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維維發文稱自己羨慕流量明星,抱怨自己的專輯無人關注。
首先對堅持音樂夢想的譚維維表示敬意,無論怎樣,這都值得讚揚。
但話說回來,譚維維的曝光機會應該也不少。我這個不怎麼看綜藝的人已經常常能看到她了。可她的音樂就是沒有出過什麼水花,出道這麼多年,大家熟知的代表作也不多,那就不應該完全是流量的問題了。
譚維維有音樂才能,否則不可能在超女選秀中脫穎而出。但他的問題是缺乏讓人耳目一新的特色,她的表演總是用力過猛,對歌曲的理解不得要領。
拿她的那個老腔表演來說。第一次看原作的時候,被震撼到了。幾位老先生土裡土氣,滿臉滄桑,土生土長的農民兄弟。音樂一響起來,他們每個瞬時靈動起來,手舞足蹈,慷慨嘶吼。小小一個樂隊,攪動得空氣都在燃燒。
他們把西北人灑脫奔放、樂天知命的豪邁感染給每一位觀眾,讓你也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的衝動。這就是賈平凹筆下的感天動地的陝西搖滾。這個表演是由內而外,發自內心的。
而反觀譚維維的表演,從唱腔到情感,她努力在追求一種氣勢上的澎湃,但我感覺她完全沒有融入到背後那個群體。嗓門大不是表現豪邁的唯一要義。表現力才是聲音背後的魂。
對比她的演唱,可以聽聽斯琴格日樂的《山歌好比春江水》,刀郎的系列民族風歌曲。體會一下什麼是有靈魂的歌唱。
客觀來說,譚維維的音色不適合唱民歌。她的嗓音裡沒有斯琴格日樂的野性和灑脫,沒有刀郎的滄桑醇厚。斯琴格日樂和刀郎一開腔就能把人抓住,他們唱什麼有的時候都不重要了。
如果拿酒來作比,華陰老腔幾位老先生的本色表演就是一壇土釀的苞米燒刀子,斯琴格日樂的表演就是一杯內蒙「悶倒驢」,刀郎的表演就是一杯伊力特。那譚維維的表演就差強人意了,很賣力,但沒靈魂。
作品不過硬,應該先反思自己,抱怨解決不了問題。李健以前也沒流量,但有好作品,流量自然來。
當然,這都是我的一家之言。我個人對譚維維很尊重。她在音樂上的堅持值得稱讚。只是她需要發掘自身的特色,找到適合自己的音樂路線,才能夠引來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