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光宗登基一月身亡,難免令人遐想。無論正史還是民間,都流傳著兩種的說法:1. 朱常洛是過度縱慾而死的。2. 朱常洛是被鄭貴妃害死的。那麼真相到底如何呢?
1820年7月21日,當了48年皇帝的萬曆皇帝終於撒手西去,38歲的皇太子朱常洛終於熬出了頭。
歷數歷史上的儲君,像朱常洛小朋友這麼苦逼的,就算不是絕無僅有,也是極其少見。
朱常洛的出生對於他父親萬曆皇帝而言純屬意外,他母親姓王,是皇太后的一個普通宮女。萬曆皇帝一次去拜見母親的時候,突然獸性大發,將王宮女臨幸了。對於萬曆皇帝而言,可能根本沒把這當個事兒,但沒想到自己一炮命中,王宮女懷孕了。
不僅懷孕了,還平安生下來了,還是個男孩,還養大了,還是皇長子。
這就讓沒良心的皇帝老爹很鬱悶了。
萬曆皇帝不喜歡皇后,皇后常年被冷落,自然也就沒有嫡子。他寵愛的是鄭貴妃,鄭貴妃肚子也不是不爭氣,也給皇帝生下了兒子。可惜,她兒子比朱常洛晚了一步,不是皇長子。
有嫡立嫡,無嫡立長。依照祖宗制度,應該立朱常洛為皇太子。但是萬曆皇帝不願意。
說實話,我對他的心情並非不能理解。
很多人把萬曆皇帝寵愛鄭貴妃簡單的歸結為沉迷女色,其實不然。作為一個善良的人,我們應該相信這個世上是有愛情這東西存在的。
萬曆皇帝對鄭貴妃恩寵了幾十年,一直到自己死,還不忘留下遺命讓皇太子完成自己因為大臣阻撓而未完成的心願:冊封鄭貴妃做皇后,而這時候鄭貴妃已經足足55歲了。
一個男人能夠對一個女人好一輩子,不論你年輕還是衰老,這難道不是所謂的愛情嗎?
一遍是和自己真心愛人的愛情結晶,一遍是一次約炮的意外結果,你說他心裡喜歡哪一個?
為了愛情,萬曆皇帝想方設法的想廢長立幼。可憐的朱常洛自出生就被親爹忽視虐待,到十幾歲才在大臣的一再爭取下得以讀書,差點成了文盲。出閣讀書時,正值寒冬,太監不給太子生火取暖。朱常洛凍得渾身發抖,講官郭正域怒斥太監,太監們才給他生火。
但是,明朝天下不是皇帝一個人說了算,在立儲君問題上,文官集團和皇帝展開了曠日持的鬥爭,這就是明史上有名的「爭國本」事件。這場萬曆年間最激烈複雜的政治事件,共逼退內閣首輔四人(申時行、王家屏、趙志皋、王錫爵),部級官員十餘人、涉及中央及地方官員人數達三百多位,其中一百多人被罷官、解職、發配充軍。
直到朱常洛19歲那年,面對前僕後繼的不怕死的文官群體,萬曆皇帝終於認輸了,將他立為太子。然後又在太子位置上擔驚受怕膽戰心驚的熬到38歲,才終於當上皇帝。他定的年號叫泰昌,史稱泰昌帝或明光宗。
熬出了頭的朱常洛是很想有一番作為的,他犒勞邊關將士,罷免礦稅、榷稅,撤回礦稅使,增補閣臣,運轉中樞,"朝野感動"。
然而悲催的是,他當上皇帝僅僅一個月,就死了。他的死,更留下了明朝三大疑案中最撲朔迷離的「紅丸案」,更成為此後數十年明朝黨爭的題材。
明光宗登基一月身亡,難免令人遐想。無論正史還是民間,都流傳著兩種的說法:1. 朱常洛是過度縱慾而死的。2. 朱常洛是被鄭貴妃害死的。那麼真相到底如何呢?
我們先來看看明光宗朱常洛從發病到死亡的有關記載。
萬曆四十八年七月二十一日,明神宗萬曆皇帝駕崩。
十天後,也就是八月初一日,泰昌帝朱常洛登基,在登基大典上,他"玉履安和","衝粹無病容",也就是說,他在這個時候身體還是健康的。
朱常洛患病應該是八月十號左右,《罪惟錄》記載:「及登極,貴妃進美女侍帝。未十日,帝患病」。但具體的病情,並未詳細記載。
八月十二日:「起居過勞飯憊,時日御門,力疾強出,聖容頓減」。這時候病的已經比較重了,但尚能活動。
朱常洛生病後,曾召御醫陳璽診治,根據記載,御醫認為皇上精損過重,所以使用了一些固精建中之類的藥物。但無論用的藥物是什麼,很明顯療效不是很明顯。於是朱常洛出了一個大昏招,他去找太監內侍崔文升給他看病。崔文升認為皇帝「日餌房中藥,發強陽而燥。」導致「體內蘊積熱毒」。有必要用「去熱通利」之藥。於是給朱常洛開了瀉藥,也不知是無照行醫崔文升糊塗還是皇帝擅自加大藥量,皇帝吃後大瀉不止,一夜之間如廁三四十次。
這次亂用藥嚴重損害了朱常洛健康,到八月十六日,廣宗傳旨:「朕以頭目眩暈,四肢軟弱,不能動履,待宣御醫。」病情已經嚴重到需要臥床休息的地步了。
御醫也沒什麼高招,皇帝的病情進一步惡化,到八月十七日,他再召太醫官及閣部諸臣,說「朕日食無一盂粥,申旦不寐,奈何?」已經吃不下飯睡不好覺,眼看要病危了。
到八月二十二日,皇上又召御醫診脈,這時病情為「御膳減少,兼有痰喘,必須一意調養。」
到八月二十九日,皇帝已經預感到時日無多,召見首輔方從哲等,交代後事,並談到了自己陵墓的事。
然後,明史上赫赫有名的紅丸案登場了。
鴻臚寺丞有官員李可灼獻仙方稱能治皇帝的病,被方以哲等斥退,不想這事被皇帝知道了,已經知道自己病危且對太醫完全失去信心的泰昌皇帝像溺水之人見到救命稻草一樣,不顧大臣勸阻堅決要服藥。
到八月三十日日午,李可進一粒紅丸。泰昌皇帝服用後,自覺症狀明顯改善。「暖潤舒暢,思進飲膳」(《明史·韓爌傳》)。日晡(申時,下午3~5時),李可灼又進一丸。
次日(九月初一)卯刻,泰昌帝駕崩。這時,他繼承皇位整一個月。
朱常洛死後,兩位非法行醫的官員都受到了猛烈抨擊:
楊漣罵崔文升:"賊臣崔文升不知醫……妄為嘗試;如其知醫,則醫家有餘者洩之,不足者補之。皇上哀毀之餘,一日萬幾,於法正宜清補,文升反投相伐之劑。"
御史王安舜則指責李可灼:"先帝之脈雄壯浮大,此三焦火動,面唇紫赤,滿面升火,食粥煩躁。此滿腹火結,宜清不宜助明矣。紅鉛乃婦人經水,陰中之陽,純火之精也,而以投於虛火燥熱之疹,幾何不速亡逝乎!"
1622年(天啟二年),明廷將崔文升發遣南京,李可灼遣戍邊疆。
以上就是朱常洛從患病到去世全部過程,雖然極其粗糙,但終究有脈絡可尋。下面我們分析一下幾百年來一直糾結不已的幾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明光宗朱常洛是縱慾而死嗎?
這個說法非常普遍,見於很多歷史記載。
明末朝查繼佐的《罪惟錄》記載:「及登極,貴妃進美女侍帝。未十日,帝患病」。這裡面雖然沒有明說是美女導致的皇帝患病,但言下之意是明明白白的。
明朝文秉《先撥志始》中也有所記載:「光廟御體羸弱,雖正位東宮,未嘗得志。登極後,日親萬機,精神勞瘁。鄭貴妃欲邀歡心,復飾美女以時。一日退朝內宴,以女樂承應。是夜,一生二旦,俱御幸焉。病體由是大劇。」
清朝李遜之《泰昌朝記事》也有類似的說法:「上體素弱,雖正位東宮,供奉淡薄。登極後,日親萬機,精神勞瘁。鄭貴妃復飾美女以進。一日退朝,升座內宴,以女樂承應。是夜,連幸數人,聖容頓減。」
此外,還有記載稱:在泰昌皇帝已經因病臥床後,鄭貴妃依然向他進獻美人,他拖著病體縱慾尋歡,最終一病不起。
甚至有記載,連太醫和給皇帝開瀉藥的崔文升,認為皇帝生病屬於房勞過度所致。
對於這種說法,我只有兩個字評價:扯淡!
朱常洛不是一個沒見過女人的人,無論他爹多麼不喜歡他,他好歹也當了19年的皇太子。一個皇太子身邊怎麼可能缺女人?朱常洛21歲大婚,在登基前已經有7個兒子和9個女兒。他不僅有女人,還有自己寵愛的女人,比如後來移宮案的主角李選侍。他是不存在性壓抑和性饑渴的,絕不至於見到美女就不要命。
再者說,萬曆皇帝死於七月二十一日,而朱常洛得病不晚於八月十日,間隔不超過20天時間。明朝最注重倫理和孝道,在先皇屍骨未寒的情況下,朱常洛得喪心病狂到什麼程度才會在父喪不滿月的情況下「日餌房中藥」夜夜宣淫?朱常洛是一個宮女的兒子,他自己親爹都不願意他當太子。這太子之位得來相當不易,守住更不容易。他被人虎視眈眈盯了幾十年,卻從未被挑出什麼差錯。可見其恪守本分謹小慎微到了何等程度。這樣性格的人,你覺得他連這麼短時間都熬不住?就算他熬不住,那些如狼似虎的明朝言官,又豈是吃素的?
最後,縱慾傷元氣導致重病死亡這一說法,根本沒有任何的科學依據。某些人,比如嚴重冠心病患者,性交確實有一定危險。但對於正常健康人而言,性交不會對健康有什麼不良影響,性交次數多也不會導致得病。性交甚至都不存在「過度」與否的問題,道理很簡單:一個人疲勞了自然不會去做愛,能做愛就說明精力體力都沒有問題。
中國傳統醫學裡面對於「縱慾」危害的誇大其詞,某種程度上是醫生們推卸責任的一種辦法。找不到病因,就說你是縱慾所致。反正「縱慾」這東西也沒個標準。不管你是一天三次還是三天一次,醫生說你縱慾你就是縱慾。這和中世紀時候歐洲醫生對自慰的態度一模一樣。那時候歐洲醫生有個萬能的病因解釋:自慰;還有一個萬能的治療方案:放血。
至於說朱常洛身患重病依然繼續縱慾宣淫導致不治,那更是近乎誹謗了。清朝談遷在《國榷》中說八月十六號鄭貴妃又送給他幾個美女,他又拖著病體一一臨幸,這簡直扯淡到極致。十六號時候朱常洛已經「頭目眩暈,四肢軟弱,不能動履」,連床都下不了了,這種身體狀況還能有性慾還能一晚上做愛數次,你騙鬼的嗎?
(待續)
本公眾號為燒傷超人阿寶本人,歡迎轉發到朋友圈。
圖片均取自網絡,不做商業用途,有版權爭議請與本人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