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報記者 張逸菲/文 左冬辰/圖
日前,中央文明辦明確要求,不將佔道經營、馬路市場、流動商販列為文明城市考核內容。不少城市的夜市、地攤市場迎來東風。
營業已二十載的鄭州健康路夜市,是鄭州夜市的人氣之星。自4月末復市已滿一個月,如今復工復產情況如何?
河南商報記者探訪發現,雖然因為疫情商戶實行單雙號營業,但每逢周末,該地逛街的市民摩肩接踵,每個攤位前都被圍得水洩不通,這個著名的夜市攤兒「活」了。
健康路夜市
多地出臺在外擺攤指導意見,鄭州健康路夜市復市已月餘
5月30日傍晚,翻騰了一天的暑氣逐漸消散,暮色氤氳籠罩著大地,夜晚七點半的鄭州,天已經快黑了。
在文化路與黃河路交叉口的道路兩旁,法國梧桐的葉子幾近深綠,它們環抱在人們頭頂幾十米的上空,盡力給城市帶來一絲清涼。
沿著黃河路,由西向東,察覺到車輛行駛速度緩慢降低時,不用抬頭,就知道,健康路到了。
推門下車,被封閉車廂隔離的聲音突然放大,人的歡言笑語、車的鳴笛聲、街邊小吃攤老闆的吆喝聲撲面而來……這是久違的煙火氣,鄭州著名的夜市攤兒「活」了。
健康路夜市。
據央視新聞報導,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已經提出,要通過穩就業、促增收、保民生,來提高廣大居民的消費意願和能力。其中,重點支持餐飲、商場、文化、旅遊、家政等行業的發展。
日前,中央文明辦明確要求:不將佔道經營、馬路市場、流動商販列為文明城市測評考核內容。目前,全國各地多家著名夜市先後開放。5月30日晚7時許,在沉寂近半年之久,上海著名的「限時步行街」開放,吸引不少捧場的「粉絲」。
南京市城管局也於近日發布《做好疫情期間臨時外擺攤點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出:具備外擺條件,並且有統一運營管理的特色街區等,都可向城管部門申請臨時外擺。
但早在4月29日,鄭州市健康路夜市就率先正式復工,作為市內客流量較大的公共場所,為了儘可能減少市民聚集,商戶實行單雙號營業。
此外,還對道路東西兩側的商戶,實行錯峰營業,一側於晚上7點正式營業,一側於7點半營業,第二天兩側再調換營業時間。
健康路夜市,路邊的小吃店顧客眾多。
新規:單雙號錯峰擺攤,為疫情緩和後夜市防控新動作
5月30日晚,河南商報記者來到健康路夜市。當天是雙號,東側商戶率先營業。晚上七點半,從黃河路健康路的交叉口進來,人流量已經很大了。
西側的商戶遵守規定,7點半之後,才陸陸續續地支起了攤位。當天是周末,健康路本來就不寬的兩個車道、和東西側鋪位兩邊都擠滿了人,每個攤位前,都支起了鋥亮的白熾燈,用摩肩接踵形容高峰時期的客流,並不誇張。
健康路夜市。
健康路夜市的管理方、河南創元物業服務有限公司經理杜波告訴河南商報記者,單雙號錯峰擺攤,在之前從未有過,「就是應對疫情防控,制定出來的新辦法。」
據了解,不僅是單雙號、雙側道路錯峰擺攤,復市之前,每個商戶都籤訂了健康協議保證書,商戶的相關復工資料上,都相應標示了各商戶是單號還是雙號。也就是說,每個攤位,隔一天出一次攤。
健康路夜市。
「好久沒來了,今天是周末,就約著朋友一起過來逛逛街。」95後姑娘劉麗麗頭也不抬,專心地在攤位前挑著杯子。攤位前圍滿了人,劉麗麗和朋友將自己中意的東西放在手邊,防止別的人將其挑走。
攤位的老闆在顧客多時,根本無暇分心與記者說話。剛說沒兩句,就有客人看上了物品需要付帳,一邊應付與顧客的討價還價,還要留心其他顧客的問題。一心多用、眼觀四路耳聽八方,健康路的商戶,還都有這個本事。
沿著健康路,從黃河路路口向南走到任寨北街,一路上,每個攤位跟前都擠滿了人。道路西側不僅有攤位,還有沿街的小吃店。夜幕降臨,五顏六色的霓虹燈,伴著或歡快或高昂的流行歌曲,幾乎每個店門口,都排著長長的隊。
疫情緩解恢復營業,商戶稱看到了希望
以任寨北街為分界線,一路向北,商戶經營的品種十分多樣。日化、服飾鞋包、小商品、甚至還有小型的花鳥魚的攤位。而任寨北街向南,直到優勝北路,多是賣服裝和家居用品,人流量雖大,但向前駐足的顧客卻不多。
河南商報記者看到,不論是黃河路、任寨北街、優勝北路路口,都設置了健康路夜市管控服務點,穿著黃色馬甲、戴著「疫情防控」紅袖標的夜市管理方工作人員,不時走動,維護著現場的秩序。
在健康路和優勝北路交叉口東北角,經營多年服裝生意的商戶老陳說,健康路夜市終於恢復營業,可是讓在疫情間借錢度日的他,看到了希望,「我還好,身邊有親戚朋友借錢幫我,據我所知,不少商戶都沒緩過來。」
老陳的攤位今天不算忙,他說,健康路的商戶,基本都是固定攤位。一旁維持秩序的夜市管理方工作人員楊建國也表示,健康路夜市,沒有流動性攤位,「健康路夜市自21世紀初開始營業,到現在也有二十年了,很多商戶,還是最初的那一批。」
興旺二十年的老夜市,如今小吃生意更勝一籌
自第一批商戶入駐健康路,楊建國就開始在這工作。二十年的時間,他看著健康路一路發展、繁盛;看它一路成長,成為鄭州市最有名的夜市攤之一,疫情期間,健康路經歷閉市,到如今的復業,「我真的很高興。」
「21世紀初,正趕上一波下崗潮,工人下崗,有些不願意在家閒著,就來這邊『下海』做生意」,楊建國駐紮多年,基本上所有的商戶他都認識。
交談間,熙熙攘攘的人群一波接著一波,「今天的客流量算很大的」,楊建國說,健康路夜市最繁盛的時期,是2009到2016年,近幾年,平均客流量達不到巔峰值,他歸結原因,年輕人網購,分散了客流是其一,夜市的小吃逐漸增多,不少客人來了更願意吃,對於其他商品,更多的是看看而已。
「任寨北街附近,很多吃的,很多年輕人去那裡吃」,老陳補充道,「復市後,生意暫時沒有達到之前的那樣,疫情期間,大家掙得也不多,購買力下降。」
在楊建國和老陳眼裡,哪怕這次疫情是健康路夜市開市二十年,遭遇最大的打擊,但只要能復市,對於他們來講,就是能重獲元氣的標誌。
「看看來來往往這些人」,楊建國覺得十分欣慰,「夜市活了,商戶們就不會怕。」
夜市道路旁防護欄移位,隔離開行人與非機動車道,逛街更安全
老陳和楊建國還告訴河南商報記者,健康路有個新變化。原來路臺上的防護欄,是架在離路臺和機動車道兩米遠的地方,而三天前,防護欄被移到了機動車和路臺交界處,作為圍擋,擋住了攤位。
「原來,各攤位都在路臺上,面朝機動車道,客人們走在機動車道上,就能挨個攤位挑選物品。」老陳解釋,「現在,客人需要從路口繞到路臺內側,攤位的擺放也面向裡面。」
楊建國說,僅僅是繞道到內側挑選商品,對於客人的購買習慣,是一個很大的調整,而這種調整是無意識的,「覺得麻煩之後,很多人就不願意逛了,畢竟,原來攤位面朝外,客人東西兩側都可以隨意走動,少走很多路」。
健康路夜市,出攤前的人行道。護欄位於人行道與機動車道之間。
那防護欄設置的初衷是什麼?
「畢竟還是更安全了。」楊建國表示,這樣設置,將機動車道和人行道徹底隔離開,保障了行人安全。
市民白剛對於防護欄的重置,覺得十分理解,他說,家在附近住,妻子很愛來健康路走走,「我覺得很好!前幾天我們來逛夜市,北半邊都是在馬路上擺攤,一堆人圍著各個攤位,過個車太難了」。
白剛還說,他看到,幾天前,南半邊的攤位已經搬到人行道內,那附近的交通就會好很多,「畢竟,來逛街的不僅有大人,還有小孩,不少人還帶著寵物,車多人多,再不進行分流,出了危險,誰也不願意看到,防患於未然嘛!」
5月30日晚間,一陣暴雨突然傾盆而下,不少人尖叫著躲進周圍的店裡,商戶們狼狽不堪,尤其是做服裝生意的。但他們相互搭把手,快速地將貨品往箱子裡塞。
驟雨狂風下了一陣之後慢慢停歇,空中飄著淅淅瀝瀝的小雨花,逛夜市的人們熱情依舊不減,只是收拾好貨品的商戶害怕再次下雨,沒再營業,一個個騎著摞滿箱子的三輪車,漸漸沒入有些堵塞的車流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