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控方證人
豆瓣評分:9.5
比利懷德的電影和阿加莎克裡斯蒂的小說,此片簡直是兩位大師珠聯璧合的傑作!
這部電影的精彩之處在於兩點:極為精彩的劇情,反轉再反轉;演員的神級表演。
女人要的是愛,而男人要的太多。
正義往往會遲到,但從不缺席。
2. 盜夢空間
豆瓣評分:9.3
姜文說過:把一個故事講好並不難,難的是不去講一個故事。但是這個理論放在現實,講好一個故事依然挺難的,至少在我的心目中,《盜夢》可以躋身到偉大行列了。已經記不得是幾刷《盜夢》了,從午夜首映到凌晨重溫,每一次的觀感又大不一樣,就像一瓶陳年的老酒,很多細枝末節需要去細細消化和品味。從選角到配樂,可以說《盜夢》接近無可挑剔。
3. 教父
豆瓣評分:9.2
平緩的節奏蘊藏著巨大的權威和張力,音樂舒緩淡淡憂傷,利益博弈人性衝突。無論是演技還是鏡頭、音樂的運用,都給人以一種美的享受。而看這部電影是極其需要沉下心來細細品味,也無論何時翻出來重溫都能有新的感受。
無論阿爾帕西諾多賣力,教父也只有一個,那就是永遠的馬龍白蘭度。時代不一樣,要走的路不一樣,所以那個黃金時代,講義氣重家庭談承諾的時代,永遠回不去了。
4. 星際穿越
豆瓣評分:9.2
這部影片的內核是一部親情劇,是一則關於父親和女兒之間的愛與承諾的故事。影片讓人類最真實最溫暖的情感與守候自然地滲入到太空移民這樣一個宏大而充滿悲壯感的人類史詩當中。在一個宏大的敘事中包裹真誠的情感,這正是諾蘭所擅長的,其操控和表達無疑已經出神入化。在本片中,拯救子女與人類未來的使命感,與父女之間相互守候的深情,對立統一地構成了古典的戲劇衝突,並幾乎時刻作為主人公的動機推進劇情。
小時候居住的城市有著令人驚嘆的重工業和灰黃色的天空,在夜晚,除了朦朧的月球,偶爾也只能一瞥天狼星和金星搖曳的身姿。第一次與銀河的會面是在天文館的投影穹幕裡,外表奇異的投影儀冷靜的轉動,將無數光點鋪滿頭頂。這固然比不上若干年後在海濱散步時與這條雄偉光帶真身那場震撼的不期而遇,但足以讓我在兒時就感受到了康德式的感動:讓人肅然起敬的,不僅僅是老師家長的教誨,還有頭頂這片神秘誘人的天空。
5. 黑暗騎士
豆瓣評分:9.1
等待是種美德。世間萬物,欲望太多,「迫切」令人焦慮,只有「等待」讓人自我安慰。蝙蝠俠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哈維·丹特身上,可是他卻因為憤怒而變成了一個惡魔,這不是小丑的錯,小丑只是我們每個人靈魂中某個側面的化身。蝙蝠俠不是鋼鐵俠,不是綠巨人浩克,更不是蘭博和洛奇,所以他徹底失敗了,他敗給了險惡的人性,敗給了宿命,他默默地承受著一切,然後倉惶逃去,他的身後是無數難辨是非的刑警和嗜血的狼狗······
6. 兩桿大煙槍
豆瓣評分:9.1
如果將一張紙條,頭尾相接,你會發現他本身有分裡面和外面,兩者是不相交的。這是一個普通的紙環。
如果你將紙條的頭轉一圈後(180度)再和尾相接,你會發現裡面和外面是可以相通的.這就是有名的梅比斯環。
在普通的紙環中央之處用剪刀橫剪一周,便將原來的環剪斷為兩個較窄的紙環,其寬度為原來的一半,而長度保持不變。但如果以同樣的方法剪開一個梅比烏斯環,得到的就不是兩個環,而是一個更大的紙環,一個扭了兩轉的環!
許多黑色幽默都用了梅比烏斯之環。主角們忙忙碌碌、波折不斷,可是到頭來卻貌似什麼都沒有改變,所做的貌似都為無用功。由一個環還是變成了一個環,開始=結束。巧合、荒謬、無奈、嘲諷,在現實中戲劇化眾多巧合下的奇趣,奇趣產生種種笑話,笑話中夾雜著無奈,無奈裡伴隨著嘲諷。眼睛看著,嘴上笑著,心裡沉著。這時,它們已經不是同一個環了。
7. 無間道
豆瓣評分:9.1
《無間道》來自香港,這個比世界上大部分生活水平都好的島嶼,一度是天堂的代號。幾個傑出的藝人和一幫高明的商人及用心良苦的故事高手,用命運和職業的格局碼出換體思維,在好人壞人之間追問、游離,終而幻滅在規則底線。令人自然想起《變臉》,有點類似的抗爭。從導演手法和推進方式看,《變臉》展示出更多是故事的獵奇,人心的惶然與迫切。《無間道》則十分冷靜,是一部預設好的棋局,一座固守的監獄,人在中間,等待發生、過程和終結,最後只剩哀歌一曲。這個中間,導演和編劇佔了主導位置,而刻意輕描淡寫的拍攝手法更增添了偏重砝碼。同為商業片,對生命的思索和殘酷的體現,《無間道》顯得勝過《變臉》
8. 竊聽風爆
豆瓣評分:9.1
就算全世界都對《竊聽風暴》交口稱讚,假如一定有人跳出來唱反調,說那其實是一部失敗的電影,那麼,這個人多半就是前東德監獄博物館的館長。然而,假如沒有這個館長,《竊聽風暴》這部電影最重要的意義便不會彰顯。這是一部必須對照著來看的電影,唯有對照了史實與影片,才會讓你在觀影完畢之後仍久坐不起,無言以對,飽受震撼,才會明了真正的殘酷之所在。
9. 搏擊俱樂部
豆瓣評分:9.0
生命本是一場虛無(Life is an illusion),你認為自己是什麼,就是什麼。
即使有一天,你從夢中醒來,也不必害怕,你會發現,有更多的人比你更渴望做夢。
人的一生,本來一半便是在夢中度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