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路邊的高端訪談,竟比追劇還爽
《譚談交通》,深刻闡述了什麼叫「人生就是一場喜劇」。最絕的一點是,無論譚警官怎麼努力,永遠都調不到相同的頻率。但坐貨物上面的小夥子,依舊淡定,根本沒打算要下來。
譚警官仰著頭喊話:看見警察你還坐上面?小哥回答:因為下面沒地方坐。
譚警官又問: 「上面坐著舒服嗎?」 小哥的回答非常誠懇: 「還可以。」
不得不說,這兩個回合的一問一答,邏輯滿分,還真是挑不出毛病來。
於是,譚警官發出終極拷問:這很危險的,你不怕掉下來嗎?
小夥子自信滿滿:沒事,主要是我練過,能腰馬合一。
雖然警官一直讓他小心別亂來,但他依然堅持給譚警官表演什麼叫腰馬合一的下車,結果——
阻礙譚警官跟違章者同頻的,不止有絕活。
這次,一輛託滿貨物的三輪車又被譚警官攔下來,注意,這次輸出的知識點是:超載。
司機估計身經百戰,先主動交代:「算了譚警官,我這布鞋,輕的很。」倆人一個說上了「布鞋」,一個說上了「不斜」,交流根本不在一個頻道上。天天開罰單,
為何成了成都人民的驕傲?
2005年,成都《道路交通安全法》開始實施,很多人不懂,電視臺就琢磨整個普法節目。
譚警官一開始並不被看好,這節目的期期爆火或許能說明,譚警官對調教違章人員確有一手。
首先,他有強大的共情力。
執法者和被執法者是天然的矛盾體,怎麼樣能夠讓這對矛盾儘量融洽?
其實譚警官剛開始當交警時,也是正經工作的小夥,但每每提出違章罰完款,十有八九和市民落得不開心,直到有一天,他悟了:
「我當時總結的經驗是,能多問一句的就多問,不要做得太死板,太生硬,多站在對方的角度去理解一下。錢照罰,但你多說兩句話,能展示出你的關心和擔心。」有一期,是譚警官拍違章停車,發現一娃困在車裡一直拍打車窗,他趕緊給車主打電話。
不光把孩子抱出來,譚警官的解決方法是,強制讓車主去車裡坐著,關上車窗,還不讓他開空調,讓他換位感受一下孩子剛剛受的罪,5分鐘之後車內溫度高達50℃。
最後沒有對車主罰款,還把放在車裡測試溫度的溫度計送給了車主。
兩兄弟騎著快沒電的電瓶車,為了省電,兩人在電瓶車上做功,前後搖晃,希望產生能量。通過這種方式,讓兩兄弟明白,這樣做既不安全,也不科學。其次,即使面對違法人員,譚警官也能展示出足夠的尊重。
譚警官的勸導方式親民,不會拿威嚴壓人,不會去嘲笑別人。比如有個邊開車邊聊QQ被抓的小哥,他有一個遠大理想——當大老闆,把家鄉的榮昌豬推銷到韓國去,佔領韓國市場。譚警官沒笑他,還誇他有志氣,認真聽他分析韓國市場。面對火車司機的不理解,他一言不合就跳舞。
先從形式上讓違章司機理解,把人唬得一愣一愣的。
最後,譚警官的平和與幽默感,即使天天開罰單,也讓成都人民照愛不誤。
由於《譚談交通》越做越火,譚警官每次出警,都是一場粉絲見面會。
有人親切的稱他為「壇壇」,也有人給他起名「川島(勸導)警官」。
某天一位拉著氣球的大哥在快車道上踩單車,被譚警官攔下。
氣球哥的故事並未結束。
譚警官某天攔下一輛沒有車牌號的摩託車。氣球哥再度出現:「我自從遇到譚警官,現在生意可好了!」
不擺架子,接地氣,這是譚警官的優勢,也是他最讓人喜歡的地方。
那些大製作看不起的角落,
是最容易被忽視的真實
沒有明星,沒有劇本,鏡頭一對,就是真實人間。
這些狗血編劇也編不出的真實故事,大製作看不起的社會角落,讓《譚談交通》在停播三年後,再度爆火。
其實,一個民生節目能兼顧搞笑和普法,已經成功了。
但這個節目最寶貴的一點:是真實。
與別的交警不同,譚喬在執法過程中特別「話癆」。
當時交警內部有個規定,在執法時與糾正交通違法行為無關的話不能說,而譚警官則認為這個不太好界定。
和違法者多說幾句話,多關心一下,雖然看起來與糾正交通違法無關,但是這是為了了解為什麼他要違法,是在了解內情的基礎上引導違法者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引以為戒。
就是他多問一句的習慣,查個交通違規,有時候問出了笑料,有時候無意間帶著網友們看到了真實的人間心酸。
有一次,譚警官攔下了一個騎電動車載了兩百斤貨物的大哥。
按理說,已經算嚴重超載。
譚警官請他從車上下來,但他說不能,因為他的貨綁在背上,靠後背的力量,支撐著電動車上這兩大箱貨物,人一下來,這貨得倒。
譚警官問:你拿這個車運貨,很不穩定很危險的,怎麼拉這麼多?
這位快60歲的大哥說:十塊錢一件,拉這麼多,我就想多掙他十塊錢...
譚警官疑惑了,這麼大歲數,難道兒女都不贍養你嗎?
這位大哥說:
子女有自己的家,買了房子有孩子,都是按揭買的,我確實也不想給子女添麻煩,加上我老婆又生病,每天要用七八十,我自己辛苦點,我就可以養活她...雖然這位大哥一直是面帶笑容,說到最後,眼眶已經溼潤了。
唯一能壓倒滾刀肉般的中年硬核男人的,大概就是不能照顧好家庭的愧疚。
最後,譚警官並沒有對他罰款,而是安慰他:「我也是對你的安全著想,給你做個善意的提醒。」這天,譚警官攔下一位載著樹枝,樹枝上還坐著人的三輪司機。譚警官又再度開啟了話癆模式:你看樹枝多危險,拉著這麼多東西,還載著人,載著狗,萬一再出個什麼事,對你有很大的傷害,家裡人難道都不擔心你嗎?你爸爸不管你?
-我爸爸死了,死了十一年了。
-那媽媽呢?
-媽媽死了二十多年。
-你老婆不管你?
-老婆也死了,生孩子難產死的。
譚警官最後只能問:難道你就沒有兄弟姐妹?
大爺說,哥哥已經死了十八年了,坐柴火上面的那位就是我弟。看著對譚警官無動於衷的弟弟,大爺解釋到,「他是個傻的,吃藥吃傻了。」
這就是大爺冒著生命危險拉樹枝的實情:年近七十,卻還是家裡唯一的經濟來源,靠每個月一兩千,養著自己和弟弟...
接下來,大爺的一句平淡的話,卻讓刀哥好久都講不出話來:
家裡只有我和弟弟,還有一條狗,也是十多年了,快老死了...
一人一狗的哥哥,真是現實版的《活著》。
結 語:
無論是民生節目還是真人秀的意義,遠不只是娛樂,而是見微知著,以小見大。
交警這個職業特別考驗脾氣,在馬路上,有人急著闖紅燈,也就有人為了生活不顧生命。
但在這個節目裡,明明像老鼠與貓的關係的執法者與被執法者之間,在譚警官的化解下,雙方非但沒有面紅耳赤地對立,而是談笑風生的過招,堅持著對法律的普及。
《譚談交通》之所以會讓人那麼上頭,除了層出不窮的笑料,更重要的是,在法律和人情之間,體現了一種恰到好處的平衡。
——其中的人間百態,比所有電視劇都要真摯感人。
因為,無論是接地氣還是煙火氣,背後都是來自真實的底氣。
那些大製作看不起的角落,是最容易被忽視的真實。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