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大運會又有「新夥伴」了!
8月6日,繼去年的首都北京鳥巢、今年6月的黃浦江畔「上海之巔」之後,由成都大運會執委會主辦,成都傳媒集團承辦,成都市人才辦、廣州市銳豐音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協辦,以「正青春·即未來——共贏大運·『蓉』耀羊城」為主題的成都大運會品牌推介會(廣州站)來到了廣州地標性建築——廣州塔(小蠻腰)的腳下。
這是成都2021年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第三場面向全球的邀約。
01與成都攜手開啟大運機遇,歡迎各類人才圓夢成都
發布會上,成都市政協副主席、大運會執委會副主席韓軼對成都市情及成都大運會做了推介。廣州市政協副主席黃炯烈致辭。
韓軼在致辭中說,成都是一座熱愛生活、崇尚運動的城市,當前正著眼「以賽為媒、連接世界」,2018年12月獲得2021年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舉辦權,近幾年將相繼舉辦世界大學生運動會、世界桌球錦標賽、世界運動會等大型國際性賽事,這是我們高標準建設世界賽事名城的重要抓手,是城市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高水平治理有機統一的時代表達,是成都魅力在世界舞臺的精彩呈現,將向世界全方位、多維度展現成都美麗宜居公園城市全新風貌。
「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韓軼表示,在這個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的時代,我們向全球發布大運會市場開發計劃,並向國內外品牌企業發出誠摯邀請,希望在座的優秀企業和各界朋友積極參與,為大運會成功舉辦做出貢獻,共同共贏共享大運成果。
成都市人才辦副主任陽夷從人才政策、平臺打造、服務體系等方面,向與會嘉賓介紹了成都人才工作基本情況,並向大家推介了成都「蓉漂」品牌和良好的人才發展環境。
她表示,成都始終堅持把人才作為推動發展的第一資源,創造條件讓各類人才在成都追夢、圓夢。成都向全球青年才俊發出誠摯邀請,讓「安逸蓉漂」成為大家火熱青春的一個部分,讓更好的成都成就更好的你,歡迎各類人才來蓉創新創業、圓夢成都。
02四家官方供應商和贊助商籤約,廣州站「大運時間」啟動
發布會上備受矚目的重磅環節,是成都大運會執委會與銳豐建聲、愛奇實業、廣東七大洲、國星宇航舉行的供應商和贊助商籤約儀式。
世界級品牌將為成都大運會提供專業的演出燈光、座椅看臺、體育照明、航天技術類等服務,助力成都大運會以世界水準、一流品質向世界呈現一場體育盛會。
事實上,成都大運會已成為企業瞄準的機遇舞臺。作為成都乃至中國西部地區首次舉辦的世界級綜合性運動會,成都大運會預計將有大約1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萬餘名運動員及官員赴蓉參賽,輻射青年人口達31億,其覆蓋全球的參與度和影響力,將為全球各類機構和品牌提供展示空間、暢通參與渠道,為未來城市發展注入持久動力。
會上,中共成都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大運會執委會市場開發和活動策劃部副部長張映明,成都大運會執委會綜合行政部專職副部長唐崇敏,廣東省體育局二級巡視員談曉玲,奧運冠軍張潔雯與全場嘉賓共同見證了廣州站「大運時間」的啟動儀式。
03「雲」上合唱《在成都》、武術+運動秀,會上還有這些亮點
除了籤約,會上,成都籍「創造營2020」人氣歌手蘇芮琪在廣州現場通過由中國電信提供的技術支持,攜手在成都城市音樂廳的知更室內合唱團,用「現場+雲端」的高科技手段為大家帶來了雲合唱特別版《在成都》。
歌曲以極具成都特色的說唱融合阿卡貝拉、川劇等元素,既展示了杜甫草堂、大慈寺、寬窄巷子、興隆湖等城市地標、又描繪了街頭藝術、「蓉城之秋」、川話評書等城市文化符號,寄語大運會的同時發出「2021,我們在成都等你」的大運邀請。
武術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同時武術也是成都大運會賽事的特色自選項目,而四川的川劇則是非物質文化遺產,變臉更是川劇聞名遐邇的絕活。
活動現場,來自廣州的青年健兒和川劇變臉藝術家「破次元」合作,帶來了「武術+運動秀」。這是天府文化為國際賽事賦能,碰撞出的文化之美,一亮相便吸引了全場的目光。
04特許經營商品發布,「蓉寶」聯名款衛星材質紀念徽章來了
成都大運會吉祥物「蓉寶」自「出道」後,以其青春乖萌、蜀風國潮的百變形象,得到了廣泛的喜愛。如今來到廣州站,「蓉寶」精心準備了特許經營的紀念徽章,以變魔術的形式精彩呈現。
國星宇航與成都大運會聯名款衛星材質紀念徽章(限量版),採用製造「大運之星號」AI衛星的同等航天材質製成。該材質可保護太空飛行器在高真空、高應力、強腐蝕、宇宙輻射及-100℃~+120℃溫差等極端環境下正常工作,集剛性與韌性於一體。
設計上,徽章主色調採用太空灰,貼合航天主題元素,徽章中央是大運會吉祥物「蓉寶」手持火炬奔跑在衛星運行的天際軌道上。在「蓉寶」身旁,「大運之星號」AI衛星與其環繞相伴,共同守護象徵運動精神的神聖火炬。
跨界融合、成都智造為創新,使賽事特許商品不僅擁有紀念品屬性,同時兼具文化、創意屬性,再次刷新成都大運會的品牌顯示度。
05大咖圓桌說——未來一年做好這些工作,「16字經驗」可提供借鑑
活動現場,奧運冠軍、體育營銷專家、品牌企業等嘉賓展開了圓桌論壇,通過專業視角、廣東製造企業在蓉蓬勃發展的真實案例,共同探討大運會給城市、給企業帶來的巨大價值。
作為北京2022年冬奧組委原總體策劃部部長,成都大運會執委會專家諮詢委員會副主任徐達深度參與了成都大運會籌辦工作。
回顧一年多的籌辦工作,徐達認為,目前成都大運會得到了社會各界和千萬市民的關注和支持,在場館建設、人才隊伍、對外聯絡、市場開發、文化活動等各方面,都取得了較為矚目的成效。
「繼北京、上海之後,今天我們在廣州舉辦推介會,這是又一個階段性的事件,標誌著更多的企業為成都大運助力,為辦好這次盛會打下良好的基礎。」
成都大運會馬上就將迎來倒計時一周年,籌辦工作也將邁入新的階段。徐達表示,未來一年需要做好這幾項重要工作:一是集中精力搞好倒計時一周年活動;二是繼續做好人才隊伍建設和場館化運行的各項準備工作。「最重要的,還是要把『辦賽事』和『建城市』有機結合,借著舉辦大運會,為成都的城市發展打下更堅實的基礎。」他說,比如場館在賽後如何有效利用?綠道錦城公園如何提升?城市基礎設施怎樣升級?「這些具體的工作,都需要借著大運會的舉辦,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2011年8月,第26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在深圳成功舉辦,時任深圳大運會執行局專職副局長的柯剛明全程參與了賽事執行工作。如今,他又將以成都大運會執委會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的身份,參與到成都大運會的籌辦工作中。
柯剛明說,深圳大運會能取得成功,他印象最深的就是「集中力量辦大賽」的體制優勢。「我們當時概括了16個字: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節約辦會、全民參與。」
柯剛明表示,這16個字涵蓋了一場賽會的各個參與層面,號召到了全市各界都踴躍參與到辦賽進程中,而賽事的成功舉辦也「反哺」到了各個方面:不僅使城市基礎設施、交通條件等硬體得到很大改善,市民的整體素質、社交禮儀乃至外語水平等軟體也得到了提升。
作為賽事專家,柯剛明也把這「16字經驗」送給了成都,希望能把成都大運會更廣泛地傳播出去,吸引更多關注,「成都一定能辦出一屆更成功的大運會!」
「現代企業的發展離不開體育的推動。參與大型體育賽事,可以為企業提供展示空間,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為未來發展注入持久動力。」雲盟夥伴創始人、第18屆亞運會組委會市場營銷首席顧問徐風雲表示,從賽事品牌價值來看,大運會在國際上已經擁有了越來越高的影響力,成都大運會和成都這座「新興世界城市」,將架起企業與青年的溝通橋梁,為全球企業帶來重大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