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上有太多人一生都在追求名利了,甚至有一句老話叫做"人為財死,鳥為食亡。"有些人一生都實現不了自己一朝暴富的夢想,掙扎在貧窮的泥潭裡不得其出。但連錢幣都有正反兩面,更何況這廣闊的大千世界呢?有人窮一生,就有人富一生。
芭芭拉·赫頓就是這樣一個富人,七歲就繼承了20億遺產,揮霍一生,一邊尋找感情寄託,一邊揮金如土,到死的時候,竟然剛剛好把自己的財產揮霍一空。當真是赤條條來到這人世間,又空無一物離開這人世間。
幸福的人都相同,不幸的人有千萬種
大部分人在追名逐利的過程中都只考慮名利帶來的快感和好處,而想不到得到了這些東西之後是不是就快樂無憂了。很多沒錢沒勢的人對感情棄如敝履,過分追求名利,
而有一些富人恰恰相反,他們可能擁有大量金錢,卻對普普通通的感情求之若渴,當真是缺什麼想什麼。但很少人能做到兩全,每個人都會在某一方面有更多的訴求,前提就是他缺少這一方面的回饋,所以他會渴望。
而芭芭拉·赫頓生而富貴,卻沒有一個幸福的家庭,導致她情感匱乏,極度渴望感情,甚至因此搭上了自己的一生,令世人喟嘆。芭芭拉·赫頓於1912年在紐約出生,這是一個幸運的女娃,上帝選擇將她降生在一個家世顯赫的的家庭。
她的祖父是沃爾沃斯百貨的創始人,父親是紐約出了名的銀行投資家。這樣的身世,按道理來說她應該極盡幸福地長大,受到教育,長大成人,獲得真摯的愛情,步入愛情殿堂……但沒有,事實上芭芭拉·赫頓連最基本的父愛母愛都缺失了。
這也是一個不幸的女娃,還沒到懂事的年齡,六歲的她就遭遇了因忍受不了父親出軌,母親含恨自殺的悲劇。
而她的父親更是不管年幼的芭芭拉·赫頓,導致她只能跟著保姆輾轉在各個親戚家裡才能好好生存,人在屋簷下,根本感受不到普通的親情。情感的缺失讓她一直渴望著感情來充實自己,甚至一生都在為此付出代價。
繼承遺產20億,開啟尋愛之旅
芭芭拉·赫頓7歲時,外祖母撒手人寰,給她留下了2800萬美金的信託基金,被她的父親代為掌管,他不是一個好的父親,但是個優秀的投資銀行家,這筆信託基金在他手裡有了大大的增值。
在時代背景不允許的條件下,即使芭芭拉·赫頓生來富貴,她也沒有接受過系統的知識教育,沒有通過普通的知識教育來塑造一個正常的價值觀念和愛情觀念。
十八歲成年時,她繼承了大筆財富,按照之前紐約上流社會約定俗成的傳統,花費6萬美元舉辦了一場極盡奢華的成年舞會。
而當時整個大背景都屬於經濟蕭條的特殊時期,芭芭拉·赫頓的奢侈行為為她招來了公眾的譴責和輿論的施壓。即使這錢是她自己的,但她在這種情況下的大肆花錢是不被大眾支持的,甚至是排斥的,人云亦云的譴責逼得她離開了紐約,前往歐洲。
在歐洲,她迎來了自己的第一段婚姻,在她剛剛20歲的時候,就嫁給了喬治亞的一位王子,但這段婚姻從開始就是個陷阱,王子名號也是自封的。
王子在接近芭芭拉·赫頓之後便和自己的妹妹一起合謀製造情愛陷阱,王子引誘芭芭拉,妹妹將朋友帶來抓現行,利用輿論將她釘在恥辱柱上,以此來逼她結婚。
而就在她結婚時,她的父親專門為她打造了一套流傳至今的翡翠套裝,其中的翡翠項鍊是芭芭拉一生中戴過的最著名的珠寶之一。
芭芭拉·赫頓的父親雖然從小就對自己的女兒缺乏關心和疼愛,但在金錢方面卻從不吝嗇,該給她的也不曾私吞。
芭芭拉·赫頓21歲時,七歲繼承的信託基金在其父親的投資下已然增加到了4200萬美元,折合成現在的人民幣,約等於20億,就算放到當今社會,也屬於天價財產了。
有錢有名的人身邊從不缺追捧,因為總有人覺得大富大貴的人手縫裡漏一點出來就夠他們拼搏一輩子,就想走歪路。
所以她身邊圍繞著的,很少有真心實意富有感情地與之交往的人。就像芭芭拉·赫頓的第一任丈夫一樣,只是把她當做一個移動銀行,肆意揮霍她的財產之後,這段由陰謀開始的婚姻也以離婚作為壓軸戲落下帷幕。
但第一次的婚姻失敗並沒有讓芭芭拉·赫頓擦亮眼睛好好識人,她對於感情的渴望蒙蔽了她的雙眼。
後來她又嫁給了一位丹麥的王子,其實也說不上是真正的王子,只是丹麥的一個貴族。但他接近芭芭拉·赫頓的目的也不單純,為了金錢,為了獲得她的遺產稅收,極力勸她加入丹麥國籍,而她就真的放棄了自己的美國國籍。
然而輕易得到的從來不會被珍惜,這個第二任丈夫比之第一位,有過之而無不及,不僅揮金如土,還對她打罵羞辱。
直到芭芭拉·赫頓被打進醫院,他被監禁,這段破敗的感情才結束。在這段婚姻裡,她有了自己的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孩子,取名為蘭斯,是個小少爺。
這兩段亂七八糟的婚姻讓芭芭拉·赫頓備受打擊,淪落到吸毒來獲取精神快感的地步,但她並沒有因此放棄追求自己的愛情。也不知道這一位名媛究竟是多情還是無情,能不斷為愛情受傷卻又馬不停蹄的尋找下一段愛情。
在芭芭拉·赫頓不斷追求愛情的過程中,她幹得最多的事大概就是四處購置房產和收藏各種名貴高定珠寶了,但這些外在的財富並不能讓她的精神感到富足,她愈發空虛,執著的尋找著對於她來說虛無縹緲的愛情。
一生七段愛情無疾而終,錢財也被揮霍一空
其實芭芭拉·赫頓的第三段愛情和第四段愛情也是有過真情的,但她從小到大都沒有接觸過正確婚姻的示範,並不知道該如何給伴侶在婚姻中的安全感,來維繫自己岌岌可危的婚姻,只顧自己快樂,她只是永無止境的揮霍,不考慮未來該怎麼經營。
不過對她沒感情的丈夫並不會感到失望,他們只渴望她的金錢,而對她有感情的丈夫會缺失來自婚姻的安全感。這兩者對於婚姻都不是什麼好兆頭,所以這兩段婚姻也終究走上了陌路。接下來的第五任第六任第七任都沒有一個好結果。離婚對於芭芭拉·赫頓來說好像已經成為了一個慣性,她維持不了自己夢寐以求的婚姻生活。
而唯一的一個兒子蘭斯,也在她老去之前墜亡,她失去了一切,最終與她為伴竟是她繼承的遺產,而這些遺產也在她幾十年如一日地揮霍下逐漸變少。
房產遍布各地,名貴珠寶隨手贈人,出行要求私人飛機,出門都是求公主抱,絕不下地,這些無疑都是需要錢財來換取的。
到芭芭拉·赫頓去世之前,帳戶裡的財產竟被揮霍到只剩3500美元,大抵安排後事之後就差不多空了。像是算好了一樣,這位悲情的億萬寶貝用一生揮霍完遺產,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也不給後人留下一點,畢竟她唯一一個兒子也先她一步死去。
其實這樣的人生也未嘗不好,人通常失去一些什麼,就會在別的地方得到另外的補償。芭芭拉·赫頓父母的錯誤示範和她自身婚姻觀的極端,註定了她在婚姻裡得不到長久的幸福,但她這一生,從沒缺過短過什麼,一生富貴,依然是普通人可望不可即的幸福了。萬事都不可齊全,什麼樣的人過什麼樣的生活,都不過是用一生在選擇在試錯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