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你沒有關注過格鬥比賽,你也一定聽說過張偉麗這個名字。
今年38節那一天,張偉麗在UFC(Ultimate Fighting Championship,綜合格鬥冠軍賽)中,經過五回合的鏖戰,終於擊敗了波蘭選手喬安娜,成功衛冕女子草量級金腰帶。
在比賽前,這位波蘭選手在社交平臺放出一張二人對陣的海報,給自己p上了防毒面具,險惡用心令人不齒。
面對這樣的嘲諷,張偉麗不卑不亢地回應道:「拿悲劇開玩笑,體現了一個人的真實品格。」
可以說,這場比賽的勝利對我們來說實在太重要了。
而在比賽勝利後,張偉麗本可以嘲諷對方,但她選擇了尊重:「我拼盡全力贏得比賽,八角籠裡所有的人都值得尊重。」
這能力和氣魄,怎一個「颯」字了得?
不要讓別人定義自己的人生
種種讚美之中,也有令人不適的聲音。
「這種女人誰敢娶啊」
「這一拳頭下去,男人都受不了吧」
也有人表示不解,問她:「作為女性為什麼要去從事這樣血腥暴力的運動?」
其實張偉麗從一開始選擇這條路就很清楚自己會面對什麼樣的質疑,但她對人生有自己的想法,並且態度堅定。
她說:「我覺得女性不能被定義是什麼樣,她可以有很多面,可以是溫柔的,可以是勇敢的,也可以是堅韌的,她可以是各種各樣類型的。」
當記者問張偉麗,「覺得最美的女明星是誰?」
張偉麗脫口問道:「我不美嗎?」而後坦然自若地笑說:「怎麼?自信就是美啊!」
張偉麗生活照
可能你會覺得,她實力強勁,在格鬥領域有自己的一席之地,當然有底氣自信。其實,張偉麗並非一直順風順水,如今的榮耀都是曾經的汗水換來的。
張偉麗12歲時被父母送去學習散打,並開始參加比賽,14歲就獲得了河北省散打冠軍。
年少時的張偉麗和她的父母
2013年,張偉麗初次接觸綜合格鬥,卻因為傷病問題被迫退役,足足休息了9個月的時間。不甘放棄夢想的她,決定北漂。
因為沒受過高等教育,張偉麗當過育兒園保安,小旅館的前臺,2010年的時候,她每個月的工資到手只有1000多。
家人就勸她,「要不別練了,女孩子還是趕緊結個婚,找個婆家就可以了。」
這種「女孩子應該……」的句式,女孩子們都很熟悉吧。
就在這個時候,張偉麗得到了健身房的工作機會,開始了整整兩年邊訓練、邊工作的生活。
因為手頭拮据,她只好每天6點出門訓練,中午在健身房帶課,然後繼續訓練到晚上 10:00,訓練結束後趕不上地鐵,就跑步2個小時回家。
機緣巧合之下,張偉麗認識了中國最早的MMA(綜合格鬥)運動員之一吳浩天,她開始學習搏擊、巴西柔術。
終於,張偉麗接到了UFC的邀請,後來的故事我們都知道了。
2019年8月31日,張偉麗加入UFC不過300多天,久站在了UFC的決賽擂臺上,僅僅用42秒的時間K.O對手,成為中國歷史上首位UFC冠軍。
她一戰成名。
環境無時無刻不在試圖影響我們的想法,很多時候,我們會覺得自己的聲音太過微弱,無法與大環境抗衡,堅持自我太難了。
可是,這世上本來就沒有好走的路。
那不如就選擇一條自己喜歡的路走吧。
成為最喜歡的自己
湯唯曾經拍過這麼一個視頻:畫面中,她卸淨煙燻妝,說:「每一秒,我們都有機會,讓下一秒變得更好。因為真正決定命運的,不是運氣,而是選擇。所以,請放下顧慮,忘記你不夠好;請放下偏見,放下偽裝,放下世俗的認可和完美標準。改變命運的力量,存於我們的內心。你是誰,只因為你想成為誰。」
張偉麗用自己的事跡向所有女孩子證明了:我們完全有機會讓自己成為自己理想中的樣子。
波伏娃在《第二性》中說過:「男人的極大幸運在於,他不論在成年還是在小時候,必須踏上一條極為艱苦的道路,不過這是一條最可靠的道路;女人的不幸則在於被幾乎不可抗拒的誘惑包圍著;她不被要求奮發向上,只被鼓勵滑下去到達極樂。當她發覺自己被海市蜃樓愚弄時,已經為時太晚,她的力量在失敗的冒險中已被耗盡。」
所以請女孩們明白,你們有權追求夢想,成為自己喜歡的樣子。
如果你不喜歡現在的自己,覺得這個自己窩囊怯懦,能力不足,又懶惰不思進取,為這個自己感到自卑和無力,不如就從當下開始,在心裡勾畫一下一年後,三年後,五年後的自己,穿著什麼樣的衣服,坐在什麼樣的位置,有怎樣的收入,具備怎樣的談吐舉止,擁有怎樣的品質。
當勾畫了未來想要成為的自己之後,再繼續想想在通往這個目標的道路上,你的障礙有哪些?現在誰的狀態是你很羨慕的,你可以將他設為你的榜樣。當你想明白目標、障礙和榜樣這三個問題之後,你就只需要踏踏實實,每一天朝著那個方向靠攏就行了。
當你真正喜歡做一件事時,自律就會成為你的本能。
這就像玫瑰要綻放,茉莉要芬芳,鳥兒要飛翔一樣。
所以,增強自控力的唯一根本在於找到你真正喜歡做的事情是什麼,真正想成為怎麼樣的人,也就是要找到你的人生使命。
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成為自己喜歡的人,原本就是一個人此生最大的追求。
而世界上最實在的成功,就是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
本文節選自《自律力》,作者是潮流生活引領者小野,在這本書中,她從多個角度來表述對自律的理解。當我們面對欲望、情感、困境時,我們應該如何用自律去直面這些困惑;當時間需要規劃、習慣需要養成時,我們應該如何用自律將這些心願達成。
克服懶惰、拒絕拖延,《自律力》從心開始。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轉載請註明版權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