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耳機孔的時候人們常說,藍牙耳機有延遲,還要充電,而且音質不好,誰會用藍牙耳機?但是隨著蘋果帶頭將耳機孔去掉,人們不得不使用藍牙耳機。蘋果依靠強大的生態推出了AirPods,出色的延遲與不俗的音質立即得到市場的認可,但是高昂的價格成為了唯一的缺點,現在藍牙耳機還是有延遲的問題,到底是什麼成為了攔路虎?今天我們一起來聊聊。
首先是手機端的問題,在傳輸藍牙信息的時候,手機需要對傳輸的視頻還有音頻解碼,解碼之後就變成了數位訊號,數位訊號還要經過藍牙晶片的進一步壓縮處理,處理完的數據才能傳送給藍牙耳機。轉碼與壓縮轉碼往往需要200ms左右,稍微高級點的apt-x算法也需要100ms左右,現在延時最低的是aptX-Low Latency,理論最低延遲40ms,各個藍牙模塊使用的晶片不同算法不同都會導致延遲不同。
其次是標準的問題,最開始的時候藍牙沒有一個確定的標準,大家原理都一樣,但是過程中使用了各式各樣的技術,所以在2009年藍牙技術聯盟頒布V3.0版本之前,各家藍牙的適配是極其不好的。在藍牙V3.0版本之後還有藍牙4.0、藍牙5.0、藍牙5.1,但是隨著各個廠商都推出自己修改過後的標準,導致有些耳機在自家手機上使用的時候延遲低,一旦換了另一個手機,延遲就出奇的高。現在新的藍牙技術標準還沒有推出,但是消費者對藍牙的需求卻日益上升。
在傳輸過程中,也會有延遲的產生,現在藍牙中存在著兩種技術,第一種是將一幀數據打包成一個大包,一起傳輸,第二種是將一幀數據分成兩個小包傳輸。第一種方案傳輸延遲低,但是傳輸穩定性不夠好,第二種則恰恰相反,如何在保證穩定性的同時還能降低延遲,也是一大難題。
最後是耳機端的延遲,耳機端負責接收轉換數據,耳機上接收天線現在已經比較成熟了,主要存在兩個問題,一個是數據轉換,需要耳機內自帶的晶片處理,這就涉及到功耗的問題,耳機中的電池更小,對功耗更加明顯,很多耳機開了低延遲模式後續航時間會大大縮減,低功耗的耳機端晶片也是未來的一個方向。另一個是藍牙耳機傳輸會緩存8幀左右的數據,防止信號不穩的。但也正是這8幀的數據進一步增大了延遲,提高信號的穩定性也會降低這一部門的延遲。
總結一下延遲的攔路虎:1.手機端信號處理算法有待提升。2.藍牙標準不夠統一,能用但不好用。3.傳輸過程一幀一包不夠穩定。4.耳機端晶片功耗大以及緩存數據的存在。解決了這四個問題,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打遊戲藍牙耳機有延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