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柴火暖蠻氈暖,
我與狸奴不出門。
其實呀,我們人類飼養貓咪的歷史可以追溯到N年以前。在現在,大家想要表達對於寵物的喜愛的話,大多數都會給寵物拍很多照片發到網絡上,讓大家「雲吸貓」。
那在不能上網的古代,那個時候的鏟屎官們是怎麼表達他們自己對於貓咪的喜愛的捏~
今天,大掌柜就來帶大家聊一聊,古人和他們的愛貓那些事~~
在古代的時候,古人常常稱呼貓為「狸奴」,貓咪一直深受文人雅士所鍾愛,而且貓咪也是歷代畫家喜好描繪的題材之一。
這幅圖呢,是選自「宋元名繪」冊第十幅。
畫面上這隻黃白相間的小貓咪好像受到了驚嚇的亞子,整個人都懵懵噠。繪畫者用精湛的畫技把小貓畫得活靈活現。在畫面左邊還是畫家給貓咪寫的「彩虹屁」
畫家對於貓咪的喜愛之情躍然於紙上,溢於言表。
這幅畫呢,是一隻白底身上夾雜著灰褐斑紋的小貓咪在畫中回頭張望。
畫家的筆觸非常的寫實,用畫筆繪畫出根根分明的貓毛,而貓咪呈梅花形按在地上的小爪看起來也很柔軟可愛啊啊啊啊啊我好了,你們呢?
據說後唐時代的瓊花公主也有一隻像這上圖這樣嘴上有花斑的貓咪,因為樣子看起來很像貓咪在嘴巴裡銜了一隻知了,所以被命名為「銜蟬奴」,所以後來的詩人也以「銜蟬」作為貓的別稱。
據傳,此畫是北宋畫猿名家易元吉所作,畫中充分的表現了小動物們在互動時候的神態和趣味。
在這幅畫裡,一隻頑性大發的「潑猴」一把抱起經過身邊的小貓,另外一隻嚇了一跳的貓兒在閃避之際,回頭對著猴子怒目吼叫,好像想要救他的同伴。而猴子根本不管懷裡的貓咪願意不願意,旁邊的貓咪抗議不抗議,看他那歪著腦袋逍遙自在的神氣樣子,好像對自己這場惡作劇得意極了。
從畫裡看得出來,畫家經常和家中的動物相處有沒有,從生活的小細節中找到充滿趣味的那一點,真的好棒~
古人以貓、蝶諧音「耄耋」
「耄」和「耋」都是對老年人的特稱,「耄」指九十歲、「耋」為八十歲,「耄耋」泛指老年。貓同「耄」,《詩大雅板》雲「匪我言耄」,「亦聿既耄」,以貓寓長壽。蝶同「耋」,蝴蝶是美麗的化身,象徵著幸福和美好。在中國畫中,貓蝶圖是一個固定的主題,寓意著以諧音取「耄耋」之壽的美好含義。
明朝的第五位皇帝明宣宗朱瞻基擅長書畫,這幅是他的花下狸奴圖,圖裡是兩隻在石頭和花下面相互依偎的貓兒,貓咪看起來高貴又可愛。
不愧是皇帝陛下的貓咪,看起來就是非常高貴優雅嘛~
古人愛貓,貓咪對於他們來說不只是捕鼠的工具,還是玩伴,對於不同花紋顏色的貓咪,古人也有給他們取超級好聽的名字,最後,讓我們來康康古人對於貓咪的別稱叭~
部分文字引用於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