起,然後慢慢的向「打中弱點「努力。弱點設計還使得玩家的攻擊收益的方差不至於過大,如果不存在弱點設計,那麼玩家的攻擊就只有」打中「和」沒打中「,所有玩家都討厭」沒打中「,玩家永遠認為自己的攻擊都應該理所當然的有收益,玩家討厭一個打不中的敵人。

但是在動作遊戲中,如果讓玩家永遠能打中這個敵人,那這個遊戲就變成了一個打樁遊戲,玩家所做的一切動作,區別都只有傷害的高低之分。這也是目前很多動作遊戲的痛點,即」角色有很多花裡胡哨的動作,但是動作之間沒有本質的區別,只有傷害數值大小的區別,只有DPS高低的區別「,哪怕敵人會對玩家進行一些反擊,因為這些反擊,基本上打不到玩家(太多太多動作遊戲裡,玩家只需要在敵人攻擊的時候按下迴避或者防禦就可以免除受傷,這使得一個看起來會反擊會動的敵人也變得跟一個木樁沒有區別)。

但是,玩家不是不喜歡打木樁,事實恰恰相反,玩家特別喜歡打木樁,正是因為玩家很討厭打不到敵人也很討厭被敵人打,所以才會有那麼多動作遊戲把他們的AI設計成了一個木樁。只是一個穩定的木樁是非常無聊的,玩家在打下去之前就已經知道了打下去之後會發生的事,對於玩家來說,他們想要未知,想要不確定性,這是一種類似於賭博的欲望。而弱點設計,可以使得設計者能做出一個」有區分度的木樁」,或者說,有挑戰性的木樁,也是一個」存在未知性的木樁「,這樣的木樁,能使得玩家每一次攻擊都有一種類似於賭博的快感(而我們都知道人類是無法拒絕賭博的快感的,這個可以參考閱讀斯金納箱心理學實驗)。

攻擊不同部位的傷害不同這一設計,在射擊遊戲裡已經非常常見,但卻在動作遊戲裡非常少見。

這主要是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大多數動作遊戲的敵人並不會像怪物獵人一樣都是一些巨大的恐龍,而是體型比較接近玩家大小的敵人。這種敵人哪怕是做出了不同的部位區分,現今已有的遊戲操作方式也無法讓玩家去精確打擊不同的部位。現今比較通用的兩種遊戲輸入方式,鍵盤滑鼠和遊戲手柄,想要精確打擊接近玩家大小的敵人的不同部位的話,那只能是第一人稱視角,而且是類似於射擊遊戲那種行動模式。第一人稱的動作遊戲對玩家的體驗是非常糟糕的,第一人稱視角會極大限制動作遊戲的動作觀賞性,降低動作遊戲的爽快感。

第二個原因是,太多動作遊戲的整體節奏都太快了,無論是敵人還是玩家的動作都極快,使得玩家根本無暇去顧及命中精度,這種動作遊戲快到以至於遊戲必須讓玩家的視角一直自動鎖定在敵人身上才能讓玩家不被晃得暈頭轉向,而鎖定視角又更讓玩家命中不同部位的難度變大了(鎖定視角會把視角一直指向敵人的中心,但假設敵人是一個巨大的龍,視角指向中心意味著玩家的視角會一直固定瞄準龍的軀幹,因而很難去瞄準腳或者尾巴).

【鎖定目標的快節奏動作遊戲】

因此,為了讓玩家能與部位區分這一設計交互,怪物獵人設計組先是把這個遊戲的龍都做的非常大,多數時候龍的腦袋都有玩家一個角色的大小,這讓玩家只需要稍微注意一下自己的站位和攻擊方向就能簡單的命中指定的部位。怪物獵人設計組再是給整個遊戲的節奏來了一個降速,把怪物的動作設計的大開大合,有著非常明顯且遲緩的前搖和後搖(就是一個攻擊前的蓄力準備和攻擊後的收力),把獵人的動作也同樣設計的有很大的前搖與後搖,從而使得整體遊戲節奏慢下來,能讓玩家手動轉動視角看著怪物,並攻擊不同部位。

此外,多數動作遊戲裡,玩家角色雖然有一大堆花裡胡哨的動作,但是這些動作的攻擊判定基本上沒有區別,玩家用A動作能打到敵人的時候,用B動作也能打到人,唯一的區別只有傷害和視覺上看起來不同。這種設計使得玩家用不同的動作根本沒有意義,玩家無論做什麼動作的結果都是一樣的,就會導致玩家要麼一直只用一套動作,要麼漫無目的地亂按,最後就會導致整個遊戲變成了乏味無趣的機械性重複勞作。

【動作同質化嚴重】

怪物獵人設計組因此對獵人的招式進行了非常多的區分,使玩家能用不同的攻擊來攻擊不同的位置,應對不同的問題。使用同樣一把武器,有在縱向範圍和距離上極為優秀但是破綻較大的縱斬,有在直線距離上極為優秀且動作破綻小但是覆蓋面較小的刺擊,有在橫向範圍上極為優秀但是破綻極大而且傷害較低的橫向揮砍,諸如此類。

怪物獵人設計組給不同的動作給予了很大的功能性差異,讓玩家需要去不停思考和練習類似於「我該用哪招才能在這個位置打到我想打的部位?」,「我該用哪招才能在打完後不因為自己後搖太大而被反擊?」,「我在何時才能打出我這破綻極大但是卻傷害極高的動作?」這樣的問題。這對於玩家來說,不同的動作就有了意義,玩家要面臨的是一個個選擇題,玩家做出不同的動作會帶來有實質上不同的效果,這也使得玩家無法懶惰地一直用「最強的一個動作,或者一套動作」去應對所有情況(很多動作有會存在一個最強的動作,玩家只需要不停重複這個動作就能擊敗所有敵人,這種遊玩體驗是十分糟糕的而且無聊的)。

玩家是十分矛盾的,一方面,如果做不同的事情不會給他們帶來實質性的更高的收益和效果,他們就會懶惰地一直重複的做同一件事(並排斥做出不同的事)。但是長期下去他們又會覺得不停重複一件事十分的無聊,但他們不會去做不同的事,因為那不會給他們在遊戲中帶來更高的收益,他們會直接放棄這個遊戲。因此,遊戲設計者需要的是做出一個讓玩家必須去不停做各種選擇題的機制和相應關卡和敵人,逼迫玩家在遊戲中做不同的事,從而讓他們不覺得無聊。

當然僅僅光是一個部位區分設計並不足以構建出一個完善的怪物獵人戰鬥設計。接下來我就要談到與部位區分緊密結合的設計「由累積傷害觸發的受擊硬直」

由累積傷害觸發的受擊硬直

受擊硬直,是遊戲中對於現實中動物被攻擊打的很疼以後的生理反應的模仿,就像人被一塊石頭砸中以後會疼的大喊,痛苦並身體畏縮,甚至失去意識一段時間一樣。受擊硬直是一個十分重要的遊戲反饋,這能讓玩家感受到「我的攻擊是有效的!」,能帶給玩家一種視覺上的回報感,這是遊戲戰鬥系統中十分重要的反饋。

大多數存在受擊硬直的動作遊戲都是簡單粗暴的「敵人被打一下就會進入一個無法行動的受擊硬直動作」,玩家只需要一直攻擊就會讓敵人一直處於受擊硬直中而無法反擊。大多數遊戲設計者都會把小兵做成這樣的怪物,然後把BOSS或者精英怪做成常駐霸體也就是無視受擊硬直的敵人,讓玩家只能單方面享受這個受擊硬直。

而怪物獵人,創造了一種獨特的受擊硬直系統,即是,在累積傷害達到了一個閥值之後,會觸發一個時間特別長,動作特別明顯的受擊硬直。在怪物獵人中,這個受擊硬直表現為,巨大的龍不會因為渺小的獵人一兩次攻擊就感到痛苦難耐或者疼得縮起來,但是當獵人往巨大的龍身上灌注了大量的攻擊以後,終究會有那麼一個閥值下,巨大的龍也會感到萬分疼痛而痛苦畏縮。這個設計出了在遊戲性上極為優秀之外還極為契合遊戲的設定和人的常識.

【誇張而充滿視覺張力的受擊硬直】

通過累積傷害觸發受擊硬直的這一系統給怪物獵人的遊戲性帶來了極大提升。首先是這個積累傷害觸發受擊硬直避免了我說的「敵人一直處於受擊硬直中而無法還手」,也避免了「敵人完全沒有受擊硬直,玩家缺少攻擊的反饋」的問題,通過累積傷害來觸發受擊硬直是對這兩問題的一個非常優秀而且也被驗證為極其行之有效的解法。

其次,這個系統給玩家帶來了一種不確定的反饋。由於怪物獵人並不會把積累傷害顯示給玩家看,玩家無從得知自己何時能打出這個硬直,因此觸發硬直就有了一種不確定性。怪物獵人設計組非常巧妙的利用了這個不確定性,利用這個不確定性把觸發硬直做成了一種戰鬥中的驚喜。首先大多數遊戲裡的受擊硬直都是非常短暫的,玩家需要不停攻擊來使得對面一直處於受擊硬直中,一旦停止攻擊,對面就會從硬直中恢復過來,並對玩家反擊。怪物獵人則相反,怪物獵人遊戲裡的受擊硬直持續時間非常的久(表現類似於巨大的龍痛苦地倒在地上掙扎),意味著玩家會有一段很長的時間可以不用擔心被反擊而安心攻擊,也可以吃一口回血藥補充一下狀態。

由於怪物獵人裡怪物平時是沒有受擊硬直的,所以戰鬥節奏會非常緊湊而且充滿壓迫感,而偶然出現的一次受擊硬直就像是在沙漠裡走著走著突然發現了一片綠洲一樣,會給玩家帶來一個驚喜,玩家可以利用這個受擊硬直放鬆自己繃緊的神經,可以利用受擊硬直打出在平時沒有機會打出來的一套連招,釋放心中的壓力。

【利用硬直來打出收益巨大的連招】

簡單來說,這種不確定的,回報程度大的受擊硬直,放到了緊張的戰鬥中,給玩家帶來了一種類似於抽獎的快感,在戰鬥中構建出了一個清晰的獎勵機制--玩家需要攻擊的反饋,而一次大硬直就是對玩家一段時間內攻擊的獎賞,這個獎勵設計並不是一種給進度條打工似的設計,而是類似於斯金納箱的那種給小老鼠投食的設計。

那麼這個受擊硬直和部位區分又有什麼關係呢?前面說過,這個受擊硬直是由積累傷害來觸發的,而怪物獵人裡面每一次觸發硬直所需要的積累傷害都是固定的,如果玩家知道了觸發硬直需要的傷害,那麼他就能計算出自己下一次攻擊能不能打出硬直。甚至他不需要去計算,他只需要根據經驗就能發現「我打出某一套固定的連招,就一定能打出硬直」。

因此,怪物獵人裡面,每個部位的受擊硬直是分開計算的。比方說,攻擊怪物的頭部需要1000傷害就會觸發硬直,攻擊怪物的腳則需要1200傷害就觸發硬直,而如果玩家打了1000傷害,只有800傷害在頭部,200傷害在腳步,這個硬直仍然不會觸發,這1000傷害一定要全部打在頭部上面,這個硬直才能觸發。這就使得我們前面說的「預測下一個硬直」的行為變得極為困難,因為在戰鬥中,記住一個部位的數值很簡單,但是如果是計算好幾個部位的硬直數值,那已經遠遠超出了正常人的能力。

因此雖然觸發硬直的數值是固定的,卻因為多個部位的硬直分開計算,這個硬直觸發就變得極為不確定,也就使得怪物獵人的戰鬥充滿了「抽獎的樂趣「。(有些高手玩家會通過「只攻擊弱點,只記弱點的硬直數據「的辦法來達到前面說的預測的效果,但是這是建立在」只攻擊弱點「的前提下的,對於這些玩家,通過不斷練習來達到」每次攻擊都打到弱點「已經足夠快樂了,相比之下觸發硬直只是一個可以利用的遊戲機制。)

【攻擊腿部觸發硬直使怪物失衡倒地】

 

基於派生路線的豐富招式組合

怪物獵人的動作系統裡,玩家角色的招式往往有著非常大的收招硬直,這個收招硬需要玩家用翻滾或者派生技來取消,而翻滾動作的整體時長也不小,所以玩家如果想要持續且靈活的攻擊的話,就需要熟練的掌握派生路線,使用派生技來銜接動作。派生路線是一整套串聯好的派生技,比方說怪物獵人的太刀可以打出這樣的一套動作:縱斬->戳刺->上撩斬->袈裟斬。這就是一條派生路線。熟練掌握派生路線的玩家能打出非常行雲流水的連招動作,是優化自己戰鬥策略的基本功。

【派生路線圖】

這樣的設計有什麼好處呢?首先一般的帶動作要素的RPG遊戲裡,一個按鍵對應一個招式,如果想要讓一個角色有豐富的招式,就要有特別多的按鍵。而怪物獵人這樣的動作遊戲,一來怪物獵人是主機遊戲,使用手柄操作,不適合搞出太多的按鍵。二來緊張的戰鬥中需要按的鍵太多也會讓玩家角色煩躁。因此,怪物獵人就把大量的動作做到了派生動作裡面。比方說太刀的按鍵1是縱斬,按鍵2是戳刺,按鍵3是氣刃斬一段,按鍵1和2一起按是袈裟斬。在不打派生動作的前提下,一個武器就只有4個招式。

但是通過在派生路線裡放置招式的辦法,太刀就可以打出極為豐富的動作,大大加強了可玩性和可拓展性。可玩性是指,玩家可以在一個武器上面體驗到的不同動作和玩法,可拓展性是指開發人員可以更加自由的拓展武器的新動作。每一次大的版本更新的時候,怪物獵人的開發人員都會給他們的武器新增派生路線,並在新的派生路線上放置強力的新招式。這樣就大大加強了遊戲的後續更新潛力。

怪物獵人的武器設計思路與派生路線設計密切相關。武器的派生動作並不僅僅只是簡單的「不同的招式「,因為怪物獵人大部分武器都會有特定的一兩個動作的輸出極高,遠遠高於別的動作,帶有『大招』的性質。這種大招往往都在特定的幾條派生路線的末尾,這就鼓勵著玩家在戰鬥中想盡辦法去打出這個『大招』。這是一種非常有樂趣的設計,有種類似于格鬥遊戲的搓大招的感覺,但卻又因為只需要打派生路線就能打出來,因此簡單的多。這種大招在派生路線的末尾,而想要打完一整套派生路線並不容易,因此打出大招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這種挑戰性加強了玩家成功打出大招後看到高額傷害的成就感,大大地加強了遊戲的樂趣。

【通過特定派生路線啟動大招】

當然派生路線不僅僅只是為了打出大招而存在的。遊戲中有許多派生招式會有一些特殊的特性。比方說有的派生技有長距離位移,提供了迴避能力和追擊能力。有的派生技帶有防禦判定,能立刻進入防禦狀態並進行反擊。有的派生技範圍特別大,能打到其他動作打不到的位置。有的派生技會重新回到派生路線的起始位置,讓連招得到延生從而最大化整套連招傷害……多種多樣的派生技提供了不同的功能,給玩家在實戰中豐富的選項,大大加深了戰鬥的維度。

【使用派生招式躲避攻擊】

構建於動作硬直上的戰鬥策略

怪物獵人的動作硬直設計在所有動作遊戲中都是非常獨特的,因為大部分動作遊戲的招式硬直往往都會比較小,追求快節奏的高速戰鬥,玩家使用招式的後搖也非常小,可以隨意的揮灑招式而不用擔心招式打空或者出招的時候被怪物反擊。而怪物獵人則恰恰相反,怪物獵人的招式都有著不小的出招硬直,出招硬直中玩家什麼都不能做,出招硬直以後還會有一個很長的收招硬直。收招硬直可以用派生技或者翻滾來取消,翻滾的後搖巨大因此盲目使用翻滾的話就會丟失輸出,派生技取消的話就要面臨被怪物反擊的風險,因此玩家需要仔細觀察怪物動作並做出相應決策。

【使用翻滾取消硬直躲避攻擊】

因此,怪物獵人的戰鬥節奏非常清晰且不緊不慢,注重一招一式的空間精準度和時機精準度,要求玩家掌握好每一招的硬直和判定。這樣的設計使得怪物獵人的戰鬥在初次上手的時候可能沒有其他動作遊戲中爽快,但卻使得怪物獵人的戰鬥需要玩家去觀察怪物,思考該用哪條派生路線打招式,何時要停手不打準備翻滾防禦。這就使得怪物獵人的戰鬥較之其他動作遊戲,戰鬥的深度和可玩性大幅度上升,玩家需要做的不僅僅只是「把能按的技能都按了,一直無腦對著怪物輸出,等到怪物反擊的時候立刻按下閃避鍵就行」。

【過於依賴於閃避的戰鬥模式】

因為在怪物獵人中,玩家要考慮「我哪一招的判定範圍才能讓我正好在這個位置打到怪物?」,「怪物在大概2秒後會打我,我在這兩秒內要打出哪條派生路線才能讓我在傷害最大化的同時還能來得及在2秒後及時閃避?「,這樣的問題。夾雜上複雜的環境因素,怪物AI,留給玩家的可能性就更多,玩家也因此需要面對更加複雜的問題,不能一直在無需思考的情況下一直使用一個固定套路來打這個遊戲。這種設計看似費腦子,但玩家熟悉以後卻會更加有樂趣,而且這種設計對反應慢的玩家更加友善,因為動作都不快所以並不強調反應。這種戰鬥節奏和戰鬥維度也使得玩家的疲勞感大大降低,許多怪物獵人玩家可以對著怪物一打就是一天,而對著高速戰鬥的動作遊戲可能打一會兒就會開始疲勞了。

【因為沒有考慮好出招時機而被怪物懲罰】

 

疲勞等時間兜底機制

上面描述了怪物獵人的戰鬥的複雜性,但是眾所周知複雜的戰鬥會提高遊玩門檻。而且這種門檻對很多玩家是非常不友好的,因為很多玩家的操縱感非常差,前面的那些玩法設計對他們來說可能很有意思,但是他們很難駕馭。很難駕馭的結果就是他們很可能會打不過怪物,然後感受到挫折感就接著玩不下去了。

因此怪物獵人加入了很多提供給這些玩家的兜底機制。最經典的便是疲勞機制。怪物獵人裡的怪物在戰鬥過一段時間以後(基本上是5分鐘)便會感受到疲勞,疲勞時的怪物會經常原地發呆流口水,招式的攻擊力和速度也會大幅度降低,怪物的攻擊頻率也會大幅降低,簡而言之就是基本上會進入一個只會單方面挨打的狀態。在這個狀態下,哪怕是操作再差的玩家,也能衝上去一通輸出,打出帥氣的大招,之前被憤怒的怪物追著打的壓抑在此時得以完全釋放。

【疲勞時的怪物毫無還手之力】

除了疲勞機制,戰鬥中,基本上每一個怪物都會有一兩個那種完全打不到人,而且破綻還特別大的招式。實際上基本上所有招式都是有破綻,可以用一套特定的流程去破解並反擊的,但是都非常有難度,一般玩家很可能打了很久多摸索不出破解的辦法。因此給每個怪物設計一兩招完完全全就是在送破綻的招式,就變得極為有必要。因為只要保證送破綻的招式在怪物出招中佔據一定比例,就能保證普通玩家也能在戰鬥中打出一定輸出而不是一直被動在躲避。

【完全打不到人而且破綻極大的火球噴射】

但是光是這樣還不夠,冰原裡還加入了一個鉤爪系統,在怪物不是憤怒的狀態下,玩家可以使用鉤爪系統將怪物撞向牆壁,造成怪物總血量5%的傷害,並造成一段很長時間的硬直。大部分情況下,一次的撞牆就會激怒怪物,然後怪物大約會持續憤怒個2分半,憤怒狀態下的怪物就不能被撞牆了。也就是說光是靠這個撞牆傷害,只要撞個20次,就能把怪物撞死,20次的時間大概是50分鐘。而怪物獵人裡一個怪物的狩獵限時也是50分鐘,也就是說理想狀態下,一個新手玩家哪怕完全不會打,只要每兩分半撞一次牆,他都能打過怪物獵人裡的所有怪物。當然這個設想是極為理想化的,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幹擾。實戰中每次撞牆過後玩家還有時間很長的一段時間輸出機會,所以實戰中玩家會打的比這個還要更快一些。

【鉤爪推怪撞牆】

綜上所述,只要普通玩家能用上這些兜底機制,就一定不愁打不贏怪物。這個兜底機制配合前面說的那些複雜戰鬥機制,給不同層級的玩家分別提供了他們需要的遊戲體驗。對於不想深入研究機制或者操作感不好的普通玩家(大部分普通玩家都是不想深入研究機制也操作感不好的),怪物會在憤怒的時候追打他們,但是普通玩家也能在怪物送破綻的時候加倍奉還,然後最終打敗強大的怪物。對於願意深入研究機制並且有不錯的操作能力的核心玩家,他們就可以深入研究如何在怪物憤怒時流暢地迴避怪物的攻擊並高頻率反擊,在普通玩家只能單方面躲避時他們可以做到依然繼續攻擊怪物,因此他們的狩獵效率會大幅度高於普通玩家。對於普通玩家,只要能擊敗強大的怪物,他們就滿足了。對於核心玩家,一個怪物的可研究深度會帶給他們發揮自己才智的空間,讓他們藉機在遊戲中證明自己的優越。怪物獵人專門還為核心玩家提高了攻擊憤怒的怪物的收益,例如大部分憤怒的怪物受到的傷害都會變高,甚至有的怪物在憤怒時被攻擊到一定閥值以後會被打出一個特別大的硬直,從而鼓勵玩家積極攻擊而不是被動躲避。

 

總結

其實怪物獵人還有很多細節可以說明,有很多的優點和缺點值得借鑑。但是很多其他優點已經在其他遊戲中非常常見,很多缺點也已經在其他遊戲中被學習並做出優化。因此本文僅僅關注了怪物獵人裡最核心最獨特的一部分進行分析,這些設計直到今天依然很少被其他遊戲所利用。其實怪物獵人的這部分核心設計最優秀之處在於他們就像拼圖一樣,相互鑲嵌在了一起,單獨將一部分拿出來的效果遠遠不如這部分在這個整體中那樣優秀,這恐怕也是怪物獵人的整套設計至今都很少被別的遊戲學習的原因吧。但無論如何,還是希望在未來能有更多遊戲能將怪物獵人的這套設計利用上,並拓展出更多優秀設計。

相關焦點

  • 《怪物獵人》大劍與太刀武器的設計風格分析,網友:帥就好了!
    然而在《怪物獵人2》之後,太刀的進化之路卻開始變得緩慢起來。在經歷了2010-2014年的《怪物獵人P3》《怪物獵人3G》《怪物獵人4》《怪物獵人4G》四作後,太刀僅僅增添了「跳躍氣刃斬」一個招式,而更多的,還是不斷地在氣刃槽這一資源管理系統上增增減減的做些迭代,太刀俠們也浮浮沉沉的跟著版本學會了更多的兵刃。直到《怪物獵人X》的出現。
  • 《怪物獵人 騎士》:騎著雄火龍去戰鬥,卡普空的情懷新作
    提到「共鬥遊戲鼻祖」《怪物獵人》,相信勾起不少玩家曾夜以繼日狩獵怪物的回憶吧。卡普空製作的《怪物獵人》系列,最早於2004年發行,起初是專門為家用遊戲機設計的,登陸掌機平臺後才真正火起來。有這麼多原創怪物,僅僅是讓玩家在動作遊戲中過一把徵服癮就太可惜了。於是卡普空在2016年推出了《怪物獵人物語》,這是一款畫風和玩法顛覆、以合作戰鬥和養成為核心的回合制RPG遊戲。
  • 都0202年了,怪物獵人GU還香嗎?
    差別真正巨大的是戰鬥時候的特效上面的對比。往往初見到怪物要打30分鐘,第二次打也許只要20分鐘....等到最後,幾乎所有的怪物都可以在五分鐘內單人擊殺。不管是冰原還是GU,還是怪物獵人的任何一作都是這樣的歷程。遊戲的核心從來沒有變過。
  • 《怪物獵人:世界》迄今為止最好的怪物獵人遊戲——1949遊戲測評
    《怪物獵人:世界》是由動作天尊卡普空開發製作的第三人稱角色扮演類動作遊戲。怪物獵人系列在全球範圍內都有一定的影響力,本代怪物獵人和前作相比主要在畫面以及玩法上有了長足的進步。遊戲最直觀的變化體現在畫面上,和前作相比簡直就是流暢到超清的變化,怪物獵人也擺脫了之前馬賽克獵人的印象,可以說達到了3A大作該有的水平,遊戲的整體流程體驗也更為流暢,喝藥的時候終於不用傻傻的擺POSE了。在探索方面現在的導蟲系統作用也更為豐富,在發現怪物留下的痕跡後,導蟲會自動給玩家指明追蹤路徑。根據怪物研究等級的不同,導蟲所能提供的追蹤性能也會有所不同。
  • 你知道《怪物獵人世界》是如何立項的嗎?
    用什麼樣的思路和方法來設計這樣一款大型探索共鬥動作遊戲的呢?今天我們就和大家聊聊《怪物獵人世界》早期DEMO設計的思路,和動作遊戲層面上的開發理念。一、《怪物獵人世界》初期製作概念的一些介紹《怪物獵人》之父「藤岡要」這次作為執行導演和監督加入了《怪物獵人世界》設計之中,同時一起的還有監製和監督的「德田優」和《怪物獵人》系列製作總監「辻本良三」。
  • 《怪物獵人 物語》公開回合制戰鬥、角色介紹及世界觀等大量情報
    CAPCOM 在今(4 日),公開了預定要在 2016 年發售的 N3DS 遊戲軟體《怪物獵人 物語(モンスターハンター ストーリーズ)》的遊戲概要。另外,本作也決定會在 9 月 17 日至 20 日所舉行的東京電玩展 2015 中展出試玩機臺。《怪物獵人 物語》是《怪物獵人》系列首款 RPG 作品。
  • 怪物獵人世界重龍骨在哪
    怪物獵人世界重龍骨在哪?想必有很多玩家對這個問題很好奇吧,下面給大家帶來的就是怪物獵人世界重龍骨位置,一起來看看吧!
  • 《怪物獵人世界》炎妃冥燈物理銃槍配裝及優劣分析
    導 讀 展開 《怪物獵人世界》炎妃龍的衍生武器都自帶一個技能,從這一點看來還是很強的,那麼炎妃系列武器要如何進行裝備搭配呢?
  • 《怪物獵人:世界》怪物部位破壞條件分析
    《怪物獵人世界》冰原DLC中有許多新的怪物,而合理運用怪物硬直機制可以優化擊殺怪物時的體驗,下面帶來由玩家「jack_7826」分享的《怪物獵人世界》冰原DLC怪物硬直(膽怯)及部位破壞條件分析,一起來看看吧。
  • 《怪物獵人世界:冰原》帶給玩家的是什麼?
    《怪物獵人:世界》(以下簡稱MHW) 在發售過了一年之後風光的迎來自己全球1000 萬份的出貨紀錄,這個紀錄不僅僅是怪物獵人系列本身的紀錄,同時也是卡普空公司的最高紀錄。而在今年(2019) 的9 月6 日,所有獵人們引頸期盼的怪物獵人傳統,帶著俗稱G 級難度的《怪物獵人世界:冰原》(以下簡稱MHWI) 也正式發售了。
  • 《怪物獵人:世界》冰原殲世滅盡龍個人分析
    在《怪物獵人:世界》冰原的遊戲cg中,開場就出現了殲世滅盡龍的特寫與一場大戰,勾起了玩家的好奇心。玩家「風聽雨」就對殲世滅盡龍的來歷進行了個人的分析,一起來看看吧。《怪物獵人:世界》冰原殲世滅盡龍個人分析:首先說明一下個人觀點,咩咩子作為npc口中的的大自然的淨化者,以及以往都沒見過的特點來看,咩咩子的數量應該極其稀少,不然自身就會破壞大自然了。所以這只應該就是原來世界那隻想吃熔山龍和小明的咩咩子。然後是殲世咩咩子的外觀變化。
  • 怪物獵人和討鬼傳,都是共鬥遊戲,真獵人應該玩哪一款
    說起共鬥類型的遊戲,市面上其實並不算多,掰著指頭都能數得過來,而共鬥遊戲中較為出名的又是卡普空的《怪物獵人》系列和光榮的《討鬼傳》系列,兩款遊戲的玩家各自都有著各自的信仰,但因為遊戲玩法類似,所以也總是被人拿出來進行比較。那麼今天筆者也來聊聊《怪物獵人》和《討鬼傳》到底哪個才是真獵人玩得遊戲。
  • 從陰陽師與怪物獵人分析,延用遊戲模型與場景為重要的核心競爭力
    日系遊戲最喜歡的就是將各種遊戲做成系列,比如:最終幻想系列,怪物獵人系列。目前國內最成功的遊戲系列產品就是陰陽師。這些系列產品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模型與場景的延用,這種延用方式不僅加深了玩家對這個遊戲的印象,而且大大減少了新遊戲的開發周期,使系列遊戲產品延伸成了一種文化。
  • 《怪物獵人XX》獵貓技能實用性分析
    導 讀 《怪物獵人XX》中的獵貓與之前作品有了一些變化,但是從實用性考慮的話,有一些技能並不常用。
  • 《怪物獵人:世界》冰原各太刀實用性分析
    《怪物獵人世界》冰原DLC中,太刀因為其炫酷的招式吸引了很多玩家選擇太刀作為武器
  • 《怪物獵人XX》G2鏖魔角龍招式分析及武士太刀打法
    導 讀 《怪物獵人XX》G位2星的鏖魔角龍攻擊技能和招式都與普通的角龍有著很大的差別,下面為大家帶來了《怪物獵人XX》G2鏖魔角龍招式分析及武士太刀打法,希望對你們有所幫助
  • 《怪物獵人》電影,怪物獵人的世界
    《怪物獵人》圍繞著阿爾特彌斯中尉(米拉·喬沃維奇飾)和聯合國士兵展開,他們來到一個充滿巨型怪物的新世界,防止怪物入侵地球,在一場殘酷的生存之戰中阿爾忒彌斯中尉身受重傷,士兵們面臨生命危險,為了生存阿爾忒彌斯中尉和士兵們必須從獵人(託尼·賈)那裡學習對付怪物的方法。
  • AMD銳龍73800X怪物獵人世界優選
    怪物獵人,提起這款遊戲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作為當年風靡一時的大作,遊戲多樣化的戰鬥方式,以及狩獵各種強大怪獸的玩法,吸引了眾多玩家,而在前年發布的怪物獵人世界,不但在遊戲畫面上有了大幅提升,武器裝備等方面也有了眾多補充,收穫了眾多玩家的好評
  • 《怪物獵人世界》爛輝龍系統及打法詳解 爛輝龍戰鬥規則及招數分析
    導 讀 展開 《怪物獵人世界》爛輝龍任務再開,金燦燦的王者等待著各位玩家的挑戰。大家可以通過本次任務獲得調查報酬,但是玩家需要擊破爛輝龍的大角才行。
  • 《怪物獵人崛起》成《討鬼傳》續作?能飛天的獵人使遊戲變味了嗎
    種種看起來在當時十分反人類的設定反而成為了《怪物獵人》的特色,或者說,種種不方面都是為了讓玩家意識不到"敵人只是一堆數據",從而完全融入進遊戲世界中。當玩家操縱"弱小"的人類戰勝是比自己體型大上數十倍的龐然大物之時,那種自豪感和成就感是無可比擬的。所以喜歡傳統《怪物獵人》的老獵人們,說實話看到能夠上天入地、無所不能的角色之時,著實是有些大跌眼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