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如果說,一個人的性格決定著他的命運,那一個民族的性格則能決定一個國家的國運。
一場暴雪過後,美國百姓骨子裡刻著血淋淋的「自強」,而商政權貴的骨子裡則刻著「吃人」。
相信大家這兩天也看了不少關於得州大停電的消息,究竟是天災還是人禍想必大家心裡已有定論。
可是假設一下,已經遠離大停電、停水的我們,如果在這場寒潮裡恰好生活在德克薩斯州,都會經歷什麼?
以你我當下的收入水平,我們能否安然撐過這場寒流?
現在假設,你是一名剛畢業的生物學博士,在得州首府奧斯汀拿6.5萬美元的年薪,稅後到手差不多5.2萬刀,均分到每個月是4300美元。
作為有著勤儉節約美德的獨居者,你把自己的支出儘可能控制在最低,每月必要的支出如下:
順利的話每月還能結餘700美元。
一切準備就緒,你瞬間「空降」到暴風雪中的得州。
01
凜冬初降
時間回到2月14號晚上得州下了一夜大雪,15號早上窗外能看到一層不太厚的積雪。
往年這個季節,得州白天的氣溫大多不會低於15℃,但今天離奇驟降到-8℃,對於在東北舔過鐵的你來說根本不在話下。
你甚至開心地編輯了一條簡訊恭喜從沒見過雪的得州同事。
由於降雪路面結冰,學校宣布關門兩天,可以宅家摸魚了,真好。
但這歡樂沒持續多久,華人微信群裡最先傳來停電的消息。
你心想,現在才上午,就算搶修效率不及國內,天黑之前也準保能來電。可到了16號上午,奧斯汀停電面積從全市58%擴大到了74%,停電區域的人們只能靠車子和2G信號死撐著保持跟外界的聯繫。
幸運的是,你所在公寓樓恰好是除了富人區之外極少數沒有停電的社區。
大雪就這麼一直下,白天化雪、晚上結冰、再下雪、再化雪、再結冰,你周圍的路幾乎要被封完了。
▲ 圖源:奧斯汀跑馬場
家裡還有一些餅乾和麥片,你依然決定再囤點兒食物。
趁中午稍微暖和點兒,你小心翼翼地踩在結冰的路上,去當地特有的超市H-E-B採購食物。
由於已經是中午,食物和飲用水早被更抗凍的人搶購一空。又因為路面結冰,補給的卡車一時半會兒也進不來。
你看到超市門口有志願者分發鮮花,覺得有點諷刺:當牛奶、雞蛋和肉食已經告罄,鮮花卻依然管夠。
▲ 圖源:奧斯汀跑馬場
17日凌晨4:45,一陣尖銳的警報聲把你從熟睡中驚醒,你一臉茫然地走進樓道,發現這裡聚集著同樣懵逼的住戶。
主水管被凍爆了,水流湧進樓梯上,在低溫裡升騰出一股熱氣。
▲ 圖源:鳳凰新聞視頻截圖
管理員說維修工人天亮就會來處理,但什麼時候重新恢復供水沒人知道。
你返回公寓內盤點自己的庫存,飲用水還有1加侖,天亮之後你決定去更遠的超市碰碰運氣。
冰面上汽車無法提速,你趕到超市時看到的依舊是空貨架。除了酒類和保健品,貨架上找不出一滴有用的液體。
▲ 圖源:奧斯汀跑馬場
在出口處,你看到空空的貨架中間,人們落寞地排成長龍等待結帳。
▲ 圖源:休斯頓在線
隨著儲備物資的減少,你的心裡越來越沒底了。
17號清晨,你恍惚間以為自己回到了國內,因為聽見政府建議民眾把水燒開。
多喝熱水?
原本美國人民扶著水龍頭就能對嘴喝水,現在由於停電問題,潔菌系統罷工了,人們不得不把水燒開再喝。
不僅你覺得自己聽錯了,停電區的得州人民也懷疑自己聽錯了——停電了怎麼燒水?
政府再次給出指導意見:去買瓶裝水喝啊。
頗有一種「何不食肉糜」的味道。
大大小小的超市裡,飲用水都快售罄了,你不得已,端著鍋拿著鏟子去門口收集雪,萬幸你住的公寓沒停電。
▲ 圖源:環球時報
由於含有雜質,融化的雪水是半透明的褐色,有小夥伴在群裡科普怎樣高效蒸餾雪水,總算能解燃眉之急。
可隨著氣溫回升,能夠被採集到的積雪也在肉眼可見地減少。
連續四天的低溫讓一切都結了冰,修水管的師傅爆單爆到不想再接,上門一次200美元起步,在整個災情裡賺了不少錢。
到現在為止,你所在小區依然有多處被凍爆的水管在噴水。
▲ 圖源:奧斯汀跑馬場
作為能源大州,得州卻因為這場大停電,加油站一家接著一家停業,你守著最後的半廂汽油心裡越來越慌。
大停電、停水4天了,掃雪車只清掃高速公路和主路,許多地方要「通路」只能看老天爺心情。食物補給進不來,靠雪水度日的人越來越多。
本著「有困難找政府」的信念,人們請求政府搞快點。但是各級政府不但沒有給出合理的方案,隔壁科羅拉多市長率先跳出來把鍋甩給老百姓,說這屆市民不太行,「適者生存,弱者就該被淘汰」!
民眾繼續向上反映情況,卻看見自家州議員去坎昆度假了?!
倆人順理成章都被罵慘了。
回國後的科魯茲扛不住輿論壓力,跑來幫志願者搬水,可通過車身的反光,人們清楚地看到了舉著攝像機的記者們……
▲ 圖源:NBC新聞
這要是平時看國際新聞,你只會說一句:好傢夥。但身處得州的你已經在絕境邊緣了——家裡的餘糧快沒了。
在彈盡糧絕的恐慌壓垮得州民眾的時候,轉機終於來了。
19號中午,有人在社交平臺上發視頻:HEB裝滿補給的貨車終於進入奧斯汀了!
▲ 圖源:奧斯汀跑馬場
H-E-B是得州當地一家私營連鎖超市,就像國內的永輝和物美。但這場災難裡,這家連鎖超市卻成了得州人民最大的安全感來源:
給流浪者提供場地避寒、為有需要的市民提供免費食物、飲用水,一位休斯敦小夥被H-E-B投食一周之後成功圈粉,災難後的今天正式加入了這家超市。
▲ 圖源:中國日報雙語新聞
一個小超市的老闆發推說,看到HEB的貨車,就知道你們穩了!
▲ 圖源:奧斯汀跑馬場
事後有網友評論:HEB才是德克薩斯人本周能重新站起來的重要原因!
而美國人民新選上來的總統幹了什麼呢?
在得州災區斷電斷水、變成第三世界的第5天,優柔寡斷的拜登才宣布得州進入「重大災難」狀態,派資源救助無數需要幫助的家庭……可彼時,得州人最艱難的時候已經過去了。
在你用凍僵的手瘋狂敲鍵盤的此時,得州至少有80人喪生,超過900萬人仍面臨飲用水問題,新總統拜登卻剛剛決定周五來得州一趟視察災情……
難怪美國網友吐槽,災難裡HEB做得比聯邦政府都多。姍姍來遲的救援,就像人頭落地之後的那聲「刀下留人」、已經摔成肉泥了才打開的降落傘,也是美國人民不敢奢望的救贖。
02
分裂的超級大國
在得州暴風雪裡,你最直觀的感受就是,面對民眾的遭遇,美國政客第一時間不是施救,而是先把斷電搞成政治議題。
華盛頓的高層官員當然不會甩鍋百姓,但他們會互相推諉:國會議員指責州長,州長指責電力委員會,電力委員會罵本地議員,本地議員說都怪清潔能源協會,清潔能源協會說誰罵你誰就是政治作秀!
這一堆羅圈債讓被窩裡瑟瑟發抖的你心又涼了半截,當年曹操還能在朝堂上罵出:滿朝公卿,夜哭到明,明哭到夜,能哭死董卓否?
當下誰又能讓美國高層停止這個「閉環」遊戲呢?
美國從上到下都「各自為政」太久了!
得州又是搞特殊的佼佼者。
就這次大停電來說,按照常識,電網應該越大越好,各區域用電量能持續不斷地互補:我用電高峰你輸我一點,你需要電我又補給你一些。大面積的電網才能根據用電規律最大效率低配合各類人群的用電時間。還能提高資源利用率,何樂而不為?
但是優等生得州是個能源大州,燒油用氣都便宜,僅2020年一年,得州提供了全美近一成的供電量,相當於四個三峽大壩的發電水平。
實力超強的得州覺得自己家的電接進了別人家的電網,得不著便宜還費錢費力,肥水不流外人田,肥肉得爛在自家鍋裡,於是拒絕跟其他地區連通電網,以至於現在遭了災,別的州想搭把手都接不進來。
其實一個國家擁有幾套電網很正常,中國有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日本有10個電力公司、兩套電網頻率,美國各地區不統一,但也是十幾個州合用一套,唯有德克薩斯州是美國電力版圖上最耀眼的那顆孤星。
美國歷史上不缺這類大停電,1965年東北部大停電之後,美國就計劃做全國電網,但誰都知道資本主義社會凡事都向利益看齊。於是歷代聯邦政府都面臨私營公司之間規模標準不統一、「央地關係」、聯邦和州如何合作之類的協調問題,全國電網一直沒搞定。
美國人民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經歷不必要的大停電,最誇張的是1977年7月紐約大停電,期間75家商場被搶,25場大火,3776名罪犯被逮捕,這一切都發生在停電24小時之內。
每一次大停電,建設全美電網的呼聲都更高,直到今天,美國形成五大電網,覆蓋美國本土的有三大,東部互連,西部互聯,外加突兀的得州電網,三個獨立的電力王國基本沒有電力互換的時候。
因此大面積停電的災難依然時不時會困擾美國人民:2003年美加聯合電網大停電;2005年南加州大停電;2014年美國東北部大停電;2019年7月的紐約大停電、11月加州大停電……
聯邦政府對此真的一點兒辦法都沒有。
美國84%的電力歸私企管,聯邦政府說了算的公司僅佔4%,另外的12%是州政府和相關企業商量著來。
4%這點邊角料的資源對於大停電來說真的杯水車薪。
▲ ERCOT的電網控制室
圖源:休斯頓在線
州政府帶頭和聯邦政府較勁,買單的卻是無辜的得州民眾。遠道而來的你也從沒想過會無辜躺槍。
當得州「電價暴漲200倍」的消息第一次出現在推特上時,你的心一下提到了嗓子眼,有人收到5天1.7萬美元的電費帳單。
公寓一直沒停電的你忽然開始渾身顫抖,你不敢打開官網確認電費帳單,又忍不住去看——
頁面上方最大的一行字顯示:AE和PEC兩家公司的電費和往常一樣,電費不會暴漲!
作為無神論者的你激動得差點喊出哈利路亞!
其實如果你早來得州幾年,就會習慣這種電價坐過山車的場面。
類似的事情2019年8月就發生過了。當時得州也是因為熱浪已經連續三天風力不足,氣溫竄到40度,大型電器、恆溼器、空調一開,電價就爆炸了,6500美金/兆瓦時,一度電46塊錢。好在那是夏天,輸氣管道沒問題保障了總體供電,一颳風一降溫,電價很快降了下來。
還有一次是2011年熱浪襲擊,激增的用電量直接導致電力危機,這種情況下得州還死撐著不找聯邦求助,反而去找墨西哥進口電力……
哪怕知道當地多災多難,得州乃至整個美國都一樣,只吃塹不長智。
得州發電量基本固定,修新廠時間長,投資大,「和平時期」沒有企業願意費錢費力地維護電力系統、建設新電廠,所以得州乃至全美都存在硬體不足的問題:要麼燃氣進不了發電廠,要麼是發電廠的電送不到百姓家。
捨不得花錢改善硬體,極端天氣快來的時候提前準備也可以呀。但是超級計算機提前15天就報出了趨勢,一周前細節都模擬好了,然而美國還是沒有任何準備。
這就是只顧利益枉顧人命的美國,這場災難真正原因不在技術,說到底還是在政治。
03
電力險:趁火打劫
如果這兩天你看新聞比較勤,就會發現《經濟學家》裡的一篇文章小範圍地引起了熱議。
有專家提出了「電力險」的概念。大家都知道得州電費一直很低,過去,人們仗著這塊兒沒有寒流、很少極端天氣的風水寶地,大多不會購買電力保險。
但隨著近些年厄爾尼諾、拉尼娜等現象越來越頻繁,得州要想加固乃至改革一下自己的電網,勢必要有一些額外的機組專門為應對災害而準備。
建設和維修保養這套額外機組的錢應該誰來出?以及用什麼方式徵收呢?
保險。
美國醫療保險有多低效,你多少有所耳聞,有人癌症早期生生被拖成了末期;車禍骨折需要急救的人被安排兩天後再來做手術……結合美國低效的醫療保險,你大致能想像到電力保險大概的樣子。
一旦寒潮發生破壞了電網,你買了這個保險,公司就賠給你一定數額的錢;你不買的話,遇上極端天氣電費暴漲你就得自己兜著。
擺在你面前有一個難題:得到合理的賠償和再次承擔天價電費,哪個機率更大呢?
這兩個選擇一個要錢一個要半條命,百姓需要拿命來賭一點實惠。
美國最喜歡給百姓出這種選擇題——
1970年代,福特公司提出要產出一種車型,來阻止日本汽車打入美國市場。福特推出了一款福特平託車型。
本來研發、做各種安全性檢測需要43個月,但是第25個月福特就讓車上線了。
這個車型的賣點就是體積小、新穎而且便宜,2000美元就能買一臺新車,但卻有一個致命的缺陷——它的油箱安裝在車輛後座下部,距離離合器不到9釐米,一旦有中等強度的碰撞就會引起爆炸。
福特公司十分清楚這個設計缺陷,但是如果增加防震保護裝置,每輛車要因此增加11美元的成本,福特公司經過計算後決定不安裝這個附加裝置,
每輛車僅僅多付11美元就能避免爆炸事故、出人命,為什麼福特公司最後還是拒絕了安裝附加裝置呢?
因為他們算帳的思路是這樣的:如果按照計劃為所有需要生產的車輛增加該附加裝置,多付的成本為 1 億 3750 萬美元。但如果無視這個缺陷,任由事故發生的話,可能導致的賠償為 5000 萬美元。1 億 3750 萬和 5000 萬做比較,你說哪個更划算?
學富五車的美國學者、專家不去思考如何解決電力難題,反而在災難結束後看到了割百姓韭菜的新機遇。
想到這裡你非常想離開得州。
三天前氣溫就已經回到10℃以上,你和所有得州人一樣僅用了4天就從羽絨服過渡到短袖,但是得州乃至美國「災後重建」的能力依舊很長很長。
寫在最後:
我們總吐槽美國基建水平不配叫超級大國,引起了個別網友的不滿,他們拿出30年代紐約的照片,高樓林立,街道整潔,一片繁華盛景。
這些網友反駁道:美國曾經的強大你看不到嗎?為什麼非要揪著美國的基建水平不放?
這類網友的觀點是:美國的基建和電力設備曾是世界上最強的,這些最基礎的技術和設備美國100年前就做到了,眼下的電力「插曲」只是因為設備老化,不代表美國不行。
▲ 30年代的紐約
圖源:美國日誌
誠然如他們所說,美國的確曾代表了全球最先進的電力技術和基建水平,但老蔣想客觀地問一句,美國現在的基礎設施老化,是不是一次又一次切實地影響了美國百姓的生活?
美國究竟有沒有能力全面解決?
美國真的能停止政客互相推諉、企業家彼此算計、百姓用命買單的局面嗎?
唉,美國人民啊,只能送給你們一聲嘆息。
☞ 印度又被吊打了!忘了3年前的解放軍飛踹嗎?
☞ 和美國「暴徒」需要講什麼道理?以暴制暴才是解決問題的王道!
☞ 1962≠2020?原來這才是印度最近囂張的原因!