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南北朝時期重風貌,男子裡既有何晏,衛玠這樣的顧影自憐,冰雕玉琢宛若仙女一般的花樣美男。也有嵇康,阮籍,這樣仙風道骨,玉樹臨風的人中龍鳳。但七賢之一的劉伶,卻長相奇醜。可偏偏劉伶仍是魏晉風度之中不可或缺的靈魂人物。劉伶身高不足一米五,相貌醜陋,行為放蕩不羈,不拘禮法,舉止佻脫,但就是這麼一個人,竟然一舉殺入專為魏晉美男開設的風尚專欄——《世說新語.容止篇》,可見,劉伶,與其他竹林六賢一樣,在當時是多麼的受歡迎,並一樣擁有一大批的忠實擁躉。
劉伶最為著名的便是傳至今日的《酒德頌》:
有大人先生,以天地為一朝,萬期為須臾,日月為扃牖,八荒為庭衢,行無轍跡,幕天席地,縱意所如。止則操卮執觚,動則挈榼提壺,唯酒是務,焉酒是務,焉知其餘。
有貴介公子,搢紳處士,聞吾風聲,議其所以,乃奮袂攘襟,怒目切齒,陳說禮法,是非鋒起。先生於是方捧甖承槽,銜杯漱醪,奮髯箕踞,枕麴藉糟,無思無慮,其樂陶陶。
兀然而醉,豁爾而醒。靜聽不聞電霆之聲,熟視不睹泰山之形,不覺寒暑之切肌,利慾之感情,俯觀萬物,擾攘焉如江漢之載浮萍,二豪待側焉,如踝贏之與螟蛉。
【譯文】1
有位大人先生,把天地當作一朝,萬年為一瞬,日月為門窗,八荒為庭院。他行不用車,住不要屋,以天作帳幕,拿地當鋪席,隨意自如。他停止不動時就端酒杯執酒觚,行動起來就帶上榼提上壺,把飲酒作為惟一事務,哪裡還知有其他。有位貴族公子和一位想做官的處士,聽到我這樣生活的風聲,議論不已。他們撩起衣袖,怒目切齒,陳說禮法、洶洶然群起評是論非。先生這時正捧著酒罌在酒糟飲酒,端著杯子享受酒醪,須髯怒張,箕踞而坐,枕著酒麴躺在酒糟上,無思無慮,其樂陶陶。他昏然睡去,豁然而醒,靜聽之際也聽不到雷霆之聲,孰視之時也看不見泰山之形,也感覺不到寒暑侵入肌膚、利慾的動人情懷。俯視天下萬物紛紛擾擾,就像是江海上的一片浮萍,貴族公子和縉紳處士在身邊,也只如蜾贏與螟蛉一樣渺少。
【譯文】2
有一個德行高尚的老先生,把天地開闢作為一天,把萬年作為須臾之間。把日月作為門窗,把天地八荒作為庭道。行走沒有一定軌跡,居住無一定房屋。以天為幕,以地為席,放縱心意,隨遇而安。 無論動靜都隨身攜帶飲酒器具。只是沉湎於杯酒,不知道其他的。有顯貴公子和仕宦處士,聽到我的名聲。議論著我的行為。於是便斂起袖子,綰起衣襟,張目怒視,咬牙切齒。陳說禮儀法度,事事非非一起產生。 先生在這時候正捧著酒甕,抱著酒槽,銜著酒杯,喝著濁酒。撥弄著鬍鬚,伸腿箕踞而坐。枕著酒麴,墊著酒糟。無思無慮,其樂陶陶。昏昏沉沉第地喝醉,又猛然清醒過來。安靜地聽,聽不到雷霆之聲。仔細地看,看不見泰山的形體。感覺不到寒暑近身。利慾動心。俯瞰萬物,猶如萍之浮於江海,隨波逐流,不值一提。
劉伶寫的這篇《酒德頌》大意是說:「有所謂大人先生者,他將宇宙看做是自己的家,以為一萬年不過是轉瞬之間而已,他隨著自己的意思到任何他想去的地方,行也好止也好,只有酒是他的樂趣,其他的樂趣他瞧都不瞧。貴公子、搢紳處士們,聽到他的風評,沒有一個人怒目相向的,拿禮法來非難他。但先生手中卻不停地拿起酒杯,拂去落在髯上的濁酒,陶然醉倒。他不覺寒暑,也沒有利慾之情,將這個世上的雜然萬物,完全看做是漂流在大河上的浮萍。」
這樣的人生觀,也不外是「齊禍福、一死生」的老莊思想。《晉書》本傳說他:「雖陶兀昏放,而機應不差。未嘗厝意文翰,惟著《酒德頌》一篇。」在文章中,他藉著所謂的「大人先生」寄託了他求追精神自由的心境,並攻擊那虛偽的世俗禮教中的貴公子、搢紳處士。全文充滿了奔放自在的諷刺意味。
「劉伶著酒德頌,意氣所寄。」活在汙濁的亂世,卻又無力挽救當時的社會,劉伶只好放浪形骸,同時阮藉著酒醉的言辭行動,來表示他憎恨虛偽的道德禮教,以及自己內心對自然純真的追求。
阮籍雖然厭惡那個社會,但他卻不得不活在魏朝的官僚社會裡,尤其與專權的司馬氏有著若斷若離的關係,使得他滿腔的苦悶,一旦發洩出來。便成為銳利痛快的怒罵(《大人先生傳》)。而劉伶則與之相反,一開始便在官場上不得意,不被那個官僚社會所接受,因此他在《酒德頌》中對於禮法之士所表現的不屑,便儘是一片揶揄嘲笑的態度了。
聲明:文章來源於網絡,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僅作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供稿郵箱:qqishuhua163@163.com
當你讀完本篇文章時,你有兩個選擇:
1、你可以將它傳揚出去,讓大家多了解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每天進步一點點。
2、你也可以根本不去理會它,就像你從未看見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