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季的大王可能是我最get不到的大王,有點理解了之前很多人說get不到卡姆的感覺。每次王勉在臺上唱,領笑員、選手和觀眾們在臺下笑得前仰後合的樣子,讓我一度懷疑自己是不是個傻子?社恐和決賽這兩期勉強可以笑到,其他幾期就只有二倍速能緩解我的尷尬了。
這絕對不是說王勉不好,我覺得從創作難度上講他要比其他選手的都大一些。脫口秀也算是個舶來品吧,周奇墨評價得挺中肯的,「如果說中國脫口秀能往外輸出些什麼的話,那就只有王勉了」。
我想我get不到王勉可能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一看他表演我就想起小時候在姥姥村上學前班和一年級,那時候班裡同學們罵人懟人,都是要把自己想說的話隨便編個調子唱出來的。雖然我不會,但那時聽他們咿呀地唱的我就已經明白了什麼叫做尷尬,至今我都想不通為什麼他們要唱著罵?上二年級我就轉學走了,我不知道後來他們還會不會唱著罵人,但那種尷尬感記憶猶新。
當然唱著罵人的小孩子是無法跟王勉相提並論的,只不過每當王勉一開口,我的那種感覺瞬時就回來了,所以get不到王勉應該是我個人原因吧,這算是一種ptsd嗎?
這季我心中的無冕之王就是李雪琴了,沒有之一。許多語言類節目看下來,讓我明白了自己不論聽脫口秀還是聽相聲,在好笑和深度這兩個評判標準中,還是好笑佔第一,一頓爆笑就完事了。我不需要深度,想要深度有很多種途徑,生活與現實就能帶給你很多深度,甚至痛苦,所以看脫口秀就圖一樂,能讓我笑出聲笑岔氣就夠了!
何況李雪琴不僅好笑,還有深度,不禁想感嘆一句——喜劇的盡頭依然是鐵嶺!
呼蘭當然還是很喜歡,他是有深度的,他的強大在於他能把乾貨掰開了放進段子裡逗我們笑。你知道他懂得多又會寫,但他不會顯示出優越感,不論寫的是什麼東西,都能寫到讓普羅大眾聽懂並且接受還能大笑的程度,和他憨厚的外表一樣,樸實平易近人。
建國和龐博這季就是高強度輸出新文本太難,所以更多地是講自己吧,激發了觀眾們的共情力,有幾期的段子我聽得甚至想哭。
楊笠是熟面孔裡提升最大的,這季強大到我甚至想過如果以後楊笠結婚生孩子,孩子沒隨她姓的話會不會被網友們攻擊?希望笑果不要刻意把她往女權上營銷,自然而然就好。脫口秀演員固然是輸出觀點,但希望他們只是輸出自己的觀點,不需要代表誰或代表哪個群體,只要把自己不同階段的人生感悟用段子的形式講出來,帶給大家快樂和思考就好,沒必要成為意見領袖,用一個框架來框住她,你必須要講什麼,不能講什麼,這就違背了初衷。
新人裡最強的就是楊蒙恩,最出彩的是何廣智和house。楊蒙恩屬於各方面都挺強,不然也不能進決賽,何廣智和house屬於講他們擅長的話題時無人能敵,其他時候發揮就不穩定了。
周奇墨可能屬於不適合比賽型選手吧,看他的表演能感覺到他的功底深厚,四平八穩得就像一本脫口秀教科書,但放到賽場上就找不到亮眼的地方。
顏怡顏悅和曉卉這季也都很精彩,比之前都進步好多,感覺她們能進步的空間還很大,期待以後看到她們更多的優秀作品。
就寫這些給我留下印象深刻的吧,其他選手也很優秀,總之脫口秀大會帶給我很多快樂,肆無忌憚地笑真的太難得了。
這季脫口秀大會的確讓笑果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事實證明老郭說的那句話很對,「相聲演員拼到最後拼的是文化」。雖然脫口秀演員不是相聲演員,但表演的本質是相通的,所有綜藝節目不管什麼類型,都是在向觀眾輸出內容,輸出內容想要走得遠,那內容就必須要有內涵,沒文化哪來內涵呢?語言類節目本就是輸出內容的重要陣地,所以只要內容夠精彩,節目外的事應該就不會影響節目本身了,看樣子新一季的奇葩說也可以期待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