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李嵐文圖
說起鄭州第二砂輪廠,老鄭州人仍記憶猶新。她曾是全國最大、亞洲第一的砂輪廠,是我國第一個五年規劃期間建設的57個重點項目之一。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她漸漸失去了昔日的光芒。
10月17日上午,鄭州二砂文創園從二砂舊址上崛起,並舉行盛大的開園儀式,使她再次閃亮登場。二砂文創園首開園區當天正式對外開放,開始接受市民參觀遊玩。園區內的包浩斯建築、直徑40多米的「記憶之環」等特色建築和造型,使之成為鄭州西區的一處網紅打卡地。11月4日,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走進園區,代你打探:裡面有哪些亮點?有什麼好玩的和好看的?
廣場上空高懸直徑40多米的「空中大砂輪」
11月4日上午,記者來到了位於華山路與伊河路交叉口西側的二砂文創園首開園區。一進大門,就被廣場上空高懸的「記憶之環」吸引。這個直徑達40.2米、高10米、總重6.4噸,由四根不鏽鋼方柱支撐、68根吊索牽引,象徵著二砂最為驕傲的工業結晶——砂輪造型,在陽光下閃閃發光。此時,有許多市民帶著孩子在廣場上玩耍曬暖,他們說,這個巨大的不鏽鋼材質的「大圈圈」,鄭州獨一無二,一到夜晚光芒四射,隔著幾千米就能看到,已成了該路段最為搶眼的新地標。
「記憶之環」下方的「鑽石廣場」,佔地9000平方米,據星河公司景觀主創張帆先生介紹,廣場之所以命名為「鑽石」,是因為新中國第一顆人造金剛石就誕生在二砂。
「記憶之環」內側,一共鐫刻了106位為二砂建廠做出突出貢獻的中方勞模、專家,以及東德援建方科學家的名字。
有市民說,鄭州東邊有個地標叫「大玉米」,而「記憶之環」就是當之無愧的西區地標。
首開園區佔地100餘畝,以文化產業為主
「周末的時候這裡最熱鬧,市民到這裡除了遊園外,還可以參加園區舉辦的各種活動。」據園區工作人員蔣冰潔介紹,每逢周六、周日,園區內會舉辦一些熱氣球表演、免費電影、草坪劇場或樂隊表演等活動。
鄭州二砂文創園首開園區佔地100餘畝,總建築面積約5.7萬平方米,辦公面積8000平方米,其餘為供市民遊園觀賞的景觀面積。記者穿過園區廣場,發現正對大門的主樓裡,正在舉辦顧建東大師的緙絲作品展。
據了解,園區的主樓就是昔日的工廠辦公大樓,經歷幾十年風風雨雨,仍在使用發揮餘熱。
在主樓後側的砂輪樂園裡,工業風十足的滑梯等玩樂設施,吸引了不少小朋友。他們在裡面玩耍嬉戲,眼看已經到了中午吃飯的時間,仍不肯離開,最終只能被家長「強行」抱走。樂園旁邊的噴泉,每天會定時開放,更添娛樂休閒氛圍。
主樓後面有一條寬敞的中央大道,挺拔的古樹守護兩側,樹上裝著許多燈具。附近居民周先生說,一到晚上,這條路兩側的大樹燈光璀璨,周邊居民吃過晚飯後,便會到這條路上走走,在燈光閃爍中,如同穿行在人間仙境裡。此外,在旁邊包浩斯建築的獨特風情背景下,中央大道東側寬敞的草坪劇場和藝術草坪,成了年輕人舉辦音樂party和藝術沙龍的好地方。
首開園區內主要的3棟建築,除了主樓外,還有北配樓和南配樓。北配樓一樓為二砂歷史記憶館。南配樓二樓在裝修,一樓的「造物記」手工坊成了市民「落腳點」。記者發現,這裡是讓人「動手」的地方,尤其是好奇心重的小朋友,在這裡不僅可以動手製作陶藝、泥塑,還可以學習木刻、皮雕。在這個作坊裡,各種製作工具應有盡有,讓人眼花繚亂,大到電鋸、手電鑽,小到如針一樣的刻刀,如同一個工具小型博物館,即使親眼看到,大多也難以叫出名字。
「現在的家長,越來越注重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在這裡,孩子們可以學習各種陶藝、泥塑、木刻等工藝品的製作,有專業老師手把手來教。」工作人員高山然說,孩子們製作出來的工藝品,還可以帶回家珍藏。
文創園分四期建成,市民可邊遊玩邊期待
二砂文創園是鄭州市文創項目的「重頭戲」,在開發建設過程中,二砂文創園保留了文物建築、景觀綠帶、古樹、工業製造機具、煙囪等工業遺存來強化記憶傳承的同時,合理引入新業態重塑產業動能、活化城市生活。
工作人員蔣冰潔說,二砂文創園總佔地面積約845畝,計容總建築面積約90萬㎡,總投資超120億元。項目計劃分四期建設,核心區歷史遺存三年建成,市民們可邊遊玩邊期待。園區一期(含首開區)以主樓,中、小包浩斯及南北配樓為主,計劃2021年9月底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