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十幾年的小說,從小時候的讀者文摘,意林裡的故事小說;然後是金庸古龍的武俠小說;再到流行的韓寒,郭敬明45°仰望天空的憂傷小說;最後類似那小子真帥很甜很唯美的言情小說。我覺得還是《步步驚心》讓我印象深刻,可是是它有歷史為依託吧,反正我記住了它。
作者桐華本身就是北大學霸級別的人物,個人對歷史非常了解,當然純歷史愛好者不適合看,畢竟我們是看故事的。
她的小說給人一種很美很文藝的感覺,雖然也是一女N男的大女主劇本,但是文字傳遞的是脈脈溫情,給人一種娓娓道來的感覺。
可能不喜歡作者文風的人,是覺得作者在記流水帳;喜歡作者的人,他們的感覺是:我不是在看小說,我就是那個女主,我正和男主一起談一場跨越時空的戀愛。
所以《步步驚心》是我看這麼多穿越小說裡影響最深的,桐華寫的愛情小說都非常細膩、纏綿,讓人慾罷不能,恨不得一下子看到結尾。
她有著深厚的文學功底。雖說《步步驚心》是一部虛構的小說,但是裡面時時刻刻都透著歷史的影子。
特別是九龍奪珠,把康熙的猶豫不決,對太子的愛和不爭氣,對幾個兒子的態度描寫得深刻動人。並且對幾個阿哥的性格也把握得非常到位,作者在儘量靠近歷史。
小說裡沒有華麗的辭藻,但作者從細微處打動人。看著看著不知不覺得就笑了,看著看著不知覺的就哭了,一切都是那麼自然,作者很精準地抓住了我們的痛點。
當小說翻拍成電視劇後,我是一集不落地追了下來。我覺得這部電視劇挺悲的,裡面的人都挺悲的,用納蘭容若的一句話來說就是縱使情深,奈何緣淺。
我覺得倉央嘉措有首詩挺適合《步步驚心》裡面的人物:
第一最好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戀。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憶。第五最好不相愛,如此便可不相棄。第六最好不相對,如此便可不相會。第七最好不相誤,如此便可不相負。 第八最好不相許,如此便可不相續。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但曾相見便相知,相見何如不見時。安得與君相訣絕,免教生死作相思。
男主老四挺悲的,他冷靜內斂,深藏不露。喜歡寧靜,享受孤獨,不輕易相信和接受人,一旦接受就會永遠放在心裡守護,不管是對兄弟還是愛人。
他有著帝王的冷酷和現實,所以他對國家和權力的有著渴望。
對兄弟和愛人不算是完人,若曦和十三弟是他的軟肋,他們的離世,帶走了他全部的脆弱,所以他一代名帝。
他也一直在紅顏和天下之間掙扎,雖然他比較幸運的同時得到了天下和美人,但是他沒掌握到江山和美人之間的平衡點。
為了鞏固自己苦心奪來的江山,他一直在打擊八阿哥黨。老八、老九、老十和十四的悲慘結局對重義氣的若曦來說無異於一個沉重的打擊,最後使得若曦心力耗竭憂慮而死。
本來好兄弟十三的死對老四就是一個致命打擊,而他最愛的女人最後也離他而去,這無異於一個晴天霹靂,他真正成了一個孤家寡人,最後只有江山與他相伴。
老八更是一個悲劇,他是一個清風和月、溫潤如玉的皇子。因母親身份低下,所以成就了他八面玲瓏的做事風格。
對於愛情,他有著浪漫的衝動,有著深刻的痴情,但這些都不敵對權力的渴望。
剛開始,他一直喜歡溫柔賢惠的若蘭,並且用自己的權利得到了她。可是若蘭的心一直在她的青梅竹馬上,對老八一直都是冷淡的,最後老八的一紙休書是她的解脫,因為她的靈魂終於自由了,她可以和她的青梅竹馬在天堂再續前緣。
若曦一直挺欣賞老八的痴情,並為他感到心疼,所以她對老八一直有好感。當老八喜歡她時,她本來也想把自己心放在這段戀情裡面,好好經營一段跨越時空的愛戀。
可是最後老八不願意放棄爭奪江山,因為他已經籌備了那麼多年,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開弓沒有回頭箭,他只有勇往直前。所以若曦被迫無奈之下也傷心地離去了,畢竟有著現在人的思想,還是精明實際的,不能相愛,只有瀟灑分手。
哎,說到這,突然想起來老八的嫡福晉,對老八真是真愛。在他落難時,傾力相助相守;在不能相守時,寧願自盡,最後老八眼睜睜地看著她被一場大火淹沒,領盒飯太早了。
我很喜歡十三,他詩文翰墨,皆工敏清新,精於騎射,發必命中,馳驟如飛。他是最富才氣的皇子,卻對皇位毫無覬覦,甚至渴望仗劍江湖的快意,他有一顆自由的心。
但是他對四皇子的兄弟之情,註定他無法實現理想,只能拴在廟堂之上。一生有痴情,但感情只是點綴,最重要的是對朋友對兄弟的生死與共。
他是整個小說中最懂若曦的人,用「無關風月,只為真心」來形容他與若曦的關係最為貼切。他是個很重感情的人,為四哥背負了陷害,被康熙幽禁了十年,人生中最美好的年華都被剝奪了。
他對若曦時時維護,對綠蕪始終不忘,對承歡因為愛而不敢愛。但他也是幸運的,有若曦這個懂他的知己,有綠蕪在落魄十年的真心相伴,有一個心疼他的四阿哥,有一個活潑可愛的孩子。
我覺得年少的十三就像我們的少年時代,無憂無慮,一直暢想著仗劍走天涯。可是後來在現實面前,曾經那個敢愛敢恨的少年在漸行漸遠。我們都迫於社會的壓力,努力奔波討生活,早已忘記了當初的那個少年。
每當看到十三時,我想送給大家一句話:願半生歸來,你我依舊是當初那個少年。
老十與其它阿哥相比,沒有絕世才情,也沒有文韜武略,只是率真單純地愛護自己的愛人和朋友,守護兄弟。他的真摯感情,是眾阿哥中最為純粹的。
十阿哥是唯一一個對若曦沒有任何利益權衡,全心全意維護的人。他沒得到心愛的女人,他被迫要娶了一個刁蠻的格格,而那個格格也並不是真心想嫁給他的。
這對夫妻剛開始互相沒看對眼,但是格格在相處中被十阿哥單純率真打動,真心戀上,最後陪在十阿哥身邊,不離不棄。他們是一對歡喜冤家,也是本書中最幸福的一對。
還有老九,其實剛開始讀這本書時,我很討厭他。我覺得怎麼會有這樣的人呀,像蛇一樣冷漠無情,還一肚子壞水。
但是現在再看,我覺得他很可悲,從一出生就好像註定悲劇,他的剛愎自負,他的陰險狡詐大部分是環境所逼迫的。陽光照到的地方是溫暖的,但是陽光背後總會有陰影,有我們看不到的位置。
九阿哥就是那個陽光照不到的人,他唯一的白月光可能就是玉檀。
「玉檀,不怨不悔」是玉檀留給九爺的絕筆,面對玉檀的絕筆,九阿哥哭了,平時冷情冷心的人一下子哭了,觀眾看著都為之落淚。
那到底他喜歡玉檀嗎?可能有點吧,畢竟沒得到,還是有點心不甘的。平時向他獻媚的人多得去了,放在平時,玉檀可能就是普通的一個,得到後新鮮勁就過了。但是生死攸關的時候,他們以一種慘烈的方式告別,九爺的心被刺痛了,他有點明白愛情,可是斯人已逝。
作者對人性的剖析確實很準,連我們吃瓜群眾都為他們感到可惜,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
再說說備胎中的備胎——老十四。他也夠可憐的,一直求而不得,雖然名義上生活了一段時間,可是若曦一直當他是朋友。
若曦與十四也算青梅竹馬,一起長大的。從小十四就喜歡她,可是有個成熟靈魂的若曦一直當他是朋友,並且覺得他的喜歡讓她壓力很大。但是我們吃瓜群眾有好多站若曦和十四的CP,十四熱情直白,毫無保留的真心,真是能收穫一大堆少女的心。
在若曦最絕望的時候,十四收留了她。可是縱使他再痴情,也沒獲得美人心,他與她之間一直是朋友之誼,君子之交。不過他比老四強,在若曦最後的時光裡他陪伴在身旁,而老四連她最後一面也沒見到。
我們再說說若曦,她是一個現代職業女性。充滿時代感,獨立自主,有思想,有眼界,善於察言觀色,並且聰明機靈,會權衡利害,具有現代人的現實。
她本來是個白領麗人,在職場打拼了三年,和男朋友爭吵分手時遭遇意外,穿越到清朝康熙年間。
初到古代表現比較莽撞大膽,但憑現代豐富知識,敏銳和細膩的觀察及揣摩,加上對歷史了解,屢次讓她化險為夷了。
她藉助若曦的小女孩身份,以嬌俏靈動作為掩護自保,心思謹慎,凡事步步為營。
在八王府及入宮後,摸透了周邊環境,處事越發周詳,冷靜,不輕易得罪人,也不輕易被表面現象矇騙,是個既理性又感性的女人。她重友情,講義氣,在朋友遇到危難時,會不惜捨命維護。
剛開始喜歡溫文爾雅的八阿哥,心疼她的痴情,可最後老八不願意為了他放棄爭奪江山的機會,她也曾一度傷心欲絕。
當老四的捨身相救時,她決定一生相隨,她一眼心動卻用一生來沉淪,對對老四又愛又恨,最後也沒能與他廝守一生。
其實在愛情上,若曦放棄了她的精明現實,還是屬於愛情至上。可是她又見不得一個個朋友出事兒無能為力,最後心思太重,得不到排解,所以鬱鬱寡歡至死。
正是因為不是一個大團圓結局,我們吃瓜群眾才念念不忘,始終覺得太遺憾了。為了排解自己心中的遺憾,只有轉戰下一步小說,這就是為什麼我一直覺得言情小說太不現實了,卻一直沉迷當中,每個女生心中都住著一位公主,期望被白馬王子溫柔呵護,現實中找不到,只有跑到小說中找啦!
最後我們分享一個幸福的例子。
我很欣賞敏敏,她有著草原兒女的灑脫和豪邁,貴族郡主的驕傲,性格率真,對人對感情都是非常真誠。
她的心是被十三的用笛子吹的一首歌所俘獲的。可是十三並不喜歡她,在若曦幫助下,她為十三阿哥傾心一舞,作為告別。這剎那芳華的一舞僅次於若曦的月下獨舞。
這支舞本來是送給十三的,可是卻吸引了佐鷹。面對佐鷹的追求,驕傲的敏敏重獲自信。也因自己的地位,佐鷹可以毫無保留地寵愛她,最終得到自己的幸福:全心全意和獨一無二的。
一生一世一雙人,我相信這是絕大數女生對於愛情的期望。但是有多少女生能獲得想像中的愛情了?也許言情小說就是我們心中的烏託邦吧,讓我們一直相信愛情,保持年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