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以前提起吳京,說演《太極宗師》楊昱乾那個,對方往往「哦「一句伴隨一臉迷茫。還演過《小李飛刀》裡面的阿飛,對方仍是一副不太認識的模樣。但你補充一句他是李連杰的師弟。對方馬上眼中一亮,認不認識兩說,先高看一眼。
戰狼2的成功,破40億的票房,被人們津津樂道。讓吳京又一次聲名大噪,事業達到一個新的高峰。再也不需要用「李連杰的師弟」這樣的標籤來進一步介紹了。
看了那麼多篇關於吳京和戰狼的文章,關於吳京的很多選擇,令人深思。
功夫片的成就,是一個打星的立身之本。在吳京之前,有李小龍、洪金寶、成龍、李連杰等一個個功夫巨星。功夫片在香港昌盛繁榮,武俠片、動作片非常吃香。待到吳京出道時,1996年主演了名為《功夫小子闖情關》香港動作片。但同類影片太多,票房口碑都淹沒眾人之中。
其後,經典電視劇《太極宗師》和《小李飛刀》的熱播,讓人們記住了吳京的名字。但,小屏幕和大熒幕兩者的影響力,可以說是天壤之別。
南下香港,吳京選擇跟師兄李連杰一樣的發展方式。功夫巨星,基本都出自香港成名。可,當時恰逢香港電影盛極而衰、走下坡路。
吳京在那些年出演了不少電影。例如《蜀山傳》、《醉猴》、《殺破狼》、《天上掉餡餅》、《黑拳》、《雙子神偷》、 《男兒本色》、《奪帥》、《狼牙》、《機器俠》、《全城戒備》、《開心魔法》、《西風烈》、《新少林寺》等。
但仔細查閱資料,你會發現:參演的多,主演的少。有些電影,你說是跨界試水也行,說是嘗試拓寬戲路也行,反正不像功夫片。
02
李連杰有黃飛鴻系列,成名有新警察系列,吳京的代表作呢?似乎有報導吳京曾經這樣問自己 。
是啊。在一連串的電影中,確實曝光度高了很多,吳京也提升了一定的知名度。但憑這些所得的收穫,要想趕上李連杰的成就與名聲,簡直不可能。
在這種情況下,吳京開始了自己的思考。
在香港電影市場,吳京有沒有成為功夫巨星的機會?
沒有。一點機會也沒有。原因很簡單。
一、吳京自身條件的局限性。娃娃臉,和娃娃臉帶來的人畜無害的氣質。無害,有時候也代表無益,或者吸引力不夠。
吳京不如李連杰英俊瀟灑。即使是同門,打出來的功夫也不如李連杰隱隱有宗師風採。李連杰能演繹武俠宗師氣度,跟自身條件、容貌、氣質有很大關係。而吳京,演不出來成熟期巔峰期的武俠宗師,他那張娃娃臉只適合演武俠宗師的少年期。
吳京演出來的方世玉、孟星魂,總讓人感覺怪怪的。而李連杰演出來的黃飛鴻、方世玉、洪熙官、令狐衝,給人感覺仿佛本尊就該是李連杰演得模樣。
二、香港電影市場日益萎縮,今非昔比。香港電影不再是有錢、有市場、首屈一指的亞洲風向引導了。功夫片投資也遠不如前。在這種情況下,本地打星尚得不到往昔諸如李小龍、成龍、李連杰的機會。何況一個外來人。
看看甄子丹火起來的時間,1992年就已經參演了《新龍門客棧》。飾演了東廠大太監曹少欽,小時候看著就覺得帥爆了。但他完全大火起來是在拍了《葉問》之後。之前演過《鐵馬騮》、《新唐山大兄》、《蘇乞兒》、《英雄》、《殺破狼》《七劍》、《導火線》、《龍虎門》等等,一直是「有名聲,不大紅」。
在市場景氣的情況下,挖掘新人,給新人更多主演機會,是可能的。但在不景氣的情況下,那不多的機會給誰?又不給誰呢?香港本地有甄子丹、樊少皇,還有那些剛出道喊不出名字的後生仔。本地人也對主演的機會孜孜以求。
這樣的主演機會,本質而言,就是得人賞識。賞識的人,還得很有實力。顯然,吳京在香港影視圈,參演配角露臉的機會是有的。但並沒有得到有實力的大人物的賞識。是吳京能力不夠嗎?不能這麼說,有很多原因。
正如王勃的《滕王閣序》中:「嗟乎!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
馮唐和李廣這樣的英雄人物,一生都未能得到足夠施展本事的舞臺。原因是他們本事不夠大嗎?顯然不是。
03
機會,從來不是看誰更辛苦打拼,誰功夫更好,誰更敢於搏命,就給誰的。
論功夫好,擁有世界輕中量級自由搏擊冠軍頭銜的周比利得到了多少機會,論搏命打拼,女打星中的楊麗菁,中後期又得到了多少出演的機會。你還記得,她除了《鐵齒銅牙紀曉嵐》中莫愁、中原鏢局《趙燕翎》、《香帥傳奇》上官無極這些電視劇之外,還演過什麼大屏幕角色。
沒錯,你是很努力,你是在挑燈夜讀,你是在沒日沒夜。都沒有錯,你比我兒子都強,也沒有錯,這是事實。但那些數量有限去上北大清華腳大復旦的名額,作為北京上海那些孩子的家長,會願意將名額讓給其他省市諸如河南的孩子嗎?不可能。雖然他們尊重和欣賞你拼命努力的樣子。
而吳京,何嘗不像這樣一位夢想考北大清華的河南學子模樣。
值得佩服的是,吳京很快就洞察了其中的奧妙。更認識到像師兄李連杰那樣成功的老路已無法複製。
他選擇,將工作重點回到大陸自己投資、自己拿起導演話筒,然後自己主演。2008年自導自演的《狼牙》顯然不過是一部試水之作。而籌備了7年,在特種部隊待了18個月,磨礪而出《戰狼》,5億多票房,迸發出不一樣的光彩。而今年的《戰狼2》票房口碑俱佳,超過40億的票房,更是驚豔了整個中國。
吳京,成了!
比起事業成功,更讓人在意的是吳京摸索的自建的事業平臺,成了。吳京戰狼系列既是代表作,又何嘗不是他自己事業的平臺呢?
04
要成功,除了本事、打拼之外,必不可少的還有平臺。
一種平臺是別人給的。就像職場中得到一個好職位一樣。可能藉此一帆風順,做出一番豐功偉績。
要得到這種平臺,就得有人賞識。就好像面試一樣,有本事有地位的人說你行。你才能得到。
從配角演起,然後一點點的增加了知名度,然後得到機會、成為主角,然後大放異彩,取得成功。這樣路子,太常見了。但主角只有一個,很多人成了一輩子的配角。經典配角也是配角,一輩子地陪襯著別人。
這一點,跟職場很是相似。職場專員小弟、職場專員小妹是大部分人的起點,但總經理、董事長並不是大部分人的終點。
而另一種平臺,是自己搭建的平臺。
各種知乎大神、簡書大神、三茅大神;邏輯思維的羅胖子、微博上的papi醬;還有寫爆文的咪蒙、六神磊磊等等;他們固然在原有工作崗位和公司或有安身立命之所或有非凡的成就,但真正成就他們當下巨大聲望的,都不是他們原有的工作崗位和公司。而是他們藉助發達的網際網路諸如知乎、簡書、微博、微信公眾號這樣媒介搭建出來的平臺。
在自己搭建的舞臺上,主角只有你自己。舞得久了,便舞得好了,舞得好了,便流量有了、聲望有了、名利都有了。這比傳統的舞臺熬了三年終於有了跟總經理搭話的機會相比,如何?
當原有的平臺獲益慢慢為零時、甚至遇到桎梏加身時,學一學吳京吧。眼光一變,機遇一片。
屬於你的平臺呢?在哪裡?你想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