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馮紹峰參加《奇遇人生2》的錄製,和阿雅一起探秘「麥田怪圈」。
在聊到麥田怪圈靈感時,他脫口而出「我兒子的小名就叫想想!」
自己也不知道怎麼就說了,之後還膽戰心驚地向老婆趙麗穎匯報,「心虛」問老婆「能說嗎?」
這麼有愛的小名曝光,粉絲們紛紛調侃「趙麗穎在想到底叫啥好,讓我想想,讓我想想,好吧,就叫想想吧。」
簡直就和孫儷鄧超給大兒子等等取名的方法,如出一轍。
網友還腦補了兩個小傢伙以後見面時,自我介紹的情景「等等啊,我想想!」
這戲劇般的相遇,體現了當代父母不拘一格的取名藝術~
這屆父母的硬核起名真是看不夠、看不夠,我先笑為敬,哈哈哈哈...
01· 土味系,狗剩來福等
在古代,民間傳聞給小孩起名最好用「醜名」,這樣比較好養活,像二狗呀、狗蛋呀、胖妞兒啊,都算是「醜名」。
可別小看這個習俗,從先秦就開始了,而且已經到了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的地步。
春秋魯文公的兒子叫「惡」,也可叫「惡人」;遼代的皇子裡還有一個叫「驢糞」的!
金朝有個刑部郎中叫「海狗」,還有個意圖篡位的權臣胡沙虎,他的兒子叫「豬糞」!
西晉文學家石崇小名叫「齊奴」、東晉書法家王獻之的小名叫「官奴」、南朝宋武帝劉裕的小名叫「寄奴」、李白的兒子叫「明月奴」!
這些名字看似粗鄙、隨意,卻滿含著家族耆老、父母親人對小兒的深愛,有意表示卑賤,避開妖邪,得以安然長大。
到了現代,土味系小名已經不止於「狗剩」「來福」了,開始有了和國際、時尚接軌的勢頭!
微博博主@百尾少爺曾講起一個趣事:
說起來在妹妹出生之前全家人一直在抓耳撓腮地想名字,老爺子提議男孩子叫鐵蛋,女孩子叫春花,由於被用來當小名也過於土味,遭到了全家人駁回。
我爹:要不這樣吧,今年是豬年,那男孩子的話就叫麥兜,女孩子就叫佩奇!萬一長大了這孩子問名字是怎麼來的就說是她姐給起的。
出生之後是女孩子,雖然大名還沒定下來,但小名被敲定就是佩奇了...
好吧...
真心希望那個小姑娘,能欣然收下爹爹這份深沉的愛意~
02· 英文系,「加士伯」等
要給孩子起一個洋氣的英文名,但一定要注意兩個問題!
第一,爸爸媽媽給寶寶起了一個英文名,覺得自己的寶寶最fashion,時尚時尚最時尚!但是在外國人眼中這些英文名,可能會很奇怪的!
具有年代感的名字:Lucy、Mike、Lily
在英文課本裡出現的概率極高,名字本身沒啥問題,但是當外國人聽到這些名字的時候,就如同我們聽到李蘭花、張建國...
還有一些可愛的英文名:Apple、Tiger、Kitty
通常是被作為外號使用的,類似張喵喵、王老虎、史榴槤...
如果你叫哈利波特的話...
那就像被人叫「葫蘆娃」「孫悟空」!
唉,沒辦法,一起上個天吧!
不知道寶爸寶媽中槍了沒,啥也不說了,回去改名字去!
第二,即使我們給寶寶取了一個高端大氣、幽默風趣的名字,也架不住一次又一次被叫錯。
《爸爸去哪兒》嗯哼英文名改為「啊哈」的由來,這個鍋必須小春哥和小小春來背!
第一場:小春哥叫錯!
嗯哼自信介紹自己~大家好呀,我叫Daniel
然後,小小春叫錯嗯哼,親切地稱呼他「啊...哈~」
嗯哼內心OS:兄弟,你看我生無可戀的眼神!
傻傻分不清楚...
只有靠小魚兒才能制服小小春:親愛的加士伯,你好呀~
目睹一切的安吉:不好意思這是我家傻弟弟,讓大家見笑了...
03· 趣味系,餃子小七等
我妹小時候比較摳門,從來不和小朋友分享玩具,小姨就給她起名「小惦兒」(東北話摳門的意思)。
這個名字一直叫了十多年,我妹表示很羞愧...
我有一哥們兒,給兒子取名更隨意,他小時候叫大寶,兒子直接順次叫下去,美其名曰「老爸賜名『二寶子』!」
這是什麼緣分!
星爸星媽也有好多給孩子取了有趣的小名,包貝爾的女兒叫餃子,也可以叫包餃子女士,哈哈哈...
不止有餃子,還有酸奶、酒酒、小糯米、叉燒包、蝦餃子、小土豆等等等等...
都可以湊成一桌飯了!
更有數字系的代表:貝克漢姆的女兒叫小七~實際上,她應該排行老四~
胡軍大女兒叫「九兒」,嗯,叫九兒的都漂亮~
田亮一家算比較佛的,姐姐叫「森碟」,弟弟田宸羽叫「森碗」,有碟有碗才算一桌齊全!
吳京就更佛了,大兒子叫「無所謂」,小兒子叫「棒棒糖」,要是有女兒就叫「棉花糖」。
加上姜潮麥迪娜家的「姜丹尼爾」,隔壁海清家的「蛋妞兒」。
別問為什麼,可能叫這個名字的都是大帥哥吧!
04· 緣由系,客兒等
相比土味趣味小名,「緣由系」的名字就更顯詩意啦!
緣由系的名字呢,古時候居多,六朝時期就已經達到風靡之勢了。
東晉大詩人謝靈運出生後被送至杜冶家撫養,到15歲時才回歸本籍,所以他的乳名是「客兒」。
鄭莊公出生時難產,驚了姜氏,他的名字叫「寤生」。
到了現代,雖沒有古代的名字那樣隱晦,具有古意,但爸爸媽媽給孩子們起名時,同樣也會暗含珠璣,寄託深情或厚意。
沙溢胡可的小兒子叫「小魚兒」,沙溢說魚的記憶只有7秒,7秒之後他就不記得過去的事情,一切就都重新來過。
他希望兒子遇到不開心的事也能夠像魚一樣,把不開心統統忘掉。
父愛深沉,真的被暖到了~
楊紫的小名也有深意,「奧奧」,喻指申奧成功。
我家有個妹妹,從小體弱多病,爸爸媽媽只盼她平安長大,取名「安安」,一世長安。
一個朋友的朋友,乳名叫「君君」,父母期望她才比卓文君,一身書卷氣,一生出塵。
05· 你的名字,父母的心事
也許小名笑得多頭痛,大名就有多感動。
黃磊給兩個女兒取名,一個叫「黃憶慈」,一個叫「黃少艾」,大家閨秀的名字,古典文雅、清麗脫俗。
汪涵的兒子小沐沐,大名「汪十安」,十方地盡皆平安,大氣而平和。
吳君如和陳可辛的女兒叫「陳是知」,取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曾在微博上看到一個話題:你聽過最好聽的名字是什麼?
網友的回答,總有一份入目傾心的感動:
「溫鹿鳴」,取自「呦呦鹿鳴,食野之蘋。」
我們的名字不會像金庸筆下的人物,足以濃縮波瀾壯闊的一生,抑或是在文山會海裡擇取那最好的幾個字,來為自己的命運開篇。
但每個人的名字都是初識伊始的名片,承載的是父母殷切的希望和最好的祝願。
06· 珍惜那個叫你乳名的人
誰能叫出我們的乳名?
誰能有權利喚我們的乳名?——無疑,都是我們最親近的人。
襁褓之中,父母低聲喃喃哄我們入睡,親暱而溫柔;
上學路上,放學後,家人們聲聲催著孩子吃飯、做作業,厲聲裡帶著期許;
成家立業後,只有父母愛人才叫這個名字,這個名字帶有魔力,仿佛一瞬間白髮變青絲,自己還是最初的模樣。
聽到這個名字,我們就能感受到滿滿的寵溺和沉甸甸的愛,它不關於我們頭頂的光環、肩上的責任和社會地位的高低,它只關於純粹的「愛」,因為聽到這聲呼喚,我們就能確信自己被人如此惦念。
「乳名」象徵出發與抵達。
曾看到一段話,是對呼喚的這一刻最好的解答:
「瀑布的水逆流而上,蒲公英的種子從遠處飄回,聚成傘的模樣。
子彈退回槍膛,運動員回到起跑線上,我交會通知書,忘了十年寒窗。
廚房裡飄來飯菜的香,你把我的卷子籤好名字,關掉電視,幫我把書包背上。
你還在我身旁。」
有人喚我的小名真好,父母安在真好!
END...
本文作者:洛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