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蹲坐一體式無水便器
及生態廁所系統設計
設計: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生態設計研究所
製造:江蘇朗逸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於2019年量產)
獲獎:2019年獲得DIA中國設計智造大獎佳作獎;2020年獲得GOOD DESIGN AWARD優秀設計獎
GOOD DESIGN 評語
在亞洲地區有不同的如廁方式,該馬桶可以兼容這些方式,並且設計精良。它可以作為農村地區最常見的印度式(包括中國式)蹲便器使用;也可以方便地改變為坐式便器,以保持便器周圍區域的清潔,並方便老年人使用。馬桶座圈和抬高部分由樹脂製成,重量輕而且移動性好。該產品可以在缺水的情況下存儲糞便和有效分解這些廢棄物。這是一個好的廁所設計,而不僅僅是可見的外觀造型部分。
GOOD DESIGN官網連結
https://www.g-mark.org/award/describe/50578?token=PucBAGQyrQ
SDG6清潔飲水和衛生設施
聯合國機構報告稱,全球有24億人缺乏安全衛生的廁所使用,超過6.73億人依舊露天排便,其中91%生活在農村地區。由於糞便缺乏有效處理所帶來的環境汙染及不良的個人衛生習慣,每年導致近50萬名五歲以下兒童死亡,全球每年由於醫療成本增加、生產力降低和收入減少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2230億美元。
現狀和問題
從改廁的角度來說,「兩用」並不是剛需,如此設計會增加成本。但在實地調研中我們發現,有小部分條件較好的村民會選擇自建一蹲一坐兩座廁所。通過進一步對當地村民進行訪談,有不少村民存在此需求。
首先,坐便更舒適,也是市場趨勢,更是發達國家的主流便器。其次,我國正在步入老齡化社會,且農村地區的老年人口比重更大。隨著年齡增長,身體機能老化,關節炎是老年群體的常見病。據統計,55-64歲的人群發病率達40%,60歲以上的人大概有一半都或輕或重的患有骨關節炎,而超過75歲的人得骨關節炎的比例高達80%左右。下蹲對於患有關節炎的老年人而言是一件困難且非常危險的事情。起身太快容易導致頭暈,水多地滑的情況下也容易摔倒,大便時太用力還可能誘發猝死。部分人群更偏愛蹲便。已有研究表明,蹲著排便能使肛管直腸角擴大更多,以使糞便更容易通過肛管。小編就曾經因為找不到蹲便器而直接蹲在陶瓷坐便馬桶上,且不說難度高,其危險係數可想而知。
蹲了大半輩子,突然要坐著上廁所,一時半會,真適應不過來。所以,蹲+坐並不是強行將兩個功能拼湊在一起,而是在有限的條件下,儘可能滿足兩類人群的需求。某種程度來說,這也是一款讓大家逐漸習慣坐便的過渡型便器。為了實現蹲坐兩用,需要同時考慮兩種不同使用狀態下的人機關係,因此項目組花了大量時間反覆測試和調整相關尺寸。考慮到中西部農村地區冬日較寒冷,且通常廁所不入戶,即在自家附近建一間廁所。傳統塑料材質在低溫環境下十分冰冷,因此,坐圈(黑色)的部分我們選用有一定保溫性的高密度EPP彈性泡沫,進一步提升了冬日的如廁體驗。兩款便器的區別在於前者為一體式,底臺更利於施工安裝,前部曲面凹槽也能讓腳部更舒適,但成本較高。後者的底臺用水泥臺代替,一方面可以視廁間大小調整平臺尺寸,大平臺也更安全;另一方面也可在施工時視用戶身高進行小範圍調節,使其更符合人機。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後者可以大幅度降低成本,以便於大範圍推廣。該廁所系統採用無水收集方式,大便通過重力流直落儲糞池,與池中預製的菌劑和輔料混合,隨著時間流逝,微生物會分解掉大量有機質,實現減量化,可大大降低清掏頻率,減少使用和維護成本;同時剩餘的糞便與輔料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逐漸發酵、腐熟,最終成為用作種植的有機肥。廁所內安裝小便池,尿液經由兩級儲尿池長時間靜止腐熟,最終也可以資源化再利用,或配合人工溼地處理後無害化排放。
該廁所系統利用高度差,形成高位無動力排風與低位便器進風,有效實現了廁所空氣流通,避免了儲糞池的臭氣倒灌,創造了舒適的如廁環境。
自古以來,我們的先輩都在利用糞肥實現物質循環和改善土壤肥力。所以,便器和儲糞池採用了糞尿分集的結構方式,配合微生物菌劑使用,使糞便可以有效腐熟分解。資源化再利用的設計,使得該系統不僅可以避免汙染環境,還能夠降低經濟成本,並產生新的價值。
肯亞駐華大使、參贊諮詢產品系統,並表示非洲地區對分布式生態廁所有很大需求結語
LeNS China 中國可持續設計學習網絡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