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內參導讀:在當下國產劇市場,沒有IP和「流量小鮮肉」加持且選擇了賽車這一「冷門」題材的《極速青春》似乎正冒著巨大的風險進行製作。但韓顥始終堅信打動觀眾的不是影視劇的題材,而是作品中的故事和情感。
來源:傳媒內參影視研究組
文/李懌鋒
賽車題材的影視劇總是能喚起年輕觀眾對賽車的熱情,比如賽車題材中的經典之作《速度與激情》,系列累計票房已高達38億美元,在全球範圍內都極具影響力。
中國的影視作品中也不乏讓觀眾印象深刻的賽車主題作品,比如十年前的電影《頭文字D》上映後,在《極限戰士》《蝙蝠俠》《史密斯行動》三部美國大片的夾擊下,十天內票房增長1400萬,成為當年最賣座的國產片;同年出品的亞洲首部賽車題材電視劇《激情車神》在臺灣播出後,一路保持著收視率第一的紀錄。
賽車戲展現出的青春和友誼正是每個人年輕時最嚮往的狀態,也因此能夠燃起觀眾的激情。
但近十年來,國內幾乎沒有賽車題材的新作出現,只是偶爾會在影視作品中看到十幾秒的賽車戲份。導致賽車題材影視劇稀缺的原因有很多,製作成本高、拍攝難度大、危險性高、國內缺少專業的賽車戲拍攝團隊、難以準確把握賽車精神,這些阻礙因素都讓影視公司在賽車題材前望而卻步,也很少有一線的小鮮肉們願意親自上陣拍攝具有一定危險性的鏡頭。
近期,一部可以彌補電視劇市場這一空缺的賽車主題青春劇已經進入後期剪輯階段。由慈文傳媒旗下子公司微顆影業製作出品的電視劇《極速青春》以賽車作為故事背景展開,圍繞著親情、友情和愛情,將一群充滿激情的年輕人勇敢逐夢的故事呈現在觀眾面前。
在大女主劇、行業劇、大IP劇扎堆播出的檔口,微顆影業為什麼會選擇拍攝一部「冷門」題材的青春劇呢?為此,傳媒內參採訪到了微顆影業的總經理韓顥,和她聊了聊《極速青春》的幕後故事。
啟用青年演員展現賽車激情
專業幕後團隊打造真實特技畫面
《極速青春》的主題除了賽車就是青春,總經理韓顥對劇中幾個主演角色的解讀是,「因為年輕,所以他們有資格做瘋狂的舉動和錯誤的決定,有資格為了追求夢想做出極致的判斷。」
為了將這種年輕人特有的激情真實地呈獻給觀眾,劇方啟用了韓東君、徐璐、丁野、董春輝、杜海濤和恩美幾位青年演員,讓他們來扮演最符合自身形象的人物角色。
正巧劇中的4位男演員都是東北人,用家鄉話聊得相當投緣。在澳洲拍攝期間,他們常常在結束一天的拍攝後聚在一起吃燒烤,韓顥「抱怨」電視劇的澳洲戲份殺青後,每個人都胖了一些。
值得一提的是,韓東君本身就是賽車手出身,從小酷愛賽車,這正是劇方選擇他來主演這部劇的原因之一。在拍攝現場,韓東君也表現出了對各類車型的好奇心,對賽車動作和流程的把控十分專業,大大提高了拍攝效率。
《極速青春》的幕後製作團隊也為這部賽車戲的專業性提供了有力保證。曾參與過《陸小鳳傳奇》《火線追擊》等作品製作的微顆影業總經理韓顥在監製現場拍攝的同時,也在負責編劇團隊的工作。她介紹說,《極速青春》整部劇本的籌備經歷了一年半的時間,參與到劇本編寫的全部編劇大概有十人,為了儘可能地完善劇情,中間臨時修改過很多次劇本內容。
多次的劇本修改和總導演羅禮賢對賽車戲的高要求脫不了關係。曾參與製作過《B計劃》《喋血雙雄》《特技猛龍》等動作片、被稱為「亞洲飛車第一人」的香港特技導演羅禮賢這次全程指導了《極速青春》的特技拍攝。
作為賽車戲方面的專家,導演羅禮賢對於拍攝中各種特技的呈現有著很高的要求。拍攝所用到的器材,除了幾十輛經過專業改裝的賽車,還有特技跟拍車、挖掘機和鉤機等大型機器,力求360度全方位拍攝出賽車戲的精彩。
在拍攝中,羅導不時地提出增加爆破、著火等鏡頭,用拍電影的特技水準來拍攝這部青春劇,編劇團隊則需要不停地根據羅導的要求調整劇本。播出後,觀眾看到的賽車掉落懸崖、賽車手渾身著火的鏡頭都是實際拍攝的,而不是特效製作完成的。
前期特技拍攝+後期特效完善
上億經費打造高品質劇
拍攝賽車戲的難度性遠比想像中要大得多,難以預料的狀況也時有發生。場地租借、天氣變化、拍攝中發生的各種突發事件,這些都會給電視劇的拍攝增加難度。
比如在拍攝賽車戲時,經常會出現車輛報廢的情況,原本準備的六十幾輛改裝車,到拍攝結束時只剩下不到十輛可以繼續使用;
再比如為了拍攝砂石路段的賽車戲,劇組臨時修路,動用吊車鋪路、撒石子,力求細節上的完善,在邊修路邊拍攝的過程中還要不停地向當地居民和警察解釋意圖。
最終,《極速青春》的拍攝期被延長到近4個月,製作經費和難度係數也比預期增加了不少。
最驚險的一場意外就是主演韓東君在試用賽車的過程中發生了360度的翻車事故,幸運的是,車輛在改裝時安裝了賽車防滾架,保護他沒有受傷,劇組在改裝車和賽車制度方面的專業性甚至得到了職業賽車手的認可。
很多觀眾可能會覺得,這樣一部有著大量驚險鏡頭的電視劇,在後期製作中一定需要加入很多特效。但實際上,劇組在現場真實拍攝出的特技鏡頭要比後期加特效的鏡頭多得多。很多無法用現實手段拍攝、需要利用摳圖技術完成的鏡頭,也都是演員們在感受過場景變換後拍攝出來的,所以製作出來的效果十分自然流暢。
當下國產劇市場存在著一個普遍問題,大部分影視公司為了追求商業利益,全靠大IP和「流量明星」支撐收視率,將大部分製作經費都花在明星身上,從而減少了電視劇的製作成本和拍攝時間,最終做出一部「高收視」、低口碑的作品。長此以往,國產劇市場必將爛片扎堆。
微顆影業作為初創公司,在首個項目的製作上就耗費如此大的精力和財力,將製作成本放在演員成本之上,致力於內容的創新和品質的提高,這對行業還是會起到一定引導作用的。
重視電視劇IP衍生品開發
微顆影業力求凸顯年輕氣質
微顆影業在致力於電視劇內容題材創新的同時,也隨著《極速青春》的開拍提出了「玩劇」的概念,創立「玩劇社」。總經理韓顥介紹說:「玩劇就是希望大家都參與進來,每個人的玩法各有不同,只要大家提供點子,就可以玩起來。」
為了讓觀眾在觀劇過程中真正得到休閒和娛樂,用認真玩的態度玩出高水平,微顆影業採用社群化玩劇模式,以此激發從業人員和觀眾的創新意識,使微顆變成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成為一個吸引創作者的團隊。
除影視劇內容製作之外,微顆影業也在嘗試著電視劇IP衍生品的開發和銷售。比如在拍攝電視劇《極速青春》的同時,公司也將「極速青春」作為一個IP,同步開發網文、漫畫、遊戲等周邊衍生品。未來也許還會開發出「極速青春」主題的車膜、頭盔、服裝,以及動漫和賽車遊戲。
為了保證IP風格的一致性,微顆影業還將深度參與到各個衍生品的開發中去。對韓顥和整個團隊而言,每一個新鮮事物都是他們想要嘗試的,他們對微顆出品的劇有信心,也希望可以有延續的空間,讓觀眾對劇中的人物以及劇情產生認同感,凸顯自身年輕化、動漫化、電影化的氣質。
在大女主劇、大古裝劇盛行的當下國產劇市場,沒有IP和「流量小鮮肉」加持且選擇了賽車這一「冷門」題材的《極速青春》似乎正冒著巨大的風險進行製作。但韓顥始終堅信打動觀眾的不是影視劇的題材,而是作品中的故事和情感。
正如熱映中的電影《摔跤吧!爸爸》,這部電影的題材雖不夠大眾化,但電影講述的故事和傳遞的情感足以讓觀眾感同身受。電視劇也一樣,只要觀眾能夠給各種不同類型的劇多一些展示的機會,相信會有越來越多題材的品質劇在市場中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