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開始的地方—簡評《哈利波特與火焰杯》

2020-12-23 騰訊網

本文約2000字,閱讀大約需要3分鐘。

註:本文討論基於小說,電影情節有刪節和改動。

哈利波特與火焰杯典藏版封面

哈利波特區別於其它兒童奇幻文學作品的一個有意思的地方,在於它的主題和基調是隨著人物成長而不斷生長的。在系列的不同階段閱讀,可以獲得不同的閱讀體驗。早先更多是童趣,越往後越感覺到現實世界裡那種複雜和陰暗。早在第三部阿茲卡班囚徒裡,就已經出現了攝魂怪,並給孩子們學習成長的霍格沃茨安排了一座監獄——這本身就不大正常了。但第四部火焰杯的基調黑化就更加變本加厲,可以說是整個系列走向成人暗黑童話的轉折點。

先讓我們簡單看看哈利波特系列7部書的大致篇幅:

魔法石—16w

密室—18w

阿茲卡班囚徒—22w

火焰杯—39w

鳳凰社—49w

混血王子—32w

死亡聖器—37w

HP厚度逐年遞增,到鳳凰社達到最高點;鳳凰社相當於3本魔法石;火焰杯比之前一部阿茲卡班囚徒,整整多了2/3的篇幅!

那麼這多出來的幾百頁,羅琳阿姨寫了些什麼?

1.急劇擴張的世界觀

兩所魔法學校上天入地地來到霍格沃茨做客

哈1-3主要在講霍格沃茨魔法學校的故事,小朋友之間的友誼和競爭,你甚至以為整個學校只有格蘭芬多和斯萊特林。直到第三部的塞德裡克(赫奇帕奇)和秋·張(拉文克勞),作者才慢慢補齊整個霍格沃茨的學院版圖。到了第四部,羅琳阿姨讓塞德裡克唱了主角,秋·張的戲份也遠不止於第三部裡的驚鴻一瞥。更令人驚訝的是,第四部引入了三強爭霸賽的概念,由此又引入了兩所魔法學校,一所來自東歐的保加利亞,一所聽口音對應西歐的法國,再加上獨居離島的不列顛,HP魔法世界正式完成了對現實世界歐洲版圖的映射。

如果說世界的擴張只是讓角色更多故事更熱鬧了,那麼世界設定的逐步完善則讓HP世界更加複雜和具有真實感。火焰杯中食死徒和傲羅這兩大對立的組織第一次走進讀者視野。HP從此不再只是哈利三人組和馬爾福之間吵架拌嘴的過家家,孩子們被牽扯進光明與黑暗勢力之間的角力和分邊站隊。穆迪和盧修斯·馬爾福算是代表正邪兩派在本作中匆匆露了個臉,為後文埋下了伏筆。

2.童真照進現實

電影中去掉了赫敏成立S.P.E.W的情節

第四部花了很多篇幅講赫敏成立S.P.E.W——家養小精靈權益促進會。這是第三部中多比這個家養小精靈故事的延伸,但這個組織在第四部中對於劇情的推動和影響幾乎沒有(僅在於家養小精靈最終供出了巴蒂·克勞奇的罪行)。赫敏執念的這個計劃,有點像廢奴運動了。又聯想到赫敏作為麻瓜的孩子而一直被馬爾福嘲笑,HP的世界漸漸也有了反抗種族和血統歧視的元素。

麗塔是個bug(字面意思)

另一方面,第四部中預言家日報的記者麗塔·斯基特佔據了不少戲份。以往只是作為花邊新聞出現的預言家報,在第四部中成了誇大其詞扭曲事實聳人聽聞以博讀者眼球的八卦媒體。這也是現實世界的真實映照。書中對這一趴的重頭描述(以及麗塔真實身份的最終揭曉),相當於讓小讀者們開始學習審視現實世界中他們將會要面對的不可理喻的苦笑真實。

三強爭霸賽中還講到了作弊。羅琳阿姨對作弊這件事的態度還是挺開放和辯證看待的 :)

3.黑暗四處蔓延

塞德裡剋死後變成了吸血鬼

火焰杯是系列中第一次出現了少年的真實死亡。塞德裡克被蟲尾巴用索命咒殺死(這也為後來的《哈利波特與被詛咒的孩子》提供了創作素材)。一個形象正面的少年角色被殺死,這在兒童文學中並不常見。塞德裡克為哈利波特與伏地魔的鬥爭充當了背景板的角色,他的死也教會小朋友們童話裡都是騙人的。

伏地魔有點像老版《西遊記》裡的鱉精

更重要的情節是,伏地魔借哈利波特的血恢復了肉身,重新在世界上行走。其實少年與自己陰暗面的鬥爭,這個戲碼早在地海傳奇裡就有了。但能被填充到如此情節完整節奏跌宕懸念陡生,篇幅還能綿延七部小說,HP講故事的形式在同類文學中也算少見(一般都是一本書一個獨立的故事,然後不同故事boss不同)。

4.像少年啦,戀愛

布魯姆跟赫敏這對很迷

大概也不能叫戀愛,頂多是少年間那種朦朧曖昧的情愫。第四部故事安排了魔法學校的高年級男女舞會。英國小朋友4年級就開始談愛了,果然喝牛奶吃生肉長大的民族開化也比較早。但相比於HP充滿懸念的冒險故事,羅琳阿姨談感情還是差了點。首先哈利對秋·張的感情開始得有點莫名其妙(第三部裡哈利喜歡秋·張是因為她也是個出色的捕球手);其次克魯姆對赫敏的好感更加莫名其妙;最後赫敏算是對羅恩變相表白了,我不站這一對CP。

5.變化中不變的套路

變是唯一不變的原則

雖然火焰杯的篇幅風格相比前作有了很大變化,但情節上還是有些慣用套路的。首先是鐵打的鄧布利多斯內普,流水的黑魔法防禦術課老師。第一部的奇洛,第二部的洛哈特,第三部的盧平,再到第四部的穆迪。這個職位仿佛被毒奶了一樣,誰坐誰倒黴,虧得斯內普還一直想坐。

然後就是標誌性的反轉,老實說有點過了。以前有奇洛人畜無害結果是大反派,也一直有斯內普擺臭臉牛逼哄哄還是個食死徒結果他卻是個好人。HP一直在告訴小朋友們要透過現象看本質,而表面和內在往往有偏差。但火焰杯中穆迪醜陋暴躁結果卻是個傲羅,是個傲羅卻最後黑化(雖然是被掉了包)。這一來一去反轉之後再反轉,除了驚起哇聲一片,不知是否會導致小讀者們在理解這個世界和他人時的邏輯打結?

相關焦點

  • 《哈利·波特與火焰杯》戰爭的開始
    飛揚的青春荷爾蒙也許是《哈利波特與火焰杯》最好的賣點,也是魔幻成分的最好佐料。特技效果和細節張力是影片好評如潮的制勝法寶,誇張的搞笑橋段、少年哈利和夥伴們欲拒還迎的朦朧情愫更是深得人心,恰到好處地潤飾了哈利系列電影的暗與沉重。在火焰杯裡,羅琳詳細描述了人物之間的成長和掙扎,描述了人性之中最黑暗殘忍的一面。
  • 《哈利·波特與火焰杯》重溫
    因為最近哈利波特的遊戲很火遍開始重溫起了哈利波特系列的電影。哈利波特與火焰杯是這個故事逐漸過度到有一些黑暗的元素的一部。也是我非常喜歡的一部。哈利羅恩赫敏三人已經到了情竇初開的年紀。我覺得這部劇的情感處理很棒。哈利對秋的暗戀之情。羅恩的吃醋表現。可能因為多比製作起來比較麻煩吧,劇情換作了納威給了哈利可以在水下呼吸的草。還有很多的改動比如書上全八章的內容小會兒就拍完了。
  • 《哈利波特DS》系列回顧:從火焰杯到死聖!
    當年某糖並不知道《哈利波特》的存在(其實是它還沒有誕生),所以對魔法也沒有什麼特別的看法,不過現在看來,英國最暢銷的不外乎其語言和魔法了吧——當然這只是小編某糖的片面看法而已啦。  可以說,《哈利波特》系列是全世界最暢銷的小說了,幾乎是現代文學史上的一大奇蹟。
  • 我的影片作業 |《哈利·波特與火焰杯》
    這一直以來都是危險的預告,沉重的氣氛過去,緊隨其後的是魁地奇世界盃,歡快的比賽末尾,卻因為食死徒引起了騷亂,這場騷亂使觀眾的休息場地化為灰燼,波特和夥伴走散,醒來就看見黑暗深處有一個人召喚出了伏地魔的標誌,預示著陰謀才剛剛開始。開學迎接他們的是三強爭霸賽,但波特的年紀還不夠,波特一行人只能觀看這屆比賽,其他學院的參賽選手都已經到來。
  • 《哈利·波特與火焰杯》碎碎念
    4火焰杯魁地奇世界盃上的食死徒,哈利的名字被火焰杯選中,這不是巧合。(看到第七部我才明白,所有的事情都不是巧合!看火焰杯的時候我還在生氣於為什麼知道有危險還要讓哈利去冒險?!讓伏地魔復活?!後來明白,鄧布利多安排一切,他愛所以人,也利用所以人。他是一個出色的政治領袖。)羅恩怎麼變醜了?它在第三部最好看!
  • 諾蘭送給《哈利波特》迷的禮物!《火焰杯》兩主角15年後再聚首
    《哈利·波特與火焰杯》兩位主角15年後再度驚喜聯手,參演諾蘭新片《信條》!
  • 《哈利·波特與火焰杯》評價
    哈利波特與火焰杯致力於打造一部屬於這個系列的超級大片,從影片中能夠感受到,本片場面宏大,娛樂性與大片質感勝過系列其他作品。但同時,本作並未推翻前作阿茲卡班所奠定的陰暗基調,在開頭就為全片設置下了一場關於哈利波特的驚天陰謀,只在結尾放出了一抹黑暗降臨前最後的明亮。驚悚夢境死亡纏繞,魁地奇世界盃食死徒重出江湖,三強賽危機四伏疑雲密布人心惶惶,裡德爾墓地黑魔王重獲新生。
  • 高人碟報:中錄華納正版BD《哈利波特與火焰杯》
    【電影】原版片名:Harry Potter and the Goblet of Fire中文譯名:哈利波特與火焰杯
  • 懸疑電影《哈利·波特與火焰杯》精彩影評
    今天推薦的是一部美國經典奇幻電影《哈利·波特與火焰杯》。本片2005年上映,豆瓣評分8.6分,由丹尼爾·雷德克裡夫、艾瑪·沃森、魯伯特·格林特、麥可·剛本、瑪吉·史密斯、湯姆·費爾頓、蒂莫西·斯波、羅伯特·帕丁森、梁佩詩、大衛·田納特、馬克·威廉士、埃裡克·賽克斯、詹姆斯·菲爾浦斯主演。本片2.40G。
  • 《哈利波特》張秋你渴望哈利波特還是塞德裡克
    也不是我要黑哈利波特電影,哈利波特電影確實多少有類似的現象,哈利波特與火焰杯,哈利波特初次認識秋張,哈利波特望著秋張,這哈喇子流的什麼樣子,赫敏第一部開始三人組小夥伴,也沒有這樣流口水呀!     這裡哈利波特都和張秋親吻上了,哈利波特很爽,張秋也爽。
  • 《哈利波特與火焰杯》:伏地魔為什麼不是一個迷人的反派?
    拉回年代久遠的回憶,《哈利波特與火焰杯》是系列的分水嶺。在這一年裡,一直如天際隱雷般遙遠的,活在人們低言絮語中的伏地魔終於復活;在迷宮對決中,伏地魔重創哈利,索命無辜的羔羊塞德裡克;當噩夢歸來,試圖架起防火牆避免恐慌蔓延的魔法部正式接管霍格沃茨,鄧布利多的地位被架空。
  • 《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夢開始的地方
    》,深度解析每個角色的出場與設計,來看看為什麼這部《哈利波特與魔法石》會成功的為哈利波特整個系列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電影的成功不僅僅是一次小說的改編,也是哈利波特成為了大眾的文化符號。畫面中,遠處一個男人出現在黑暗中,銀色的鬍子長達腰際,高高瘦瘦,身穿一件紫色長袍。沒錯,他就是鄧布利多,霍格沃茨魔法學院的校長。
  • 《哈利·波特與火焰杯》哈利與火焰杯
    這個學期學校有其他兩間學校的師生來做客,要舉行火焰杯活動,一所男校一所女校,出場的時候他們還稍作表演,女校的表演是發出兩聲奇怪的聲音🌚男校則是用棍子戳地,地板都裂開了(地板:我做錯了什麼要這樣對我?)大家先往火焰杯投遞寫著自己名字的紙片,然後由火焰杯選出3個來自不同學校的學生來作為參賽者。
  • 諾蘭送給《哈利波特》迷的彩蛋!《火焰杯》兩主角15年後再聚首
    《哈利·波特與火焰杯》兩位主角15年後再度驚喜聯手,參演諾蘭新片《信條》!》系列電影的眾多粉絲來說,「西追」羅伯特·帕丁森(Robert Pattinson)與芙蓉·德拉庫爾的飾演者克蕾曼絲·波西(Clémence Poésy)終於在「天能時空」中再度合作也是一大驚喜,但因為疫情影響,無法看到昔日《哈利波特》班底同臺宣傳《信條》的畫面,也讓粉絲們直呼可惜!
  • 《哈利·波特與火焰杯》火焰的激情永不褪色!
    《哈利波特與火焰杯》最大的優點就是邏輯的嚴密性比其他六本書更強,不是說其他幾本邏輯就沒有《火焰杯》好,而是因為《火焰杯》很厚,篇幅長,駕馭難度更大,在這一點上《火焰杯》達到了《哈利波特》系列劇情的珠穆朗瑪峰!《火焰杯》人物眾多,劇情節奏快,前三部已經完成了刻畫人物形象這個艱巨的任務,所以這會促使《火焰杯》可以心無旁騖地好好發揮劇情的精彩。
  • 大揭秘:哈利波特中的黑暗心理學
    8月14日,《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在登陸中國20年之後重映,對哈迷來說,一定是不能錯過的回憶盛宴。多少人又會在海德威進行曲中寫下,爺青回。換個角度,我們想聊聊哈利波特中的黑暗心理學。 說到黑暗,就必須將全書的黑魔王——伏地魔了。伏地魔是哈利波特中的最大反派角色。
  • 《哈利·波特與火焰杯》哈利波特為什麼不用時間轉換器(Time-turner)去救塞德裡克(Cedric)?
    看了哈利波特第3集《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囚徒》後,我就想這個時間轉換器實在太變態了吧,以後碰到什麼災難,拿出時間轉換器撥回時光重來一遍就好了。到了第4集,《哈利波特與火焰杯》中塞德裡克掛掉了,但是鄧布利多為什麼沒有使用時間轉換器呢?
  • 哈利·波特與火焰杯 免費在線觀看
    哈利·波特與火焰杯的劇情簡介 · · · · · ·  這是一個不同尋常的學期,魔法學校的盛事:三強爭霸賽在霍格沃茨舉行。學生們爭先報名,希翼獲得永恆無上的榮譽。火焰杯在選出三所學校的三名勇士後,竟將未足年齡的哈利也挑選出來。  哈利(Daniel Radcliffe飾)的當選引起其他學生的嫉妒連連,就連鐵哥們羅恩(Rupert Grint飾)也首次和他鬧起了彆扭,哈利感到孤立無援,還好有教父小天狼星和赫敏一直支持他。可總有些好事者如記者麗塔等著看他的好戲。
  • 哈利波特人物特輯:黎明前最黑暗的時代-屬於伏地魔的時代(上)
    湯姆裡德爾,這個名字對於喜歡《哈利波特》的小夥伴來說自然熟悉不過。小魚將他親切地稱為伏地魔變醜前的名字。湯姆裡德爾的一生很耐人尋味。為了自己的野心他不顧一切,在斯萊特林迎來了變相的「成功」。直到小矮星彼得的出現,讓伏地魔在《哈利波特與火焰杯》中才重獲肉身。1998年5月2日在第二次巫師大戰中使用老魔杖施展阿瓦達索命咒被咒語反彈身亡。伏地魔的母親來自一個純血統家族,擁有薩拉查斯萊特林的血脈,由於性格古怪的父親和哥哥的原因,一隻被壓迫在黑暗中,直到碰到了帥氣的麻瓜。伏地魔的母親用迷情劑迷住了伏地魔的父親並生下來伏地魔。
  • 《哈利波特》沒被電影拍出來的精彩橋段——火焰杯篇
    總有一部電影會被時間銘記哈利波特未被拍出來的精彩橋段火焰杯篇讓各位影迷們久等了,《火焰杯》一篇要比之前兩篇內容多的不止一點點,院長終於整理完成,接下來就讓我們好好回憶一番吧!1、伏地魔往事在《火焰杯》電影一開始,就是一個老人被伏地魔殺害。而伏地魔為何藏身在那座房子裡,電影中並沒有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