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琵琶語》大家會想起由徐靜蕾主演的一部電影《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陌生女人每一次與作家相遇時在內心深深的呼喚:「認出我吧,認出我就是你鄰家的女孩!我就是那個少女!」可悲的是作家讀完「陌生女人的」絕筆信,也只是朦朧地感覺到有一些感情上的蛛絲馬跡,卻沒有確切的回憶起她的形象。臉盲症?NO!是渣男!!!
那真有臉盲症?
看臉的世界
(噢,不,我也得了臉盲症!)
(小編怕是再也無法開心購票回家了)
覺得小編是故意的?專門難為你的?
來點簡單的。請問誰是王珞丹誰是白百何???
還有一種臉,稱為網紅臉,(⊙o⊙)… 大家還是來看視頻吧!
這時,有人站出來說了,我總是覺得外國明星都長的一樣,我也是臉盲症嗎?
呃,好吧,小編剛開始也會這樣(除了能分清黑的和白的)。
But,這是種族差異性!
不同地方的人都會有他們的共性,開始我們看到共性,過一些時日就會了解個性,這也是小編現在看劇不再混淆人物關係的原因。
有人急了,那到底什麼是臉盲症啊?
臉盲症
又被稱為「面孔失認症」,顧名思義,就是患者無法辨識人的面孔。他們並不是高傲、冷豔、不想搭理你;更不是記憶力差、眼睛不好、智商低;只是他們真的很難認出你。
該症狀表現一般分為兩種:
面孔失認症的病因學分類
臨床症狀
生活中,拿什麼來認人?
雖然他們無法根據臉來分別任,但多數臉盲症患者經過千錘百鍊,早早練就了一些認人本領(雖然還是會出錯,好歹還可行啊!)。這也是那麼長時間以來,臉盲患者『堂而皇之』在人們面前,不露蛛絲馬跡的原因所在。
他們可以根據諸如髮型、聲音、步態或體形等特徵來辨認對方。
他們會儘量避免去能夠偶遇熟人的地方。
當行走在大街上,他們裝出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內心解讀:千萬別遇到熟人,我認不出他們啊)。
他們要麼對每個人笑臉相迎,要麼對所有人置之不理。簡言之,他們會發展成為偽裝自身官能障礙的嫻熟專家。
發病原因
這種疾病被認為是極其罕見的現象,主要是由大腦損傷所致。大腦中很多個部位都參與了對容貌影像的信息處理,不過影像學研究表明一個叫做梭狀回面孔區的部位尤其重要,這是大腦顳葉的一部分,顳葉是耳朵上方的一大塊大腦皮層。大腦後部的枕葉面部區可能也扮演著重要角色,負責分辨看到的物體是不是人臉。同樣在顳葉裡的顳葉上溝能夠對被觀察者的表情變化和視覺角度變化作出反應。
HPA與遺傳學
HPA患者沒有任何的腦損傷,在世界範圍內有2%左右的發生率;在家族中遺傳;且與單一基因的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相匹配的面孔失認症。
2006年,Kennerknecht第一次報告HPA在白種人中約有2.47%的發生率;這些面孔失認症患者沒有過任何腦損傷的經歷,並且其中很大一部分患者具有明顯的家族遺傳特徵。如果以HPA在白種人中的高發生率來推算,這意味著在中國將會有3000多萬人受困於HPA。
2004 年,Grueter以遺傳學的方法從有親屬關係的90人中(分別來自6個獨立的德國家庭)確定了 31名CPA(congenial prosopagnosia)人(其中女20人,男11人);呈豎向分離狀態,包括男女兩種性別和父子傳遞;沒有隔代現象且與常染色體顯性基因相匹配(見圖D);證明了 CPA具有遺傳學性質。
遺傳性面孔失認症存在的證據:根據PA在家族中傳遞的情況畫出的家譜圖形。箭頭中的成員為先證者,正方形代表家族中的男性成員,小圓圈代表家族中的女性成員,藍色實心代表PA個案。
(A)1976年,McConaine 報告了具有家庭遺傳傾向的一對母女的個案;(B)1999年,DeHaan報告了一個父親和兩個女兒之間的PA症狀;(C)2003年,Galaburda和Duchaine報告了PA症狀在一個家族中四代人之間傳遞的典型個案;(D)2004年,Grueter 報告了PA症狀在三代德國家庭中循環發生的案例,包括兩種性別和父子傳遞的PA個案。
臉盲症還有的救嗎?
目前確實沒有有效的方法治療臉盲症,只能通過面部周邊細節來輔佐認人。對於大多數輕度臉盲症來說,通過反覆練習可以認清幾個熟人,但這是相當困難的,就像分辨路上的鵝卵石一樣。
不過,有一類人正好與臉盲者相反。他們是超憶者,擁有超常的「臉部辨識」能力,哪怕是20年前在地鐵車站擦肩而過的人都能記得清清楚楚。神經科學家正在對他們大腦「認臉功能」展開研究,希望找到「人臉辨認」的奧秘幫助甚至治癒臉盲者。
如何拯救臉盲症呢?
面孔識別障礙會給HPA人帶來不同程度的社會性焦慮和職業失能感,那我們如何拯救他們呢?
香港中文大學的湯曉鷗教授和他的學生路超超開發了一種叫「高斯」的人臉識別算法。
新的算法依照5點圖片特徵,把每張臉圖規格化成一個150×120的像素圖,這些特徵分別是:兩隻眼睛、鼻子和嘴角的位置。
算法把每張圖片劃分成重疊的25×25像素的區域,並用一個數學向量來描述每一個區域的基本特徵。做完了這些,就可以比較兩張圖片的相似度了。
研究說這種算法甚至超越人類的識別能力。(呃呃。。。小編覺得跟玩「找茬」一樣 。)
小編要爆料:
一個殘酷的事實是,生活中有部分人自稱有臉盲症而沒認出你的人,實際上都沒有臉盲症。(對於那些拿臉盲症當藉口的人,請自行對照上述特徵,他(她)真的是嗎?)
他們在拿「臉盲症」當擋箭牌!(為什麼?因為好使!)。真相就是對你不關心、或者跟你接觸太少。所以治好這種「臉盲症」的最佳方案,就是放下你的手機,多去跟其他人接觸,否則越來越多的朋友都會對你變得「臉盲」。
下面幾張圖是我們課題組對3000多人的問卷調查:
對於這幾道題,回答「非常符合」的百分比出奇一致在1.5%-2%。
參考文獻:
Barton J J S, Cherkasova M. Face imagery and its relation to perception and covert recognition in prosopagnosia [J]. Neurology, 2003, 61:220–225.
Galaburda A M, Duchaine B C.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of vision [J]. Neurologic Clinics, 2003, 21:687–707.
Kennerknecht I, Grüter T, Welling B, Wentzek S, Horst J, Edwards S, Grüter M .First report on the prevalence of non-syndromic hereditary prosopagnosia (HPA) [J].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al Genetics Part A 2006, 140A:1617–1622.
Johnen A,Schumkle SC,Huttenbrink J,Kischka C ,Kennerknecht I,Dobel,C.A family at risk: congenital prosopagnosia, poor face recognition and visuoperceptual deficits within one family.[J].Neuropsychologia. 2014 ay;58 52-63.
IidakaT.Congenital prosopagnosia: symptoms, cognition, and neural correlates.[J].Brain Nerve 2014 Apr;66 (4):403-11.
喜歡我們就點一下,關注我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