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洋上追逐日落
老天給王爭的也並不總是磨難,還有擊中靈魂軟肋的生命體驗。
有一天在大西洋上空飛行時,王爭飛到雲裡什麼都看不見。當時飛機正在一個雷達盲區,她試圖給一個好朋友發衛星信號,想把位置發給對方。發到一半,她怔住了。白雲漸漸散開,太陽像白熾燈的暖光照了進來。當她飛出雲層時看到,大洋中的日落,把翻滾的雲染成熾熱而溫暖的紅色。
王爭一下特別激動,眼淚就這樣流了下來。她想到了法國作家埃克蘇佩裡筆下的小王子。小王子的星球特別小,他喜歡看日落,尤其是傷心的時候。他每天移動椅子的角度,就可以看到44次日落。
王爭剛好是往西飛,她便一直追著日落,直到太陽沉到海裡。接著,她又在雲海上飛,中秋之後的月特別亮,撒在雲海上,像鋪上了一層美妙的銀色毯子。
慢慢地,她又飛進雲裡,夜航時雲裡漆黑一片,什麼都看不見。在一個絕對漆黑的環境裡,沒有地平線,也沒有城市燈火;在汪洋大海中間,除了天就是海,什麼也看不到,只能看到儀表。文明世界的標籤在那一刻都消失了,在無盡的星空裡,作為宇宙中一個小小的存在,她感到自己跟宇宙融為一體。
退學生逆襲做了總監
如今的王爭是第一位執飛於美國民航航線的中國女性,拿到美國全部固定翼教練執照,獲得了FAA(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認證的141航線首席教官。
儘管學習飛行只是緣於一次偶然的攀談,但是王爭與飛行的緣分由來已久。
由於父親在哈爾濱工業大學金屬材料鑄造專業執教,受環境薰陶的王爭很自然地對宇宙時空有了自己的想像,甚至想過當一名太空人。
王爭父親對她的訓練非常嚴苛,每時每刻都想讓她學到東西。王爭猜測父親想讓她當個數學家。不過,讀大學時她聽從家人的建議,選了當時熱門的計算機專業。偶然的一次做兼職,她又突然明確了想成為像波恩巴赫、大衛奧格威那樣的頂級廣告人的念頭。
儘管家人極力反對,大二那年,她還是退學了。她全心投入到廣告行業,一入行就玩命地自學,全職從事廣告行業。漸漸地,她從北京的地下室走到了國際4A廣告公司部門總監的位置。
王爭讀書時成績並不算很好,但她很慶幸父親教給了她自學的能力。王爭的父親要求她每天回家要先複習當天的課業,再寫作業,接著預習。預習的過程就是自學的過程,讓她帶著問題去聽課。
有一年,王爭頻繁生病,父親就讓她在家自學。父親下班後,讓王爭給他講一遍當天自學的內容。遇到她講得不清楚或是似懂非懂時,父親總會提出一個又一個的問題。時間久了,王爭不再簡單地接受書本上的知識,而是學會了獨立思考,給自己設定很多角度,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
王爭很感謝父親這種授之以漁的教育方式,體會到了終生學習的意義,並把這種自學能力教給了她的女兒。
37歲學英語學開飛機
2010年,王爭的丈夫決定舉家遷往美國,一邊是家庭,一邊是不錯的事業,她陷入了兩難的境地。
有一天,王爭在一個咖啡廳跟一個人閒聊,對方是飛達索獵鷹的機長。他們聊到《小王子》、聊到NASA,瞬間喚醒了她小時候對天空的夢想。
這位機長告訴她,在美國,民航飛行員學習的門檻並不高,沒有視力、年齡的限制。而他學習飛行的地方,就在王爭將要移居的佛羅裡達州。這一下子擊中了她的內心。
王爭賣掉了在北京當時價值300多萬元的房子,進入了美國有名的軍事化訓練學校ATP學習飛行。
37歲,學英語、學開車、學開飛機。王爭清楚,於自己而言,為想要的生活努力嘗試,即使失敗了也沒什麼後果。每一天都是嶄新的,一切都可以重來。
王爭學習飛行不是玩票,而是走上了一條終生學習的職業飛行員道路。
4個月考下私照,10天考下多引擎私照,1個多月考下儀表等級照,1個多月考下多發商照和單發商照,2個月考下飛行教練執照、儀表教練執照和多引擎教練執照……
考完私照和考完商照後,王爭分別有過小半年的停滯期,她前後花了2年做到了飛行教練,不過細算她真正在學習上花的時間還不到一年。執教三年後,飛行了1600多小時,她又考了ATP(航線運輸飛行員)執照。
很多人說她有飛行天賦,但她知道,自己不過是不計代價地付出努力,踏踏實實向前走。
訓練期間,別人吃午飯時,王爭會跑進沒人的駕駛室,在酷熱的環境中一遍一遍對照檢查單、模擬程序。別人結束訓練去博物館、公園、劇院享受生活時,她卻抓緊時間認真學習。那幾年,哪怕是開車回家的路上,她的車裡也從來不放音樂,1個多小時的路程都用來聽陸空對話。因為晚上到家時已經是兩三點了,王爭就給女兒留了一個夾子,裡面都是訂餐電話,女兒吃完飯之後就自己學習。而她則經常看書到深夜,把每一個理解不了的知識反覆研究,直到徹底搞懂。
「挑戰自我是我的選擇」
2015年秋天,王爭的父親永遠地離開了。那時她真切地看到了死亡,也更堅定了要去環球飛行的想法。小時候父親對她有很高的期許,她希望可以讓父親為她驕傲一回,同時也向上一代航空航天的前輩致敬。
18天,4萬多公裡,跨越20多個國家,3大洲。完成環球飛行之後,王爭多了很多頭銜:第一位完成環球飛行的亞洲女性、第一位完成環球飛行的中國女性、第一位駕駛單引擎活塞發動機飛機環球飛行的中國人、被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官員協會載入交通運輸史......誰曾想到,這一切背後是她經歷過無數次的心力交瘁。
剛開始王爭和一家公司商談,希望對方贊助飛機,這樣就能省下租飛機的費用。當時,有人提出要拿一百萬元人民幣獎勵第一個完成環球飛行的女飛行員。「等到我要出發的時候,那人發現我是單飛,就坐不住了。因為單飛含金量太高了,而且是第一個中國人獨自環球飛行。那人或許是擔心這會影響其知名度,就跟那公司遊說不要贊助我。」
給王爭的贊助沒有了下文,她不得不自己租飛機,加上保險需要6萬多美元。當時她拿不出那麼多錢,壓力很大。當解決了資金問題之後,外界的喧囂對她也就無足輕重了。
當王爭在微博上宣布自己完成環球飛行時,很多人的評論都是「有錢真好」、「有錢任性」,她在微博上這樣回應道,「單人環球飛行的挑戰不是錢。非要說錢的話,算個小帳,我小十年沒有過旅遊度假,從不買名牌包包、大牌衣服,錢花在哪裡看你認為什麼對你有價值。租別人的小飛機,承受10萬美元的環球飛行雖然很難,這個錢對好多人來講肯定花在別處更開心,但挑戰自我是我的選擇。」
在王爭眼裡,對她的評論她都無所謂,但不少不當的言論可能會誤導了行業文化和挑戰精神,澆滅很多人夢想的火焰。她覺得一個一二線城市的白領就有她的經濟實力,學到職業飛行員花費的7萬美元很多人也支付得起。離開北京改行飛行,收入降低了,但錢並不能衡量一切。
「夢想無價。」每當有人問她花這麼多錢去環飛一趟是否值得,她都會這樣乾脆地回答。
(原標題:中國環球單飛第一人王爭:夢想無價 一切都可以重來(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