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美靈丘》您關注的是很受歡迎的本地公眾號
傳播:靈丘文化 | 靈丘歷史 | 正能量 | 視覺
作者/李開業
農曆的新年越來越近了,走在街上,看到人們大包小包的採購年貨,讓人不由得想起在故鄉靈丘縣農村趕大集的情景。
民間有「二十七,趕大集」的習俗,農村人習慣於在臘月二十七之前買好過年所需的東西,好過一個豐盛的年。所以年前都去趕集,買鞭炮、春聯、肉類、衣服,還有給小孩子的玩具,他們還會嘗試買一些平日沒見過、沒吃過的東西,因此臘月二十七的集市格外熱鬧,此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一般在臘月二十九後,人們都要回家過年,商家只賣存貨,不進新貨,商品種類不全,市場就冷清了。農曆還有一種二十九還有「殺窮鬼」的說法,意思是假如在二十七之後沒有採購年貨的人往往是窮人,商家往往會藉機提價,逼迫買家高價買貨,這可能是舊社會的說法,現在是人們互相調侃的一種戲稱了。不過如果哪種商品奇缺,商家藉機提價牟利的事情也是有的,那只是少數不良商家而為。
這樣臘月二十七的集市就成為一年中最大最熱鬧的集市了,這一天集市裡人山人海,賣東西的人早早來到市場搶佔有利的位置,往往是因為來得過早,沒有顧客,站在攤位前搓手、跺腳取暖。來得遲的,因為沒有合適地方,就呆在市場的入口,背筐的、挑擔的、推車的,你碰我,我碰你,誰也沒有為此抱怨過,也沒有因為互相磕碰而發生爭執。整個市場更像一場個人表演的舞臺,賣家都拿出自己最好的商品來吸引顧客,弋坡的窗花、張家的鐵器、李家的木匠、劉家的瓷器……還有自己家養的花公雞、肥羊。顧客就不同了,等到太陽升得老高了,天氣稍微暖和了才慢悠悠地從家出來,來到攤位前貨比三家,砍價殺價,決心要花最合適的錢,買到最中意的東西。整個集市叫賣聲此起彼伏,討價還價聲不絕於耳,所有結著伴的人都在大聲喊叫,如果不扒在耳朵邊說,誰別想聽清楚說什麼。買東西的人多,賣東西的人更多,在趕大集的日子,人們總能碰到意想不到的東西,日常生活用品就不必說了,在這裡往往能見到平時看不到的野兔、野雞、半扎等野味稀罕物,甚至能見到狍子、狐狸。賣主周圍站滿了看熱鬧的人,他們一邊誇讚賣主的本事,一邊談論這些稀罕物,賣主得意地聽著,臉上滿是不屑與得意的表情。還有一些有本事的商販從外地購回新奇的商品,圍著一大堆看稀奇的顧客,吸引了不少人氣。對於買家除了要買到自己需要的東西,碰見賣什麼的都想擠到跟前看一看,買與不買,總得開開眼,這一天確實是農村人一個大開眼界的日子。
吃——在趕集的日子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內容,賣家要吃東西,買家餓了也要吃東西,於是各種地方小吃都出現了,刀削麵、壓餄餎、蕎面涼粉、小籠包、羊雜、開鍋豆腐,一整天攤位前食客絡繹不絕,尤其中午更是座位奇缺,不少食客在攤位前站著,端著碗吃,也有一些為了照顧生意的人乾脆端著碗站在攤位前吃。
熱鬧的集市,自然吸引了許多人,他們不是來買東西的,而是放下一年中的辛勞,去盡情地放鬆。看,三五成群,精心打扮,看熱鬧、湊熱鬧、看人、被人看,集市簡直成了一個歡樂的大舞臺。
如今,繁華鬧市有許多大大小小的超市,乾淨整潔的環境、琳琅滿目的商品、用手機刷一刷就完成了支付,一站式超市成了城市人置辦年貨的好去處。不過,細細想來,這繁華便捷的背後,好像少了些農村趕大集那種獨有的樸實與熱鬧、獨有的年味呢!
圖片來源於網絡
作者簡介:
李開業,籍貫山西省靈丘縣武靈鎮沙坡村人,生於1975年,早年就讀於沙坡小學,靈丘二中,靈丘一中。現就職於中國藍星山納合成橡膠有限責任公司。愛好寫作、攝影,作品發表於《大同晚報》等報刊。多次參加大同古城燈會攝影比賽,曾獲首屆燈會攝影比賽三等獎。曾任「人民網•圖說中國」大同版主。
投稿須知
1、[靈丘文苑}欄目以質取稿,嚴禁抄襲,所有來稿文責自負(投稿作者請添加主編QQ:657675341)。2、投稿30天內未刊發或未接到用稿通知,稿件可另行處理。3、稿件必須未在其他微信公眾平臺申請過原創保護。來稿請投《晉美靈丘》郵箱:657675341@qq.com,並附作者簡介。謝謝大家支持工作!
您若喜歡敬請轉發點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