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鹿鼎記》剛開播時,張一山在劇中飾演的韋小寶被吐槽像猴子。
因為從前幾集的劇情來看,張一山版韋小寶進宮誤闖練功房,一舉一動都像極了猴子,從走路姿勢到聲音,再到偷吃糕點,幾乎就復刻了孫猴子誤闖蟠桃會的情景。
因為受經典版《西遊記》的影響,讓大眾紛紛吐槽張一山版韋小寶像極了的孫猴子。
面對這樣的爭議,張一山在採訪中說道:
「我覺得很正常,因為我就是屬猴的。所以這個東西,中國屬相生肖你還不得不信,確實是這樣的。我覺得有一種猴感,這是正常的,骨子裡帶的。」
這樣的言論讓人詫異。
作為一個演員竟然將生肖的屬性安插到自己身上。
所謂的生肖與一個人的個性並未有直接關係,人的性格是綜合方面的結果,並不單單是因為屬相的問題。
倘若因為屬猴就像猴,自帶猴感,那麼屬豬呢,就像豬了。
這顯然是為自己的演技尋找了一種藉口,故意迴避問題。
有一種猴感很正常本身沒錯,是性格方面特徵的體現,但是卻將這樣的特性歸結到屬相身上,並且還是在演戲中,屬相不背這鍋。
屬相也承擔不起這樣的重任。
這是其一。
另外作為一個演員,不是應該根據劇情、角色人物去塑造嗎,什麼時候將這樣的塑造歸類到天然個性身上了。
能夠根據不同劇情設置,不同角色人物去演繹刻畫,這是演員的基本功,也是其演技水平的體現。
而作品接受大家的評論、質疑,再正常不過了。
骨子裡自帶猴感,那是個性問題,但是演戲中,太過自我,沒有代入角色,那顯然是個人演技問題。
起初面對演技爭議,工作室回應道,「小寶還在成長,感謝大家的建議」。
這樣的誠懇回應,才是合適的。
雖然張一山出道多年,但是作為演員就是要活到老學到老,不斷在演戲中打磨演技,將每一次拍戲當作學習認真對待,不斷反思自己的不足,吸取經驗教訓,那麼演技自然是越來越好。
當然新版《鹿鼎記》的導演不認為這樣,覺得張一山的演技沒問題。
並且怒贊道,「坦率地說,張一山是這個年齡段裡演技最好的男演員之一,當之無愧的演技扛把子,他是韋小寶的不二人選,不僅領悟力和表現力強,也非常敬業,並常常給導演驚喜。論演技,在迄今為止所有版本的韋小寶序列中,一山也是頂級。」
這樣的盛讚,也是讓人詫異的。
作為導演對演員的呵護也無可厚非,但是必然是要面對現實,而不是尋找各種藉口,或者曲解。
一部作品的好壞,是臺前幕後所有工作人員努力的結果,口碑的不理想顯然不應該一個人承擔責任,但是面對糟糕的口碑也應該有所反思,真正認識到自身存在的問題,有錯能改善莫大焉。
畢竟《鹿鼎記》是經典作品,有著太多優秀的前作,作為翻拍,就理應承擔著一定責任。
雖然導演說自己的作品是」我們這一版《鹿鼎記》的受眾是誰?我坦白地說,是00後和10後。當然,85後陪著10後一起看,我也很開心。」
但是並不意味著00後、10後就能夠接受這樣的《鹿鼎記》。
不管是哪一代的觀眾,本質上審美都是趨同的,並且新時代下還會更高。
作為影視作品,其實也和年代無必然關係,之前的老作品放到如今依然是經典的,那是因為有著優秀的故事,精益求精的製作,方才打造出了一部部經典。
所以這才是問題的根源。
作為當今的影視工作者,也應該秉承認真負責的態度,敬畏作品、敬畏市場、敬畏觀眾,用心製作,用心演繹,那麼必然是能夠得到大家認同支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