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974年2月16日,加拿大裔美國槍械設計師約翰·C·加蘭德(Jean Cantius Garand),在美國麻薩諸塞州(Commonwealth of Massachusetts)斯普林菲爾德(Springfield)市一家醫院內去世。相比於雨果·博查特(Hugo Borchardt)、約翰·摩西·白朗寧(John Moses Browning)、塞繆爾·柯爾特(Samuel Colt)這幾名在自己一生中因發明多種武器而聞名的槍械設計師來說,約翰·C ·加蘭德顯得非常與眾不同。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他將自己一生中大部分時間,用來設計世界上第一種大量生產並服役的半自動步槍——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M1 Garand 正式名稱United States Rifle, Caliber .30, M1)。
因為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的結構特點和實戰表現,大家已經非常了解,所以就不在此贅述了。咱們今天,就來聊聊在「加蘭德」半自動步槍出現之前的那些原型槍。
約翰·C·加蘭德
1888年1月1日,約翰·C·加蘭德在加拿大魁北克省(Quebec)聖雷米市(Saint-Rémi)近郊的一個農場內出生。1899年,在約翰·加蘭德11歲的時候,母親去世,之後父親便帶著他和其他兄弟姐妹(加蘭德家一共有12個孩子,六個男孩六個女孩),來到了美國康乃狄克州(Connecticut)的朱伊特城(Jewett City)謀生。因為在當時,對於移民者的孩子們而言,去接受正規教育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高等教育更是想都不要想),所以在來到朱伊特城後不久,約翰·加蘭德就進入了一家紡織廠掃地打雜,這段時間中,他抓住一切機會充實自己。1902年,在約翰·加蘭德14歲的時候,他利用休息時間,製造出一具機械式千斤頂,到18歲的時候,他已經從一名掃地工,變成為了紡織廠的維修工(負責維修那些紡織設備)。另外,在紡織廠工作的這四年裡,他還在一個射擊場裡做兼職,也正是在這段時間裡,約翰·加蘭德學會、並喜歡上了射擊。
1908年,在約翰·加蘭德20歲的時候,他離開了紡織廠,成為了「布朗&夏普」(Brown&Sharpe)公司的一員。該公司是瑞典Hexagon AB公司的子公司,主要業務是開發和製造各種工具機及相關工具,為19世紀至20世紀中葉,行業中最具影響力的公司。很快,約翰·加蘭德就成為該公司的工具機設計師。上述經歷,可以說對其後來的發展非常重要。
1914 年 7 月 28 日,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當時,約翰·加蘭德在位於紐約「布朗&夏普」公司的一個分廠(製造千分尺)工作,而報紙上刊登的一則關於英國輕機槍的消息(未被美軍採用的「劉易斯」輕機槍),使他萌生了設計一種新型輕機槍的想法。
變身槍械設計師
1917年,約翰·加蘭德設計出一種新型輕機槍(實際上屬於一種自動步槍)。碰巧的是,在此後不久,美國陸軍就開始了輕機槍的招標工作。1918年7月,他將自己的設計圖,向「馬克沁」機槍(Maxim gun)發明者希蘭姆·馬克沁的兄弟哈德森·馬克沁(Hudson Maxim)展示。很快,約翰·加蘭德便被位於華盛頓特區的美國國家標準局(NBS)聘用,負責繼續完善他之前的設計,並使用這裡的設備來製造原型槍。
1918 年 11 月 11 日,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1919年9月,約翰·加蘭德才將自己設計的第一支輕機槍原型槍製造了出來。由於戰爭已經結束,所以該原型槍並未引起美國軍方的興趣。同年11月4日,約翰·加蘭德被派到了位於麻薩諸塞州的斯普林菲爾德兵工廠(Springfield Armory)任工程師,此後不久,他走上了設計「加蘭德」半自動步槍的路。
SPAR914方案
在來到斯普林菲爾德兵工廠後沒多久,約翰·加蘭德就被軍方要求設計一種半自動步槍。1920年,約翰·加蘭德設計出編號為「SPAR914」的方案,並且製造出第二支原型槍(1920型原型槍)。該方案是在1919年「SPAR915」方案(或稱1919型原型槍)、即上述第一支輕機槍原型槍的基礎上而來的。
「SPAR914」方案,口徑為7.62毫米,使用.30-06斯普林菲爾德彈(7.62×63毫米)。採用了與「SPAR915」方案類似的「底火後座」(Primer actuated)式自動方式(其屬反衝原理的一種,即利用發射藥產生的能量,向後推動槍機以完成退殼、拋殼、上彈等一系列步驟),配合前部帶凸耳鎖的旋轉槍機(目的是推遲打開槍膛的時間)。該方案的供彈具有兩種,分別是彈夾條或彈容量為20發、30發的可拆卸彈匣。
SPAR7013方案
1921年,約翰·加蘭德設計出編號為「SPAR7013」的方案,並且製造出第三支原型槍(1921型原型槍)。雖然該方案採用的也是「底火後座」式自動方式,但與之前的「SPAR914」方案不同的是,其槍機並不旋轉,凸耳鎖從前面移到了後面。另外,它沒有選擇使用彈容量為20發或30發的彈匣,而是採用了彈容量為5發的固定彈倉供彈(使用5發彈夾進行裝填,使用的子彈也是.30-06斯普林菲爾德彈)。
SPAR916方案
1923年,約翰·加蘭德對之前的設計進行了改進,即編號為「SPAR916」的方案。相較於之前的「SPAR7013」方案,其最大的區別就是重量減輕(自動方式並未改變),固定彈倉彈容量提高至8發(使用的子彈依舊是.30-06斯普林菲爾德彈)。1923年8月,斯普林菲爾德兵工廠製造出一支原型槍,最初被指定為1922型原型槍,後來被改稱為1923型原型槍,最終的名稱為T1924。
不過,「SPAR916」方案自誕生之日起,就註定是一個失敗的方案。1926年,美國陸軍軍械部門在對瑞士提供的7.5×55毫米GP11子彈進行廣泛測試之後,研製出了.30 M1彈殼,這種新彈殼內部裝填了新型「改進型步槍」(IMR)1185發射藥。這種新型發射藥的燃燒速度,較之前的更為緩慢(代表著壓力上升的速度變慢),這讓之前的「底火後座」式自動方式變得十分不可靠。
SPAR3539/6418方案
新型發射藥的出現,讓約翰·加蘭德不得不大幅度修改之前的方案。1926年,他設計出了一個全新的方案,即編號為「SPAR3539」的方案。其與前幾個方案最大的區別為,採用了全新的導氣式自動方式(即利用發射藥產生的高壓燃氣,經過槍管上的導氣孔,向後推動連接槍機的結構,以完成退殼、拋殼、上彈等一系列步驟)配合迴旋閉鎖槍機(導向凸輪沿導槽來轉動)。
雖然這一方案,在使用.30-06斯普林菲爾德彈時完全沒有問題,但在當時,約翰·加蘭德設計的武器,還有數個競爭對手,其中威脅最大的,就是由約翰·佩德森(John Pedersen)設計的「佩德森」T1步槍(Pedersen rifle T1)。因為該槍使用的.276佩德森彈(7×51毫米),要比.30-06斯普林菲爾德彈更短、重量更輕、壓力更小(好控制),更適合用來作為半自動步槍使用,而且其較輕的重量(指子彈),也讓士兵在相同重量下,提高彈藥的攜帶量,所以後來,半自動步槍委員會(SRB)在對佩德森步槍進行測試之後,委員會代表們對其都比較看好。在這種情況之下,1927年,半自動步槍委員會讓約翰·加蘭德設計一種7毫米口徑、使用.276佩德森彈的步槍,該方案即為「SPAR6418方案」。
1929年6月,採用7毫米口徑的「SPAR6418」方案原型槍,被製造出來,即為「加蘭德」T3步槍。1930年,「SPAR3539」方案原型槍也被製造了出來,即為「加蘭德」T1步槍。
1931年初,斯普林菲爾德兵工廠製造了20支種「加蘭德」T3步槍,與「佩德森」T1步槍進行對比測試,結果是「加蘭德」T3步槍取勝。同時,「加蘭德」T1步槍也進行了測試,當時被稱為「T1E1」。
SPAR 911方案
1931年10月,「加蘭德」T1步槍在一次測試中,機匣出現了故障。雖然到這時,「加蘭德」T3步槍被採用的希望更大的,但時約翰·加蘭德還是對「加蘭德」T1步槍進行了改進(其實他對於採用.276佩德森彈的T3步槍一直都不喜歡),並設計出了新的方案,即編號為「SPAR 911」的方案。其與之前的方案相比,主要是對出問題的機匣進行改進,後生產出的原型槍就是「T1E2」。
1932年1月,半自動步槍委員會在一次會議上,建議軍方採用「加蘭德」T3步槍,並生產約125支(編號為T3E2)。但這一建議,受經濟大蕭條的影響,並未被採納。時任陸軍參謀長的道格拉斯·麥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認為,如果美軍新步槍採用7毫米口徑的話,就得將庫存的.30-06斯普林菲爾德彈全部換成.276佩德森彈,但這樣做的話,成本太過高昂。
尾聲
1932年2月25日,約翰·舒曼(John B. Shuman)副官代表戰爭部長,下令徹底停止7毫米口徑步槍及配套的.276佩德森彈的研製工作,將所有的資源,用於「加蘭德」T1E2步槍的改進工作。1933年8月3日,T1E2被美軍採用,並被命名為「United States Rifle, Caliber .30, M1」。1935年11月7日,被批准採購;1936年1月9日,經過進一步改進後標準化定型。
1937年7月21日,在花費17年(1920至1937)、設計出六個方案、改進了無數次之後,約翰·加蘭德發明的M1步槍的第一支生產型終於誕生。在後來的實戰中,M1「加蘭德」步槍憑藉著結構簡單、可靠性高、維護方便等諸多優點,成為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各國公認最好的步槍。美國陸軍四星上將、有著「血膽將軍」(Bandito)之稱的小喬治·史密斯·巴頓(George Smith Patton, Jr.)給出了極高的評價——「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戰鬥工具」(Greatest battle implement ever devi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