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原因避免DoorDash IPO和外賣股

2020-12-28 騰訊網

來源:金融界網站

作為DoorDash內部員工確實有過好時光。

這家熱食品外賣初創企業的股票在IPO當天就上漲了86%,高於已估值很高的上市價。引人注目的股價急漲,是因為在疫情大流行期間餐廳配送應用程式已成為大贏家之一,加上科技股投機令大範圍泡沫出現。

儘管如此,以DoorDash目前約720億美元估值,是Chipotle等知名連鎖餐廳的1倍,似乎很難證明DoorDash市值是合理。該公司仍然無利可圖,儘管它享受到疫情帶來強大順風。除了對估值的擔憂外,還有許多其他原因需要避免DoorDash及外賣平臺同業。關於DoorDash另可看美版美團DoorDash IPO急升後仍可買入?。

競爭激烈

主要的送餐手機應用程式公司,包括DoorDash,UberEats或Grubhub均未實現穩定盈利能力。該行業競爭激烈,每個供應商都在促銷和廣告上花費巨資以吸引新客戶。一連串的支出迫使行業整合,Uber收購了Postmates,Grubhub賣給了歐洲食品配送巨頭Just Eat Takeaway,亞馬遜關閉了自己的餐廳配送手機應用程式,Square將Caviar賣給了DoorDash。

但是,即使是雙頭壟斷或三頭壟斷,這種競爭也不會消失。在這個市場上很少有客戶忠誠度。實際上,不久前Grubhub的行政總裁Matt Maloney甚至稱客戶為「濫交」,因為Grubhub開始因為新外賣Apps而失去了客戶基礎。

儘管外賣公司試圖與餐飲連鎖店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但事實證明,這些都不是提供競爭優勢的源頭,因為像麥當勞這樣的餐廳已經表明,當達成更好的交易時,公司願意為一家供應商而離開另一家,因為麥當勞曾將DoorDash添加為外賣合作夥伴,最終卻與Uber Eats建立獨家關係。

該行業的收入增長一直在飆升,尤其是在疫情期間,但是任何參與者都缺乏明顯的競爭優勢,這意味著行業在可預見未來仍泥漿式混戰,以獲市場份額。

經濟很差

與乘車共享或其他類型的第三方交付,對準時不那麼敏感,餐廳外賣面臨許多獨特的挑戰。像DoorDash這樣的公司必須平衡餐館、顧客和它稱為Dashers的駕駛者的利益。

外賣平為容易遇到困難諸如食物變冷,與希望將外賣量增加到正常銷售量的餐館進行談判,以及不想支付高額運費的客戶等問題。

在疫情之前2019年,DoorDash的營業虧損為6.16億美元,營收為8.85億美元。該公司經歷了需求激增,並在快速增長的市場搶佔了份額後,因此收入比前一年增長了兩倍,但要實現這樣增長,公司就需要用收入的三分之二作為營銷費用。

在2020年首三個季度,業績得到顯著改善,收入改善至19.2億美元,與去年同期大增200%以上,營業虧損僅為1.31億美元,利潤率更高。DoorDash更首次錄三個月經調整EBITDA 9500萬美元。

然而,隨著疫情帶來巨大順風,基於疫情推動,訂單額從今年第一季度到第二季度連續翻了一番。換句話說,由於疫情結束後美國人再次感到安全地前往餐館,因此公司業務於明年可能受壓。

美國第二大餐廳外賣供應商Uber,今年在全球外賣領域也實現了爆炸性增長,季度收入增長了125%,達到14.5億美元。但其經調整EBITDA仍虧損1.83億美元。由於Uber Eats持續虧損,Uber一直在縮減業務,退出其不是第一或第二供應商的市場。

餐館討厭它們

在疫情期間,第三方外賣服務已成為餐飲業的命脈,因為餐廳不得不將大部分業務轉換為外賣。但是,許多餐廳,尤其是獨立餐廳,對這些外賣應用程式為行業帶來影響感到不滿,因為它們擠壓了本來就很緊的利潤,而且它們的利益不一定與餐廳保持一致。例如,某些程式甚至錯誤代表了沒有同意通過它們交付的餐廳。

諸如DoorDash,Uber Eats和Grubhub之類Apps,每筆訂單可收取多達30%的費用,而餐館通常會覺得自己被這些應用程式卡住了,因為Apps是許多客戶訂購食物時首選。儘管如此,大多數獨立餐廳似乎仍希望食客直接通過它們訂購,因為餐廳可以更好地控制訂單,直接收款,並可以根據需要選擇將外賣外判。

在疫情初期,一些城市甚至介入了對外賣平臺只徵收15%費用上限,這實質上意味著服務是壟斷性的,並導致餐館停業。

餐館目前高度依賴第三方手機應用程式,但從長遠來看,這種情況似乎難以為繼。獨立餐廳正在探索反擊方法,包括在內部進行配送,並教育客戶直接向他們訂購,甚至提供激勵措施。

為了使第三方Apps業務繼續增長,它們需要從餐廳獲得支持。否則,DoorDash和整個行業將陷入困境。這種風險,再加上每宗交易糟糕的經濟效益,激烈的競爭以及過高的估值,使得最好避免該行業。

相關焦點

  • 美國版餓了麼、外賣巨頭Doordash送餐員偷吃、偷包裹、打人... 你還敢叫外賣嗎?
    他查看了家門口安裝的攝像頭才發現了這一噁心的畫面。同樣在今年3月的洛杉磯,一名Dasher外賣員在Good Pizza店裡因為等待送餐外賣而對女店員Cindy Orozco施行暴力,他先是將小費罐子摔到地上,Cindy試圖制止他,卻被他動手推搡並做出威脅的動作。Doo
  • 美版「餓了麼」Doordash上市,首日暴漲85%市值突破600億美元
    Doordash由Stanley Tang、Andy Fang和Tony Xu(現任CEO)三位畢業於史丹福大學的華裔創立,成立於2013年。公司商業模式與國內美團外賣、餓了麼等外賣配送平臺相似,目前公司每月連接超1800萬名消費者、39萬個商家及100萬名Dashers(外賣配送員),已成為美國最大外賣配送平臺。
  • 「黑馬」Doordash(DASH.US)要上市了:不到一年,估值飆升160%
    周三,美股年底最受關注的兩大IPO之一——Doordash Inc (DASH.US)就要登陸紐約證券交易所了。因為認購太過火爆,DoorDash將其發行價再度上調,從90至95美元大幅上調至102美元。DoorDash擬發行3300萬股股票,籌資33.7億美元。以IPO發行價計算,這家外賣平臺的估值約為390億美元。
  • UberEats DoorDash 美團被食客和餐廳告上法庭, 知道點一單外賣你要多付多少錢麼?
    近日,美國紐約市民集體起訴外賣公司Grubhub,DoorDash,UberEats和Postmates,訴訟稱這些公司向餐館收取過多的費用,但費用最終必須由食客支付。客戶還對第三方外送公司收取的高額佣金感到不滿,他們聲稱這可能佔每個訂單的10%到40%。這些公司(包括Grubhub旗下的Seamless公司和DoorDash旗下的Caviar公司)將餐館置於佣金困境中,進而迫使餐館向顧客收取更多費用以填補這些費用。
  • UberEats、DoorDash等外賣公司被食客, 餐廳告上法庭, 知道點一單外賣你要多付多少錢麼?
    近日,美國紐約市民集體起訴外賣公司Grubhub,DoorDash,UberEats和Postmates,訴訟稱這些公司向餐館收取過多的費用,但費用最終必須由食客支付。客戶還對第三方外送公司收取的高額佣金感到不滿,他們聲稱這可能佔每個訂單的10%到40%。這些公司(包括Grubhub旗下的Seamless公司和DoorDash旗下的Caviar公司)將餐館置於佣金困境中,進而迫使餐館向顧客收取更多費用以填補這些費用。
  • Uber的外賣生意經
    Uber(UBER.US)上個月才被傳要以1.9股換1股的方式收購GrubHub。按消息傳出當日Uber股價算,交易對價為每股GrubHub股份60美元,總額55.22億美元。哪想才一個月不到,GrubHub已被歐洲的外賣巨頭Just Eat Takeaway出更高價73億美元收購。
  • DoorDash上市:華人美國送外賣 公司市值390億美元
    2020年美股最大的上市項目為雲計算服務公司Snowflake,9月上市,股神巴菲特和軟體巨頭Salesforce加持,當前市值已超過千億美元。Tony Xu最大,為36歲,Andy Fang為28歲,Stanley Tang最小,僅27歲,即Tony Xu是80後,Andy Fang和Stanley Tang是兩個90後。
  • DoorDash上市:3個華人美國送外賣 公司市值390億美元
    DoorDash發行價為102美元,較之前的發行區間90到95美元出現大幅上調,DoorDash此次發行3300萬股,募資高達33.66億美元。2020年美股最大的上市項目為雲計算服務公司Snowflake,9月上市,股神巴菲特和軟體巨頭Salesforce加持,當前市值已超過千億美元。三個華人學生創辦 兩個為90後DoorDash總部位於美國舊金山,是一家外賣快送服務提供商,主要為用戶提供外賣預定、快送到家的服務。
  • 天天點外賣,那「點外賣」英語怎麼說?其實很easy!
    只要一個手機APP,動一動手指,就能和皇帝一樣,想吃啥就點啥!豈不美哉?天天點外賣,那「點外賣」英語怎麼說?其實很easy喲!1)「點外賣」英語怎麼說?點外賣其實就是在網上下單,讓人配送。配送在英文中可以說成:delivery。
  • 三華人創辦外賣配送公司,IPO首日大漲近90%,市值超600億美元
    【獵雲網北京】12月10日報導(文/王瀟宵)當地時間12月9日,由三位華人創辦的外賣公司DoorDash終於在紐交所上市了,DoorDash以每股102美元的價格發售了3300萬股,融資33.7億美元;隨後,周三開盤大漲。該股周三最終收於189.51美元,較發行價上漲86%,市值602億美元。
  • 外賣公司DoorDash上市,中國「接地氣」創新蔓延全球
    由此可見,Doordash獲得了越來越多美國人的青睞。在中國網際網路的發展史上,過去基本是「西風東漸」,中國第一代網際網路企業大多以複製美國模式為主,而以外賣為代表的第二代網際網路企業則生於中國、長於中國,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創新。
  • 2020美股IPO:累計融資額破紀錄,估值上演冰與火之歌
    美股研究社選取了幾起具有代表性的IPO事件,涉及到外賣、共享住宿、Saas等行業,涵蓋美國科技股和中國概念股。通過透視這些IPO公司以及至今的表現,管中窺豹,或許可以給投資者提供些許參考。Doordash:市場滲透率有待提升,估值虛高引發市場"論戰"疫情導致的居家隔離,對於外賣配送行業而言或許是一大利好消息。趁著這股東風,Doordash也趕赴納斯達克敲鐘。上市首日高於發行價交易,市值突破600億美元,而截至美股研究社發稿,總市值回落至508億美元。
  • 【行情】美股外賣概念股普跌,DoorDash(DASH.N)跌3.39%,GrubHub...
    文 / 爾東琛2021-01-07 03:18:48來源:FX168 【行情】美股外賣概念股普跌,DoorDash(DASH.N)跌3.39%,GrubHub(GRUB.N)跌1.31%,Uber(UBER.N)跌1.31%。
  • 復盤2020美股IPO:累計融資額破紀錄,估值上演冰與火之歌
    美股研究社選取了幾起具有代表性的IPO事件,涉及到外賣、共享住宿、Saas等行業,涵蓋美國科技股和中國概念股。通過透視這些IPO公司以及至今的表現,管中窺豹,或許可以給投資者提供些許參考。美國科技股發行火熱,"疫"外堪比網際網路泡沫時期今年美股IPO除了創紀錄的發行規模,首日平均收益也創出網際網路泡沫以來的最高水平。
  • 復盤2020美股IPO:累計融資額破紀錄,上市後估值上演「冰與火之歌」
    美股研究社選取了幾起具有代表性的IPO事件,涉及到外賣、共享住宿、Saas等行業,涵蓋美國科技股和中國概念股。通過透視這些IPO公司以及至今的表現,管中窺豹,或許可以給投資者提供些許參考。Doordash:市場滲透率有待提升,估值虛高引發市場「論戰」疫情導致的居家隔離,對於外賣配送行業而言或許是一大利好消息。趁著這股東風,Doordash也趕赴納斯達克敲鐘。上市首日高於發行價交易,市值突破600億美元,而截至美股研究社發稿,總市值回落至508億美元。
  • Uber收購動作引發巨震 美國外賣「三國殺」有望誕生「美團」?
    從這幾個外賣巨頭的收購行動來看,都可以看出是為了壯大平臺的競爭力在美國外賣市場上佔據更大的競爭力。一旦 Uber Eats收購Postmates塵埃落定,美國外賣市場的格局將形成三股勢力的博弈。那這三個巨頭各自實力到底如何?
  • Uber(UBER.US)還是DoorDash(DASH.US)
    該股開盤價為182美元,最高成交價為195.50美元,最終收於189.51美元。競爭加劇DoorDash是一家在蓬勃發展的利基市場上快速成長的公司。然而,如果投資者想參與到餐廳外賣市場中來,在其上市之後加入,這可能不是投資者的最佳決定。
  • 「美版餓了麼」DoorDash(DASH.US)上市首日大漲,優步(UBER.US)錯過...
    智通財經APP獲悉,「美版餓了麼」DoorDash(DASH.US)12月9日(周三)正式登陸紐約證券交易所,開盤後股價大漲,截至周三收盤,該股漲85.79%,報189.51美元。目前該股總市值約為700億美元,與優步(UBER.US)930億美元的市值相差不遠。今年1月,據媒體透露,優步一直在就收購DoorDash進行談判,但談判毫無結果。
  • Uber收購動作引發巨震,美國外賣「三國殺」有望誕生「美團」?
    從這幾個外賣巨頭的收購行動來看,都可以看出是為了壯大平臺的競爭力在美國外賣市場上佔據更大的競爭力。一旦 Uber Eats收購Postmates塵埃落定,美國外賣市場的格局將形成三股勢力的博弈。那這三個巨頭各自實力到底如何?
  • 洛杉磯抗疫期,自提&外賣指南(還有餐廳賣廁紙)
    繼小浣熊在前天的文章中介紹了超市下單買菜和坐家等外賣的App之後,今天又精心收集挖掘了一批,你我附近,提供自提和外賣Delivery的餐廳合集,讓大家依舊可以按照自己的味蕾和所處Location繼續享受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