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人為何追捧國產電影:也曾遭受好萊塢衝擊

2021-01-11 1905電影網
韓國人為何追捧國產電影:也曾遭受好萊塢衝擊
《實尾島》、《海雲臺》票房均達4.5-6億

原標題:韓國人為何追捧國產電影?

     一段常常被忽略的歷史是,韓國也曾受到進口特別是美國電影的強烈衝擊,韓國電影人為此進行過幾乎堪稱悲壯的抗爭。

    據韓國電影振興委員會網站資料,2012年,韓國進電影院的觀影人次高達1.95億,其中看韓國國產電影的人次為1.46億,國產電影觀眾首次突破一億人次。在這個總人口不足5000萬的國家,相當於人均看國產電影2.3次。

    換言之,觀看國產電影人數與本國總人口數之比,韓國高達230%,遠超過英國(99%)、德國(35%)、法國(35%)和日本(49%)等其他文化發達國家。另據韓國電影振興委員會發布的《2011年電影消費者調查》,15-59歲觀眾對國產片的喜愛支持率高達46.4%,超過美國片(38.1%)、歐洲片(2.0%)和日本片(1.3%)。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韓國電影票價平均為7800韓元(合人民幣45元),2012年韓國電影總票房約合人民幣86億元,其中韓國產電影佔51億,佔近59%。

    從規模上看,近年風光無限的中國電影產業遠超韓國---2012年中國電影總票房為170億元人民幣,其中國產影片票房82.73億元,佔48.6%。但需要提醒讀者注意的是,中國人口是韓國的27倍,所以如果以總票房除以人口數的話,就要比韓國落後太多了。

    迄今,韓國共拍出八部觀眾人數超過千萬的電影,分別是:

《實尾島》

《海雲臺》

《太極旗飄揚》

、《光海》、

《王的男人》

《盜賊同盟》

《怪物》

《7號房的禮物》

。其中每部影片的票房均達人民幣4.5億至6億元。

    僅2012年一年,這個小國就上映了兩部觀眾千萬級的國產電影:《盜賊同盟》(票房合人民幣5.2億元)和

《怪物》

(票房合人民幣4.36億元)。

    進入2013年,韓國國產電影上升勢頭更猛---《7號房的禮物》上映僅52天,觀眾人數就超過1200萬。第一季度票房排行榜前10名中,有7部是韓國產影片,國產電影市場份額佔69.4%,可以說韓國國產電影完勝美國好萊塢大片。

    與此同時,韓國產電影在國際電影節上也屢獲大獎。2004年的第57屆法國坎城電影節上,韓國電影

《老男孩》

獲得評委大獎,劇組「衣錦還鄉」時在機場受到了影迷的「英雄般的歡迎」。2012年,韓國導演

金基德

的電影

《聖殤》

在義大利舉行的第69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上再獲「金獅獎」。

    如今的韓國電影終於可以笑傲韓國。但一段常常被忽略的歷史是,韓國也曾受到進口特別是美國電影的強烈衝擊,韓國電影人為此進行過幾乎堪稱悲壯的抗爭。

    1998年,在美國好萊塢電影強烈衝擊下,韓國國產電影處於最低谷,國產電影僅佔電影市場份額的1/4。而這可憐的市場份額還是在「國產電影配額制」的保護下取得的。該制度規定,每年影院一定要有40%的時間,即146天,放映韓國國產電影。

    當年12月1日,近千韓國電影界知名人士聚集於首爾光化門大廈,舉行「扼殺韓國電影陰謀譴責大會」,齊聲高喊美國電影出口商是「劊子手」。當紅的影星們站在最前排,懷抱自己的「遺像」,為韓國電影舉行「葬禮」,還有男影星當場剃光頭表示對進口外國電影的抗議,場面十分慘烈。

 

相關焦點

  • 張藝謀衝擊奧斯卡屢戰屢敗,中國電影真的有征服好萊塢的必要嗎?
    ,廣大中國影迷,普遍把中國電影衝擊奧斯卡的希望,寄托在了「國師」張藝謀的身上。,有人也曾發出過把美國電影排除在國門外的吶喊。2000年以後,隨著寬帶提速及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網友們逐漸發現,還有一樣東西叫「美劇」,於是乎《國土安全》《越獄》《生活大爆炸》《老友記》等一部部美劇在網際網路上迅速燃爆,像一陣風暴一樣席捲網際網路,以至於曾幾何時,看國產劇已經是out,看國產劇就是和老土沒品位劃上等號,看美劇才是標配。
  • 中國電影衝擊好萊塢
    我們現在看中國的電影這個行業越來越火,票房是越來越高,那就得要求咱們中國電影能夠製作出好作品,一說好作品,標杆是什麼呢,那就是好萊塢,因為世界電影最發達就在美國好萊塢,現在一說美國有個大片進來了,基本人人都要去看。那麼這些年中國電影是如何衝擊好萊塢的呢?
  • 國產紀錄片為何受追捧
    原標題:國產紀錄片為何受追捧 金秋九月,紀錄片行業的盛會不斷。2020新鮮提案·黎裡真實影像大會剛收鑼罷鼓,「夢想·見證」——第八屆優秀國產紀錄片及創作人才推優活動暨第四屆紀實影像周又在京拉開帷幕,過去一段時間內播下的創作種子終於結成累累碩果。
  • 2019年好萊塢電影太寂寞,被國產電影吊打到哭
    它們分別是第2名《哪吒之魔童降世》(50億)、第3名《流浪地球》(46.7億)、第7名《我和我的祖國》(31.1億)、第9名《中國機長》(29億)……國產電影不斷衝擊票房上限的同時,國產影片的質量也在不斷的加強,類型片在增加,影片的工業水準升級,越來越多的小眾影片,獲得市場認可。
  • 國產電影的崛起與好萊塢的保守
    國產電影的崛起與好萊塢的保守 要歸結好萊塢電影與國產片地位更迭的原因,首先肯定在於國產電影的崛起。自2010年中國電影市場突破百億,中國電影也獲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 暑期檔為何看不到好萊塢大片?
    就在全世界其他主要國家和地區都沉浸在上述暑期大作中的時候,中國大陸的影院裡,《小時代4》、《梔子花開》、《道士下山》、《捉妖記》、《煎餅俠》、《大聖歸來》等國產電影趁勢而起,幾部影片至今共計捲走超過40億票房。這些好萊塢大片為何缺席?
  • 好萊塢,完了?國產電影,崛起了?
    規定沒有少數族裔的電影不準參與競逐奧斯卡。好萊塢似乎正在醞釀著一場風暴,但從票房表現而言,反而是國產電影所超越了。國產電影取代好萊塢大片,這個想法似乎從夢想照進了現實。至少看到了希望!在這背後,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現有的情況?
  • 好萊塢電影 為何鍾愛「世界末日」?(圖)
    此謠言傳播甚廣,好萊塢「末日電影」可謂功不可沒!好萊塢為何愛玩世界毀滅?都是錢惹的禍!好萊塢導演們利用了人類對未來不確定的好奇心,不停地用自己的方式毀滅地球;而有些影迷為了放鬆神經,或為了宣洩對現狀的不滿,寧可遭受末日電影的折磨。
  • 科幻電影《蒸發太平洋》熱度不減 國產「好萊塢」震撼眼球
    《蒸發太平洋》由著名懸疑小說家莊秦執筆,獲著名科幻作家《三體》作者劉慈欣鼎力推薦,該片曾入圍2016年全球華語科幻電影星雲獎五項提名,並且獲得眾多國外電影工作者的好評。  」看完好想去當飛行員,真的是大國的夢想啊「 「驚嘆導演把想像力變成圖像的能力」 「感謝!終於我也看到了國內優秀的科幻作品了」 「就喜歡張雨綺這種劍拔弩張的女機長!」
  • 令韓國人最興奮的13部「成龍電影」
    《與神同行》拍攝現場韓國電影雖然拍得好,但很少有在中國熱賣的作品,就像近些年中國也沒有在韓國熱賣的電影一樣。其實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作為華語電影一個重要分支的香港電影,曾讓韓國人如痴如醉過。這裡以成龍主演的電影為例,盤點一下曾在韓國首爾創造過優異成績的13部成龍作品。12.《快餐車》 30萬觀影人次(首爾,以下同)整個上世紀八十年代,洪家班和成家班都表現出旺盛的創造力,拍的很多電影都是港片中的經典,洪金寶和成龍等人為那個年代香港電影的輝煌做出過不可磨滅的貢獻。《快餐車》的製作規模浩大,有國際範兒,已經具有了成龍90年代作品的諸多特徵。11.
  • 好萊塢為何沒有國產片好看了?
    撲面而來的視覺衝擊,密閉空間的音響效果,巨大的人物畫面,震撼、刺激,是與電視完全不同的體驗,從此便一發不可收拾,只要口碑好的電影就想去看。因為愛看電影,順便的就注意到了近些年電影界的一些變化。 個人認為這一現象的扭轉始於2013年徐錚的電影《泰囧》,這是第一部票房過10億的電影,當年清清正在國外,正被好萊塢的《加勒比海盜》《哈利波特》徵服著,對國產電影根本不屑一顧。
  • 從「數星星」到好萊塢模式,國產主旋律電影如何徵服觀眾?
    1.美國主旋律電影:美國價值觀的代言人美國好萊塢一向都在全世界輸送主旋律電影,《洛杉磯之戰》、《獨立日》、《美國隊長》、《阿甘正傳》等影片都是弘揚美國主流價值觀的電影,並不讓人反感。好萊塢那些英雄拯救世界、地球的主旋律電影常常都是票房、口碑雙豐收。美國好萊塢主旋律電影將「美國夢」核心價值觀用大製作、大IP、特效等包裹,在做到好看的同時傳遞主流價值觀。
  • 國產電影和好萊塢的差距在哪裡?
    並不是說我們中國電影就是比不上外國好萊塢,在電影下限上來說,好萊塢也有爛片,但是好萊塢擁有著一套工業化流程的標準電影拍攝方法。不管是什麼電影,都是進行標準化創作的。因此,下限比較中國來說是比較高的,我國在電影這一領域並不太完善,導致國內爛片肆虐,下限太低再就是演員,好萊塢的演員,大致上都非常敬業,許多危險動作都是親自上場,比如拍《碟中諜》系列,阿湯哥所有的驚險動作,無保障攀巖、徒手扒飛機,室外爬杜拜塔等都是好萊塢演員親自上陣的,許多老演員,拍起戲來更是上進,認真,為了一個角色,快影拖著六十多歲的身體,進入健身房暴練幾個月。
  • 爆款頻出的「怪獸片」,能否帶領國產網絡電影「殺」出重圍?
    值得一提的是,在過去幾個月上線的網絡電影中,包括《大蛇2》《巨鱷島》等多部「怪獸」題材電影競相登場且創造亮眼成績,作為一個亞類型題材,過去在院線電影市場不被大眾看好的「怪獸」片為何能成為網絡電影界的新寵呢?
  • 韓國人最喜歡的中國女人是誰?範冰冰只能排第三,第一竟然是她!
    其實韓國人不是第一次這麼追捧劉亦菲了,之前她和宋承憲公布戀愛,也是引起了韓國網站的軒然大波。韓國人還挖出了劉亦菲的童年照,各種誇她是天然美女,從小美到大。韓國人各種關注劉亦菲的信息,她的電影《三生三世十裡桃花》拍攝期間,韓國網站也是特意寫長文介紹了。
  • 國產大片卻不敢定檔9月?
    雖然該片投資5.5億,需要十六億才能回本,但在9月4日只有好萊塢大片《信條》衝擊下,還是很有希望衝過回本線的。其他老片均遭受的衝擊也相當嚴重,排片最高的《1/2的魔法》佔比也已只剩1%。另外,隨著2019年暑期檔保護月的正式瓦解,大多數好萊塢分帳大片都獲得了同步甚至提前的上映機會,就像今年國產片這時跟好萊塢大片《信條》正面相碰,雖然二三線城市人看諾蘭科幻片有一定認知難度,但還不是多數國產大片能比的。
  • 大片失約,「再」見好萊塢
    或許這意味著,甚至已經延期到明年年初的一些好萊塢大片也有著繼續延期撤檔的極大概率。畢竟索尼也曾表示,在影院沒有大規模開放之前,不會上映旗下的任何影片。,全球大片在內地市場同步上映的比例大大提高,國內電影市場開始有所忽視進口片尤其是好萊塢大片的影響力。
  • 專家談應對好萊塢:中國電影有「走出去」焦慮症
    這個協議的達成實際上為了國家整體的經濟和政治利益,電影在某種程度上作出了一定的犧牲。中美電影新協議會給中國電影帶來什麼樣的衝擊,雖然大家都看得很清楚,但如何評估還是存在著一定的分歧。 我一直在反覆強調一個觀點:鞏固國產電影的市場份額是當前中國電影的主要矛盾,是當前中國電影產業的主要矛盾。國產電影的市場競爭力與好萊塢電影、尤其是好萊塢大片相比確實還存在較大的差距。
  • 【光大海外-深度專題】動畫電影:重燃好萊塢,國產盼春來
    動畫電影不僅是為少兒準備的電影,更是為成年人準備的休閒、懷舊以及分享思想觀點的娛樂方式。其次,好萊塢成功打造出許多有票房號召力的動畫IP;這些IP通過系列電影的方式不斷自我加強,具有強大的吸金力。此外,好萊塢特技的進步也是動畫電影崛起的重要催化因素。動畫電影在好萊塢,乃至全球的重新崛起,與業界對動畫電影全齡化的定位密不可分。
  • 牛B動畫都出自好萊塢?這部國產動畫電影不服!
    不得不感嘆,這部《媽媽咪鴨》和好萊塢動畫,看起來已經沒有什麼差別了。以往國產動畫中的動物角色,都像用橡皮泥捏的一樣,沒有毛(就算有也是一坨一坨),場景也比較糊弄。>也成為了近幾年正在崛起中的國產動畫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