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回頭再看1990年上海電視劇製作中心製作《封神榜》,是那麼的粗糙,這裡的粗糙指的是技術層面,即便比他早好多年的《西遊記》同樣製作條件不足,特效方面也比之更勝一籌。但是饒是如此,在技術發展並不先進的20世紀90年代,劇中眾多神話人物穿梭雲間,疾風奔走的景象,大多依賴於乾冰、煙霧等傳統特效手段 ,依然讓我們這群八零後看的津津有味。
雖然不是央視出品,但是同為發達城市的上海,其實影視製作民國時期就不算差了。只是到了九十年代,我們這方面依然不是強項,港臺劇的武打設計和特效那個時候簡直驚為天人,甩內地劇幾條街。
但是這種歷史和名著題材的作品,內地又具備港劇無法達到的層面,一個是它體現祖國山河的壯麗,一個是對古典考據的認真,人物塑造的用心,以及花時間打磨的這些優勢,讓它們終究成為經典。
在那個寒暑假沒有太多消遣的年代,封神榜和四大名著、港臺武俠劇陪伴我們一個又一個青春的假期。想不印象深刻都不行。
《封神演義》(俗稱《封神榜》,又名《商周列國全傳》《武王伐紂外史》《封神傳》等)是明代許仲琳(有爭議也有說是陸西星)創作的長篇小說,約成書於隆慶、萬曆年間。
《封神演義》全書一百回,寫的是武王伐紂的故事。前三十回著重寫紂王的暴虐,姜子牙歸隱,文王訪賢,得姜子牙之輔佐,武王才完成討伐紂王的大業。後七十回主要寫商、周兩國的戰爭,並且摻雜有宗教的鬥爭,闡教幫助周,截教幫助商,各顯道術,互有殺傷,結果截教失敗,紂王兇而自焚,武王奪取天下,分封列國,姜子牙回國封神,使有功於國的人和鬼各有所歸。該小說,以歷史觀念、政治觀念作為支撐全書的思想框架,摻雜了很多宏大的想像,表現了作者對於仁君賢主的擁護和讚頌以及對於無道昏君的不滿和反抗。
《封神演義》在古典小說的地位僅次於四大名著之外的第五大普世讀物,在民間擁有一定的群眾基礎。而且還有「真三國、假封神、一本西遊哄死人」的民間說法,可見封神影響還是不可小看的。
這樣一個好的IP,歷來就不乏被文藝界發揮,戲曲、評書內容很多,而且非常熱鬧,特別抓人,大家喜聞樂見這樣的東西。
民國時期有沒有拍過真人版本的《封神榜》的電影沽酒客沒有查到資料,但是新中國成立後最早拍這個的還是香港,1981餘子明演的姜子牙,後來記得在陳浩民的哪吒中又扮演了一次,反正香港演員就那麼多,一個角色扮演多次完全正常,看射鵰系列就知道了。
在1990年內地《封神榜》橫空出世之前,1989年西安金秋影視製作公司拍了一部夭折版的《封神榜》,成為部分看過人的噩夢或者覺得最詭異的《封神榜》,無論是音樂,還是內容,都比過去前衛大膽,而且非常陰森恐怖,顯然有些少兒不宜,不符合當年老少鹹宜的拍攝標準。
沽酒客曾經看過網絡流傳的幾集,其實頗為精彩,唐遠之先生也是話劇演員出身,他的姜子牙雖然沒有藍天野先生那麼儒雅,也自有一番道家風骨,可惜全片今天已經無法尋覓了。
最後我們還是說回來這個大眾版的《封神榜》。
「花開花落,花開花落,悠悠歲月,長長的河。」伴隨著譚詠麟「蒼長不分」的港普,這是90版的主題歌,跟片尾曲屠洪剛的《神的傳說》都是經典之作。
拍《封神榜》的時候,不知道什麼原因,邀請了當時香港幾位演員參加,雖然都不算一線,但是那個年代一度成為買點,比如女媧扮演者陳秀珠,伯邑考扮演者湯鎮宗。當然都屬於客串形式。
而其他一眾角色都讓人記憶猶新。封神榜人物之多,而且各個入型入格,所以表現起來其實不容易,實際上最難的是主角姜子牙。
不管承認與否,《封神演義》不以姜子牙為主角,都是改編者沒有自信的表現。而且由於姜子牙這個人物出場就是老頭子,實在在見慣帥哥美女的影視下,有點難受。如果以他為主角,沒有號召力怎麼辦。至少今天沒有人敢這樣弄。還好九十年代戲比天大,不是靠流量來迎合觀眾,其實就是忽悠。
你看後來拍的幾個姜子牙,是不是都是找的不太對稱的,要麼就是主角不能是姜子牙。真是夠滑稽的。
但是90年代的姜子牙可是大有來頭,這個人就是人藝老藝術家,藍天野先生。
今天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藍天野是誰,在流量明星當道的年代,這些真正的老藝術本來也退休,也不需要這種追捧,但是他們才是戲骨。
藍天野,原名王潤森,河北饒陽縣人,表演藝術家。20世紀90年代以後,全身心投入中國畫的創作。曾向李苦禪和許麟廬兩位大師潛心學畫,並得到高度評價。藍天野堅持「勤於筆墨、獨闢蹊徑」的創作思路,作品飽含鮮明的藝術個性和深厚的文化內涵。從上世紀40年代就投身話劇事業,曾在經典話劇《北京人》、《茶館》、《蔡文姬》中飾演重要角色,除了電視劇《封神榜》中飾演過姜子牙,在《渴望》中飾演王滬生的父親。2013年11月,獲2013年「中國戲劇」終身成就獎。2015年10月,獲第五屆國際戲劇學院獎終身成就獎。
今年老爺子已經93歲高齡,依然精神矍鑠,記得去年還在人藝參加了一次演出,寶刀未老啊。
或許對藍老的姜子牙我先入為主,但是確實無法再做其他人選。
雖然一開始藍老並不想參演這部戲,由於當年正大的加入,90版《封神榜》成為了第一部泰資,港資的參與國產電視劇。成片風格也較之前的名著改編劇有很大的差異。主要表現就是異常放飛的「花俏」。布景後現代,人物著裝前衛暴露,連神仙騰雲駕霧都恨不得搞出七八個顏色,視覺傳達上極其浮誇。
藍天野曾在訪談中吐槽過該劇的服裝設計說:我一進門看見那掛起來的服裝,我一看,那滿排的服裝掛的那是五顏六色,綾羅綢緞。還有那個東西,都是塑料做的,花裡胡哨。為什麼要這麼搞呢?因為香港人說,人家說了,人家懂市場。它就是個商業片。
但是儘管如此,這方面不倫不類,卻瑕不掩瑜,請到的這些戲劇名家,貢獻了精彩的演出,並且沒有絲毫以哪個流量明星為主的要求,群戲出眾,個人出彩,在這部戲裡面完全能看到。
我想今天大家可能,關注嫵媚的妲己、帥氣的伯邑考和周文王、以及其他諸神的故事,但是我始終對藍天野的姜子牙念念不忘。
其實封神榜所有人都成了神仙,連他老婆都是,就是他不是,最後封神完畢,讓他留在世間享受榮華富貴的落寞讓人心痛,小時候不能理解,今天倒是覺得可以了,原來信仰被擊碎是多麼痛苦,還要堅守。
而他舉手投足間,仙風道骨絲毫不輸於戲中那些當時名氣更大的明星,今天姜子牙都拿來搞笑了,不管是李連杰還是于和偉,當然也許是為了適應這個時代的需求。
當時其實藍天野老師還不滿意他們的改編呢?而且六十多歲高齡武打戲都不要替身,敬業如此,哪像今天小鮮肉,一個小口子都要秀半天。
經典就是經典,它不可複製,但是可以重溫,它也許打動不了現在的人,但是給我們留下很多美好回憶,最後祝老爺子身體健康,謝謝你曾經的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