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四月,根據饒雪漫小說《左耳》改編的同名電影登上大熒幕,票房達到4.95億。今天下午,電視劇版《左耳》在杭州取景拍攝,米咪、黃仁德、杜海濤、吳昕等主演亮相。
浙江在線杭州12月7日訊(浙江在線記者/虞飛編輯/汪江軍)今年四月,根據饒雪漫小說《左耳》改編的同名電影登上大熒幕,票房達到4.95億,堪稱今年電影市場的一匹「黑馬」。
今天下午,電視劇版《左耳》在杭州取景拍攝,米咪、黃仁德、杜海濤、吳昕等主演亮相。
杜海濤笑言為角色增肥
原著作者饒雪漫曾說,電視劇《左耳》是為了圓原著書迷10年來的願望,將最大程度還原小說情節,張漾的改變、許弋的結局,以及小說中呼聲很高的夏家兩姐妹,那些沒能在電影中完全展現的情節和人物,將一一在電視劇中呈現給大家。
「杜海濤都瘦了,你還有什麼理由胖著?」這句勵志的網絡流行語,正是讚揚堅持減肥最終成功的杜海濤。但是今天一亮相,他就被媒體調侃又胖了。
「我完全是為了這個角色!」杜海濤打趣說,自己在劇中演一個咖啡店老闆,所以胖一點才像。
「我昨晚一到杭州就開始夜跑,凍得我手機都沒電了。」杜海濤說,他堅持夜跑已經有半年了,最高峰的時候瘦了20斤。
對於這次演出,他表示演戲很開心,特別是咖啡店老闆這樣的角色。「剛剛就吃了好幾塊奶油蛋糕,很開心,反正我的角色在原著裡沒有的,我可以安靜地做一個微胖界的男神。」
同為主持人跨界的吳昕則老練許多,此次吳昕在劇中飾演琳一角,是一個長相甜美的女大學生。
「很高興能加盟劇版《左耳》,看完劇本後也非常喜歡琳這個角色,希望書迷和觀眾能喜歡自己演繹的琳。」
相較《探靈檔案》裡挑戰高難度一人分飾兩角,吳昕坦言「雖然自己的演藝經驗不多,但此次飾演的角色更像自己,對待別人寬容卻難以肯定自己,自然本色出演就是給予角色最好的詮釋」。
文學作品改編成潮流
從2013年根據同名小說改編的《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開始,各類暢銷書改編的影視作品層出不窮:饒雪漫的《左耳》、顧漫的《何以笙簫默》、馮唐的《萬物生長》、郭敬明的《小時代》、天下霸唱的《鬼吹燈》等。在國外,亦有《指環王》、《飢餓遊戲》、《暮光之城》、《哈利·波特》等成功案例。
小說市場飽和後,影視圈的熱錢又投向了網絡小說,由此衍生出了IP(智慧財產權)的大概念。
截至2014年底,共有114部網絡小說被購買影視版權,年代跨越古裝、現代、民國,題材涉及仙俠、懸疑、權謀。其中,90部計劃拍成電視劇,24部計劃拍成電影,電視劇單集製作成本最高達500萬元。
其實,將優秀文學作品改編成影視劇的歷史由來已久。
以「國師」張藝謀為例,90年代他改編自餘華的《活著》,拿到了坎城電影節評委會大獎;2014年,他又將嚴歌苓的《陸犯焉識》改編成電影《歸來》,收穫近3億元票房,再次獲得成功。
張藝謀的兩次改編,無論在商業考量、藝術成就上都取得了成功,其中優秀的文學範本自然是他成功的一大法寶。
影評人江南告訴浙江在線記者,影視劇作為最近興起的文藝作品形式,必然會從其他門類的文藝作品中汲取營養。
「一來文學作品多以敘事為主,對於影視劇而言就打好了劇本的基礎,易於改編;二來,經典的文學作品本身就累積了很多粉絲,對於影市來說就有了天然的優勢。」
同時,江南指出,目前中國影市處於非常浮躁的階段,熱錢不斷湧入,也導致改編出來的作品質量參差不齊。
「並非所有的IP都適合改編成影視作品,特別是要處理好一些歷史背景與潛在消費者群體之間的關係;還有商業利益的驅動太強烈,導致一些二流電影層出不窮。這些現象都需要圈內人警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