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金融界網站
作為DoorDash內部員工確實有過好時光。
這家熱食品外賣初創企業的股票在IPO當天就上漲了86%,高於已估值很高的上市價。引人注目的股價急漲,是因為在疫情大流行期間餐廳配送應用程式已成為大贏家之一,加上科技股投機令大範圍泡沫出現。
儘管如此,以DoorDash目前約720億美元估值,是Chipotle等知名連鎖餐廳的1倍,似乎很難證明DoorDash市值是合理。該公司仍然無利可圖,儘管它享受到疫情帶來強大順風。除了對估值的擔憂外,還有許多其他原因需要避免DoorDash及外賣平臺同業。關於DoorDash另可看美版美團DoorDash IPO急升後仍可買入?。
競爭激烈
主要的送餐手機應用程式公司,包括DoorDash,UberEats或Grubhub均未實現穩定盈利能力。該行業競爭激烈,每個供應商都在促銷和廣告上花費巨資以吸引新客戶。一連串的支出迫使行業整合,Uber收購了Postmates,Grubhub賣給了歐洲食品配送巨頭Just Eat Takeaway,亞馬遜關閉了自己的餐廳配送手機應用程式,Square將Caviar賣給了DoorDash。
但是,即使是雙頭壟斷或三頭壟斷,這種競爭也不會消失。在這個市場上很少有客戶忠誠度。實際上,不久前Grubhub的行政總裁Matt Maloney甚至稱客戶為「濫交」,因為Grubhub開始因為新外賣Apps而失去了客戶基礎。
儘管外賣公司試圖與餐飲連鎖店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但事實證明,這些都不是提供競爭優勢的源頭,因為像麥當勞這樣的餐廳已經表明,當達成更好的交易時,公司願意為一家供應商而離開另一家,因為麥當勞曾將DoorDash添加為外賣合作夥伴,最終卻與Uber Eats建立獨家關係。
該行業的收入增長一直在飆升,尤其是在疫情期間,但是任何參與者都缺乏明顯的競爭優勢,這意味著行業在可預見未來仍泥漿式混戰,以獲市場份額。
經濟很差
與乘車共享或其他類型的第三方交付,對準時不那麼敏感,餐廳外賣面臨許多獨特的挑戰。像DoorDash這樣的公司必須平衡餐館、顧客和它稱為Dashers的駕駛者的利益。
外賣平為容易遇到困難諸如食物變冷,與希望將外賣量增加到正常銷售量的餐館進行談判,以及不想支付高額運費的客戶等問題。
在疫情之前2019年,DoorDash的營業虧損為6.16億美元,營收為8.85億美元。該公司經歷了需求激增,並在快速增長的市場搶佔了份額後,因此收入比前一年增長了兩倍,但要實現這樣增長,公司就需要用收入的三分之二作為營銷費用。
在2020年首三個季度,業績得到顯著改善,收入改善至19.2億美元,與去年同期大增200%以上,營業虧損僅為1.31億美元,利潤率更高。DoorDash更首次錄三個月經調整EBITDA 9500萬美元。
然而,隨著疫情帶來巨大順風,基於疫情推動,訂單額從今年第一季度到第二季度連續翻了一番。換句話說,由於疫情結束後美國人再次感到安全地前往餐館,因此公司業務於明年可能受壓。
美國第二大餐廳外賣供應商Uber,今年在全球外賣領域也實現了爆炸性增長,季度收入增長了125%,達到14.5億美元。但其經調整EBITDA仍虧損1.83億美元。由於Uber Eats持續虧損,Uber一直在縮減業務,退出其不是第一或第二供應商的市場。
餐館討厭它們
在疫情期間,第三方外賣服務已成為餐飲業的命脈,因為餐廳不得不將大部分業務轉換為外賣。但是,許多餐廳,尤其是獨立餐廳,對這些外賣應用程式為行業帶來影響感到不滿,因為它們擠壓了本來就很緊的利潤,而且它們的利益不一定與餐廳保持一致。例如,某些程式甚至錯誤代表了沒有同意通過它們交付的餐廳。
諸如DoorDash,Uber Eats和Grubhub之類Apps,每筆訂單可收取多達30%的費用,而餐館通常會覺得自己被這些應用程式卡住了,因為Apps是許多客戶訂購食物時首選。儘管如此,大多數獨立餐廳似乎仍希望食客直接通過它們訂購,因為餐廳可以更好地控制訂單,直接收款,並可以根據需要選擇將外賣外判。
在疫情初期,一些城市甚至介入了對外賣平臺只徵收15%費用上限,這實質上意味著服務是壟斷性的,並導致餐館停業。
餐館目前高度依賴第三方手機應用程式,但從長遠來看,這種情況似乎難以為繼。獨立餐廳正在探索反擊方法,包括在內部進行配送,並教育客戶直接向他們訂購,甚至提供激勵措施。
為了使第三方Apps業務繼續增長,它們需要從餐廳獲得支持。否則,DoorDash和整個行業將陷入困境。這種風險,再加上每宗交易糟糕的經濟效益,激烈的競爭以及過高的估值,使得最好避免該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