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陳嘉玲 北京報導
十年曆經三輪清整,金交所何去何從?
《中國經營報》記者從多位知情人士處了解到,證監會清整辦等相關監管人員近期正在貴州省等地就金交所清理整頓相關事宜進行調研。有地方監管人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部分金交所對業務怎麼合規開展「沒頭緒」,希望相關部門能就金交所出臺相關指導性意見。
被戲稱為金交所「生死之年」的2020年,業內不時傳出「疫情期間希望能暫緩」「保理公司可通過金交所融資」「金交所業務鬆綁」等聲音。然而,多位業內人士指出,金交所監管態勢仍舊趨嚴。
金交所十年「整」
事實上,金交所的十年發展史,也是十年清整史。自2010年首家金交所成立以來,2011年開始連續開展兩輪交易場所清理整頓,隨後於2017年1月開啟第三輪清理整頓「回頭看」。2019年,清整進入攻堅戰,監管要求金交所存量業務風險2020年底全部出清。
「目前正是各類交易場所清理整頓攻堅戰收尾階段。」某金交中心高管表示,金交所已歷經三輪清理整頓,未來何去何從,怎樣合法合規發展,我們都在觀望,希望監管能給出答案。
《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2020年3月12日,上海、江西、陝西、四川等地宣布成立金融委辦公室地方協調機制。此前這一機制已在內蒙古、江蘇、廣東等地建立。對此,有業內人士認為,「地方交易場所長期缺乏統一協調的監管機制。地方金融監管局加上地方協調機制的設立,將使監管更加全面,金交所違規經營或者『打擦邊球』套利的空間越來越小」。
與此同時,各省份正在不斷「攻堅」。上述金交中心高管人士表示,「從我們和業內以及金融辦的交流來看,目前各省都很認真地在推進清理整頓工作。」
多位受訪業內人士認為,化解存量業務風險的難點在於:存量業務規模大、各類產品複雜,涉及投資者人數多;部分金交所對底層資產掌控力低,甚至部分資產不真實、無抵押;投資者對金交所剛性兌付的預期;可能引發群體性事件等。
對部分金交所數量多的省份而言,「關停並撤」更是一塊「硬骨頭」。江浙地區某金交所高管認為,合併有兩大難點:一是各家股權分配問題,二是業務模式如何融合。
記者日前通過多個獨立信源獲悉,除貴州場外機構間市場有限公司和天安(貴州省)網際網路金融資產交易中心之外,貴州省其餘四家金交所正在整合為一家。該省共有6家金交所,截至2019年8月31日,其金交所需要壓降的存量規模為447億元。
「開口子」做什麼?
高懸頭上的兩把達摩克利斯之劍——巨額存量風險業務和「一省一家」關停並撤,將要在2020年底落下。金交所正面臨著「如何活下去」「能做什麼」的「生死拷問」。
節後復工之時,業內曾有過「疫情經濟壓力下能否暫緩」的呼聲。近日,深圳、北京兩地「商業保理公司、小貸公司可通過金交所融資」消息一出,更是「攪了一池春水」。
有金交所人士對此解讀為「鬆綁」金交所業務,「這在一定程度上認可了金交所在構建區域多層次資本市場、服務區域經濟發展方面的作用。」
西南財經大學普惠金融與智能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陳文認為,上述政策的出臺,實際上是為商業保理、小貸公司、融資租賃等類金融機構鬆綁,進而加大對中小微等實體企業的支持。截至發稿前,全國至少9個省市發文放寬融資租賃、商業保理和小貸公司的監管要求。
金交所持「觀望」態度者亦相對更多。上述金交中心高管對記者表示,目前監管政策還比較模糊,主要看地方監管怎麼「開口子」。
「監管允許做,又該怎麼做?」這是多位金交所人士觀望的原因所在。據記者了解,在監管限制之前,商業保理、小貸公司等機構曾一度將資產及資產收益權通過金交所進行掛牌轉讓,或打包成理財產品經過財富機構、P2P平臺出售給個人投資者。
「資管新規之前,我們也做過少數幾筆應收帳款收益權的摘掛牌業務。」針對當前給商業保理公司融資的模式,前海金融資產交易所相關負責人接受記者採訪時介紹稱,一是保理資產掛摘牌服務;二是集合保理ABS;三是保理資產跨境交易。
但有受訪金交所人士指出,「各家金交所資源能力各異,前交所的模式並不完全能借鑑。探索合法合規的業務模式,是地方性交易場所生死存亡的關鍵所在。」
攻堅下半程
金交所的長效監管,正在成為攻堅下半程的一大難題。
「清理整頓時間再長都是一時的,長效機制才是關鍵。有了機製做保障,外加監管不缺位,行業才可能持續健康發展。」有金交所業內人士此前對記者表示。
去年以來,金交所「常態化監管」態勢已初現。某金交所部門負責人告訴記者,「我們每周向地方金融監管局匯報工作。」據本報此前獨家報導,監管部門對金交所的數據報送涉及多個表格內容,並明確要求各省級地方金融監管部門在每一季度結束後7個工作日內,通過當地證監局向清整辦報送。
上述金交所負責人指出,期待這輪清整後,行業能夠迎來更完善的監管政策和監管機制。「金交所清理整頓已經10年,這一次基本上該有個定論了。」該金交所負責人還表示,「希望不要搞一刀切。比如能不能跨省開展業務,部分省份能否適當保留超過一家金交所,部分地區可適當保留一些市場競爭主體,更有利於市場發展。」
據記者了解,近期頻繁傳出相關部門有意將「金融資產類交易場所業務範圍限於所在省級行政區域內」的政策取向。「如果一刀切強行整合,有可能引發新一輪風險,比如合併後存量風險處理、如何釐清各家股東的權責等。」上述金交所負責人認為,「合併同類項未必是一個最優選擇,還應考慮存量風險、股東背景以及如何持續經營發展。」
「金交所的快速發展,也說明它很大程度上實現了當前金融體系未滿足的多樣化投融資需求。」有業內人士指出,傳統金融體系在滿足中小企業融資需求方面存在先天不足。而在資本市場方面,僅僅依靠主板市場擴容來覆蓋多層次投融資需求也存在較大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