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沙時報記者 李生輝
城市更美、天空更藍、公園更綠、湖水更清……這是長沙縣令人驚豔的「顏值」。依託主城區,聚焦北部現代服務城、東部臨空產業城、南部會議會展城等450平方公裡重點區域,高起點規劃、高質量建設,長沙縣正成為人人嚮往、宜居宜業、快樂生活的首選之地。
近日,隨著《長沙縣一核三城空間發展戰略規劃》和《星沙新城建設品質管控導則》的出臺,人們的生活方式正在悄然發生改變,大美星沙即將以更高品質C位出道。
隨著《長沙縣一核三城空間發展戰略規劃》和《星沙新城建設品質管控導則》的出臺,人們的生活方式正在悄然發生改變,大美星沙即將以更高品質C位出道。均由長沙縣攝影家協會供圖
「科學規劃」引領城市升級轉變
綜合經濟實力位居全國百強縣第5位的長沙縣,是「中西部第一縣」,也是全國工程機械、汽車製造及零部件產業的重要集聚區。2019年地區生產總值1709.96億元,地區生產總值、投資、消費保持10%左右的增長。
立足發展需要,長沙縣通過分析研判城市發展趨勢,按照「內陸開放門戶」「創新智造高地」「生態宜居標杆」建設要求,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實現「從縣域經濟示範向大都市經濟示範的轉變」。
《長沙縣一核三城空間發展戰略規劃》中明確「一核三城,兩軸四區」的整體發展格局,以及「西融、北進、東拓、南聯、中優」的差異化空間發展策略。通過內部功能組團不斷完整,規模效益與集聚效益進一步提升,圍繞長株潭一體化、「一帶一部」的建設,長沙縣將主動承擔起省會城市職能,實現從縣城到省會都市區的蛻變。
以構建四小時航空經濟圈為背景,長沙縣依託重大交通樞紐,打造「空鐵開放雙擎」,優化臨空臨鐵外向型產業圈層布局;響應國家重大產業創新平臺建設,著力引進創建「國家級重點大學分校區」「國家工程機械創新中心」「智能製造工業網際網路研究院」等「一校一中心一研究院」產業創新平臺,促進從產業基地向產業創新中心升級;依託園區,助力經開區「智造核」,升級新智造功能。
通過創新空間發展模式,圍繞松雅湖生態綠心、畫田苑生態綠心,積極發展科研創新、健康養生、生態農業等新經濟;同時,堅持創新空間發展模式,構建「軍民融合-科研創新-金融總部」新經濟產業鏈的發展模式,並按照「大溼地公園+小文創公司」發展理念,培育新經濟功能。
未來,根據「一核三城,兩軸四區」的發展格局,長沙縣將在交通樞紐方面,著重完善「空-鐵-港」多式銜接、搭建主幹路網、促進互聯互通、增強集散輻射,全面融入區域交通網絡,打造綠色出行TOD都市。
同時,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按照主城區「對標上海,提質星沙」和新城區「對標上海,高於主城」的要求,全面提升人居環境品質。通過嚴格劃定製造業控制線,科學預留戰略留白區,塑造現代都市風貌,完善公共設備配套,讓城市公共空間的品質得到不斷提升,讓城市居民的幸福感更加強烈。
「品質導則」提升城市發展氣質
一座城市的氣質取決於這座城市人的氣質,反過來又影響這座城市人的氣質;一座城市的風格取決於這座城市人的風格,反過來又影響這座城市人的風格。
城市的氣質同樣也離不開市井百姓的地氣。在星沙街道龍喜路夜宵規範攤點,「煙火經濟」的理念是對《星沙新城建設品質管控導則》的先一步實踐;星沙大道街頭綠地,充分利用細碎的街角空間,讓市民享受更多綠色福利。
《星沙新城建設品質管控導則》的出臺,為這座正在快速發展的省會都市區,確定了屬於這座城市的氣質。它不是城市建設的軟約束,而是當下見效,影響全縣,引領未來的城市藍皮書。
在松雅湖南岸即將推向市場的7宗土地上,記者見到了答案。根據《星沙新城建設品質管控導則》的建設要求,天際輪廓線控制、景觀視線通廊控制、建築風貌控住等各類標準被明文標註,並要求競得人與政府籤訂監管協議。不犧牲環境、不降低城市品質是政府對人民的承諾。各相關部門更是進一步落實中,加強做好規劃建設管控,確保相關建設要求高標準落實落地。
同時,松雅湖作為長沙縣地理名片,如何能夠對標西湖西溪溼地的發展,科學優化核心區品質,打造松雅湖星沙地標和高端樓宇群,構建環松雅湖總部經濟集聚區,不斷完善自身區域的建設發展。
長沙經開區黨工委書記、長沙縣委書記、長沙高鐵新城黨工委書記沈裕謀說:「作為一級黨委政府,必須要處理好其近期利益和長遠利益的關係,既要解決眼前的發展問題,更要著眼長遠。」
作為城市的建設、規劃、管理者和公共服務者,通過統一思想,真正做到以憂創優、以淨求靜、以減致簡、以誠興城。在發展中主動割捨縣城印記,服從服務於整體融入大長沙的戰略規劃中,更要從本質上為長沙縣培育出大都市區的氣質和城市品質。
發展離不開規劃,規劃要為城市提質。對標國際大都市,統籌現實和未來,統籌人-產-城,真正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落實到具體細節中,守住生態環境保護的邊界和底線,營造高品質的人居環境,提出符合自身條件和發展目標的生態環境質量指標體系和藍綠空間體系,讓公共服務體系更多惠及市場主體和人民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