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氏,主要出自姬姓。周武王滅商後,把同母幼弟姬叔封在康,故稱康叔。武王死後,成王即位,因年幼,由周公攝政,三監(管理商朝舊臣封地的管叔、蔡叔和霍叔)不服,勾結武庚(商紂王后裔)和東方夷族反叛,後被周公平定。之後,便大規模地分封諸侯,把原來商都周圍地區和殷民七族分封給當時素負賢名的康叔統治,並改封康叔為衛君,建立衛國,故又稱衛康叔。康叔把衛國治理得很好,聲譽日益上升,到周成王親政時被舉為司寇,權位高於其他諸侯。他死後諡號是「康」,其後便以諡號為康氏。史稱康姓正宗。
閒話少說,先來看看關於我們康氏的歷史:
關於康氏的 起源有幾種,我們來看看公認的一個說法:
源於姬姓,出自周武王的同母弟姬叔封,即康叔。
陝西省定邊康氏一支字輩:"祿忠孝志正元炳漢"。
四川彭山康氏一支字輩:「紀樹光先得」。
四川資陽康氏一支字輩:「福(富)友華祥瑞萬廷顯正世天(仁)興光明歷代朝綱紀忠厚欽承兆鳳麟壽安錫慶敦洪緒佐運和宣啟俊英盛會榮昌襄上益簡修純萃殿嘉基」。
四川資陽康氏一支字輩:「宗正啟永世明」。
四川資陽康氏一支字輩:「忠孝長存……」
四川遂寧康氏字輩:「乃逢國運盛聿定萬年歌承緒維忠孝傳家尚泰和光裕名聲振佑啟福祉多富貴天以錫詩書應發科」。
四川安嶽康氏字輩:「祭忠孝長存樂友園」。
四川營山康氏字輩:「文成登一學實紹忠家本定泰維自西」。
四川巴中、南江、廣元、旺蒼康氏字輩:「文若思自國魁宗,心成樹德道印中.」
湖南婁底康氏字輩:「南詔仲發季福友華祥瑞甫萬廷顯國世天興光明歷代朝倫紀忠厚欽承兆敦本開基緒儲才啟俊英詔書能迪哲禮讓可億型傳家遵典則祖德定長新誥命重周史清廉貫古今」。
湖南新化康氏字輩:「富(福)友華祥瑞萬廷顯正世天(仁)興光明歷代朝綱紀忠厚欽承兆鳳麟壽安錫慶敦洪緒佐運和宣啟俊英盛會榮昌襄上益簡修純萃殿嘉基」。
湖南澧縣、臨澧康氏字輩:「業光祖孝友開基」。
遼寧瀋陽康氏字輩:「永久天榮啟晉士兆寶德鳳殿(玉)奎守付國智安民」。
遼寧黑山康氏字輩:「廣九年維萬」。
遼寧撫順康氏字輩:「自有成文國朝鈞復萬連吉慶書章廣世緒紹功先」。
山東菏澤、鄆城、巨野、安徽焦城、江蘇沛縣康氏字輩:「體朝文思延傳家遠天錫慶祥承仁義恩光耀忠厚道德長修身登高嶽宗代奉祿昌」。
山東章丘康氏字輩:「懷守燕葉書殿介傳道都」
山東東平康氏字輩:「忠少思炎振尭維懷書已記」。
山東滕州康氏字輩:」文學秀靈守「
山東聊城冠縣康氏字輩:「玉振躍東方」
山東臨沂平邑縣康氏字輩:「修德傳榮廣,成明紀世常」
河南鄧州康氏字輩:「民惠(懷)淡養(陽)盈景起中(忠)涵(含)宏(洪)從玉新(心)士振建光(國)定太平榮慶(幸)克化青德順如(汝)連立」。
河南信陽康氏字輩:「國正天心順關清民治安」。
雲南水富康氏字輩:「福貴友華祥瑞(珍)甫萬廷顯正(國)世仁(天)興光明歷代朝綱紀忠厚欽臣兆鳳麟壽安錫慶郭洪序佐運和宣啟俊英盛會榮昌襄上益簡修純翠殿嘉箕」。
湖北襄陽康氏字輩:「才重惟人寬廷院大黎曰園宏邦世仁國溫良立士則道學傳天家志化常青泰開來永光華」。
江蘇如皋康氏字輩:「本貞茂榮安雍近智吉賢端秀」。
江蘇李堡、沿南、栟茶康氏:「 四九臨安福益永希金子 國號朝元宏茂為迎紹紀 省視承貽傳登忠本懷利 石時廣祖德禮備加真啟」.。
陝西紫陽康氏字輩:「建紹宗立……」
重慶雲陽康氏字輩:「啟之四方仲、承宏茂盛興、天開文運廣、地照福遠曾、正大光明繼、雲昌永亮燈、志祥高萬代、立法乃長春」。
康氏一支字輩:「文德財宗美利」。
康氏一支字輩:「德振□瑞學永」。
江西吉安遂川排溪康氏字輩:「萬世賢良,文武相承,垂芳慶淵,顯耀義昌········『』
安徽阜陽一支字輩:「世府庭天紀,金懷(玉)啟同德(方言發音為dai),永慶曆春景,文明震萬國(方言發音為guai)」。
甘肅永登縣康氏字輩:「道淤成逢太永昌」。
河北懷安縣康氏字輩:"廣恆萬世永,振(春)興"。
康氏宗祠
康叔,又稱衛康叔、康叔封,是康氏的始祖,生卒年不詳,姬姓,衛氏,名封,周文王姬昌與正妻太姒所生第九子,周武王姬發同母弟,因獲封畿內之地康國(今河南禹州西北),故稱康叔或康叔封。衛國第一代國君。
康僧會,三國時期僧人,西域康居國大丞相有一個大兒子,單名叫會。他不戀富貴,看破紅塵,立志出家當了和尚,人稱「康僧會」,康僧會秉承佛旨,來到中華弘傳佛法,廣結善緣。他不僅精通佛典,而且「天文圖緯,多所貫涉」。
康泰,三國時吳國出使南海的官員。吳為適應水戰和江海交通貿易,選自閩、粵的航海水手經常駕海船北航遼東、南通南海。黃武五年大秦商人秦論從海道經交趾來到建業,謁見孫權,談及大秦風土民俗,到嘉禾年間返回本國。約在黃武五年,交州刺史呂岱派中郎將康泰出使南海諸國,進行外交活動。
康與之,字伯可,號順庵,洛陽人,居滑州(今河南滑縣)。生平未詳。陶安世序其詞,引與之自言:「昔在洛下,受經傳於晁四丈以道,受書法於陳二丈叔易。」建炎初,高宗駐揚州,與之上《中興十策》,名振一時。
康茂才(1313年-1370年),字壽卿,蘄縣(今湖北蘄春)人,明朝初期名將。
康大和(1507~1577),字原中,明正德二年(1507)出生於莆田縣崇福裡礪山(礪峰)(今莆田市秀嶼區月塘鄉前康村),嘉靖十四年(1535)進士,選翰林庶吉士,授編修。時明世宗禮佛拜道,醮事不斷,竟以青詞(道士齋醮時上奏天神的表章)優劣,衡量翰苑詞臣撰述之高下,以至眾多詞臣潛心奉製取幸。康大和卻不為所動,多次疏諫世宗以國事為重,遠離僧道,停止建醮,世宗不聽。嚴嵩入閣後,大和為其所忌,出仕近二十年,至嚴嵩倒臺方復出。
康海(1475--1540)中國明代文學家。字德涵,號對山、沜東漁父,陝西武功人。弘治十五年(1502年)狀元,任翰林院修撰。武宗時宦官劉瑾敗,因名列瑾黨而免官。以詩文名列「前七子」之一。所著有詩文集《對山集》、雜劇《中山狼》、散曲集《沜東樂府》等。
各位宗親:首先感謝家人們對咱康氏文化的關注與支持,作為康姓,感到自豪,同時也希望大家傳給自己身邊的康氏家人,讓我們康姓的族人都感到自豪!咱們就是驕傲,就是自豪,就是任性!!!
老康家就是牛!
您身邊有姓康的朋友嗎?
快傳給身邊的康家人看看吧!
【2021年愛心在行動】
我們康氏家族源遠流長,血脈相連。近年來,全國和世界各地康家人通過網際網路和線下康氏宗親活動,相識相知,相親相愛,結下了深厚的宗親情誼;2020年,康氏族人在時代挑戰面前英雄輩出,成為時代楷模和家族驕傲。據悉,此次抗擊疫情這場戰爭中,有不少康氏一線工作者、康氏醫務人員不畏艱險、爭當先鋒,他們是我們康氏家族的驕傲。
為踐行康氏家族的社會責任與擔當,彰顯康氏家族的大愛精神,打造康氏家族的公益形象,凝聚康氏家族愛心人士,我們策劃發起康氏愛心行動,同時設立康氏專項扶貧助殘愛心基金,現向全體康氏家族發起倡議,同時歡迎各位康氏親友慷慨解囊、奉獻愛心。
為了激勵各位康氏家人及康氏親友積極奉獻愛心,我們制定了以下激勵方案:
1、公益宣傳:所有捐贈愛心將在全網渠道以及相關合作媒體作報導宣傳。
2、捐贈榮譽:捐款10元以上,平臺將列名表彰;捐款200元以上(包括200元)的愛心人士免費贈送價值680元《世界姓氏總譜》一套,平臺將對捐贈愛心人士(愛心企業)給與資源優先支持幫扶。
積小流以成江海,點滴愛心匯成愛的海洋。當前,我們倡議大家伸出援手,聚沙成塔、聚水成涓。請您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獻出愛心,多少不限,傳遞溫暖。歡迎各位愛心人士、各愛心機構、愛心企業、愛心媒體一起參與進來,對本次愛心行動提供人力物力等方面大力支持。
為方便大家網絡捐贈,開通微信二維碼捐贈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