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久沒有整理過你手機上的照片了?
長期積累的照片可能佔據了你手機上大量的存儲空間。
當你需要找到某一張照片時,想在成百上千張照片中翻找可能會耗費你大量的時間。
而養成定期整理照片的習慣,會給你的生活帶來很多便利!
只要遵循簡單的步驟,整理照片其實是件輕鬆易行的事。
請跟著今天的內容一起來構建自己的圖片信息庫吧!
對很多人來說,整理照片是件很煩的事,所以手機裡經常堆積出幾百張,甚至成千上萬張照片。
如果想整理好照片,你需要先更新一個觀念:
我們不是在整理照片,而是在構建自己的圖片信息庫。
我們的目標是:
每當需要用到某張照片時,可以不再臨時翻來覆去查找,而是輕而易舉1分鐘內鎖定。正式整理前,建議你先在電腦桌面新建一級文件夾,比如叫「照片整理」,然後把手機中所有照片都批量導入到這個文件夾裡。
這麼做不僅效率高、操作便利,還不像在手機或iPad上長期操作那麼傷眼睛。
導入後,你需要在一級文件夾「照片整理」中,根據要整理的圖片歸屬的用途和類別,開始新建一系列你自己能理解的二級文件夾。
並把照片拖拽到相應分類的文件夾裡。
比如,由於我的生活方式以課程開發、培訓授課、學員互動、手繪愛好為主,那麼我最近一次在整理手頭400張圖片的時候,就分出了以下12類。
分類沒有標準答案。
你會發現每張圖片背後映射了你的生活、工作、學習、關係等各種真實需求。
注意:
千萬不要不建二級的分類文件夾,就開始一張一張地翻看照片。
因為不同色彩、功能、時間跨度的照片會不停地抓取你的眼球、分散專注力。
你很可能會從結婚紀念日照片,突然跳到了寶寶照片,一會又被自拍照吸引了,開始分享給朋友,和朋友聊天……
完全忘記自己在整理照片,最後整理到一半就放棄了。
把照片都分好類後,再做簡化工作。
建議一次只在一個二級文件夾裡操作。
根據自己的需求,把不需要的照片刪除掉。
通常被刪掉的是一些有時效性的資料,比如:
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過程截圖
產品推薦照片
海報
拍得過於模糊或者好多張重複的照片
會留下的都是:
值得存檔的
經典的
長期可供欣賞的
可作為文章課程等參考配圖的照片
在電腦上初步整理完後,你可以繼續在電腦端下載一個雲筆記軟體,按照電腦上歸類好的文檔,整體上傳你的照片。
這些資料可以在多個設備間同步,手機上也能查看,非常方便。
常用的類似軟體有:
工具沒有好與壞,只有適合不適合。
下載軟體後留下符合你審美的那一款就可以了。
如果你做到這一步,通常2分鐘內就能找到你想找的照片了。
把照片導入雲筆記後,你還需要把每個單獨的筆記標題寫清楚。
一般是這樣的格式:
「日期-項目-主題」。
比如「2019年12月-東京出遊-家人合照」,或者「1991年-少先隊-表彰證書」。
為了避免遺忘,建議同步打開手機相冊,對著裡面每個時間節點進行圖片歸檔。
千萬別嫌麻煩,花幾十秒就可以設置好名字。
這樣平時要查找的時候,就可以通過搜索筆記關鍵詞,3秒就找到自己的照片。
大部分人都懶得寫標題、懶得寫文件名,看似今天省事了,未來找起來是個大麻煩。
如果你想徹底建立整理習慣,還可以繼續在雲筆記中的二級文件夾裡,再以時間為主線建立不同的文件夾,把照片按時間來排序,分別歸類,這樣找起來更方便。
提醒你,照片整理對大腦消耗比較大,不建議打持久戰。
建議每次做照片歸檔之前,先設一個15分鐘倒計時,無論每次照片完成到什麼程度,鈴聲一響起,都停下來休息一下。
一個人持續整理超過2小時以上,就會疲勞,判斷力和思考力開始走下坡路。
如果你在整理照片上特別有畏難情緒,但又不得不整理,可以給自己安排一個有背景白噪音和外界推動力的地方,比如咖啡廳、圖書館。
甚至可以在地鐵座位上,捧著電腦來一通整理。
所有照片都歸檔完後,可以把手機中對應的圖片全部刪掉,直接去雲文檔中查找更方便。
手機中如果有經常會使用的圖片需要保留,一定要在圖片庫裡新建文件夾,把分類好的圖片移動進去。
這樣每次在手機上找圖片,只要搜索文件夾名稱就可以了。
按照以上步驟,哪怕你手頭的照片已經跨越了半年、1年甚至3、5年都沒整理,都可以通過一步步的努力,給你的圖片信息庫添磚加瓦。
要記得,你永遠不是單純地整理照片,而是在搭建一套可以應用一生的、價值寶貴的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