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評分8.7
為何一部同性電影能收割無數認同
拿下奧斯卡七項提名,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呼聲極高的同志電影《月光男孩》,講述了小男孩Chiron童年、少年和成年的故事。
小時候的Chiron因為沒有父親,母親吸毒,受到同齡孩子的歧視。
處於青春期的Chiron性意識開始覺醒,發現自己喜歡上了一個叫凱文的男孩。
月光下的沙灘,凱文觸碰了他...
但是因為80年代普遍的恐同情緒,凱文「被迫」背叛了他。
Chiron成了「問題青年」,被關進訓誡所。
一晃多年過去,Chiron已經成了獨霸一方的毒梟。
又有幸重逢了多年前同時帶給他最美好和最痛苦記憶的男人。
Chiron這個壯漢,在凱文面前立刻變得嬌羞起來。
明明前一晚激動的睡不著,見面後又只敢偷瞄凱文。
原來不管你變成什麼模樣,終究是心底那個純真的少年。
《月光男孩》告訴我們,原來真愛不分性別、不分膚色。
真正的愛情無關性向
曾經有一些朋友在後臺留言,問如何才能科學地了解自己的性取向。雖然大部分人對自己的性取向是比較明確的,但仍舊會有一些人感到困惑:
我的大學同學S先生,就經歷過這樣的困惑。
他發現自己對經常一起玩的男生A有了不一樣的情感,但他也說不上來到底是不是一時的錯覺,因為他也談過戀愛,和大部分男生一樣喜歡可愛的女生。
後來他還是和女生談了戀愛,但潛意識裡還是對男生有好感,這種事不存在絕對,感情本來就是很複雜的。
電影《盛夏光年》
而我們總是在太多無法歸類的、羞於啟齒的情感面前選擇性逃避和無視,壓抑真實的想法。
但是,你真的說得清楚自己的真實性取向嗎?
現實中的性取向,遠遠超過你的想像
在大眾的認知裡,性取向不是異性戀就是同性戀。
雖然生理性別是天生無法更改的,但心理性別卻不是一定的。Facebook在2014年就把性取向選項增添到了64種。
facebook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換上彩虹頭像
根據權威性學專家金賽的研究,人類的性取向實際上是一個連續的譜系。
性取向連續譜分為左右兩級:
最左是100%同性戀,只對同性產生性慾望;
最右是100%異性戀,只對異性產生性慾望;
中間是100%的雙性戀,同性和異性都能讓其產生性慾望,且強烈程度完全相同。
人群在上述三個位置的人數非常少,也就是說絕對的異性戀、同性戀和雙性戀並不是主流。
性取向在生命的最初幾年就已經確定,具體來說是在4-6歲,然後,經過一段時間的潛伏期(大約7-12年),到了青春期的時候重新甦醒。
對於LGBT群體,有些人容易帶著標籤去理解,戀父/戀母情結、性壓抑、品行不良……其實,LGBT 群體只是和普通人一樣生活的人。
張國榮和唐鶴德
影視歌星張國榮與男友唐鶴德勇敢牽手。
蘋果公司現任CEO庫克,14年公開出櫃自己是同性戀
冰島女總理西於爾扎多蒂---世界上第一位公開同性戀取向的國家領導。
▲ 電影《春光乍洩》
一個人的性取向通常是很難被改變的。一個異性戀並不能被「掰彎」,只能說你原本就具備兩種性取向的傾向,同性戀也不可能通過所謂的治療被「掰直」。
無論自己是何種性別,喜歡哪種性別的人,都應該得到祝福。
少數≠不正常,即使不是大眾眼裡的主流性向,依然能夠擁有幸福的人生,擁有親密關係的權利,最重要的是,你要對自己的性取向,有一個清晰的認知。
性取向評估
由9位權威心理學專家集體研發「性取向評估」,專業品質保證。
※本測評將從情感歸屬、性慾望、性取向行為以及性態度等方面去探測你究竟屬於64種性取向中的哪種,分析你的性取向在生活中的行為表現,幫助你正確認知和理解自己的性取向。
掃碼測試
▼
↑長按二維碼立即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