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龍在內地拍戲時花了50w給父親養老買了一套四合院

2021-01-07 芭比龍呀

上世紀代初,當成龍去內地拍戲時,他想花50w買父親養老,但遭到朋友勸阻,幸運的是,他堅持自己的想法,現在他賺了很多錢。

成龍房道龍的父親是一個真正的安徽蕪湖,當時成龍想給父親買一套四合院養老。

那時候的價格沒有現在這麼高,一套中等面積的四合院大約需要50w。

當時成龍在香港已經很出名了,他一齣戲最多可以拿到240w,所以買一個四合院對他來說不是什麼大事。

他一到內地,就諮詢了一位住在內地的朋友,要求一些購買注意事項。

然而他的朋友勸他不要買,他給出的理由是四合院太破舊了,夏天裡沒有空調,冬天也沒有暖氣,他甚至不得不到外面去上廁所。

聽了朋友的話,他覺得很有道理,但他覺得根本沒有多少錢,他還不如買幾套留著,即使將來貶值,也不會損失太多。

令成龍沒想到的是,十多年後,成龍來到內地拍片,一切都大不相同。

在節目,成龍驚呼:

現在,當你來到酒店時,設備是全新的,許多房屋內和許多東西是一次性的,他們看起來乾淨整潔。

最讓我感動的是四合院,當我問起價格時,我被告知10億人民幣的一套我買不到,沒想到四合院起價50w,現在漲到這麼高的價格。

不出所料,「有心澆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這句話實現了

隨著成龍不經意的投資價格,超乎想像升值後的價格成為成龍名下最值錢的房地產。

相關焦點

  • 成龍到內地拍戲時花50w買一套四合院給父親養老,如今賺翻了
    90年代初,成龍到內地拍戲時,他想花50w買一套四合院給父親養老,結果遭到朋友勸阻,幸好他堅持了自己想法,如今賺翻了。成龍的父親房道龍是地道的安徽蕪湖人,當時成龍就想著在內地購入一套四合院給父親養老。那時候房價沒有現在這麼高,一套面積適中的四合院大概需要50w。
  • 有四合院就是富豪!哪些明星在北京有四合院,最後一套價值過億
    四合院是中國古老的建築,身處紛繁複雜的娛樂圈。能有一套房產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情啊,如果能在寸土寸金的北京城有一套四合院更是一件求之不得的事情了。他的父親也是一個大導演。成龍。成龍當年和吳綺莉的事情鬧的滿城風雨。成龍在好萊塢也有一定的位置。成龍在培養兒子方面很失敗。但不能否認的是,成龍的投資眼光還是不錯的。除卻在很多國家有多套房產外。成龍在北京也購置了一套四合院。
  • 她花6萬在北京買了3套四合院,如今價值上億,卻鬧得不可開交
    沒想到在快退休時偶然拍了一部戲,慢慢的開始片約不斷。,而孫桂田的母親便是父親的第三房太太。後來在她十歲的時候,父親也離開了人世。此後孫桂田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再也不是那個養尊處優的公主了。1958年,16歲的孫桂田被舅舅帶到北大荒的農場討生活,為了生活小小年紀的她吃盡了苦頭,好在她也堅持了下去。
  • 1980年:成龍片酬480萬,夠在北京買四合院嗎?
    成龍,華語電影的傳奇人物,是唯一一個在香港、內地和好萊塢都有巨大發展,並取得輝煌成績的巨星。是奧斯卡終身成就獎的獲得者,是無數人的偶像。 成龍大哥到底有多火,40年前,他的電影片酬就達到了480萬,那時候內地的房價處在最低谷,如果用一部片酬去北京買四合院,估計能買幾套。
  • 他們買了「四合院」卻不住
    至簡卻極壕雨神蕭敬騰作為學生們軍訓時膜拜的雨神,也是在一次的個人採訪中顯露出了自己的豪宅。然而隨著拆遷、房價等各種問題,在老北京的四合院房價那是不斷的往上抬,現在都是上千萬上億。她憑著早年間在娛樂圈裡摸爬滾打,以及善於理財的她早就腰纏萬貫,在05年的時候就購買了一套四合院,但她卻不住,只賣來當擺設而已。
  • 成龍談在內地拍戲,太安全,以前我們拍戲經常被人威脅
    成龍表示在內地拍戲太舒服了還很安全,這是我以前都不敢想的,我們這些藝人在港臺拍戲期間,經常會被黑社團威脅,雖然我不拍可藝人們很怕。成龍講到如果有明星藝人敢不合作那麼,就會有苦頭吃。有一次黑社團人欺負王祖賢和張學友,那些人都很猖狂,我就幫張學友,王祖賢出面,結果我得罪他們。那些人揚言要收拾我,我曾被一群人圍著,最後只有洪金寶肯幫我出頭,有一段時間我不得不去國外避風頭,過了一段時間回港,剛下飛機還被人槍擊警告。
  • 場務一天5塊,每天兩個盒飯……成龍分享首次來內地拍電影經歷
    場務一天5塊,每天兩個盒飯……成龍分享首次來內地拍電影經歷金羊網  作者:龔衛鋒  2019-10-04 成龍號召大家支持中國電影,並支持國際間電影的合作。
  • 把金條當玩具,北京三環360平四合院,富二代李光復74歲為何仍拍戲?
    比如最近人氣頗高的「作精小公主」虞書欣,這家底是十分的殷實,還未出道時就和1946年出生在北京的李光復,是新中國的首批「富二代」,其父親是我國最早一批企業家中的一員,在60年代70年代就開始闖關東,開洋行,辦工廠。
  • 臺灣節目:成龍低調的說收藏的紫檀木10億沒有,但幾億是有了
    因為工作和蔡瀾認識,去到他辦公室時,總是看到他坐的是木頭椅子,書桌上擺著黃花梨的筆筒、紫檀的鎮紙、清代的水丞等等。自己平時除了喜歡除了買跑車,玩名表,就是工作。蔡瀾說他不能每天這樣拍戲、聊劇本、剪片,應該找點其他的特殊的愛好,免得自己被工作搞的心浮氣躁。於是蔡瀾開始教成龍學英文,玩收藏。
  • 成龍收藏的紫檀,到底值多少錢?專家估算上百億……
    成龍說話很直接,不帶遮掩,他說,其中的淵源還得從認識蔡瀾說起。成龍常到他的辦公室,蔡瀾坐的是木頭椅子,書桌上是黃花梨的筆筒、紫檀的鎮紙、清代的水丞。成龍說,當時他除了愛買跑車、玩名表,就是工作。「有日蔡瀾同我講,你不可以日日返工拍戲,一定要有自己的嗜好,又說樹木之中最靚的就是紫檀,於是我就開始收藏紫檀家具。」
  • 幼時用金條搭積木,住價值上億四合院,74歲的李光復為何仍拍戲?
    很多人都很好奇,家底如此雄厚的他,為什麼還要出來拍戲?最開始父親只是位普普通通的農民,後來因為闖關東的原因,跑遍全球各地。憑著很好的經商頭腦,在東北經商十幾年。做過橡膠廠、啤酒廠、發電廠等等,積累了很多財富。
  • 從小玩金條長大,住北京四合院,兒子一年掙幾億,74歲仍堅持拍戲
    74歲,原本應該好好安享自己的晚年生活,可是他卻在本該頤養天年的年紀,仍堅持拍戲。從出生就是一富二代,從小玩金條長大,家裡在北京還有一套四合院。之所以74歲還堅持拍戲,也僅僅是因為熱愛!具體是做什麼生意的他沒說,不過他從小到大兒時的玩具是金條,經常拿出家裡的金條擺積木玩!
  • 成龍:4棟古建築贈予新加坡,還想捐更多,嘴上愛國、心裡媚外?
    30多年前,成龍的父親從國外歸來,作為人子,成龍肯定是要為父親安排一所住處。起初,四合院是成龍為老父親安排的最佳住處,那時的四合院還很便宜,大概50萬到100萬左右就能買下一套,老人家住進去也非常的舒服和方便。
  • 6位擁有北京四合院的明星,每一個都是富人,最後一位剛滿30歲
    那麼經過了網友們的深扒,同樣扒出了6位擁有北京四合院的明星,最後一位才是最大贏家。當初霍啟剛為了娶到郭晶晶,甚至將一套位於北京黃金地段的四合院作為霍家的聘禮成龍在整個華人影視圈都具有非常高的地位,對於如此實力雄厚的成龍來說,一套北京四合院根本就不是一件難事。
  • 李光復:住上億四合院,兒子年入數十億,為何74歲還堅持拍戲?
    很多人很好奇為什麼家境如此之好,為什麼還要在74歲的高齡時選擇出來拍戲?這就要從他小時候的經歷說起了。家境殷實,住上億四合院1946年,他出生在京城一個富裕的家庭中,家境非常的殷實,所以他是個不折不扣的富二代。他的父親是個生意人,對經商方面的東西比較敏感,所以自己一直走南闖北創立了自己的一番事業。
  • 給父親買了一套棉衣棉褲,他特別高興
    給父親買了一套棉衣棉褲,他特別高興作者:學海岸上的縴夫hyh我的老父親,今年八十五歲了,身體特別好,還能夠在冬天洗冷水澡呢!父親的服裝也很多,卻沒有棉衣棉褲,我於是去了城裡最大的超市,花費了二百多元錢,就給父親買了一套貨真價實、質優價廉的棉衣棉褲。正值寒冬,棉衣棉褲保暖性特別好,而讓人感覺不到寒冷似的。當父親樂呵呵地穿上我給他買的棉衣棉褲,連誇我這個當兒子的真孝順,並且還說「穿上這樣一套棉衣棉褲,再也不怕冬風吹了」。
  • 于波:我有兩套四合院,一套雍和宮,一套什剎海
    不少人紛紛對人到中年反而無戲可拍的于波感到可惜,但是知情人卻爆料,別看于波事業不順,但是于波的生活可是非常滋潤的,很多人都沒想到,于波在北京竟然有兩套四合院說起于波的四合院還真是無心插柳柳成蔭,早先因為名氣不錯,于波攢了不少錢,至少買個別墅的錢還是足夠的。
  • 于波曾用他全部的積蓄買下北京的四合院
    20歲時,憑藉不錯的外表和綜合素質,他進入釣魚臺國賓館工作,每天工作就是接待國家達官要員,日子過得非常枯燥。後經別人引薦,于波認識了李雙江等老藝術家,並跟從他們一起學習聲樂。李雙江看到于波形象很不錯,於是建議他去考表演。
  • 6位擁有北京四合院的明星,每一個都是富人,最後一位剛滿30歲
    這套四合院是在1987年以幾百萬人民幣購置的,如今算起來,估計價值也是令不少網友無法想像了吧。成龍成龍在整個華人影視圈都具有非常高的地位,對於如此實力雄厚的成龍來說,一套北京四合院根本就不是一件難事。在2012年的時候,他就花費了幾千萬購置了一套北京豪華四合院。據說這套豪宅還是康有為的故居,意義非常巨大。
  • 國家一級演員,住上億四合院,兒子是一生驕傲,今74歲仍拍戲
    後來他的父親還用一百八十匹布換了一座四合院,說是讓一家人住得舒服些,而放到現在來說,這座四合院價值無法估量。禍不單行,隨著班級解散,李光復家庭也突遭變故,他的父親不幸去世,父親的去世讓原本富裕的家庭生活變得捉襟見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