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松走進簡園多肉生活館,看到顧客正在挑選自己心儀的盆栽,他們時不時湊近花盆仔細端詳,品類、顏值、養護難易度等都是他們在挑選時的考量因素。
家住佘山的曹勤經常來光顧,每次都會買上一些。談及養護心得,家裡已經買了百餘棵多肉的她說,自己還是「小白」階段,「我主要挑樣式,回去把多肉放在陽臺,很好打理,看到它們就會心情愉悅」。
大眼睛、蟹鉗、銀蠶、豬蹄.這些有趣的名字除了以形狀命名外,還有一些由外文音譯而來。每當小松好奇地提問,吳佩峰便如數家珍,將多肉的品類、名稱和習性一一道來。「剛接觸時也什麼都不懂,養死了好幾顆。後來常在貼吧、論壇等平臺和同行交流養護經驗,久而久之,就非常熟悉了。」他表示,養護方法因人而異,營養土成分配比和水量要求等沒有嚴格統一的標準,他也鑽研出了獨有的一套「種植經」。
據介紹,風鈴玉是近兩年的「明星產品」,屬於番杏科肉錐屬多肉植物,葉片頂端圓突,如同玻璃般晶瑩通透,偏磨砂手感,市面上已經脫銷。它生長速度偏慢,但是如果缺少光照或澆水過勤的話,容易徒長。喜歡高顏值的小夥伴可以考慮~
創業艱辛,但吳佩峰卻累並快樂著。多肉大棚裡,選種、配製培養土、澆水和照明等活計,已讓他白天非常忙碌,夜裡11點多還要再過來巡視一圈,這樣才能安心躺下。看著自己的「多肉王國」欣欣向榮,再多的苦累,吳佩峰都感到值得。
疫情催熱了直播經濟,善抓機遇的吳佩峰當然不會錯過。他在大棚裡也做起了直播,每次直播,總有一千多名顧客在線收看,如何養護多肉植物是顧客最常問的話題,一天下來,直播賣貨有三、四千的進帳。
顧客下單後,他將多肉植株進行包裝處理後再寄出。通常,要把需要快遞的植株根部晾乾,再蓋上厚厚的棉花,防止受潮腐爛,也能起到緩衝保護作用。
受農場「微田園」的啟發,吳佩峰還創新了經營模式,為顧客提供「雲養肉」寄養服務。當主人忙不過來時,可以把自家的多肉送到這裡寄養,大棚可以提供適宜的生長環境,多肉寶寶們可以得到悉心照料。
小松看到,長長的臺桌被劃分成了不同的承租區域,貼有主人的標籤,一盆盆多肉整齊擺放,悄然生長,煥發著生命力。閒暇之餘,多肉主人也可以來這裡看看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