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今晚就是平安夜了,這也意味著2020年已經該收尾了。這一年從年初開始就動蕩不斷,悲劇頻發,從去年底開始出現的新冠疫情一直到現在還困擾著整個世界。而對於在美國的亞裔和華人而言,過去的這一年無疑是尤其艱難的。不僅要面對失業、病毒的威脅,還不時能感受到輿論場和社會的敵意。這些不利因素,對我們的亞裔年輕人造成了哪些影響?面對未來,他們又是如何選擇的呢?
2020年即將畫上句號,今年的美國,數以百萬計的工人在冠狀病毒引發的衰退中失業,但疫情對亞裔年輕人的影響更加嚴重。
學生們不得不遠程上學;剛畢業的年輕人就業前景極為黯淡;跟學生籤證以及工作籤證相關的政策一直像懸在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分分鐘有可能改變人的一生;就連美國本土的年輕人也很難獲得其他成年人可以申請的各類救濟。
比如,失業保險的申請往往需要工作經歷,這導致很多剛畢業的年輕人無法申請;就連上半年發出的1200刀救濟金,17歲以上與家長一起報稅的成年子女也無法領到一分錢,還不如未成年人。
儘管這兩天國會一直在試圖通過新一輪救濟法案,給人們再發600刀,但是川普可能不會籤署這項法案。川普周二晚上表示,應該把金額提到2000刀。本就拉鋸了幾個月才接近通過的法案,如果川普不同意,想必會使本來已經快到錢包裡的救濟金再次變得撲朔迷離。
亞裔年輕人失業率最高
從失業率角度來看,在各個年齡段的工作者中,年輕員工的失業率最高。從2019年春季到2020年春季,美國全境年齡在16-24歲的青年工人的總體失業率從8.4%躍升至24.4%,而年紀稍大的25歲及以上年齡段的青年工人的失業率從2.8%上升至11.3%。
就連經濟發達、人口眾多的紐約市也未能倖免於難。新學校(The New School)紐約市事務中心經濟和財政政策主任詹姆斯·帕羅特(James Parrott)表示,到9月,紐約市25歲以下的成年人失業了19%,而所有年齡段工人的平均失業率則較低,為14%。
在全國所有年輕人中,白人,黑人,墨西哥裔的年輕工人的失業率分別為21.1%,29.6%,和27.5%。而亞太裔年輕工人的失業率在所有族裔年輕人中是最高的,為29.7%。
也就是說,亞裔年輕人是全美各個年齡段裡和所有族裔中,失業率最高的群體。
年輕工人是最有可能失業的人,是最沒有可能在家裡工作的人,是失業後最難重新找到工作的人,當然也是最缺少經濟與社會關係積累的人。
這是因為,第一,許多年輕人從事受社交隔離距離限制的服務行業。全美約有四分之一的青年工人從事休閒和酒店業,而在2020年2月至2020年5月之間,該行業就業人數下降了41%。疫情開始之前,年齡在25歲以下的員工僅佔紐約市480萬總勞動力的10%,而在重災服務行業(包括餐館,零售店,藝術,娛樂和休閒)中,年輕人卻佔了15%的工作崗位。
第二,僱主在招聘的時候更願意招聘有經驗的,年紀稍大一點的員工。這使得本來就難找工作的年輕人一旦失業以後更難重新找到工作。
雖然從歷史上看,年輕工人在疲軟的經濟中一直處於不利地位,但是他們受到當前經濟衰退的負面影響更大。經濟學家和青年就業專家稱,對於剛開始就業就失業的工人來說,失業的後果可能會持續多年,比如工資降低,工作前景減少,經濟困難和生活不穩定等,尤其是對於那些已經背負大學學費貸款或信用卡債務的人。
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副總裁兼經濟研究主管史蒂芬妮·亞倫森(Stephanie Aaronson)說:「年輕人尋找高回報的工作將需要花費更長的時間,這顯然對他們及其家庭造成了經濟損失,但最重要的是,這種現象將使經濟受到影響。」
對於留學生來講,今年就更慘了。
一系列的限制措施導致留學生們只能在國內黑白顛倒地上學,時差帶來的學習效率降低使他們處於不利地位。哈佛大學宣布春季學期將繼續遠程授課,但並不是每一個專業都能適應遠程教育。需要做實驗或者是需要實地觀察的專業受疫情影響更大。哈佛大學設計學院系主任Sarah M. Whiting說,美國大使館的持續關閉使得我們的國際學生無法獲得籤證。今年申請延期的學生下一個學年想要申請返校的時候可能會由於下一屆新生入學而導致可能後年才能返校,從而延後兩年畢業。
已經畢業的留學生也很慘。
今年來來去去一直在打官司的H-1B漲工資新規要求工資要達到行業平均值左右才可以申請,甚至直接說取消抽籤制度,直接按工資由高到低排位。這樣一來,直接打倒幾乎所有的應屆畢業生和入職時間不長的新人。
好在相關的官司一直在贏,這才帶來了些許希望。
比如,之前的H-1B漲工資新規被法院判決無效;又比如12月16日,加州北區法院裁定,移民局先前基於「程式設計師不是特殊技能職業」而拒絕通過科技公司員工H-1B工作籤證申請的裁定是任意的和無根據的(「arbitrary and capricious」)。以後移民局再想基於這個原因拒絕批准H-1B申請,想必比以前要難了。
老華人今年也不好過
除了留學生和剛入職場的新人,哪怕是來美年限較長,在美國已經開起餐館生意的華人,2020年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歧視和攻擊。由於新冠最初在中國被發現,跟疫情相關的謠言在美國傳得越來越離譜。有人甚至認為中國人都吃蝙蝠,認為中餐館是「骯髒的」,進而攻擊中餐館老闆和打砸中餐館。
上周末,美聯社就專門報導了疫情期間,種族主義開始針對亞裔經營的餐飲企業。文中引用了一個名為「停止歧視亞裔」(Stop AAPI Hate)組織的信息,他們收到了2500份以上攻擊和歧視亞裔的投訴,其中46%發生在加州,14%發生在紐約。
美聯社對亞裔餐飲經營者疫情期間遭到種族主義攻擊和影響刊發的報導
在這篇報導中,在洛杉磯經營中餐館的Benny Yun就說,儘管他的店在疫情期間生存了下來,但幾乎每天都能接到惡作劇的電話,來詢問他們的菜單裡是否有貓狗或者刻意模仿他們的亞裔口音。
「最糟糕的是,如果他們意識到你的英語說得很好,那麼他們就會隨便給你一個單子,我們準備好了,他們根本就不會來取。浪費時間和金錢。」Yun對記者說。
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的一項研究顯示,從2月到4月,雖然全國所有小型企業主的活動下降了22%,但亞裔美國人企業主的活動卻下降了26%。
逆境中的亞裔年輕人直面挑戰
儘管受傷很深,但是亞裔,尤其是亞裔年輕人,為尋求改變付出了前所未有的行動。
亞裔年輕人在今年的大選當中,從說服家長投票開始,帶來了顯著的政治影響。
22歲的越南裔青年Cookie Duong製作了20頁的幻燈片並且用越南話向父母闡釋為什麼2020年大選不應該再次給川普投票。她把這個故事發上抖音(Tik Tok)以後,獲得了3萬4千個喜愛,還有很多人向她索要幻燈片連結。
而由於疫情的限制,許多競選活動和遊說組織無法接觸到選民,加上亞裔一直以來政治參與度很低,這屆選舉的想要鼓勵人們投票本來是困難的。而今年年輕人們通過說服家長參與投票,甚至影響家長改變他們舊有的投票決定,填補了競選活動的空缺。社交媒體在今年的大選中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左右,有許多人甚至是在Instagram上觀看的總統候選人辯論。還有亞裔年輕人專門在Ins上建立了支持Affirmative Action,平權法案的帳號。2020年就要過去了,對於所有人而言,這都是沉重的一年,但也是迎來變化的一年。
尤其是亞裔,受傷很深但是依舊努力,依舊熱愛生活。亞裔開始懂得投票,懂得通過訴訟維權,通過社交媒體影響輿論,懂得參與平權運動反對歧視和惡行。
冬至已過,白天將越來越長。
這是我們看到的新希望。
正義補丁團隊也祝您能與珍愛的人一起共享這個假期,平安健康一直相伴,和我們一起迎接不一樣的2021 。參考資料:
https://cutt.ly/ch1Plbf
Trump demands $2,000 stimulus checks, calls long-awaited coronavirus relief bill a 『disgrace』https://cutt.ly/th1PciX
Racism Targets Asian Food, Business During COVID-19 Pandemichttps://cutt.ly/Zh0csdLThe year in young Asian Americans doing the political organizing that campaigns didn'thttps://cutt.ly/Mh1PQCy
Spring Remains Remotehttps://cutt.ly/Wh1PE65
They’re Young, Unemployed and Facing Bleak Prospects
https://cutt.ly/6h1PUAZ
INNOVA SOLUTIONS, INC., Plaintiff-Appellant, v. KATHY A. BARAN, Director of California Service Center, U.S. Citizenship and Immigration Services, Defendant-Appellee
https://cutt.ly/Gh1POW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