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死就死了?
那我當時許的願還靈不靈了!」
本文來自周刊君大家族有意思網
ID:youyisi_cn
第一天
偏遠的村莊裡發現了一顆100斤的大蘑菇,足有一個小孩子高。
村民正在吃午飯,聽到這件新鮮事,不少人把碗一扔就往山上跑。
巨蘑生長在一片雜草裡。灰白色的木紋好像強健的青筋,從底部分出好幾朵,祥雲般襯託著中間那朵擎天傘。
眾人期待的眼神中,村裡最年長的93歲老人顫巍巍地拄著拐杖來了。他眯起眼睛湊近看了好一會兒,輕輕吐出一口氣:這是,蘑菇王啊。
人群一陣騷動。
當天就有鄰村的人跑過來,饒有興致地問巨蘑在哪兒看。幾家當地媒體報導後,人更多了。騎自行車的、騎電動車的、坐公交的、開車的,還有外地人專門坐火車過來看。
冷清的村莊熱鬧了。心思靈光的人動起了腦筋。
第二天
村口多了十幾輛大巴車,「看蘑菇旅遊專線」紅紙黑字喜氣洋洋。從四面八方趕來的遊客一茬接一茬。他們鑽進大巴,到了山下魚湧而出。山腳下的電動小三輪已經等候多時,載滿人就突突著往山上開。
巨蘑周圍的雜草灌木全被剷平,幾根木頭圍了一圈簡易的柵欄。黑壓壓的人群裡三層外三層,像螞蟻圍著果核。旁邊有位戴著紅袖標的村民大爺揣著手,象徵性地維持秩序。
一切都好歹有個熱門景點的模樣了。
「咔嚓咔嚓。」舉著手機的胳膊此起彼伏。
」蘑菇成精啦」、「下凡渡劫被發現了」……幾百雙眼睛上下打量著巨蘑,所有的嘴都在議論紛紛。專家表示,這是一顆無毒可食用的巨大口蘑。
一句話,幾乎已經宣判了巨蘑的命運。
有人自告奮勇擔起神農的責任,撕下一丁點,很鎮定地放進嘴裡慢慢嚼。有人蠢蠢欲動,準備搬個火鍋隨切隨吃。
飯館老闆圍著巨蘑轉了好幾圈,心裡醞釀出100種做法。清蒸?爆炒?燉湯?炸軟蘑?還是小雞燉蘑菇最拿手。當機立斷,他掏出電話指揮廚子弄只鴕鳥過來。
還有人伸長了手臂,使出渾身解數試圖去摸蘑菇。「沾沾仙氣嘛!」
七嘴八舌中,有個明白人一拍大腿:「光顧著瞎聊,正事兒都忘了!」
只見他摸出一枚硬幣,略一遲疑又換成了紙幣。一揚手,紙幣軟軟地飄到巨蘑旁邊。這人連忙低頭許願,並為自己沒扔硬幣的高素質行為而自鳴得意。有了他的示範,人們紛紛掏紙幣,扔錢,許願。不一會兒,巨蘑身上堆滿了五顏六色的紙幣。
送佛送到西。有人恭恭敬敬地在地上擺了幾樣瓜果,又是合掌又是鞠躬,虔誠地禮拜這位親手被他送上神壇的大仙。
「我沒帶什麼東西,要不獻上半隻口紅吧。」一個姑娘邊念叨邊掏包。
第三天
昨天至少有三萬遊客看巨蘑,帶動村莊的旅遊經濟一路飆升。餐館,旅店,大巴車,小三輪,沿街叫賣的小商販,無一不從中獲益。
賣小吃的,炸豆腐的、兜售小玩意的小販,三三兩兩地盤踞在看蘑菇的必經之路上。有機靈的手藝人開始做巨蘑形狀的糖人,瞬間被搶購一空。承包這塊林地的主人看不過去了,也做起了收門票的生意。三塊五塊的,總比沒有強。
村莊開啟狂歡模式,大家喜氣洋洋地圍著這顆巨蘑轉。雖然知道蘑菇的壽命一般只有十天半個月,但也足夠大賺一筆。
畢竟,有什麼是永恆的呢?
第四天
清早的第一批遊客貪婪地湧向那片圍欄。結果,所有人都愣住了。
巨蘑毫無徵兆地死了。
傘面耷拉著,瑩白的傘柄出現淡淡的黑斑。再不移走,就爛了。
第N天
遊客消失了。「看蘑菇專線」的大巴車和電動三輪也不見了,山林裡不再喧囂,火爆一時的場面回歸平常,再沒有人熱切地談論這顆巨蘑,茶餘飯後又有了新話題。
巨蘑被拔起時留下的坑,好像人跌破後留下的疤,也在雨水衝刷和泥土堆積中,日復一日回歸平坦。
村莊又恢復了往日的安寧。但有一群人在遠方愈加狂躁。
他們騰地站起來,瞪大眼睛:
「大蘑菇說死就死了?……那我當時許的願還靈不靈了!」
以上屬洋蔥新聞,如有雷同,不僅僅是巧合
圖/雲南網
文:《中國新聞周刊》新媒體記者郭藝
值班編輯:寒冰
▼
推薦閱讀
點擊圖片觀看 | 給你北京一套房,你願不願意放棄自己的愛情?|TV
點擊圖片閱讀 | 把爸媽摁在電視機前的不是何冰、郝蕾的演技,而是不歸家的你
點擊圖片閱讀 | 如何避免成為一個油膩的中年猥瑣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